血火河山-第1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公司员工看见自己的老板没有出现,也没有在意,接着一连几天李总经理就象是人间蒸发了一样,员工们这才觉得不太对劲了。有些聪明的员工悄悄的不辞而别。
等到了又一次兑付利息的时间,博远地会计面对着帐上还剩下的146。11块钱,直截了当的告诉股民公司没钱了,总经理失踪了。股民们先是错愕,接着愤怒,最终集体爆发了,博远公司被砸得满地狼籍,公司里稍微值钱点的东西被哄抢一空。发展到后来,愤怒的群众一路高喊着“还我血汗钱”的口号游行到了上海市市政府门口请愿,这就是所谓的“博远事件”。“博远事件”里股民损失惨重,有些把辛苦挣了一辈子血汗钱的投进博远公司的老人一时想不开,竟欲投河自杀,还好被边上地人救了上来。
在市政府门口请愿的人群还是冷静的,他们从最初的喧嚣中清醒过来之后,坚信帝国政府不会让他们吃亏的,坚信帝国的元首一定会给他们一个交代。政府和元首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大家都看在眼里,什么时候叫老百姓吃过亏。
上海市市长周高远见滋事体大,其中又牵涉进了元首家人,不敢怠慢,紧急把这事汇报给了元首办公室。
李国勇接到报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问老丈人王清源借钱,能借多少是多少;接着又派人给在在上海的李经述送去了一封措词前所未有严厉的信件,指令不管李家用什么办法,卖房子也好,卖地也好,一定要凑齐一笔钱送到上海市市政府,否则立即派党卫军亲自来安徽取钱;最后给周高远拍去了电报,指令好好对待请愿民众,吃的穿的一样也不能少,所有费用由他私人支付。
两天的时间,王清源给他送来150万,满脸惶恐的李经述带着从安徽上海两地凑齐的500万巨款送到了周高远手中。
随后李国勇赶赴上海,先告诉大家资金已经到位,在未来的几天时间内大家可以凭着手中的证明资料到指定地点兑付成现金,保证不会有任何损失。
接着让大家愕然地一幕发生了。李国勇在市政府门口向请愿民众鞠躬道歉。
元首向老百姓鞠躬道歉?从惊愕中恢复过来的请愿民众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然后“元首万岁”,“政府万岁”的口号再次响起。李国勇巧妙的化解了这次信任危机,反而再次提升了自己的声望。
“博远事件”的发生。暴露出了中国经济体系里存在的一些漏洞,不过对这类事情向来严查严办的李国勇难得的没有什么后续动静。
天才,绝对是另类的天才,李国勇是这么独自评价自己大哥的。这可不就是自己那个时代的“非法集资”嘛?还有个通俗地名字叫“老鼠会”自己怎么从来就没有发现李家还有那么大的人才,虽然是诈骗人才,这样的人杀了不用实在是太可惜了。
当几天后李国杰被抓捕归案后,由表弟唐衍带着来到了元首办公室。
面色如土的李国杰跪倒在李国勇面前浑身抖个不停,这些年来因为贪污腐败被杀的官员多了,前有李国勇地大舅子王骏辉。后有南京警察局局长魏军,自己虽然是元首的亲哥哥,只怕李国勇杀起他来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果然李国勇雷霆大怒,拍着桌子一通大骂,“杀头。杀头,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李国勇大声愤怒地叫着。
李国杰把哀求的眼光投向了表弟唐衍,唐衍叹了口气,走到元首面前不知道说了几句什么悄悄话,李国杰就看到元首的脸色不再那么愤怒,不由得暗暗松了一口气,表弟唐衍最近正得元首亲信。看来说话还是有用的啊。
过了会,李国勇冷着脸问道:“你骗来的钱呢?
李国杰急忙说道:“我用了10来万,其它的全存在美国人地银行里,我这就带你们去拿,剩下的我立刻让父亲送来。”
“交550万上来,剩下的给你。”忽然从元首的嘴里冒出了这么一句话。
李国杰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不光不杀头还有钱拿,就算是元首念着兄弟情谊也不会这么便宜自己吧?
接着就听到李国勇说道:“不要以为这些钱是给你的,带着这笔款子去英国发展吧。”
李国杰还是没有反应过来。骗钱他是好手,其它方面脑子似乎就不那么灵光了。
李国勇摇了摇头,只好说了出来:“到了英国,你在国内怎么做的,在那里还是怎么做;一个城市做完了该个去另一个城市做,英国做完了去法国做,法国做完了去美国做,每个月我都会派人去你那收钱的。你给我记住了,我今天不杀你的头。不代表以后不杀,你要有一点私自藏钱的行为,帝国地特工不会因为你是我的大哥而心慈手软的!”
听元首说完,李国杰终于明白了,虽说这是份苦差使,捞到的钱没有自己什么事,但脑袋总算是保住了。
“领袖,洋人会上大哥的当吗,那些洋人可都鬼精鬼精的。”等李国杰出去后,唐衍不放心地问道。
李国勇瞪了他一眼:“废话,外国人就都是神仙,我还就不信了。对了,你找几个人盯着他,到哪都盯着,一有非分之举,给他提个醒;另外再给我去找这么一批‘人才’来,全部放到外国去。”
“博远事件”才处理完,就传来了日本的捷报,这让李国勇舒心了不少,几年的辛苦总算有了回报。
同样得到了前方喜讯的杨度兴冲冲地走了进来,很少看到帝国地总理那么开心了,喜庆的神色不断的从他的眉目间散发出来。
当初在北京街头偶遇时,两个人都还只是懵懂少年,现在却都成长为一个国家的领袖,李国勇有的时候很怀念和杨度初遇时纵酒放歌的情景。
“皙子,李国勇没等杨度开口,先说道:“我本湖南人,唱作湖南歌。湖南少年好身手,时危却奈湖南何?——”
杨度先是一怔,接着笑了出来,接口道:“破茶沉舟期一战,求生死地成孤掷。诸君尽作国民兵,小子当为旗下卒。”
李国勇笑着拉杨度坐下:“你现在可不是旗下卒了,你是动一动嘴就能使千百颗人头落地的中华帝国总理。”
“我可没有你的杀性那么重,”杨度撇了撇嘴:“对了,我听说老吴在日本杀了不少人,还有那个海军陆战师的师长秋成,纵容立见尚文的部队败坏军纪,这样恐怕影响不太好吧?”
李国勇笑了下,他的这位总理什么都好,只有一点让他不满意,心太软了,什么都重视着泱泱大国的面子,注重着中华的传统美德。
“皙子,这事我也听说过,”李国勇也不否认:“是杀了点平民,军纪也的确有点松弛,可我认为这也没有什么,在旅顺,日本人杀中国老百姓可从来没有过手软,也不会和你讲什么军纪,士兵在外打仗,有的时候发泄下愤怒在在所难免。况且我也不认为咱们的士兵杀的是平民,你见过哪个国家的平民在军队根本没有伤害到他们的情况下象疯狗一样拿着菜刀和你玩命,你见过哪个国家的老百姓在我们的士兵秋毫无犯的情况下袭击士兵,杀,不杀我都觉得对不起死难的帝国将士!”
杨度苦笑了下,知道自己很难说服李国勇,毕竟前线的事他也不了了解,或许士兵们这么做的确有他们的理由吧。
看了眼杨度,李国勇想着什么时候得把皙子送去下日本,得让他亲眼看到日本人的凶残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算了,这事不说了,”杨度换开了话题:“日本是占领了,下面得考虑怎么治理这个国家了,这才是当务之急。”
李国勇连连摇手:“错了,错了,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从来不搞侵略,更加不会去占领,我们是抱着和平的目的进入日本,是的,进入,我们是帮助日本天皇恢复应有的权威,帮助日本的老百姓摆脱军人政府统治下的苦难。”
杨度简直啼笑皆非。
第二百六十五章 … 和 约
“我们是帮助日本天皇恢复应有的权威。帮助日本的老百摆脱军人政府统治下的苦难,”这样的话怕全中国也只有李国勇能够说出这样的话了。
不过想想也有道理,那些列强进入别人的国家,哪个不是打着冠冕堂皇的借口?
“不和你争论这个了,”杨度苦笑着说道:“还是刚才那个问题,如何治理日本?”
“先在那弄一个我们完全能够控制的政府出来,” 李国勇想了下说道:“大正天皇还暂时不能动他,得找个什么合适的时机;多选派一些中国的那些儒学大师去,反正他们对开导别人在行;其它的事项就按照我们过去商量好的办,饭得一口一口地吃,急不得。”
杨度拿出了一份名单交给了李国勇:“按照你的意思,战犯名单已经开列出来了,这么多人是不是太多了些,还有在哪审判,由谁来审判?”
李国勇接过名单草草看了眼,交还给了杨度:“我看还是嫌少,就放在日本审判吧,让日本人看看他们心目中的英雄都是个什么德行,至于谁主审,还是让萧若秋去吧,他审判过满清的遗老遗少,审判过儿玉、源太郎,也算比较有经验的了。”
杨度点了点头。
“皙子,准备下,和我一起去日本。”李国勇忽然说道。
杨度皱了了眉头:“去日本做什么,那么还不是很太平,我看还是再等等,何况那个国家有什么好看的?”
李国勇站起了身,走到窗口,说了杨度始终没有明白过来的话:“没什么。只是想看看,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在日本大正天皇宣布投降之后,日本国内出现了难得的平静,军民似乎默认了天皇宣布投降的这一事实。大批地中国行政官员在士兵的护送下开进日本各地进行接收管理工作,那些日本官员在明晃晃的刺刀下非常配合,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
这似乎应证了李国勇在“讨逆军”出发前一直说的一句话:“日本这个国家,你只有把它打疼了,打怕了,它才会向你低头,做一只温顺地狗。”
不过在日本的党卫军总负责人王何并不敢因此而怠慢,战犯名单上还有很多人没有归案,并且凭着敏锐的嗅觉。他觉得东京不是表面上的那么平静,有股暗流正在积蓄着力量。
他只是凭感觉这么认为,但问题出在哪里,王何一时也摸不着头绪,在他的建议下。原来准备回国的罗玮和贺荣祥被留了下来,又从国内调来了大批的情报人员。
日本的各所大学,重要厂矿企业,银行开进了大量的中国士兵和党卫军,封条一张接着一张地在各个地方贴上,有些日本的教授和知名人士对此提出了抗议,但立刻被党卫军带走。至于去了哪里就不知道了。
日本人心目中神圣无比的地方,皇宫门口的日本卫兵全部被撤换了,取而代之的是身穿黑色制服地党卫军和身穿藏青色制服的国防军士兵,每天都能看到中国军官进进出出,不知道在忙碌些什么。
大正天皇龟缩在皇宫里心情郁闷烦躁,自从宣布投降以来,中国人象是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根本就没有人来看过他,还有那个亲信大田平藏。也象是失去了影子,据说现在他和中国人打得火热。
还算好,到目前为止驻扎在皇宫里保护他安全的中国人还算守规矩,没有打扰到皇室平静的生活,总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问题是,中国人曾经答应过的加强皇权地许诺呢,难道他们全部忘记了,自己冒着那么大的危险逮捕了主战派,换来的难道只是从日本人的花瓶变成中国人的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