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军魂-第2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高昌国王麴文泰如此,我们不能放任不管,必须得采取措施,臣觉得应该让突厥两部的冲突继续,我们也做好出兵的准备!若西突厥咥利失和欲谷设冲突进一步升级,到两败俱伤的时候,那正是我们动手的最佳时机,!”李业诩把刚刚所想的说了出来,“还有薛延陀部,不能让其坐大,夷男不是让其两子分领两部么,陛下可以分别册封之,让其内部不和!再,我们应在北面增加力量,以有效遏制薛延陀,万一夷男哪天昏了头,想玩一把火,我们不得不防!”
“言之有理,我们是该关注西北这块土地的时候了,!”李世民点头称道,“只是如今我们刚刚经历了与吐蕃的战事,消耗颇多,若连年征战,朝中反对的人肯定很多!”
李世民这段时间也接到了不少的关于西突厥方面的情报,他也知道,突厥这两部的自相残杀,正是给大唐创造非常有利的机会,那一片广袤的土地,自汉后,至今还没置于中国的有效治理之下,而如今大唐国力正强,军中能征善战之将无数,此时不解决,还待何时?
只是与吐蕃的一场战事下来,用于作战时候的开支,还有对有功将士的奖赏,是笔不小的数目,虽然相对于每年的国库收入来说,占的比例不大,但若远征西域,动用的军队将更多,时间也会很长,所费的的军资数目将是异常的庞大,朝中反对的人将非常多。
还有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刚刚出征归来的特卫,还有其他几支战力不错的队伍,伤亡情况不小,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整和人员的补充,战力必将大打折扣。
补充特卫的兵员,还有进行兵制的改革,建立几支有非常强战力的队伍,这是迫在眉睫的事。
李世民正如此想着,却听李业诩说道:“陛下,若要对西北用兵,必须一击就成功,因此要动用更多数量的军队,如今我们能征集的常备军数量不多,特卫经此一战,人员折损也较多,所以得补充有效的兵员,不然恐怕无力担负征战的任务,所以今年不是用兵的时候!”
“贤侄,考虑问题越来越有头脑了,!”李世民呵呵一笑道,“看来领兵出征过几次,各方面考虑的更周到了,如此,谁还能说你不能当这个兵部尚书职呢?!”
第三卷 兵锋 第一百七十五章 皇帝都知道
“陛下,臣年少。实在是无力担负这个尚书之职,!”听李世民如此说,李业诩急道,“朝中能胜任这个职位的人很多,还请陛下另任他人!”
李业诩心里也在琢磨着,皇帝如此说,是逗自己玩,还是真的要把“守兵部尚书!”这个守字去掉,让自己实领此职?若领了实职,以后再有军功,还如何奖赏?朝臣们会如何看?太子和其他皇子又会如何看?那可是大大不妙的事!
不过再一想,这次复职,李世民还是冠自己一个守兵部尚书之职,李业诩心里清楚,皇帝心中一定有另外的打算了。
却听李世民嘿嘿笑了几下后,接着说道:“贤侄,朕也想过,你虽年少,却也有才,担任此职并不为过;但也正是年少,阅历不足。一些事儿的处理上还会欠考虑,如此说来,担此职确实有些不妥。如今朝中有微词的人颇多,朕也你就再主持兵部工作一段时间吧,到时朕另有安排,!”李世民像似舒了口气,“朕已经诏令李世勣回京述职了,只不过,即使朕另任命尚书之职,兵部的许多事,还是要你这个侍郎负责,特别是兵制改革的事!明白吗?”
“臣明白,!”李业诩大喜,李世民还真的接受自己的意见和推荐,让李世勣回来担任兵部尚书此职了。
“此事,还有今日情报中所提之事,朕还要仔细,与其他人商议后,再进行朝议,凡事你休要与人乱说!”李世民瞪了一眼李业诩,已经有些后悔与李业诩说得太多了。
“陛下,臣如何敢乱说!”
“各处的情报侦探更要抓紧,朕要随时知道西域一带的情况变化,有何重要情报要随时来报朕,采取何种行动你们自己安排,到时再报于朕即可,!”李世民脸上有腾腾的杀气。还有些儿兴奋,瞄了一眼李业诩继续道,“还有逻些城的情报和弃宗弄赞的行踪,朕也要知道!”
“是,陛下,只是,若弃宗弄赞不来长安,我们该如何办?”李业诩说道,“臣觉得我们要给予其一些压力”
禄东赞被扣在长安,弃宗弄赞一定是不敢来了。
“有何想法你说来就是,这么吞吞吐吐作什么?”李世民横了一眼李业诩道,对李业诩这样吊胃口的行为很是不满。
“陛下,臣觉得我们应该在松州和青海一带集结兵力,做出要攻击的准备,让弃宗弄赞感受到压力,如今羊同也在集结兵力,大有与弃宗弄赞抢地盘的味道,这样弃宗弄赞肯定有顾忌,!”李业诩小心地说道,“而且,我们青海一带的兵力。基本已经能适应高原的环境,进行征战了!”
这样的大事,任着性子乱说,李业诩怕受到李世民的责骂,也就说得含糊,他也相信,若李世民有此心思,一定会明白其中的意思。
李世民点点头道,“唔,说得在理,吐蕃如今已经不成气候,定是不能抵挡我大军的攻击此事朕再作考虑!”说着即变了话题,“你那稿子带来了吗?”
李业诩从怀中取出一叠厚厚的手稿交给了李业诩,“带来了,此是臣与太子、房相、侯尚书还有其他一些大臣们商议后多次修改后的!”
“放这里吧,朕待一会再看,想必也应该差不多了,!”李世民示意李业诩把稿子放在案上,拿起案上的一本奏折,“今日我还与你说另外一件事!”
“是,陛下,!”李业诩一看知道那是自己所写的折子。
“你所说的,要军器监改进生产工艺,实施流行线作业,是这样说吧,!”李世民翻开奏折看了看,“你今日与朕说说其中的情况!”
“陛下,如今军器监的生产技术还是比较低下,各种武器的产量不高。臣想了一些日子,觉得我们必须得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流水线作业,!”李业诩坐直了身子,清清喉咙道,“何为流水线作业呢,就打个比方,比如制作望远镜,一部分人制造镜筒,一部分人打磨水晶,一部分人负责装配,分工而作,这样每个位置的人只要负责自己手上的活,而且通过磨具可以批量地制作,这个阶段完成后,即交给下一个阶段的工匠,比现在一个工匠一手制作整个过程速度快得多,而且什么部件出了问题,也可以追查到具体的人,加以改进”李业诩一边用手示意,一旁解说道。
现在军器监的生产和制作还是依照以往的模式生产,像望远镜的生产,基本都是一个工匠独立制作完成。往往一架望远镜要好多天才能完成,也使得生产效率很低,不能满足军中的要求,至今大唐军中装备的望远镜数量也不多,其他如手雷,指南针,还有箭弩的生产也是类似。这样落后的生产技术必须得改进。
“如此说,是挺有道理的,那就由你和军器监的阎大匠一道试着改进吧,也不要再报于朕了,有什么需要的。你拿着朕的手令,与户部及工部商量即可,我们必须要准备大量的火器,以备军用!”
“是,陛下,!”李业诩大喜,这是进行下一场征伐的信号,“臣这就去和他们商量!”
“贤侄,不急,朕还想问你一事,!” 李世民并没让李业诩退下,而是自己站起了身说道,“近日朕听坊间在传着一首诗,颇有气势,你看看!”说着走到放置着笔墨的案边,在辅好的宣纸上挥毫写下了一首诗。
李世民如此说,李业诩已经皇帝要与自己说什么了,也只得起身,站在李世民侧面看。
转眼间诗已经写完,李世民的一首飞白体很有气势,让李业诩敬佩异常,自觉也是望尘莫及。
李世民放了笔,很满意地看着自己所书的,问李业诩,“贤侄,你看朕这一手字如何?”
“陛下,臣如何敢评价陛下的手书,!”李业诩汗颜,“陛下所书,颇有王右军风姿,若是放在一起,要臣认,实是难分出来!”
“哈哈,!”李世民得意地笑着,这话正是说到他的心槛上了。
李世民最推崇的书法大家就是王羲之,并广集王羲之的书迹,加以临摹。上行下效。李世民此举也使得初唐各大书家尽取晋人的之风。李业诩还记得历史上所记载的几个典故,一是李世民得知《兰亭集序》在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弟子辨才处,派某大员假扮成文士前去骗取得,自此宝爱终生;再一个是李世民有一次临王帖,作“戬”字,“戈”脚写不好,便叫虞世南替他补上,后让魏征品评,魏征看后说“唯‘戬’字‘戈’法逼真”,李世民知自己书艺不精,从此更苦功练帖。
李业诩不知道如今李世民有没有弄到《兰亭集序》,他还真怕李世民让他去侦探偷窃这稀世之物,李业诩从酷爱书法的后世父亲那里也知道,正是李世民把《兰亭集序》据为已有,李世民去世后,这件旷世书法珍品就不知所踪。
上面这两个典故正是后世的父亲所讲。
“贤侄贤侄!”
李业诩正想间,却听李世民唤他,看着李世民有些恼怒的脸,忙应道,“陛下,臣看你的书法,都入迷了”又是一句言不由衷的话,不过看李世民脸上都有恼怒了,如此说,这皇帝应该不会介意的。
“哈哈,!”果然,李世民很得意,“朕的书法,与王右军比之,那是差太多,朕也一直在临摹的所作,前些日子,有幸得到了王右军的《兰亭集序》,朕是爱若至宝,嘿嘿!”
“陛下,能否让臣也瞧瞧这稀世珍宝?”李业诩一听李世民已经提到了这件珍品,刚刚一点担忧李世民派自己去盗取的心思也放了下来,同时也很好奇,想见见这件自唐以后,已经没有人见过的书法珍宝,连刚刚李世民要他看诗的目的也忘记了。
“待朕临摹一些时日后,若有机会,下次你入宫,朕与你瞧瞧,!”李世民掩饰不住脸上的喜悦,有些像个得到一个宝贝的小孩一样得意。
“那就多谢陛下了!”李业诩也很高兴,他在想,若这件东西能留存到后世,在什么拍卖行里拍卖的话,那得多少钱?恐怕是个天文数字了。
“哎,对了,贤侄,朕还差点忘记了,你看看,这诗写得如何!”李世民仿佛回过神来,吟念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诗多有气势,你评价一下!”说着白了李业诩一眼。
“陛下,臣这些年对诗文并无多少研究,所以也无从评价!”李业诩嗫嚅着道。
“臭小子,你还给我装,!”李世民怒瞪了一眼道,有些想抬脚踹的举动,“不破楼兰终不还如此气势,如此诗才,比之当初的《出塞》也不差,你说,放眼如今我大唐朝中,有何人能做出?”
“陛下,臣”李业诩明白李世民肯定知道事儿,当下也只得承认道,“陛下,这是当日臣与几位朋友们一道玩着时候所作!”
还能如何,只能承认罢。
李世民已经从刚才说起书法时的喜悦心情转变过来,口水四溅地吼道,“好小子,堂堂我大唐朝堂上的三品大员,竟然到青楼院里去和人争风吃醋了,你很能啊!”接着口气又一变,“不过,还算有脑子,知道乔装一下去,没给自己丢脸!”
“陛下,这只是臣当日一时所气之作”李业诩稍站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