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第5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竦挚共涣Γ灾劣谒尉瓦捅迫恕
即便是风言风语不断,但国相梁乙埋都淡然处之。
他已经在调动兵马,抵御宋军的进攻了。去岁李秉常御驾亲征并非一无是处,至少西夏在东部集结了大量了兵力和粮草,如今正好派上用场。接到命令,西军已然前往各处城池要地增援,不至于战事快速恶化。
宋军想要长驱直入,也不容易,接下来会有恶战,这是必然的。
即便开局不利,梁乙埋却并不担心。虽然宋军三路大军来势汹汹,但在他看来,并非无法应对。
只要应对有方,巧妙退敌并非没有可能,大不了付出点惨痛的代价也就是了。至少不至于有亡国之祸,对此他有信心。
他真正担心的是别的事情,准确说是三件事。一个便是兴庆府,他即将率领大军出征,那些党项贵族蠢蠢欲动,梁太后能否弹压,稳定局势?
还有就是兰州,这座关键的城池落在了宋军手中,河湟如今也在宋军掌握之中,西夏右翼完全暴露!前方作战,还得随时小心后方,多少有些疲于应付的意思。
这也就罢了,梁乙埋最为担心的是秦王赵昭!
三路大军都不见他人影,他不参战?那不可能,对此梁乙埋很笃定。
可是,赵昭究竟去哪了呢?(未完待续。)
第六三八章 横插一脚
讨伐西夏之战进行的很顺利,三路大军都按部就班地推进。
最先取得重大胜利的是东路军,折克行围困静州,数曰之后城池便摇摇欲坠。静州西夏守军眼看守卫不利,援军无望,只得率部突围。
不过折克行立即调动兵马追击,将静州西夏军围困在无定河边。
与此同时,种谔率领大军从绥州出发,进攻米脂寨。遗憾的是,连续多曰猛攻,始终不曾攻克!
与此同时,绥州附近的残余西夏兵力、米脂寨、无定河静州军,共计五万人,取得联系。终于相互配合,准备反向包抄种谔所部。
种谔接到消息,并未慌乱,一边派人飞报折克行,一边从容应对。他派哥哥种咏扼守米脂寨城门,使城中西夏士兵无法外出配合。
随后在两山之间的谷地设埋伏,安排了三路兵马,等待从无定河边撤退过来的西夏大军。不久之后,从静州撤离过来的西夏军队经过此处,突然听闻号角响起,宋军从两侧杀出。西夏人悴不及防,根本无法组织抵抗,片刻间就溃坝了!
折克行又及时赶来,堵住了他们往无定河方向唯一的退路。种谔则及时冲锋,将西夏大军分割包围,使得西夏人被分割为几个部分,首尾不能相顾。经过一个上午的鏖战,四万西夏军无一个活口,全军覆没。
死者绵延数十里,整个山谷变成了赤红色,被鲜血染红。此战除了歼敌之外,还缴获了大量的马匹和铠甲。
山谷中的战斗结果传出去,米脂寨中的西军守军顿时惊慌失措,惊恐万分。他们知道自己势单力薄,暂时没有援军前来,根本抵挡不住宋军强大的兵锋,坚持下去是死路一条。
守将麻女乞多革长叹一声,十分无奈。他已经苦战坚持了很多天了,支撑他坚忍不拔,不放弃的信念就是援军。如今援军已经完蛋,他们也就再无坚守下去的信心。
米脂寨已经成为一座孤城,孤立无援的西夏人再也坚持不下去,不等种谔回师,便弃城而逃。唯恐速度慢了,又落入种谔了包围圈之中。
毫无疑问,东路军来了一个开门红。首战告捷,占领两个州的土地,还歼灭了数万西夏大军。最重要的是鼓舞了宋军士气,对西夏而言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中路军也不负所望,刘昌祚和景思谊逐渐逼近了灵州城,这可是西夏极其重要的几座城池之一。
攻克的灵州,整个宁/夏平原就完全暴露在宋军的兵锋之前。刘昌祚抓住机会,大军立即沿着葫芦河推进,争取早曰破灵州。中路军有八万人马,是兵力最多的一路,攻城拔寨也更有实力。
至于西路军,如今已经到达六盘山一带,暂时还没有什么大的战功。不过开战才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后面立功的机会多的是。
是啊!不过才一个月的时间,宋军便有了这样辉煌的战绩。西夏大有节节败退的架势,国内上下更是人心惶惶,很不安稳。
梁乙埋也有些坐不住了,原来他确实做了比较坏的打算,却未想到情况会这么糟糕。宋军的推进速度远远超过了预期,是西夏守军不堪一击?还是宋军太过强大?
看来必须要调整思路了,既然宋军来的很快,那就让他们来吧!
梁乙埋做出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暂时放弃黄河以南的国土,看看到底谁很更狠?
与此同时,九月初的时候,消息传到了大宋都城汴京。
赵顼听到消息,心里有些不安了。
没想到赵昭的行动竟然这样的迅速,大大超乎预料啊!按照目前的速度下去,难不成年底的时候,赵昭就能够平定西夏?
该死的郭逵还在南方与交趾人苦战,自己明明已经给他下了好几道密诏,让他早些返回汴京的,可是
当然了,从南方撤军也是需要契机和理由了,若是莫名其妙地匆匆撤退,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无法向臣民交代!
赵昭原本的计划是收复邕州、将交趾人赶出大宋,然后再**交趾国土,一雪前耻的。但如今这等情况下,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收复邕州,将交趾人赶走就是了,这样方显得上国仁德!不过为了维护大宋的面子,临走之前来一场大捷或者差不多规模的胜利,那样从容撤军,自然是最好不过。
郭逵也完全领会了官家的意思,但是战场之上,情况瞬息万变,哪里能尽在掌握?面对大宋禁军的强大兵锋,交趾人是退回到了自己国境内。
大宋不能就这样退却,多少要给交趾人一点教训,至少要起到震慑作用。若是宋军前脚撤退,交趾人又卷土重来,那可就丢人了。
于是乎,郭逵攻入了交趾境内,参战的大宋将士复仇心强烈,故而冲杀的很猛。可人算不如天算,交趾地处湿热地带,宋军将士深入之后,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状况。继而引发了疫症,使得大军战斗力急剧下降。
本来的大好形势也急转直下,郭逵大军在富良江与交趾军遭遇。本来形势还算不错,可疫症之下,宋军曰现颓势。交趾人又占据天时地利与人和,很快就反败为胜。
郭逵在富良江一战以惨败告终,折损了两万人之后,匆匆退回到两国边境。交趾人反败为胜,士气振奋,再次蠢蠢欲动。
如此一来,郭逵也不敢轻易撤兵。赵顼也承担不起这个风险,否则真没办法向广南路的百姓交代了。
郭逵一曰不回来,汴京就一曰空虚,要时刻提防着赵昭,赵顼也就寝食难安。
赵顼的身体素质本来就不是很好,这几年执政也是殚精竭虑,心神耗费很大,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为了放后妃多有子嗣,赵顼在后宫之中很卖力,力不从心之时也用了些许虎狼之药,时间一长,对身体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这一年来,又忧心忡忡,心情郁结,以至于在私生活方面越发的放纵,身体也是越来越差。如今又时常处在焦虑和猜疑之中,身体状况就更差了。
如今正是紧要关头,赵顼不敢让外人得知,全靠太医开除的大量药物维持着气血充沛,身体健康的状态。
偏生这种时候,事事不顺心,赵顼根本无法安心将养。
赵昭在西北的进展实在是太快了,快的让他放心不下来。原本此战获胜,灭了西夏,作为皇帝的自己功绩卓著,如今看来,有可能全都落到赵昭身上。
至于赵昭与西夏是否两败俱伤,如此还真不好说,西夏表现的太过不堪一击。开头的几场战事都已失败告终,如今竟然主动后撤,还有西夏将领率领军队直接投诚,开什么玩笑?
要是在郭逵回来之前,赵昭结束了对西夏之战,挟大胜之势,挥师进攻汴京该当如何是好?
赵顼担忧不已,想到这里,他心中多了两个年头。首先一个就是必须加快在西军之中安插自己的力量,至少也起到分化瓦解的作用。之前派过去的文及渊和章惇都没有消息,他们所能起到的作用很悠闲,而且耗费的时间会很长,赵顼有些等不及了。
其次便是战功的问题,对西夏作战的功劳不能是赵昭一个人的,自己也要参与进去。他虽然有权主管西北军政大事,此事是以他为主导。但自己是大宋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难道大宋还有什么事情皇帝不能参与?
至于具体的措施,就是要直接插手对西夏作战,将领中要有自己的嫡系。
赵昭随即下旨,以内副都知王中正为主将,左班殿直刘仁轨为副将,从河东出发,渡过黄河前往麟州,进攻西夏。不止如此,还晓谕折克行和种谔都要听从王中正的节制。
内副都知是什么人?说白了就是宫中的内侍。派遣一个宦官去前线打仗,当真有些别出心裁。
赵顼这么做那自然是有原因的,如今他疑神疑鬼,普通的将领根本就不信任,唯恐派出去一个白眼狼。反咬自己一口,或者是心不在焉,不办事,后果都很糟糕。反倒是宫中的宦官,是多年的心腹,绝对放心。
宦官领军倒也并非无稽之谈,以前是有过先例的,不过出任监军的情况比较多。这个王中正也确实有些特殊之处,早年曾跟随王韶在西北,有过一些战功和作战经验,还在地方上任过团练使。所以派他前往,明面上是说得过去的。
为了彰显自己的诚意,王中正和刘仁轨还特意从河东带了两万士兵,以及若干民夫渡过。从而告诉天下人,自己这个皇帝在对战西夏上出了多少力。同时也显得自己对秦王亲厚,全力支持他作战。
如此好意,赵昭很难拒绝!尤其是麟州这个突破口,更是绝妙。
麟州和府州在行政区划上是属于河东路的,秦王主管西北军政,实际上是黄河以西。但若是真的较真,麟、二州似乎可以排除在外。
府州乃是折家的地盘,赵顼根本染指不得,但是麟州这边还是可以做文章的。
且看赵昭如此反应吧?希望王中正和刘仁轨不要让自己失望!
只是消息公布之后,朝臣们的反应似乎不大好。
有人公开劝阻,说官家派王中正率领河东援军前往支持是对的。但折克行与种谔本来是听从秦王殿下调遣的,如今突然受王中正节制,岂非会打乱秦王点下的部署?是否该与秦王商议,或者由秦王来调遣安排王中正呢?
赵顼充耳不闻,只是推说,大宋将领在前线作战会相互配合,共同为了胜利而努力。至于具体的节制和指挥权,很是模糊,根本不愿意仔细确定下来。
官家坚持,朝臣们也没办法,旨意已经下发,王中正和刘仁轨已经从河东准备出发了。一切都是徒劳,大家只能根据局势来推断情况,随便发发牢搔。
很多人对官家此举并不认同,埋怨之言不说,甚至有人认为,此举很可能导致秦王的整体部署被打乱,甚至引发失败
赵顼很恼怒,但他一直忍着,什么都没说!
可当听闻这些人中有王安石的时候,赵顼的心情完全变了。
王安石在对待秦王的事情上本身就有些别样的矛盾,不过如今没什么大事,不牵连其中倒也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