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荣耀 >

第35部分

大宋之荣耀-第35部分

小说: 大宋之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到宗泽的消息后,李纲是得意于这么快就能募集到近百万的可战之战,如此就不要怕金人的进攻了。而王晨在有相似感觉起来的同时,却想到了另外一点,那就是必须尽快改编被宗泽招抚的这些人马,在短时间内让他们的战斗力得到提升。
    全面提升大宋军队的战斗力,这是王晨在掌领了殿前司都指挥使后经常考虑的问题。
    现在的大宋,治下有人口近亿,而女真人最多只有百万,能战之士两者相差非常悬殊,但两国军队的战斗力却完全颠倒了个,宋军根本不是金军的对手。
    此前金人两次南攻,军队总人数才不过十万出头,加上汉军及其他仆从军,最多不会超过二十万,而迎战的宋军数量是金人的数倍,但结局都是以大宋军队的惨败告终,最终连赵佶和赵桓这两个皇帝及除赵构以外的所有宗室都当了金人的俘虏,大宋几乎灭国。
    这只能归于宋军的战斗力太低下。
    战斗力低下原因非常多,这不是王晨一下子能完全弄清楚的。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已经成了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大臣,执掌了殿前司的王晨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宋军的战斗力,让宋军由一群绵羊变成一群狮子。即使不能完全变得狮子,也要让他们变成恶狼。
    不过王晨也知道,这不是他短时间内能做到的,一切都任重而道远。
    因为如今的西线与东线还有两河地区都有频繁的战事发生,张浚和张所也启程离开了开封,前往陕西和河北,主持抗金大事。张浚和张所离开开封之前,李纲都有单独的叮嘱,得了王晨授意的皇帝赵谌,也对他们面授了一些机宜。
    张浚先于张所离开开封。
    马上要成为主持一方军政大事的大员了,张浚是踌躇满志,一再在皇帝及李纲面前保护,定会主持好川陕事务,击退金人的西攻的。
    张浚认为,要想重整大业,恢复国势,陕川是一定要依仗的,川陕经营好,大宋的财赋、钱粮、兵源什么都可以保证,甚至中原守不住的时候,可以退往川陕,凭借那里的地势而守。川陕一带地势不平,多山,金人在骑兵在那一带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张浚的认定得到了李纲及王晨还有其他大臣的认可,这也更让张浚得意,接下来该是他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张所出发时候没有张浚这样的意气奋发,他要去的河北西路和河北东路情况可以川陕一带复杂严峻的多,他只是觉得自己肩膀上担子很重。甚至张所自己担心,此去不一定有命回到开封,再见皇帝的。他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觉。
    在出发的前一天,张所私下来拜访王晨了,随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个与其面目相似少年人。
    “下官见过王殿帅!”张所在向王晨行了礼后马上向王晨介绍了跟他而来的少年人,“此是下官犬子,张宪,字宗本,今日一并过来拜会王殿帅。”
    “张宪?”王晨听了吃了一惊,张宪的大名他当然知道,这是《说岳全传》中非常著名的一个人物,岳飞最得力的手下将领之一,历史上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抗金将领,但王晨想不到,张所的儿子竟然也叫张宪。此张宪会不会与岳家军中那位著名的战将是同一人呢?王晨现在当然不知道。
    看模样只有十七八岁,胡子都没冒出来,但长的很健壮的张宪,听了自己的父亲这样说后,也马上上来作礼。
    一听张所介绍张宪这个儿子,王晨马上料到了将要离开开封的张所,是想将张宪托付给他了。不过张所没点破之前,他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客气地回了礼,道:“张侍郎客气了,不知今日张侍郎父子来拜会,是有何事要指教在下的?”张所虽然被任命为两河招抚使,但他的兵部侍郎职位依然保护着,没被免去,王晨就以侍郎之职称呼了。
    这段时间接触下来,张所已经大概知道王晨的脾气了,也没在王晨面前客套什么,直接说明了来意:“王殿帅,下官就要去大名府主持两河事务了,犬子张宪想让他留在开封。犬子今年虽然才十六岁,但他自幼习武,一身武艺还算不错,他也一直想从军报国,抗击金人。此次他想随下官去大名府,但下官怕他随我去有危险,所以想让他留在开封。王殿帅武艺出众,军事谋略也非常出色,下官想让他跟随在你身边,多学点军事方面的谋略,期望以后能有所作为,只是不知道王殿帅能否应允让犬子留在你身边?”
    张所的话让王晨进一步明白了这位得李纲推崇,性子挺刚烈的中年大臣究竟是何用意了。张所此去,是抱着死身报国的念头去的,没打算回来,因此也不让儿子张宪跟着去。张所也知道他现在的身份不一般,差不多可以算是最能左右小皇帝赵谌的人,在这一点上比李纲还甚。如今又掌领殿前司,如果张宪跟在他身边,只要表现不错,那以后的前程是不需要担心的。抱着必死之心去大名府的张所,临走之间有这样的托付,王晨也觉得很正常。
    他当然不会拒绝,也不能拒绝,不然会寒了这位耿直大臣的心,当下马上答应:“张侍郎如此信任在下,将儿子也托付给我,那我如何敢推拒?就让张宪编入殿前司,在我身边先做事吧,待机缘合适,我再看情况授以他一定职务。”
    王晨没犹豫就答应了他的所请,张所大喜,赶紧致谢。张宪也跟着自己的父亲道谢,只是没什么言语。张宪初始给人的感觉比较忠厚,但动作及眼神却给人以机灵的感觉,这是王晨比较喜欢的类型。虽然他现在不知道此张宪是不是就是历史上那位名声非常不错的抗金名将,但他相信,只要张宪表现不错,即使不是历史上那位归属于岳家军的抗金名将,以后也会成为著名的战将的。
    张所将儿子张宪托付给王晨后的当天下午就从开封启程,踏上前往北+京大名府的路了。而张宪也就跟随在王晨的身边,暂时作为王晨亲领的天子亲兵营的一名普通军士。这个人表现会如何王晨还要仔细看看,此子到底年轻,才十六岁,现在就授以他什么官,还不合适,能做出点成绩来,那才好。
    在得了张宪这个不知道是不是原来历史上那位名将的人后的第五天,宗泽和王善带着一部义军大概一万余人赶回了开封。
    余部义军在先后往开封赶过来的路上。



第四十四章 一切都是为了抗金大业
    接到宗泽马上就要抵达开封的消息,李纲亲自率人迎出城十里。
    跟随宗泽一道回来的王善想不到名满天下的李纲会亲自出城迎接,非常惊喜,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李纲将宗泽和王善迎入开封后,直接带他们去见皇帝赵谌了。
    在李纲、宗泽和王善一行抵达皇宫门口时候,皇帝赵谌在王晨的相伴下,亲自迎出了皇宫。
    这是谁也没想到的情景,顿时皇宫门口跪了一片黑压压的人。
    “宗爱卿辛苦了!”在王晨的跟随下,赵谌走到因为劳累辛苦而显得越加憔悴的宗泽面前,亲自将他搀扶了起来,再以一副很感动的口气说道:“宗爱卿为了国之大事,为了抗金大业,为了早日迎回二圣,不辞辛苦,今终于招抚许多义士前来勤王,朕非常感激。”
    “陛下,这是臣责无旁贷要做的事,万不敢当陛下如此赞赏!”虽然知道赵谌的行为并不一定是本意,应该是王晨在边上的“蛊惑”才这样礼待他和王善的,但小皇帝当众表示了对他所作所为的认可和赞赏,宗泽已经满足了。此前在赵构麾下,诸多请求得不到满足,做了事得不到认可,宗泽虽然满腔热情地为国做事,但经常被扑冷水,心里总是有怨念的。如今小皇帝认可了他所做的一切,并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如何不感激?
    在对赵谌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礼后,宗泽马上介绍了跟在他身后行礼的义军头领王善。
    王善虽然说聚众几十万,但到底只是一介草寇,见到宗泽这样的名臣时候已经是诚惶诚恐了,宗泽几句大义的话下来,他就甘愿听从朝廷的诏令行事。抵达开封城时候,得到李纲这样的权威更重的官员迎接,当时激动的就有点失礼了,及至见到小皇帝赵谌,并得其亲自迎接,腿都软了,跪在宗泽身后都起不了身,话也不知道怎么说。在赵谌依王晨授意说了一些勉励的话,并希望他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率部抗金时,也不知道回话,直到宗泽用力一咳嗽了几句,这才回过神来,拼命地磕头谢恩,表示以后一定会忠心报国,绝不辜负皇帝的期望。
    王善被授以侍卫马军司的统制官,其部下最精锐的两万人马中一万人将暂时归于王晨所领的殿前司,其他各部将马上整编,分别编入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加强训练,准备迎击再次南下的金人。三衙禁军在金人南攻时候损失殆尽,赵谌继位后,没能力重建,王善部几十万人马被招安,三衙禁军有机会重建了。架子必须要早些搭起来,人马可以慢慢补充。
    王善原本集聚义军就是为了抗金的,他们的家鄉或沦陷于金人之手,或者遭战乱重创,无田可种,无业可创,被逼的走投无路,朝廷只要给他们饭吃,给他们一个名份,他们怎么会不屁颠颠接受招安呢?另一路义军张用也是如此,人马得到了朝廷的招抚,以后待遇和其他军队一样,他们自己也都被授以各级官职、职务,可以算是苦尽甘来,洗心革面,走上重生之路了,如何不欣喜?
    宗泽返回开封后,将所有精力投入到整编王善、张用及其他被朝廷招抚的义军之上,并且积极为有可能发生的再次与金人之间的战争做准备。
    王善、张用等义军头领归朝后,已经知道自己的人马将要被折解,他们虽然有点不情愿,深怕宗泽过河拆桥什么的,到时将他们晾到一边,但在抵达开封后,几天呆下来,终于完全接受这一事实,积极协助宗泽整编各部人马,并操持各部的训练。
    让王善、张用放心的原因是,宗泽非常坦诚地对待他们,折分各部前都会先与他们详细商议,李纲也非常礼待他们,代表皇帝旨意的王晨也没有任何看轻他们的意思,最终他们抛却顾虑,拿朝廷大员的身份看待自己,全力支持宗泽做事。可以说,正是宗泽、李纲在行事时候表现的大义凛然,丝毫不为自己名义着想的行事态度感动了王善、张用。在麾下的人马被快速整编的时候,王善、张用还亲自劝那些不情愿的手下将领,让他们依宗泽的令行事。
    “一切都是为了抗金大业!”
    这是李纲、宗泽和王晨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王善劝服手下弟兄们时候经常说的言语。
    在几十万义军先后抵达开封,准备勤王抗金之时,其他地方的一些勤王之师也抵达了开封,只不过数量并不是很多,但这些数量不多的勤王之师大多都是原大宋的禁军或者厢军编制,朝廷很好调用。随勤王之师一道来的,还有数量不少的粮食,各州上缴的赋税。
    各部义军得朝廷招安时候,将各寨子里的全部家当都搬来了,包括钱粮。
    只不过这些钱粮还是远远不够,开封是要长期坚守下去的,这里是大宋的国都,也是抗金最前线的地方,朝廷继续下诏,令各州募集更多的人马进京勤王,并送缴更多的钱粮供朝廷支需。
    开源和节流措施都要一道进行,在令各地上缴更多的钱粮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