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487部分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487部分

小说: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不过其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屡建功勋,算是三路人马中最为妥帖的一位了
  “二爷,情报司的简报送来了!”正当三人谈兵论将时,见喜进来递上了情报司汇集的近日收集的情报。
  情报司随着王爷的重点关照,规模日渐发展壮大,分工也愈加明确。仅在册的情报员就已达三千多人,如果算上军情司和兼职的外围人员就更多了。他们散布在大宋、西夏和金国各处。甚至渗透了更远的高丽、扶桑、吐蕃等西域诸国。再不是草创时期的三五条枪那会儿,就连李峻这样级别的‘大特务’都要亲自出马收集情报的时候了。但是情报司也是府中最烧钱的部门之一。
  赵柽深知情报的及时和准确性的重要,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作用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觉得这些钱花得很值,而情报司在自己征讨西夏,控制夺占西京,刺杀吴乞买等行动中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
  但随着人员和情报来源的增多,各种渠道送来的情报何止成千上万了,如果都让赵柽一一查阅,累死他也看不完。所以就由情报司的专门人员过滤一下。将价值不大,重复,虚假的全部剔除,将重要信息汇集成册每日呈报给王爷审阅,如果确有需要再调阅原件。
  “看来不用我们在这纸上谈兵了,三路人马已经出动!”赵柽很快通过索引找到了自己最想知道的东西,“姚古率兵四万从河南渡河向北,与河东张灏从正面压向太原!”赵柽说着,赵礼和赵耻两人迅速在地图上找到地方坐上标记。
  “种师中部会合河北胜捷军三万余。从真定过井陉道,穿越太行,以日行八十里的速度赶往太原侧击金军后路”念到此处赵柽迟疑了下。
  “王爷有何不妥吗?”赵礼看王爷脸色变换不定问道。
  “去年我曾走井陉道护送斜也前往中山,井陉孔道曲折难行。有的地方只能单车通过。种师中部加上胜捷军共计九万余众,其部多为步卒,若日行八十里。辎重粮草如何随行。兵将蜿蜒数十里,只能迭次出战。如何集中兵力突击?难道其老糊涂了!”赵柽眉头紧锁一万个不理解地说道。
  “从布阵上来看,正面两路大军从正面强攻。吸引敌军主力,而以奇兵从背后包抄,这个作战计划看起来没有什么错误。此战投入十五兵力,金军只有两万,兵力悬殊,挤压太原城下的敌军,将其聚歼,应有把握!”赵礼说道,“如果士兵个人自带七日粮食,以日行八十里的速度行军,五日可达,三路军会合后以泰山压顶之势迅速结束战斗,两日可解决战斗!”
  “兄弟啊,咱们行军打仗不是纸上谈兵,战事往往是千变万化,咱们打了这么多仗,哪一次是完全按照预定计划照搬的!”赵耻说道,“这个计划看似完美,可谁敢保证不出现意外,另外两路军不能按时会合怎么办?金军派兵阻击怎么办?如果天气变化,冲垮道路怎么办?”
  “他说得不错,赵礼为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我们军人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也需要我们能切实的想到其中的利害,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战争尤其如此!”赵耻一连三个怎么办把赵礼给问楞住了,但赵柽没有替赵礼解围,而是教训道。
  赵柽知道这个计划定是出于枢密院那帮文官之手,在他们眼中只有想当然,而没有可能出现意外,赵礼作为都虞侯正是掌管作战计划的制定,如果他像枢密院那帮人闭门造车,将来忠勇军就可能重蹈禁军的覆辙。
  “属下知错了,耻哥教训的对!”赵礼脸红着施礼认错道,赵柽却无耻的笑了,此时他能认识到错误,总比铸成大错是要好。
  “王爷,属下也不解,种老将军少年从军,行伍数十年,怎么会如此行事?”赵耻摇头道,“我们曾与西军多次配合作战,他们坐山观虎斗,见死不救的事情很平常,而且战后必赏,一旦军饷奖赏不到位,厌战出走的事情也很平常,种老将军不会不知,如此行事莽撞了!”
  “唉,你再看这个就知道为何了!”赵柽翻翻简报,抽出一张递给赵耻道。
  “知枢密院许翰救援心切,多次督促种师中进击,从上党袭击金军后背。种师中认为应充分准备,集结陕西军,李纲、许翰便认为种师中怯战,责以逗挠,其无奈,只好仓促进军,种将军此行危矣!”赵耻看罢说道惊道。
  “王爷,我们是否出兵救援?”赵礼问道。
  “晚了,此报是数日之前的,恐怕此时种将军已经落难!”赵柽苦笑着说道(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七章 震惊

  有过了三天,消息传来,三路宋军皆被击溃,其过程和赵柽等人推演几乎同出一辙,只是结果更加惨烈
  宋军要完成救援太原的既定战略部署,就要求三路大军协调一致,快速前进。要求不算太高,但这是根本做不到的,三位大帅都对这个计划有意见,很不以为然,便在分别在各自的占领地消极应付,并不积极出战。就在这个时候,重臣许翰误听谍报而做出了金军将要全线撤兵的判断,多次催促种师中进兵,甚至责备他手握重兵却逗留观望。
  面对态度消极的三路援军,枢密院使李纲,同知许翰终于怒了,这样的骄兵悍将,不整治那还了得?严词斥责三位将帅,发往军中的文书一天多达六七封,可见是真急了!接到申饬后大家不得不动起来,否则就要吃官司了。种师中自率秦凤军由河北井陉出发,熙河经略使姚古率熙河军,张孝纯之子张灏率河东军分别从长治和汾州北上同时约定姚古、张灏两军分道俱进,在太原附近会师。
  在枢密院的催促下,在文官集团的逼迫下,在舆论的压力下,救援太原的北宋大军三路进发。李纲和许翰两个书生指挥作战,命令姚古、种师中所率领的陕西精兵,舍弃可以坚守的城池和险要,甚至严令舍弃辎重和粮草。
  五月九日,种师中部的前锋进抵距离太原二十里的石桥,中军到达寿阳的石坑,由于一路上没有遇到金军抵抗。但他们到达平定军(今山西阳泉市),乘胜占领寿阳、榆次后。军中已经严重乏粮?战士们每人每天只一勺黑豆,战斗力削弱。士气低落。
  兵法云,无援之城不可守也。此时的太原已经被围了快半年啦,守军伤亡惨重,完全没有力量进行突围和发起反攻,已经难以对金军构成威胁,银术可从容调兵,他自己只领些老弱病残围城,故布疑阵。而令完颜突合速率领小部步骑纠缠住南线宋军主力,于清源阻击张灏和姚古。伪装成主力迷惑宋军,将他们拖住,为主力歼敌争取时间。
  于此同时银术可集中了八千主力金军铁骑,以完颜娄室为帅对付远路奔袭的宋军种师中部。他们先以小股部队接战,佯败后撤,节节败退,使种师中做出了误判,认为自己遇到的不过是金军零星守军,从而驱使部队狂追。中了金军诱敌深入之计。
  这时种师中部的弱点暴露无遗,其部因为缺马而多少步军,随着战线的拉长全军协调能力减弱,辎重已经无法跟上。士兵没有饱食,导致军心涣散。而前期的顺利以致种师中这员久经沙场的老将犯了麻痹大意疏于戒备的兵家大忌,当其接到斥候报告榆次方面有金军来袭的消息后。依然认为是金军北归的零散部队,岂料却是前来阻击的金军主力。
  完颜娄室引兵迅猛冲击。将种师中部分割,宋军仓促应战。五战三胜,苦苦前行。姚古本应快速杀过来援救种师中,但姚古本来就不是个优秀将领,同时他也对朝廷的决策颇有微词,受到金军完颜突合速部的阻击后,姚古难以判断对方实力,手下有个部将焦安节,一贯惧敌怯战,他慌报军情,称金军主帅宗翰率领大部队来了,结果姚古、张灏两军逡巡不前,未能按照约定与种师中会师。
  当种师中部被迫撤退到杀熊岭时,再次遭到金军重兵围攻,军粮短缺、士气低落的宋军几乎全军溃散,身边仅剩百余将士的种师中身中四创仍然裹伤力战,最终身中流矢身亡,饮恨疆场。击溃种师中部后,金军主力从容回师,在祁县以东的盘陀击溃姚古部,在交城击溃张灏部,宋廷第一次救援太原的努力就这样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失败了。
  战败的噩耗传到东京,朝廷哗然,李纲、许翰大吃一惊。李纲对许翰说:“我辈书生,不知兵法,而居枢密之职,将误国事!”然而大错已成无法挽回,大宋最为精锐的西军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日暮西山下,他们的事迹终成为了传说
  出援太原失败,不仅使兵力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朝中割让三镇,与金和议的声音再起。但是太原三镇是中原屏障,如果丢了,国家危矣,再三争论下,赵桓决定再援太原,调集二十余万大军,以刘韐、解潜、折彦质、张灏等人为将率兵救援太原。
  为了配合此次出战,赵桓连连下诏求贤募兵。徐处仁建议施行马政,并拘户绝田土以募乡兵等办法,赵桓皆采用之。下诏劝民以财谷助军,向国家捐钱物以充军用的措施。五月二十五日,又下诏寻求习武艺知兵书的人才。六月初再下诏使在京监察御史以上,在外令监司知府军及路分铃辖以上官员各举勇指挥人才,以充实军力。
  可还有句老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赵柽摆出了一幅坚决抗战的架势,只是这些措施在短时间内都难见成效,如果出援太原再败,金军再次南下,自己的宝座就真得被掀翻。于是他有找耿南仲私下商量以代税钱的方式赎回三镇,可他还面临着一个障碍,那就是李纲。
  赵桓对李纲是越来越不满,但内心里却又畏惧他几分。凡事只要李纲一参与进来,就必须按他的意见办,否则他就或在朝堂上据理力争,或反复上章辩驳,或以辞职来逼迫你让步。自己身为皇帝,有时还真地压不住他,反而要处处顺着他。罢了他的官,居然引起太学生伏阙上书,差点激起民变。赵桓觉得,李纲恃功恃才,没把皇帝的尊严放在眼里。
  耿南仲原来就是赵桓的东宫旧臣,古话一人成道鸡犬升天,赵桓即位后,他也多年媳妇熬成婆了,不断得到提拨升迁,委以重任。可耿南仲心中还是不平衡,因为吴敏、李纲也是越级擢升,现在位置在自己之上。尤其是李纲,以从五品的太常少卿,两个月时间,就升到了从一品的枢密使之职。
  耿南仲对此忿忿不平,一直在伺机排挤李纲,他陪伴了皇上十多年了,立刻就看出了赵桓的心思,皇上对出援太原已不敢抱希望了,但他想议和又担心李纲在朝廷,必然会坚决反对割地求和之议。那么对李纲下手的时机就到了,而其手法居然与当年赶赵柽出京的招数相仿——放权升官!
  这一天,宰执们在朝堂上商议是继续救援太原还是割地议和,李纲与耿南仲在赵桓面前发生激烈争论。耿南仲突然来了一句:“如决意不弃三镇,则必须解太原之围;欲解太原之围,非李纲不可。” 赵桓点点头,望向李纲。
  李纲急忙推辞称自己是一介书生,实不知兵。此前东京被围,臣不得已为陛下料理军事,现在如果以臣为大帅统兵出战,恐误国事。赵桓却言你既然解得了东京之围,一定也解得了太原之围,当即任命李纲代替种师道为河东、河北宣抚使。 退朝后,李纲称病不出,连续上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