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血 作者:老茅 >

第48部分

明血 作者:老茅-第48部分

小说: 明血 作者:老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福点了点头:“那由你带朕到军器局转转吧。”

  “是,微臣遵旨,只是微臣也是刚来军器局不久,许多地方并不熟悉,臣想请陈瑞陈大人也一同陪行。”宋应星与陈瑞两人志趣相投,虽然刚认识不久,很快就打得火热,加上他确实对军器局不熟,才会作出推荐。

  宋应星这么一提,王福顿时想了起来,这个陈瑞好象对火器很有研究,点了点头:“准。”

  对宋应星,陈瑞两人能伴驾,其他军器局的大小头目只有羡慕的份,却没有人敢争抢,看着两人带着皇帝走进军器局大门,其他头目也赶忙跟着。

  大明工部所辖四司、二所、一院、五局、其中五局包括皮作局、鞍辔局、宝源局、杂造局、军器局,其中最重要的两局就是宝源局和军器局,宝源局是制钱,军器局制兵器,单以人数计算,军器局比其余四局的人加起来还要多数倍,占地当然更是广阔,整个军器局的房屋一片连着一片。

  眼下的军器局简直是包罗万象,什么都生产,冷兵器的刀、枪、剑、戟十八般兵器,各种铁甲、棉甲、弓箭、盾牌;热兵器的火枪、火炮、弹药

  陈瑞泡在军器局已经三个月了,对军器局了若指掌,哪里生产刀、枪、剑、戟、哪里生产火枪、火炮都清清楚楚,带着皇帝一路行来,先从生产刀、枪、剑、戟等冷兵器的地方看去,往日这些地方都有无数的工匠劳作,此刻却是空空荡荡的,各个位置上只有稀稀疏疏的人影,隔着老远就跪在地上。

  皇帝要过来,军器局的头目难得给工匠们放了一次假,王福虽然更想看工匠们打造兵器的情景,下面的人却不敢造次,这里到处是兵器,而且工匠们平日劳作繁重,所得又不足养家糊口,难免有人心中有怨气,若是有人乘着皇帝过来趁机闹事,这些管事们的脑袋就别想要了,宁愿皇帝有可能生气,还是保住自己的脑袋要紧。

  王福在军器局外面没有听到什么声音就猜到了,对于这种行为也是颇为无奈,毕竟下面的官吏也是为自己的安全作想。

  各个制作台上还摆放着没有完工的各种兵器,只是炉火却熄了,留下来的都是一些白花苍苍的老工匠,这些老工匠有儿有女,年龄也大了,相对来说也说军器局的头目放心,王福本来想询问一下他们一些事务,只是几人说话根本听不清,王福只能作罢。

  “到生产火枪的地方看看吧,这里朕就不看了。”

  “是。”陈瑞应道。

  火枪生产处的人员更稀少,只有五个年迈的工匠在那里等着,见到皇帝和一群侍卫过来,连忙下跪。

  “都平身吧,去,拿一枝火枪给朕。”

  一名侍卫很快将一支火枪递过来,这是一支刚完工不久的新枪,整个枪身油光鉴亮,枪管厚薄一致,无疑是一支质量非常好的火绳枪。

  “这样的火枪一月能生产多少?”

  陈瑞回道:“回皇上,大约二千支左右。”

  一月二千支,一年就是二万四千支,以这个速度即使是要给羽林卫全部配上火枪也需要二年多的时间,这期间火枪还不能损坏,王福摇了摇头:“太慢了,有多少人制作火枪?”

  “回皇上,共有三千一百五十人。”

  三千多人一个月才制造出二千支火枪,平均一人一月不足一支,这个速度让王福更加无语。

  第二卷血战中原 第二章军器局(二)

  看出皇帝的不满,陈瑞解释道:“皇上,火枪构造精巧,共有数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不能马虎,稍有偏差,整支火枪便报废,要先产出十支合格的火绳,光是报废的火枪差不多也要十支,这还是要有五年以上经验的老工匠,如果不足五年,报废的火枪更多。”

  王福打量着手上的这支火绳枪,确实是非常精巧,光滑的木头侧面上光是铜部件就有七八个:机座、待发面、击锤轴、火绳击锤、击锤弹簧、套帽每一样都打磨的如同艺术品,加上前面的枪管,一个多月时间就能生产出一支合格的火绳枪来,确实不能算慢。

  “为什么不把每道工序分解出来,一人只负责一道,这样再组装起来就可以了。”王福淡淡的道。

  流水线生产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早在秦朝就开始使用,秦军纵横天下,将六国数倍于几的大军击败,除了秦军的骁勇善战,和背后有一支高效率的兵器生产线是分不开的,秦军连年作战,兵器的消耗远大于六国,人力却只要六国加起来的几分之一,以六百万人左右的国力支撑着百万大军的作战,秦军却从来没有为兵器发过愁,除了用流水线,别无办法。只是不知为何,这样的流水线生产在秦之后却消失了,再也没有人提起。

  在场的人都听得一呆,皇帝简直异想天开,陈瑞苦笑道:“皇上,这怎么成,各个工匠生产的都有差异,要想将不同工匠生产的部件组装起,谈何容易,若真这样生产,微臣估计一月也生产不了一千支。”

  “既然有差异,那就让他没有差异,给每一个部件都定一个标准,达到这个标准才合格,只要所有的部件都可以通用,组装怎么会有问题上,这叫标准化生产。”王福略带得意的道。

  “这”陈瑞结结巴巴起来,给每一个部件都定一个标准,真能如此,当然可以大大加快速度,可是火绳如此精细,每一个部件都要反复打磨,直到合上去严密无缝,怎么能定出标准来:“皇上,微臣愚昧,无法做到。”

  陈瑞的话让王福听得一愣,他转头向宋应星看去,宋应星也是一脸茫然,王福又将头转向那五名已经白发苍苍的老工匠:“你们呢,有没有办法做到?”

  “皇上。”数位老工匠见到皇帝问向他们,一个个颤巍巍的又要跪下,王福连忙挥了挥手:“几位老人家年龄大了,免跪吧。”

  “多谢皇上。”五人这才没有跪下去,只是全都默不作声。

  “怎么,今日但说无妨,无论讲什么,朕都不会怪罪。”

  五人互相望了一眼,一名年龄最大之人壮胆回道:“皇上所说,小的们无法做到。”

  怎么会无法做到了,王福简直有一种抓狂的感觉,只得耐心问道:“为什么?”

  “回皇上,若是此种方法用在刀枪剑戟上或许可行,火枪太过精巧,相差一丝一毫都不行,凭着肉眼根本无法观测,只能一点点打磨测试。”

  王福听得头晕:“肉眼当然不成,难怪不会用工具测量吗?”

  “工具测量?”陈瑞喃喃自语了一句,问道:“皇上,恕微臣直言,现在的工具根本无法测量火枪部件的精度”

  王福总算找到症结了,原来是没有准确的测量工具,中国的长度单位已经分得非常细了,其中最小的单位为忽,一尺为十寸、一寸为十分、一分为十厘、一厘为十毫、一毫为十丝、一丝为十忽。

  也说是说一忽相当于一尺的十万分之一,一米的三十万分一,只有三微米多一点,用来量测火枪各种部件的精度绰绰有余,可是这种长度只存在于文人的笔墨之中,从没有精确的制出来。

  难怪无法给部件定标准,没有标准自然就无法进行流水线生产,秦朝时可以做到,是因为冷兵器的精度要求不高,而且秦国的组织严密,法律完善,整个国家就象一部精密的机器在运转,而秦亡后,取而代之的汉朝实行的却是黄老之术,以前秦国法律荡然无存,流水线生产必须要有严密的组织,这一点汉朝无法做到,难怪会失传。

  “精度不够那就改,朕就不信,制不出准确的测量工具出来。”

  皇帝的话犹如在陈瑞等人面前打开了一扇窗,陈瑞、宋应星两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陈瑞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对呀,没有就做,我就不行做不出来。”

  “朕知道西方有一种东西叫游标卡尺,用他来量测物体,可以将肉眼无法分清的刻度放大,爱卿不妨将之试做出来。”王福当然不能任由陈瑞等人摸索,否则黄花菜都要凉了。

  “游标卡尺,什么东西?”陈瑞正想着即使做出了丝和忽又怎么分辨时,没想到皇帝马上道出了一物。

  “游标卡尺么,是这样”王福详细的将游标卡尺的原理说了一遍,陈瑞一听就明白过来:“妙啊,皇上恕罪,微臣这就去做做看。”说罢,招呼了宋应星一下,匆匆向工匠台走去,竟然丢下皇帝不管了。

  宋应星苦笑了一声,他做官多年,不象陈瑞这么不懂规矩,连忙向王福道:“皇上,陈大人做事心切,急于为皇上效力”

  “没关系,朕不在意,对了,宋爱卿,你的《天工开物》可完成了没有?”

  宋应星大为惊喜:“皇上知道微臣所作的书?”

  王福点了点头:“这样吧,爱卿把书献出一套,朝廷负责刊印一千套出来,发往各地,你看如何?”

  “啊,回皇上,微臣当然愿意。”宋应星差点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击晕,他的《天工开物》早在七年前就完成了,只是钱财不够,在友人的资助下,不过刊印了数十套,没想到不知为何却传到皇帝的耳中,竟然一下子就要刊印一千套。

  古人写书,虽然有润笔之说,但要写书赚钱几乎没有可能,多少人写了书还要自己贴钱刊印,没钱刊印的只能留下手抄的孤本,稍有闪失,一生心血便荡然无存,宋应星辛辛苦苦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收集资料写成此书,当然不希望自己的书埋没。

  第二卷血战中原 第三章礼物

  陈瑞丢下皇帝不管,宋应星只得找了一个老工匠重新陪同皇帝参观,由于现场没有工匠,王福也无法看出什么来,只是草草走过,不过,这一场军器局之行,如果能把火枪的标准件确立下来,进行流水线生产已经达到了目的。

  “老人家,你在军器局多少年了。”闲着无事,王福和那名老工匠交谈起来。

  “回皇上的话,小人十八岁进军器局,如今已经五十八岁,算下来已经四十年了。”

  “哦。”王福打量了老工匠白发苍苍的头颅一眼,他还以为这个老工匠至少有六七十岁呢,没想到却不到六十岁:“那老人家年龄如此大,还干得动吗?”

  老工匠叹了一口气:“回皇上,小人现在已经老了,力气活是无法干,只能指点一下那些后生小辈。”

  王福点了点头,这样的老工匠其实是宝,就凭后世许多工厂退休的老技术人员被工厂重新争先恐后返聘就知道,王福扭头向跟在后面的军器局大使招了招手:“你过来。”

  “皇上,有何吩咐?”军器局大使见到皇帝终于想到了他,连忙乐颠颠的跑了过来。

  “你统计一下,从本月起,凡是在军器局干满三十年的工匠,每人每月加半石禄米。”王福知道工匠们待遇一直很低,朝廷对工匠几乎是压榨性的剥削,每月除了吃饭外,只另给一点口粮几乎没有工钱,只有逢到朝中大喜之日或许才有额外赏赐,而且他们几乎看不到希望,一代是工匠,代代是工匠,这样的工匠,他们的创造性几乎压制到最低。

  不过,朝廷现在的税赋收入,大部分要投入到养军当中去,王福纵使有心改,也暂时无法大规模提高工匠们的待遇,只能一步步来,半石禄米不多,可是相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