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清-第8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律走了,杨猛可不会闲着,海上的战舰,英吉利是不可能放手的,如今能图谋的只有大沽口拦江沙之中的那百余艘战船与商船,舍此之外英吉利是不会拿出任何利益的。
“让韦驼子来见老子!”
和谈的护卫由韦驼子亲自率领,阻截英吉利船队的任务,杨猛顺手也就交给他了。
“三爷!”
“嗯!这段时间,新军上下的士气如何?”
“不错!不差于云南的人马?”
“你倒是敢说!汰选一批人下来,在京津一带修筑码头与铁路,四大民团的精锐,三个月后,开赴蒙古与东三省,在当地募兵扩营,有什么需求,直接报上来!”
“三爷,这仗就打完了?北塘的英俄联军,是杀是放?”
联系上今天与英吉利的和谈,韦驼子心里也多少有些不甘,九十九拜都有了,怎么就差这最后一哆嗦呢?
“放英军离去,杀绝老毛子!给你五天的时间,在大沽口建好炮阵,拦江沙之中的英吉利战舰。一艘也不许放出去!
仗在北方。那边可是血肉屠场。求战心切之类的话,你就不要说了,到了北方,以后四五年的时间,总有你打够的一天!”
放英军离去,杨猛也有些心有不甘,大清之败、华夏之衰,根源一在大清一在英吉利一方。但是,时局如此不得不放啊!
相对与英吉利,沙俄却是幸运的一个,沙俄的衰败只在战争之上,而杨猛对于英吉利的报复,早在十年之前就开始了,云烟这东西,起码会毒害英吉利、法兰西、米利坚几十上百年的时间,由此引发的恶果,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承受的。
近期。杨猛就要把云烟的配方送出去,当世界各国都知道云烟的原料是什么的时候。想必那个年月想要大肆的贩卖云烟,也是不可能的。
仅仅云烟一项,能带来多大的伤亡,杨猛也不清楚,但他知道,这事儿以后是要挨骂的,无论罪责由谁来背,这大清是云烟的原产地是不容辩驳的。
想到了这些,杨猛心中的压抑也轻了许多,见不得人好,或许是器量的问题,但英吉利这样的仇敌,让他好?就是杨猛傻了!
韦驼子的动作,也引起了英吉利一方的关注,如今以米哈伊尔为首的沙俄佣兵,都被弄到了北塘的陆地之上,这个时候,英吉利也要防着沙俄使坏的。
看着大沽口匆匆建立的炮台,义律等人也知道,这百余艘舰船是要不回来了,撤掉舰船上留守的人员,英吉利也摆出了一副放弃这百余艘舰船的姿态。
这次在远东作战,不说人手的损失,单单舰船,英吉利就损失了二百多艘,这样的损失,即使是世界第一的海军大国也是很难承受的,虽说这些舰船,大半都是商船,但商船也是船呐!
带着满心的不甘,看着清军困死了大沽口的舰队,英军上下也是一片愁云惨雾。北塘的沙俄人马,也隐隐感觉到了不妙之处,但这次行动,沙俄的战舰没有几艘参与其中,想要撤出清国这片是非之地,沙俄佣兵根本没有这样的能力。
陆路撤军,或许是个选择,但如今的沙俄佣兵,已经属于穷途末路了,即使没有阻拦,这几万沙俄佣兵,没有补给的情况之下又能坚持几天呢?
与英俄联军的愁云惨雾不同,杨猛这边却是莺歌燕舞,这段时间他的成绩也不错,四十多蒙女,半数都有了身孕,对此杨猛也有些佩服自己了,十五年之后,即使蒙古诸王在沙俄的土地上建了国,他们的后嗣,也是杨家的血脉。
以血脉侵略属国,这法子,杨猛是跟欧洲学的,所谓一衣带水,所谓血浓于水,欧洲国家即使死战,也没有灭国灭族一说,但亚洲就不同了,有了这层关系,即使将来有人策动,华夏与属国的关系,也不会过于紧张的。
金钱势力也是可以传承的东西,只要华夏的本支不灭,无论是东南半岛、中亚、北方还是朝鲜小日本,都将被牢牢的拴在朝贡体系之中,随着时间的推进,这就是未来的战争缓冲地带。
有了自己的大变革,世界的格局会是个什么样子,杨猛也说不好了,一战、二战亦或是三战、四战未尝不会发生的,保护好自己才是最根本的。
再次和谈的时间,很快就到了,与徐子渭之前的预测一样,英吉利放弃了大沽口的舰队,签署了采矿优先权的条约,而在赔款问题上,义律表现的相当强硬,没有一丝妥协的可能。
战争,和了可以再开始,但好处没了,下次就不一定有了,铁甲舰,是必须要发展的,木壳铁甲舰,防御力好一些,而有了这些风帆舰船做蓝本,广州那边建造铁甲舰的速度也会快上许多,现在杨猛要的就是时间与速度,至于其他,延后再说。
没有再要挟英吉利一方,杨猛痛快的答应了这些条件,但这些做完了,英吉利想要平安离去,还有一道障碍,那就是沙俄佣兵。
这个时候,英吉利抛弃沙俄,不用想太多,就可以知道沙俄佣兵的将来如何?米哈伊尔要是能顺利的放过英军那才叫见鬼了呢!留下英军,沙俄佣兵就有活的希望,放走了英军,等待沙俄佣兵的只有屠杀而已!
“北塘的沙俄佣兵,你我双方共同解决,作为报酬,英吉利战舰上的主炮,要全部拆卸,作为此次出兵的军费!”
“这不可能!”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如今英吉利的选择只有两条可走,一、你们自己解决沙俄佣兵,二、咱们共同解决他们。
你们说的不错,没了拦江沙的那百余艘舰船,你们根本无法运走英俄联军,是留下英军还是留下俄军,你们自己决断!”
看着义律气急败坏的样子,杨猛说不出的高兴,这才对嘛!这才应该是后辈们传承的历史,而不是屈辱!(未完待续。。)
第八百四十七章 对抗之中有合作
与清军合作对付沙俄,这是义律绝对不愿意接受的条件,契约精神,是欧洲均势的保证,这不同于开启战争,这完全是背信弃义,完全是在毁坏大英帝国的信誉啊!
未来的战争,英吉利还想插手一手的,这事儿做了,即使英吉利想要援助沙俄,恐怕沙俄那边也不会要来自仇敌的援助吧?
但杨猛说的不错,如今舰船的数量有限,分批带走英军,是绝对不现实的,沙俄的米哈伊尔不会坐视不理,带走沙俄佣兵,清军又不会允许,这个两难的抉择,或许只能用沙俄的牺牲来替代吧?
“这个我们同样需要时间考虑!”
“那就遗憾了,你们慢慢考虑吧!若是有用的着的地方,我们随时可以支援英吉利友军的!”
诡异的笑了笑之后,杨猛伸出了手,请义律等人离开,不就范,杨猛还有后手呢!
半个月的时间,他也没怎么闲着,搞繁殖那只是副业而已,真正的主业,是陷害英吉利,因为之前的合作,如今欧美各国都在五大商埠驻扎了记者,这些人的数量,在二百上下,如今到达津口的欧美记者已经有百多人了,随后的几天,人数也会越来越多的,报道远东战争,是许多记者无法拒绝的,让北塘的英俄联军自相残杀,就是杨猛的后手。
大清地界会鹰语、法语翻译或许不多,但会俄语的翻译,西北、东北、蒙古可不在少数。派几个过去挑拨离间。也是很容易的事儿。
在北塘军营附近。建造了一座可以俯视英俄军营的高台,撤去了封锁海面的民团,如今英俄的北塘营地,大清的民团营地,看上去就是相互对峙的两座军营。
篡改了一下条约的内容,想必之前法兰西退兵的条件,沙俄一方也是清楚的,在合约之内加上一条对沙俄极度不利的条款。再加上这几天英军离奇的表现,想必沙俄的米哈伊尔是不会傻缺到与英军在言辞上决裂的。
作为戏码,一队队的民团,也在利用堑壕向北塘的英俄营地靠近,这些东西有了,英俄双方不翻脸才怪呢!
民团营地之中,杨猛这边对欧美的记者们也没有任何的隐瞒,此次请来这些记者们,就是为了报道大清与大英帝国媾和之事,事情的进展。大清与英吉利合约的原件,杨猛都拿了出来。这些东西对于欧美的记者,也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
杨猛在谋划英俄内乱的时候,也不避讳什么,建起高台就是为了让记者们可以远远的拍几张照片,记者虽说消息灵通,但许多人的眼光并不长远,虽说杨猛这边的反应,多少有些不正常,但这些东西的吸引力,是远比不过大清与英吉利媾和的。
英俄内乱的爆发,是因为打入沙俄营地的几枚开花弹,这几天在杨猛的操作之下,沙俄上下几乎都知道了英吉利与清国媾和之事。
英吉利要撇下沙俄佣兵单飞的消息,也在军营之中,传的有模有样,英吉利的战船不够,一旦英军撤走,清军就会剿灭被抛弃的沙俄佣兵。
当营地之外的几枚开花弹,在沙俄的营地之中爆炸后,虽说米哈伊尔等人也觉得有些蹊跷,但借机发难,也是米哈伊尔不得不做的事情。
在米哈伊尔等人的心里,留下英军就是对沙俄佣兵的保护,内乱之初沙俄一方也没打算与英军死磕,但有了民团的参与,内乱的步伐一下就变得不可遏制了。
沙俄一方首先对英军开了火,而民团打向英俄双发的零星炮火,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开始有限度的对抗,到英俄双方打得不分敌我,仅用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
沙俄佣兵的心里本就有怒火,这段时间被围,沙俄的军官们,对于军队的掌控力度也越来越弱,英吉利一方虽然有心遏制内乱的战火,但沙俄一方的不依不饶,也引起了英军的反弹,内乱的小火苗,慢慢的失控了,方圆数里的北塘营地,慢慢的被密集的枪声所笼罩。
当杨猛带着一队队的欧美记者登上高台的时候,北塘营地正是打的兴高采烈的时候,由于主将们的克制,火炮之类的东西用的不多,英俄双方打的虽说激烈,但死伤的数量,并不是很多。
这样的乱子,看的欧美各国的记者目瞪口呆,有了杨猛等人的解说,矛盾的根由,他们也清楚了,英吉利单方面与大清议和,引起了沙俄一方的不满,这就是内乱的由来。
这边杨猛带着一群记者在看戏,那边英俄营地之中的义律却沉不住气了,事情的演变,超出了众人的想象,虽说可以预料清国一方没起什么好作用,但如今的局势,却让英吉利不得不做出抉择了。
这么打下去,议和之事必然要化为泡影的,与沙俄佣兵打个两败俱伤,对英吉利来说太过被动了,与沙俄交涉,但那些红了眼的老毛子,根本不听什么建议,如今对英吉利一方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联合清军对付沙俄佣兵了。
北塘的陆军,对于接下来在印度的战争,极为重要,英吉利与沙俄本就不是什么友好邻邦,既然已经放弃沙俄了,再落井下石一番,也并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安排底下的将领,挡住沙俄佣兵的攻势,义律带着谈判团,就到了杨猛所在的民团营地,当义律走上高台,见到那群欧美记者的时候,许多事情都云开雾散了。
这次北塘营地的内乱,应该完全是清国一方谋划的,清国的这位杨猛公爵,要在大英帝国的伤口上撒盐呐!
虽说已经看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但如今的形势,由不得英吉利一方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