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铁血战将-第6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年的战斗,这些战速动作,都是无数的士兵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总结出来的,用这些战术动作来对付小鬼子,绝对是再好不过的利器
不过,一圈看下来,随着一队队战士结束训练,离开训练场地,司令员刘华紧皱着的眉头,并没有完全舒展开来
看到刘华紧皱着的眉头,周保中在惊讶的同时,赶紧反问道:“司令员,部队的训练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没问题,大家的训练方案都是非常的完美。只是,周司令,部队的整编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部队的服装为什么还这么的杂乱。甚至一些战士的身上,还穿着小鬼子没有进行任何改装的军装。”刘华提出了一直以来,自己心目中的疑问
“司令员,情况是这样的。虽然上次的战役,我们缴获了大量的棉布以及棉花。但是,根据地后勤处被服厂的生产能力实在是太弱了。到目前为止,我仅仅领到了不到一千套的新军装,根本没有多余的军装,让大家进行换装,所以。”
“原来是这样,我知道了好了,周司令,你也累了一天了,早点回去休息吧,军装的问题,我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你解决掉”刘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
有了被服的问题,一支困扰在自己的心头,书迷们还喜欢看:。第二天一道早,刘华就来到了根据地的后勤处。当然,刘华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根据地的被服厂。
在后勤处处长的亲自带领下,不到几分钟的步行时间,被服厂所在的大院,就出现在了刘华的眼睛里被服厂的门口,正停着几辆大马车,几名战士,络绎不绝的,从被服厂内,将一捆捆崭新的土布军装给装上马车。整个情景,看上去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被服厂内一定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果然不出刘华的所料,进入被服厂,几十名坐在院子内的中年妇女,出现在了刘华的眼睛里。而这些中年妇女,正集中在一起,用最原始的方法,缝制战士们的军装和被服走进被服厂的厂房,同样是一名名用自己的双手和针线,缝纫军装的中年妇女出现在了自己的眼睛里
参观完整个被服厂,让刘华感到失望的是,整个被服厂,竟然没有发现一台缝纫机。整个被服厂,虽然拥有着几百名中年妇女,日夜不停的缝纫军装。但是,这几百人日夜不停努力的结果,却只能每天生产不到一百套的军装。
想到原山西根据地内,一个拥有近百台缝纫机的被服厂,每天至少可以生产一千套军装的生产力。在看看眼前被服厂的情景,刘华突然有一种从现代社会突然回到几十年前的感觉,一脸无奈的摇了摇自己的脑袋
“司令员,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每天一百套的军装,已经是我们被服厂所有工人,日夜加班加点努力出来的结果。如果还想要继续扩大生产的话,只能够增加工人的人数了不过,按照目前根据地的承受力,两百人几乎成了整个被服厂的极限”看到紧皱着眉头的司令员,后勤处长赶紧回答道。
“李处长,我想问一下,难道整个根据地,都没有哪怕一台缝纫机吗?要知道,被服厂虽然每天加班加点可以生产一百套的军装。但是,这样的产量,对于拥有好几万正规军的我们来说,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根本满足不了部队的需求”刘华点了点头反问道
“缝纫机?当初打土豪的时候,被服厂的确拥有十几台,不过。在敌人多次的围剿作战之中,这些缝纫机几乎全部都被摧毁了当初,杨副司令员也考虑过给被服厂弄几台缝纫机,但是,因为日军的封锁,都没有成功,最后,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原来是这样。李处长,我问你。如果我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你筹集一百台缝纫机,你能不能将整个被服厂的产量,提高到一千套。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全军换装。全部换成我八路军的军装“短暂的沉思过后,刘华抬起了自己的脑袋问道
“什么,一百台缝纫机司令员,你说的是真的如果真的拥有一百台缝纫机,我保证,被服厂的产量可以再最短的时间内,提升到一千套,请司令员放心“瞬间,李处长就两眼放光,一脸激动的说道
“对,就是一百台缝纫机。一个星期以后,我会给你送来一百台缝纫机。但是,我要求你立下军令状,在一个月以内,让全军所有指战员,全部换上崭新的八路军军装”在李处长一双期望眼神的注视下,刘华肯定的点了点头说道
“是,司令员,保证完成任务。”
得到李处长肯定的回答以后,刘华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对着身后贴身警卫排排长说道
“王排长,帮我记录一条命令,然后马上赶回司令部,用电台,给特战师的刘小刚师长下达新的作战命令”
“命令,特战师在一个星期以内,不管动用什么途径,为根据地后勤处筹集一百台缝纫机野战军司令员,刘华。”
被服厂检查完毕,一行人,在李处长的带领下,有来到了后勤处的枪械修理所同样,整个枪械修理所内的情景,让司令员刘华,再一次感到失望因为,整个修理所,刘华竟然连一台小型的机床都没有看到。
而整个武器修械所能够做的,就是简单的修理破损的武器。或者是将两支,甚至是三支损坏的步枪,给他组装成一支完好的步枪
与此同时,通过李处长的介绍。整个根据地后勤处,除了还能够给战士们打打刺刀,简单的修理武器以外,连最起码的手榴弹,地雷,子弹复装都不能进行而整个部队平时的武器弹药消耗,几乎全部依靠战斗缴获。
看到眼前的情景,看到几乎没有任何基础的后勤处,刘华突然想到了后世解放以后,一穷二白,没有任何重工业的中国,甚至连最起码的自行车都不能进行生产制造的中国
而现在自己所面对的情景,就如同当时的新中国一样,什么都需要从零开始而自己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带着大家,从零开始发展此时此刻的刘华,再一次想到了伟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当然,整个后勤处还是有让刘华感到兴奋和激动的地方。唯一让刘华感到庆幸的一点的是,因为日军占领东北三省之前,整个东北,在张学良父子的经营之下,早已经成为中国最繁华,重工业最多的区域。与此同时,东北兵工厂的生产规模以及能力,也在全国来说,也是首屈一指的
而随着东北军不放一枪,放弃整个东北三省。无数兵工厂高级工人,技工,工人。为了不给小鬼子制造枪炮,让他们残杀中国人。毅然带着自己的家人,朋友,在**地下党的协助下,参加了抗联,成为抗联后勤处的一员
就在后勤处小小的修鞋所内,就汇集了大量这样的技工人才在李处长的介绍下,不论是步枪生产,轻机枪,重机枪,各种口径火炮的生产,甚至连国内罕见的飞机,坦克技师都随处可见的出现在了自己的后勤处
想到这里,刚刚还是一脸沮丧的刘华,心情好受了不少因为他相信,只要根据地扩大并且足部稳定下来。随着大量工业设备慢慢的被运送到根据地内,书迷们还喜欢看:。再加上东北三省丰富的煤炭,铁矿,石油资源。自己依靠这些工程师,再加上苏联远东地区朱可夫元帅的援助,自已一定能在东北三省,建立一个庞大的工业基地。让解放后的中国,不再是一个一穷二白,连任何重工业都没有的中国
“王处长,这些人可都是我们根据地,不,是我们整个八路军,是我党的宝贝所以,你一定要保护好。在生活上,尽可能的多给予他们一些多的照顾,还没有加入我党的同志们,也让政工干部多多和他们进行交流,争取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员”看着面前正在进行忙碌的近百名各种技工,刘华就像是看宝贝一样,对着身边的李处长,两眼放光的说道
“是,司令员。这些我们都清楚不过,因为根据地连一套像样的机床都没有。将这些人才放在修鞋所,修理破损的枪支,简直是委屈他们了”李处长回答道
“李处长,你放心。我在这里给你一个保证。一定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你准备一套机床。让根据地至少能够制造手榴弹,地雷以及复装子弹至于其他的各种生产设备,在一年以内,我给你筹建一个,全国生产能力最强的兵工厂。不过,到时候,我把设备给你组装起来了,但是,在整个根据地却找不到工人进行操作。到那个时候,我可是要拿你试问”
“报告司令员,后勤处保证完成任务”对于眼前几乎被战士们传的神乎其神的司令员。在加上刘华头顶上,中央委员以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光环。后勤处长几乎没有任何的怀疑,大声的回答道,话语中充满了自己的激动心情。
几天的检查过去了,在刘华这个来自后世研究生的指导之下。整个根据地,不论是在后勤,屯田,军队训练,甚至是民生,都朝着有利的方向飞速的发展
而作为司令员的刘华也相信,按照目前的发展方向。只要自己能带着部队,给整个根据地传造出更好的条件。凭借着根据地以及整个东北三省优厚的条件。整个根据地,一定会发展成为一个不下山西军区的根据地
第五百八十六章 劫军列
第五百八十六章劫军列
整个根据地,按照刘华根据后世经验所指定的方案,开始有序的发展下去。整个根据地,就这样平安无事,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外出执行任务的特战师特战一团,也按照司令员刘华的要求,在一个星期时间内,给部队后勤处送来了一百多台,刚刚从日军沈阳城内的被服厂,洗劫而来的缝纫机
有了一百多台缝纫机的加入,再加上缴获大量棉布以及棉花的供应。整个根据地,两万多主力部队,正以直线的速度进行换装。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第五纵队两万名指战员,就在后勤处长的保证下,已经全部换装完毕。就连副司令员杨靖宇亲自指挥的新兵纵队,两万余名战士,也进行了部分的换装。
与此同时,经过半个多月的磨合训练。在近万名,经过血战,存留下来的百战精兵的带动之下。整个第五纵队,两万指战员的战斗力,可以说是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加上各个部队刚刚组建的炮兵连,山炮营,炮兵团。整个第五野战纵队的战斗力,虽然,仍然比不上关内任意一个主力纵队。但是,和以前的抗联相比,却有着天壤之别
就在司令员刘华,看着手下战斗力越来越高,士气越累越高涨的部队。心里痒痒着,准备将部队拉出根据地,用实战进行练兵,找找山外小鬼子晦气的时候。外出执行任务,给部队筹集军粮的特战师师长刘小刚,发回来的一封电报,引起了刘华的注意
特战一团全体指战员,在师长刘小刚的亲自指挥下,为了完成筹集军粮的任务,可以说是费尽心思,书迷们还喜欢看:。不过,让人感到憋屈的是。根据地周围,大一点的粮仓,基本都处于日军重兵防守的县城内。
拿下日军重兵防守的县城,对于拥有近千名特战队员的特战一团来说,虽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随之而来的日军增援部队,以及怎样及时的将大批的粮食,运回到根据地。对于仅有千人的一团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于是乎,特战一团,不得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