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三国之暴君颜良 >

第490部分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490部分

小说: 三国之暴君颜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番铁血的威胁,彻底的打垮了大乔的心理防线,她所有的自恃与坚持,在这一刻都碎了。
    一想到儿子要被斩首,一想到自己也将身死,大乔的心底,产生了深深的畏惧。
    “大王息怒,妾身知错了,请大王饶我儿之命。”大乔不及多想,忙是奴颜婢膝,苦苦的哀求。
    终于屈服了。
    颜良的脸上掠过一丝痛快,冷笑道:“要本王不杀孙绍也可以,能救他小命的不是本王,而是你自己,你应该知道怎么做。”
    能怎么做,当然是放下尊严,乖乖的服侍颜良大乔面色羞红,不敢再拒绝,只是咬着红辱,尴尬的立在那里。
    旁边的小乔却看出来,自己那刚烈的姐姐,终于是为楚王的威势所压服。
    见得此状,小乔忙是笑道:“姐姐都已经想明白了,那还扭捏什么呢,春宵苦短,咱们早些休息吧。”
    说着,小乔便把大乔推向了颜良。
    这一次,大乔没有再抗拒,只能将颤抖的身子,不情愿的挪了过去,坐在了颜良的怀中。
    “这才是识趣的女人,识时务的女人,本王才喜欢,才会有肉吃,哈哈——”
    再次压报一个自恃高贵的女人,颜良痛快的放肆的狂笑,狂笑声中,那虎掌已开始侵凌怀中的猎物。
    此时的小乔,也是盈盈带笑,臂儿抬将起来,为自己轻解罗衫。
    然后,那如玉的身段,便如蛇儿一般,缠了上去。
    大乔却没上乔那么放得开,只能紧闭的双眼,任由颜良肆意。
    香烛高烧,红帐生春,这金屋之中,游龙戏双凤,翻云覆雨,浪卷涛涛。
    一夜春色不绝,不禁已是月上眉梢。
    那靡靡之音,穿过飞桥画廊,在那夜色中游荡。
    铜雀台上,多少佳人,这一夜又将隐忍那寂寞的春心。
    铜雀台成,美人尽入金屋。
    转眼已是冬去春来,整个天下,已在寒冬中,安享了几近半年的太平。
    二十万山越人,业已安置完毕,其中近有四万青壮,被编入了楚军之中。
    这也就是意味,颜良所据的四州兵力,已然接近有三十万之众。
    这半年来,颜良休整将士,编练新军的同时,也对军制进行着改变。
    三十万的兵力中,颜良择其中精锐者八万为中军,分为武卫营、中坚营、中垒营,以周仓、胡车儿分掌诸营,以魏延为中护军,统领诸营中军。
    这八万的中军,平时拱卫王城,战时则作为战略机动部队,随时听令征伐。
    中军之外,便是二十多万的外军。
    所谓的外军,并非是地方的州郡兵,而是由楚王府中央直接领导指挥的各路边兵,相对于屯于应天的中军来说,称之为外军。
    颜良将他的四州之地,分为了三个都督区,分别为汉中都督区,颖川都督区和淮南都督区。
    其中,汉中都督区驻兵三万,防范来自关陇的威胁,以陆逊为汉中都督。
    颖川一线驻兵五万左右,防范来自于兖州、司州一线的威胁,以徐庶为颖川都督。
    此外,还以吕蒙为淮南都督,于寿春一线驻兵五万,防范徐州一带的威胁。
    三路都督区,共掌外军十三万,另有七八左右的兵马,驻扎于成都、宛城、襄阳、合肥、武关、白水关、剑阁等诸战略重镇,以及险要关口。
    三大都督区,从西到东,拱卫着北部边境,同时对北方的曹操和刘备形成了威胁态势。
    随着军制的改革,兵力的扩张,以及士卒休养恢复完毕,沉寂了半年之后,北伐中原的呼声,开始渐渐的响亮起来。
    铜雀台的温柔乡,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并没有消磨掉颜良的斗志。
    享乐后的颜良,很快就从女人中抽身出来,开始着手准备北伐。
    这一日,王府之中,颜良召集楚国重臣,商议北伐之事。
    众臣们有人建议先取关陇,扫灭曹操,然后再从西南两路同时进兵,夹攻中原,再灭刘备的燕国。
    当然,也有人建议从许都和寿春两路进兵,先灭了刘备,然后再西进关中,扫灭曹操。
    无论是先灭曹操,还是先灭刘备,颜良麾下的这些重臣,基本都是主战的,这让颜良感到很欣慰。
    因为颜良深知,自古以来,南方政权北伐中原,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不仅仅是北方军事的强大,更是内部的不统一。
    因为,总有那么一些人,只求偏安一方,不愿意兴兵北上,一统天下。
    眼见自己麾下人心思战,颜良如何能不欣慰。
    “不管先灭曹还是先灭刘,诸位有没有想过,中原之地一马平川,在中原作战,已与南方大不相同,曹刘二敌都拥有着强大的骑兵,我军若不能克制北敌之骑兵,那北伐就只是一场空谈。”
    阶下,须发花白的贾诩,一语打乱了热烈的争论。
    “不愧是西凉出身,一眼就看出了曹操和刘备的优势。”颜良心中暗赞。
    自古以来,克制骑兵的利器,就只有骑兵,而颜良的楚国恰处南方,并没有产马区。
    没有产马区,就没有足够数量的战马,没有战马,就无法组建强大的骑兵,更谈不上克制曹齐两家的强大骑兵。
    这也正是颜良一直以来,所在琢磨之事。
    眼见贾诩微微而笑,颜良便知道,贾诩既然是开了口,就必定有解决之策。
    心中微微一动,颜良便道:“文和既然看出了问题所在,那也就别藏着腋着了,快说你的解决之道吧。”
    贾诩微微捋须,高声道:“其实也很简单,大王所做的,只是用一招远交近攻之计而已。”
    (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二章 想要复仇,来吧!
    远交近攻?
    颜良眉头微微一动,心中隐约已猜到了七八分。
    “说下去。”颜良摆手道。
    贾诩抬手遥指北面,缓缓道:“今刘备虽得幽州,但却有辽东孙公康地处极东,难以平定。公孙康与刘备接壤,必然对其心有忌惮,暗中将刘备视为敌人,既是如此,那大王何不将其引为己用。”
    颜良微微点头,贾诩的计策,与他心中所想已基本相符。
    “公孙康虽对刘备构不成多大威胁,但毕竟也能牵制一部分刘备的兵力。且辽东兵少而马多,我楚国兵多而马少,大王便可从海路往辽东大批购买战马,如此,所得战马虽不及刘备和曹操,但想来也能极大的增强骑兵。而我军又有元戎连弩和弩车等利器,再辅以相当数量的骑兵,相信必可克制曹刘两家的骑兵。”
    贾诩洋洋洒洒一番话,道出了他所谓“远交近攻”的计策。
    此计一出,殿中是一片的热闹,众谋士们尽皆惊喜,纷纷的附合贾诩之计。
    颜良的嘴角,亦掠起了一丝冷笑。
    贾诩之计,正合他心意。
    他依稀记得,曾经的历史中,孙权就曾试图结连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从辽东购买良马。
    只可惜,那个时候,魏强而吴蜀弱已成定局,公孙渊忌于魏国之势,再加上其人反复无信,使得孙权的构想落空。
    颜良不得不承认,孙权这小子虽然讨人厌,但他的很多想法却是很有开创性的,比如发兵去取夷州,再比如去辽东买马。
    几番权衡,颜良决意遂定。
    “文和之计甚妙,孤已决定结连公孙康,从辽东购取良马,但不知诸位爱卿,谁原为本王出使一趟辽东。”颜良扫视阶下群臣,欣然问道。
    话音方落,却见伊籍旋即出列,拱手道:“臣愿出使辽东,为大王结连公孙康。”
    伊籍颇有外交经验,以他出使辽东,实是最佳不过的人选。
    颜良大为欣喜,当即将伊籍赞许了一番,又交待了一番结连公孙康的底线与方略。
    到最后,颜良忽又想起一件事,便又道:“细作不是曾报说,袁谭和袁熙两兄弟,逃奔到辽东,投奔了公孙康,机伯此番出使,若是能将这二袁给本王带回来,亦是功劳一件。”
    伊籍不知颜良要袁氏兄弟有何用,却也不敢多问,当即应命。
    二袁,当年名符其实的高富帅出身,如今却落得如丧家犬一般,颜良当然想欣赏一下,出身高贵的袁氏兄弟,拜倒在自己脚下会是什么样子。
    何况,颜良的铜雀台中,还藏着一位绝世美人,颜良之所以多年以来,一直忍着没有动她,就是要让她屈服到心服口服。
    计议已定,几天之后,伊籍遂率领着二十余艘海船,近两千名水手,由应天而发,先沿江东下,再折往北上,由海路前往辽东。
    颜良虽有海船,但由江东往辽东,毕竟有数千里之遥,就算一路顺风,来回也得一两个月,颜良的北伐战略,自不能全寄托在结连公孙康上面。
    故是,在伊籍的使团出发之后,颜良就继续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北伐的准备事宜。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批大批的粮草,率先由水路开始运往北方。
    诸路兵马也开始修补兵器,准备辎重,只等春水大涨,北方诸条河流水势上涨之际,随着颜良一声号令,就可以由水路北上中原。
    楚国境内的诸般动向,自也瞒不过曹刘二人,散布于江南的细作。
    当伊籍的船队,由应天出发后未久,细作的情报,便送到了数千里外的邺城。
    燕王宫,已是日上三竿,寝宫之内,燕王刘备尚在高卧不起。
    大殿之中,诸葛亮来回踱步,手中羽扇也摇得不再那么潇洒,俊朗的脸上带着几分焦虑。
    久不见刘备出来处置公务,诸葛亮便有些不安了。
    “叔至,大王连数日都来之甚晚,莫非大王身有不适吗?”诸葛亮忍不住问道。
    陈到摇了摇头:“大王身体健朗的紧,没有半点不适的征兆。”
    “既是没有不适,为何这都日上三竿了,还不来处置奏章?”诸葛亮奇道。
    陈到扫了一眼四周,见是耳目甚远,便小声道:“军师有所不知,大王近日以来,与新夫人相处甚欢,故才会每日早上都起得有些晚。”
    新夫人?相处甚欢?
    诸葛亮愣怔了一下,旋即明白,眉头不禁微微一皱。
    陈到口中的新夫人,正是刘备新纳的夫人刘氏,而这个刘氏,又恰恰正是袁绍的后妻。
    刘备自攻取邺城后,便将自己的统治重心,从徐州迁往了邺城,自称燕王后,更以邺城为其国都。
    很显然,以刘备的见识,自然深知,地处河北的大州冀州,无论是富庶程度,还是政治上的影响力,都远非地处中原之东的徐州可比。
    刘备想在河北占稳脚根,势必要争取河北士人的支持,而刘氏既为袁绍后妻,又为河北大族出身。
    于是,未久之前,在司马懿的建议下,刘备便纳了刘氏为夫人,一来是联姻于河北士人,二来也有安抚袁绍旧部之心。
    那刘氏虽乃二婚,但年龄只三十出头,相貌颇有姿色,而且最有狐媚之术,当年就曾把个袁绍勾得宠爱万分。
    刘备岂又禁得起这般诱惑,很快便对刘氏甚是宠爱,几乎夜夜临幸,却对原先那位陈夫人,渐渐有所冷落。
    身为徐州人氏的诸葛亮,今听得刘备如此宠爱新人,冷落旧人,自然有所不悦。
    “大王驾到——”宦官的唱声中,身着华服的刘备,扬长而入。
    诸葛亮收敛了神思,忙是上前拜。
    “军师免礼吧。”刘备上得高阶,徐徐坐下,方始问道:“听闻军师有急事求见,不知是什么要紧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