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天遁攻心 >

第16部分

天遁攻心-第16部分

小说: 天遁攻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计名最初见于唐代僧人乾康的诗:“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参胜雅律《智谋》一书第XX页)而其思想,则早见于《战国策?燕二》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蚌张开壳晒太阳时,长嘴鸟去啄它的肉,被蚌夹住了嘴,互相争持不下,结果一起被渔翁捉住了,此计的特点是:以静观变,随变而动,使敌人内部互相残杀,自相削弱。当两股敌对势力相争时,既不援助,也不鲁莽干涉,静观其变化,直到事情发展到有利于自己的地步,才相机行动,及时出击,坐收渔利。

【案例典故】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韩国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雎,对范雎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雎的建议,也无可奈何。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雎去动员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雎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这个下场。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雎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

【赏析】

此计原意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要旨是“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此计正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一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9…2郭嘉遗计定辽东  玄德观火求自保



【郭嘉遗计定辽东】

《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夺冀州袁尚争锋决漳河许攸献计”和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中描写的相当清楚: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绍临终之时,由其妻刘氏及谋士审配、逢幻操纵,立三子袁尚为大司马将军,统领冀、青、幽、并四州之地;袁绍长子袁谭深为不满,欲与袁尚一争高下。此时,曹操乘连胜之威,进攻黎阳。袁谭迎战大败,只好派人向袁尚求救。袁尚只拨5O00兵相助,且在半路上被曹军全部截杀。此后,袁尚即不再增派援兵,意欲借曹操之手除掉其兄。袁谭大怒,便欲投降曹操。消息传到冀州,袁尚担心袁谭降曹后并力来攻,便亲自率领大军去黎阳救助袁谭。袁谭闻讯大喜,遂打消了投降的念头。不久,袁熙、高干也领救兵来到黎阳城下。四支兵马并在一处,仍然不是曹操的对手,黎阳很快就被曹军攻破。袁氏兄弟与高干只好弃城逃走。曹操引兵追赶,袁谭与袁尚退入冀州坚守;袁熙与高干则在城外下寨,以成犄角之势。曹军连日攻打,一时难以奏效。这时,谋士郭嘉向曹操献计说:“袁氏废长立幼,而兄弟之间,权力相并,各自树党,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不如举兵南向荆州,征讨刘表,以候袁氏兄弟之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而定也。”于是乎曹操“善其言,命贾诩为太守,守黎阳;曹洪引兵守官渡。操引大军向荆州进兵。”

果然,曹操撤军不久,袁谭与袁尚即大动干戈。袁谭敌不过袁尚,便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乘机挥军北向,首先打败袁尚、袁熙,后又消灭掉袁谭和高干,从而一举平定了河北。

袁熙、袁尚被逐出冀州后,引兵连夜奔往辽西投依乌桓去了。曹操用郭嘉之言,以田畴为向导,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轻军千里往袭,在白狼山与袁氏兄弟及乌桓王冒顿的大军相遇。两军大战一场,冒顿大败被杀,袁熙、袁尚率数干人逃向辽东。曹操并不追赶,退军易州,按兵不动。大将夏侯?、张辽入禀曹操说道:“如不下辽东,可回许都。恐刘表生心。”操曰:“待二袁首级至,即便回兵。”众将都不相信且“皆暗笑,忽报辽东公孙康遣人送袁熙、袁尚首级至,众皆大惊。使者呈上书信。操大笑曰:‘不出奉孝之料!’重赏来使,封公孙康为襄平侯、左将军。众官问曰:‘何为不出奉孝之所料?’操遂出郭嘉书以示之。书略曰:‘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

【玄德观火求自保】

自从曹操当了丞相,就有废掉汉献帝的野心,不过朝廷里有不少忠臣,他也就一直未敢轻动。这一天,他计划与献帝外出打猎,见机试探群臣,汉献帝因为对曹操早有警觉,不想去打猎,但曹操以古训相邀,献帝只好听从了。刘备、关羽也各自随队出发。

曹操从开始就打定主意,想试探群臣,所以有意与汉帝并马前行,按去的礼节臣下骑马是不能与皇帝并行的。曹操不但与皇帝并行,而且态度十分傲慢。到了猎场之后,有一只雄鹿出现了。汉献帝得先射呀,不知是技术不行,还是点背,连发三箭未中。也怪皇帝一时无措,将机会让给曹操了,曹操正想借皇帝的箭来试探呢,机会来了,怎肯错过,从皇帝手中拿过箭来,一箭便中群臣一看射中了,而且箭是皇帝的,便高呼万岁,曹操上前迎接拜贺这在那封建礼教的时代可是犯上诛九族也不为过的行为,但曹操就是要看群臣的反映,能看出谁反对自己,看篡位夺权的时机是否成熟。

关羽见曹操目中无人,欺君犯上,便要杀曹操。刘备也知道曹操野心,但此时动手不会成功,一是自己兵少将乏,现在还投在曹操门下。另外还恐伤了皇帝,所以示意关羽不要动手。在这件事上,刘备看得比关羽透彻,他深知曹操并不是说杀就杀得了的,关羽虽勇,但曹操手下人都跟随在侧,皆忠勇之人,有可能还未等关羽杀掉曹操,恐怕献帝自己和关羽早已被杀。自古以来,君侧难除,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刘备不同意关羽杀掉曹操,最好的办法就是隔岸观火,等待时机到来。

9…3曹营屡用观火计 三番两次观虎斗



【荀?献计观虎斗】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奉献帝既定大事后,设宴后堂,聚众谋士共议曰:“刘备屯兵徐州,自领州事;近吕布以兵败投之,备使居于小沛:若二人同心引兵来犯,乃心腹之患也。公等有何妙计可图之?”

许褚曰:“愿借精兵五万,斩刘备、吕布之头,献于丞相。”荀?曰:“将军勇则勇矣,不知用谋。今许都新定,未可造次用兵。?有一计,名曰二虎竞食之计。今刘备虽领徐州,未得诏命。明公可奏请诏命实授备为徐州牧,因密与一书,教杀吕布。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事不成,则吕布必杀备矣:此乃二虎竞食之计也。”操从其言,即时奏请诏命,遣使赍往徐州,封刘备为征东将军宜城亭侯领徐州牧;并附密书一封。

没想到这招被刘备破了:刘备向吕布实告此事,并将曹操所送密书与吕布看事。吕布看毕,立嘛泣曰:“此乃曹贼欲令我二人不和耳!”玄德曰:“兄勿忧,刘备誓不为此不义之事。”吕布再三拜谢。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荀?又说:“可暗令人往袁术处通问,报说刘备上密表,要略南郡。术闻之,必怒而攻备;公乃明诏刘备讨袁术。两边相并,吕布必生异心:此驱虎吞狼之计也。”操大喜,先发人往袁术处;次假天子诏,发人往徐州。曹操大喜,先发人往袁术处报信;接着又以天子诏下令往徐州。却说袁术听说刘备上表,欲吞其州县,也大怒曰:“汝乃织席编屦之夫,今辄占据大郡,与诸侯同列;吾正欲伐汝,汝却反欲图我!深为可恨!”也使上将纪灵起兵十万,杀奔徐州,两军在盱眙打起来。导致徐州处于空虚的状态,这样吕布见徐州空虚则会趁虚夺取徐州。后来吕布果然趁刘备与袁术交战时反客为主取了徐州,至此两家生出嫌隙。但还是没有火拼起来,这时曹操又发密信给刘备约其共取吕布,而故意让送信的人被吕布手下捉到,吕布看信大怒,发兵小沛,至此两家开始火拼。此前曹操一直在使用“隔岸观火”之计,等到两家反目打了起来,他坐收渔翁之利,趁势取了徐州,最后吕布殒命白门楼。$‘ztiVu3

【曹丕亦用观火计】

有其父必有其子啊!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3个月后刘备发动彝陵之战征吴的时候,孙权料难敌蜀,于是向曹丕称臣求救。当时,大夫刘晔劝曹丕说:“现在吴国惧怕蜀国,才来请降。蜀、吴交兵,正是天灭吴国之时,我们应该出兵吴国,与蜀国并攻吴国,只要消灭了吴国,则蜀国也难保了。”

但曹丕认为,孙权既以礼来降服,如果反而攻打他,是阻天下来降者之心,不如纳之为好;另外,自己不帮助吴国,也不帮助蜀国,静看两国交兵,只要他们一个国灭亡了,消灭另一个国还有什么难的呢?于是册封孙权为吴王。这一招隔岸观火,曹丕也正用在点子上当然,最后这一战以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大败而归于白帝托孤而结束。

【仲达挑拨观虎斗】

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张?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赤坂,此时大雨三十余地,魏军撤退后来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应在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此时蜀军已经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而魏军已经陷于非常不利之境地。此时如果还有明君主政,或者有重要的忠臣维持后方,此次诸葛亮就有可能取得进一步的胜利。但可惜的是,这一切都是假设。司马懿在关键时刻用了一计:孔明收得胜之兵,回到祁山时,永安城李严遣都尉苟安解送粮米,至军中交割。苟安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