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医生-第4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狄仁杰忙道:“学生以为,人之初,性本善,是对的。”
李治嗯了声,道:“不错,人之初,性本善,当然是对的。小狄,你学识不错啊!”
王平安小小地嘿了声,道:“不见得吧,人之初,性本恶,才是对的。如果性本善,那么为何大家还要读书,反正都已经善了,还为什么要做个好人?”
性本善或是性本恶,是大题目,就算三个人坐下来论证,也不见得能论出什么结果来。而且这年头的读书人都非常的执拗,坚持自己的观点绝不让步,搞不好因为观点不同而翻脸,所谓道不同则不相为谋。
李治和狄仁杰同时转过头,看向王平安,一起说道:“不见得吧!”
王平安两手一摊,笑道:“为什么不见得?难道你们都没听说过,‘你一定要做个好人啊’,这种话么?如果人之初,性本善是对的,那么为何别人要说这句话?都已经是善的了呀,一出生就是好人了,何必还要学着做个好人?既然要学着做个好人,要学,就代表学之前不是,那不就证明人之初,性本恶了吗?”
李治和狄仁杰一起摇头,李治读书不精,让他张嘴就说大道理,他是说不出来的,可狄仁杰却道:“如果照着大哥的说法,那也常有人说,你可一定不要学坏啊。如此不就证明,坏不是人的本性,而是后天学成的吗?以大哥的论证方法,同样可以证明人之初,性本善啊!”
人之初,性本善。这不仅是初唐士子们认为正确的话,而且以后的士子大多也如此认为,甚至被写进了《三字经》里,成为启蒙读物,开篇第一句就是这句话。
王平安要想对李治辩论赢,那难度不大。可要想把狄仁杰辩论赢,难度就大得很了,除非他有唐玄奘的本事,上来一通大道理加典故,把狄仁杰侃晕,从而获胜,那还差不多!
拿这么个大题目当话题,很容易让人注意力转移,都不再想今天发生的事,边向感业寺走,边比比划划的辩论,谁也不服谁!
待走到寺门口时,李治大感不耐烦,什么性本善,性本恶的,有何关系?是善是恶,还不是一样,都得吃饭穿衣,还能因为性子善恶的关系,就能不食人间烟火,从此当神仙了不成?
他摆手道:“好了,好了,不要再争论了。无病,不是孤说你,你刚刚说的话,都是谬论,还是小狄说得对,吾本良善,难不成还象你说的那样,吾本邪恶?”
王平安叹道:“好吧,既然殿下说了,那就当臣说错了吧,大家都是善良的,都是好人。”
李治笑道:“本就如此嘛,什么算不算的。”他竟然伸手,就象王平安刚才拍狄仁杰那样,也拍了拍狄仁杰的肩膀。笑道:“小狄,你很好,孤很看好你。今科你好好应试,孤等着看你中状头,跨马游街呢!”
狄仁杰心头一震,心想:“呀,真的提到状头的事来了!”
寺里都是宫中之人,李治心里明白,只要他对狄仁杰稍稍露出好感,对他亲热一些,那必会传遍皇宫,进入到史爱国的耳中,让他再胡思乱想一通!为了把注意力都转移到狄仁杰身上去,也顾不得他多无辜了,李治拉起狄仁杰的手,道:“来,随孤一同进去。”
狄仁杰侧过头,看向王平安,王平安则冲他一伸舌头,做了个鬼脸,那意思是:怎么样,我没说错吧,太子殿下是很喜欢你地!
受宠若惊中,狄仁杰和李治一起进入了感业寺,王平安跟在后面,错开数步之遥,把风头让给狄仁杰。
王平安心中还是很想让狄仁杰出出风头的,人不得意枉少年嘛!而且能误会狄仁杰是怎么被李治个“特殊喜欢”法的,只有史爱国一人,别人可不会如此误解,他们只会把狄仁杰想成是一颗耀眼的新星!
三人进了感业寺,此时娘娘们已经念完了经,后殿开出素斋,她们正在用饭,等用完饭后,再休息一会儿,就要返回皇宫了。
李治一直拉着狄仁杰的手,来到后殿,他有些不合礼仪地站在殿外,和狄仁杰说笑了几句,这才让狄仁杰等候在外面,他自己则进了后殿,狄仁杰是草民,而且是男子,不能去见娘娘和公主,再怎么要宠爱他,也不能让他进去。
王平安虽没这个忌讳,但他也没跟进去,而是站在殿外,和禁卫们待在一块,他一言不发,脸上全无表情。
这一番做作,殿里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过娘娘们都不认得狄仁杰,只是感觉这个少年人挺受太子重视的,她们并不会多问什么。
但不少人却有种感觉,王平安是不是失宠啦,要不然太子为什么不拉他的手,却反而拉别人的?平常可是不会这样的,王平安简直就是第一心腹啊,只要他在太子跟前,别人都得靠边站,今天却反常了!
小公主李伊人坐在靠近殿边的一桌,身后侍立着武媚娘,李伊人按着王平安的嘱咐,果真一个字都没问武媚娘的。她都不问,别人更没兴趣问了,所以武媚娘安全得很,一点都不用费力解释。
武媚娘心里还纳闷儿呢,怎么自己偷跑出去,又骑了王平安的马回来,竟无人相询,谁都没有“关心”她一下,未免太瞧不起自己了吧,不受重视到了这种地步?
别的娘娘且不提,杨妃看在眼里,心中却想:“看来王平安确实失宠了,怕是传言不假,他极有可能是得罪了长孙无忌,该让恪儿和他结交一下了。”
李治上了桌子,简单吃了点素斋,又和感业寺主持老尼说了几句话,便请各位娘娘起驾回宫。
各宫娘娘也不再多待,纷纷起身出寺,上车回宫。路上也没有什么偶遇的事发生,李治甚至让狄仁杰上了他的车驾,而王平安只能骑马伴在车侧。
一路无话,到了玄武门,王平安和狄仁杰告辞走人。
此后数日之间,朝中宫中,安然无事。李治和武媚娘消停得很,他们都默默等着皇帝去骊山,就如同武媚娘所说,日子长着呢,先静静也好,培养一下感情,等皇帝出京后,他俩再激情燃烧,也不迟啊!
第五百五十七章 关于许敬宗的安排
王平安和狄仁杰回了灵感寺。王平安只字不提今天发生的事情,而狄仁杰也并不询问他为何发脾气,而是一再追问为什么太子会突然喜欢上他,到底为了什么,他也没做啥出采的事情啊!
喜欢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真的不需要吗?
王平安被他追问得无法,只好编个理由出来,说那日太子来到灵感寺,没看到别人,只看到狄仁杰在这里听唐玄奘讲经,所以便注意上了他,而狄仁杰又是个翩翩美少年,和长孙无忌年轻时,有几分相似,所以太子才会特别的喜欢他!
狄仁杰心中仍旧不解,长孙无忌看样子倒挺周整的,年轻时应该也不能算太差,可自己为人算是谦和,而长孙无忌却越老越弥辣,嚣张跋扈。自己似乎和他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啊,太子怎么会因为这个,喜欢上自己?想不通归想不通,他倒也没再追问什么。
数日之后,便是上元节,上元节即元宵节,从汉朝开始,就是重要节日了,民间有燃灯的习俗,唐代燃灯时间为三天。一旦上元节过完,那么新年的各种庆祝活动,便即告一段落,各地官府恢复办公,而百姓则要开始忙活一年的生计,士农工商各忙各的。
今年的上元节和往年差不多,李世民仍旧要在承天门大宴群臣,观赏彩灯,与民同乐,庆典将从掌灯时分开始。
这日白天,王平安跟着群臣,进甘露殿议事,他没有什么好议的事,宰相们发言,他就在一旁听着。议事告一段落之后,李治从他站立的台阶上下来,有事要向皇帝禀告。
李治先看了眼大臣班中的王平安,这才转身。对李世民说道:“父皇,儿臣以为中书省最近事情太过繁多,而许敬宗年老多病,无法再胜任中书侍郎一职,儿臣请求父皇恩准,让许敬宗回家养老,安享晚年。”
李世民嗯了声,心想:“许敬宗的事情,马周和我说起过,这人确是不能再用了,可如果就此让他回家养老,似乎不妥,总得找个能拿得出手的借口,可一旦找借口,怕是得翻出一堆的破事出来,反倒不好了。”
许敬宗并不在殿中,他是有资格上殿议事的,可马周最近看他不顺眼,便压下众多的公务让他办,不许他再上殿面君。李治突然发难,许敬宗又不在场。无法说自己不够老,他被逐出朝廷,已然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李世民不置可否,向朝班里看去,问道:“马爱卿,你说呢?”
马周是中书令,是许敬宗正经的顶头上司,如想要许敬宗回家养老,势必要问问他才行。
马周出班,道:“启禀皇上,老臣以为许敬宗确是年老体衰,虽他为人兢兢业业,但由于年纪的关系,有些事情已经不能及时处理好了。老臣看他平日里处理公务,每两刻钟,便要伏案休息一会儿,深知他的难处,感同身受。老臣以为如能让他回乡荣养,实是大善。”
李世民心想:“借口就是因为他办公时总睡觉?未免太过简单了些!”又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见皇帝看他,立时出班。马周为人还算厚道,就算看上不许敬宗,想把他赶走,也只是让他回乡荣养,可长孙无忌就不一样了,他要是看不上谁,那谁就得滚得远远的,还想回家荣养,想得美,发挥完余热再回家不迟!
长孙无忌道:“皇上。老臣以为,许敬宗乃是能臣干吏,虽年纪大了,但仍能为国效力,估计他自己也不想这么早的衣锦还乡,还想再为朝廷效力几年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是啊,那许敬宗肯定是这么想的,别说再让他为朝廷效力几年,估计几十年他都是肯的。
长孙无忌又道:“前些日子,许敬宗去了关外,饱受苦寒,身子受损,这才总在办公时打瞌睡,这也不能怪他!”
王平安站在朝班里,心想:“完蛋,许老兄估计是要被打发到南方去。”
殿上大臣,个个都是人精,只听得长孙无忌说了声苦寒,便都和王平安想的一样,许敬宗要完蛋了!人人心中叹气,真是得罪谁,也别得罪长孙无忌啊。手段太狠了些。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许敬宗是怎么得罪的长孙无忌?
喜欢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这个有待考证。可得罪一个人,需要理由吗?这个就不用考证了,事实就在眼前,答案就是不需要理由!
长孙无忌看谁不顺眼,谁就有罪,什么理由不理由的!
今天是上元节,开的是大朝会,李恪也在殿上。他自是明白长孙无忌要对许敬宗下死手,兔死狐悲谈不上,可许敬宗要死,马马虎虎地替王平安悲一下,倒是可以的。
李恪转头看向王平安,心想:“听母妃说,王平安不知为什么得罪了长孙无忌,也不知是真是假,确是该和他结交一下了,他知道无数李治的秘密,是大可利用之人。”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这么多年下来了,长孙无忌一开口,他就知道下面是什么话,心想:“宜州?雷州?都够往南的,热的很,在那里许敬宗是绝对不会受什么苦寒的,肯定能把身子养回来!”
长孙无忌道:“许敬宗于朝廷有功,应当褒奖,而长安寒冷,他又受不了严寒,不如派他去崖州,那里气候温暖,既可让他将养身体,又可继续为朝廷效力,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