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对王爷说不:玉台碧 >

第124部分

对王爷说不:玉台碧-第124部分

小说: 对王爷说不:玉台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燕婉吃惊的看着她,她只知道这是哥哥讨来保护自己的。她从来不知道丹华居然是宫里的掌事宫女。
  岑三娘拉了把燕婉,和气的对崔侯爷说道:告辞!
  几人上了车,黑七看了眼丹华,坐到了车辕上。
  蹄声得得,载着一行人渐渐远去。
  这时,一名侍卫喃喃说道:侯爷,二公子,卑职虽然不敢确定,可见着那宫女,就觉得眼熟。
  崔侯爷沉默的望着巷子口,对崔仲冬道:二郎,随为父去书房。
  李氏此时方恍然大悟,大哭起来:侯爷,你可要为大郎伸冤哪!我的大郎啊!
  这时,府里踉跄奔出张妈妈三人,头发散乱,满脸是泪:侯爷!你要为奴婢作主啊!杜家姑娘身边的那个丫头不简单!她会武艺!她居然把奴婢三人打晕了绑起来扔到了庵堂的柴房里,夫人哪,奴婢差点就没命来侍候您了啊!
  崔侯爷眼睛眯了眯,对丹华的身份更加怀疑,拂袖就进了府。
  马车上,丹华静静的坐着,任由几人的目光好奇的打量着自己。
  岑三娘终于开口道:丹华,你这样做会不会给武昭仪找麻烦?
  丹华低垂着头:杜夫人不必担忧。奴婢行事是主子吩咐过的。昭仪娘娘不怕麻烦,只怕崔家不找麻烦。
  她说完这句话就再不开口。
  岑三娘眼珠一转,拉了燕婉的手转移开话题:给嫂嫂瞧瞧,哟,还是咱们家的美人!没有瘦!燕婉哪,这下好了,再不用去开国侯府了。
  杜燕婉的注意力就转开了:嫂嫂,娘去的可平静?
  穿着诰命服,才送走你哥,脸上还带着笑哪!岑三娘轻声的告诉她。
  半个时辰后,马车停在了杜家门口。下了车,杜燕婉看到御赐国公府匾额上挂的素幡,眼泪就淌了下来,提起裙子奔了进去:娘,我回来了!
  听到这声含悲的呼喊,岑三娘心酸的吸了吸鼻子,喃喃说道:总算接回来了
  她迈步进府,听到里面哭声骤起,身体晃了晃就倒了下去。
  少夫人!阿秋没扶住,抱着岑三娘同时摔到在地上。
  黑七从车辕上一跃而下,朝岑三娘伸出了手。
  眼前人影闪过,丹华抢在他前面一把抱起了岑三娘:找大夫!
  几人匆匆的送了岑三娘进府,黑七站着,突然反应过来,丹华是让他去找大夫。他转身又上了车,对阿福爹说道:走!
  开国侯府书房里烛火明亮。
  崔侯爷和崔仲冬坐着,默默的思考着。
  父亲,侍卫虽然不敢确定。但事前非受我们指使,乃是突然有感觉。儿子觉得,这名宫婢和大哥之死脱不了干系。崔仲冬说道。
  武昭仪!崔侯爷有六成把握,不,就算只有一成。只要想起她生下了皇子,受尽宠爱的女人,想起自己当了皇后的亲妹妹,他也要对付她。
  好个嚣张的女人!这是欺负咱们家没有证据,公然挑衅!崔侯爷一掌重重拍在书案上。
  崔仲冬尚有理智:父亲,如果真的是武昭仪下的手,她为何如此嚣张?中间会不会有诈?
  你懂什么?她这是在试探咱们家!没发现便罢了,她还会想出别的招术挑衅咱们。被咱们家怀疑上,如果不应战,你姑姑在宫里的日子只会更难过!一个出身低贱的女子,真当咱们清河崔氏怕了她不成?崔侯爷咬牙道,贱人死不足惜!
  父亲,宫里头不好下手啊!崔仲冬知道。为了姑姑,也为了家族的利益。武昭仪最好死了稳妥。皇后膝下无子,生了太子的刘婕妤位份又低。东宫太子等于捏在皇后手中。只要武昭仪死了,她生的皇子就失去的倚仗。皇上也不能再借着武昭仪打压皇后。
  在宫里头下手,还要让皇后娘娘避嫌。曾经布置过,都失败了。还让她顺利生下了皇子。不过,总会有机会的。崔侯爷狠狠说道。
  崔仲冬想了想,记起一人来:父亲,儿子记得杜夫人有位堂姐,在宫里做美人。如果能推到岑美人身上,哪怕武昭仪逃过一劫,也必会对杜家心生嫌隙。
  崔侯爷也想起来了:岑美人的父亲好像任吏部郎中?吏部侍郎缠绵病榻已久,便让他辞官致仕,回家养病去吧!此事需妥当安排了,宫里头,主管门下六部的王相你亲自去办吧。
  儿子明白。

☆、腊八
  腊八
  岑三娘觉得自己是清醒的,她听到细细碎碎的声音从极远的地方传来。她听得明白,是奶娘在喊百草端药来。
  奶娘扶起她,身体窝在一处极温暖的怀里。岑三娘满足的把头往她怀里拱了拱。
  她努力张开嘴,喝了药,她就会慢慢好起来了。
  一颗甜甜的果脯喂进了她嘴里。她下意识的含着。心想五分银子一罐,好贵哪。等到开了春,让百草去买些新鲜的,自己腌渍好了。她记得糖渍梅子的做法,一层白砂糖一层梅子,把罐子封好了,搁上月许就能吃了。多做点,回头让百草拿去送院子里的丫头,又省下些打点的银钱
  被窝好暖。她迷迷糊糊的,舒服的呻吟了声。突然想起李氏留下来的那口樟木箱子。来了三房,那箱子抬了来没?她得提醒奶娘一声,当心别被三房的堂祖母搜了去。
  岑三娘用力的喊许氏,许氏像是没听见似的,背对着她正在训斥百草。她急出一身汗来,许氏终于转过了身,那么温柔的给她拭着额头的汗,喜悦的说:多发几身汗就好了!
  妈妈!岑三娘喃喃喊着她,手指轻轻的捏住了许氏的一角衣襟,心里踏实起来,你不要走
  像蚊子扇翅般的呓语惊得方妈妈从炕沿跳了起来,大着嗓门喊着:少夫人醒了!她朝外急走着,快去告诉老夫人!叫大夫进来!
  迷糊的看着许氏走了,岑三娘眼角的泪就滑落下来,用力的想撑起身拦她:你别走!这么一用力,眼前的一切都消失了,人又陷入了昏睡中。
  四周好热,冲天的大火与浓烟席卷过来,她将装水的缸滚到了水里,人跳了下去。空气与水隔开了声音和光线。岑三娘默默的想,她会活下去的。
  空气越来越少,她呼吸不畅。再忍忍,再忍忍滕王就走了。她忍了又忍,实在忍不住了,伸手去推扣在头顶的水缸,却怎么也推不开,她挣扎至无力,绝望的想,这么大的火势,空青以为她烧死了吧,他不会再来了
  水缸突然被人用力掀开了。一口凉爽的空气直扑过来。她大口大口的呼吸着,被人抱进了怀里:空青,你来了?
  她看到他对她笑,她也高兴的想笑,突然看到他愣愣的松开了手。
  她疑惑不解的望着他,看到他仰面倒了下去,胸前密密的扎满了箭矢。
  啊——岑三娘捂住脸发出一声尖叫。
  这叫声像利刃划破了阻挡她五识的隔膜,岑三娘脑子一醒,明明白白的听到杜老夫人的声音:总算退了热 了。
  她半睁开眼睛,渐渐看清楚了床前的人。杜老夫人,燕婉,方妈妈,阿秋夏初,唯独没有杜燕绥。
  眼角湿润着,不受控制的流着泪。梦是那样真实,真实的让她害怕。
  醒了,总算醒了!杜老夫人拿帕子按着眼角,手紧紧的握着她的。
  相公可有信来?岑三娘喃喃问道。
  杜燕婉就哭了起来:嫂嫂你别担心他了,你都快把我和祖母吓死了!
  杜老夫人握着她的手,笑道:放心吧,听说去就打了场胜仗,歼了三百人。
  方妈妈笑吟吟的上前给她掖了掖被角:少夫人,奴婢给你熬了锅鱼片粥,用砂锅小火熬的,喝了几天药汤,吃碗粥吧。
  是方妈妈啊,不是奶娘。岑三娘虚弱的笑了笑。对杜老夫人道:母亲的后事
  你这孩子杜老夫人慈祥的看着她,杜家这么多人,不少你一个。安心把病养好才是正事。
  她扶着尹妈妈的手站起来,脸上带着松懈后的笑容:祖母回去了。让燕婉陪着你吧。
  别!岑三娘轻声说道,我这里有方妈妈,还有一屋子丫头。家里的事帮不上手就算了,不能再拖着燕婉。都去吧,我身体好着哪,养些天就好了。
  杜燕婉红着眼睛点头:嫂嫂你安心养病,府里有我呢。
  等她们都走了。方妈妈乐呵呵的扶着岑三娘靠在自己怀里,阿秋拿了张帕子围在她颈下,夏初就端着碗鱼片粥坐在炕沿喂她。
  她似知道岑三娘在想什么,轻声的说给她听:您烧得跟个炭人似的,迷糊了三天。丹华姑娘回宫复命,皇上赐了御医来开了方子。方妈妈用老姜蘸着酒给你擦身子,今日才退了下去。
  方妈妈得意的:少夫人拉着奴婢不松手,一直喊着妈妈别走。奴婢陪着您就想起小时候发热,我老娘就这么干的,果然有用极了。
  岑三娘咽下一小口粥,精神又好了几分:难为妈妈了。
  少夫人专心喝粥,这是奴婢份内的事。方妈妈很开心。能被岑三娘念着不忘,比赏她做内院管事还开心。
  夏初接着说道:大房的大夫人来帮着操持。您病着这几日,二房几位夫人,还有八小姐,十一小姐都来瞧过您了。哦,舅太太和二爷也来过。
  还有尉迟三夫人,岑家二夫人,岑家少夫人都来过了呢。阿秋也接了嘴。
  慢慢的,居然在长安积攒下这么多人脉。岑三娘微微一笑:放心吧,我安心养病,别的事不操心。有那么多人,不少我一个。
  说实话,岑三娘和张氏的感情并不深。只因她是杜燕绥母亲,她只做她该做的。有那么多人,燕婉也回来了,实在轮不到她撑着病体去挣表现。
  她努力让自己多吃一点,一碗粥也只喝了大半就喝不下了。阿秋给她擦了嘴,端了水漱口。方妈妈又让她靠着坐着消食。
  岑三娘就问了句:丹华回宫去了?
  阿秋就答道:是。丹华姑娘回宫了。奴婢想起来了,她说腊八节定讨了差事给您送粥来。
  丹华说腊八节来,是想来看望她还是岑三娘想起了武昭仪让她做的人偶,心里有了底。今天是几号来着?
  少夫人,今天是十一月二十七了。您只睡了三天。阿秋说道。
  岑三娘示意方妈妈让她躺下,炕烧得暖,让她忘记了太液池冰冷的水。她阖上了眼睛:知道了。我再睡会儿,吃药时再叫醒我。
  几人给她盖好被子,放下了帷帐。夏初带着逢春在罗汉榻上做针线。阿秋则领着暖冬去煎药。方妈妈舒了口气,精神抖擞的去了正气堂听杜燕婉安排活计。
  屋子里一下子安静起来,岑三娘默默的想,她只管吃了睡,睡了吃,养好身体才是第一位的。
  以后的几天,她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见好。
  过了头七,张氏也不能移灵,要摆到杜燕绥回来。所幸是冬天,不必买冰,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大夫人已经回府去了。杜静姝每天都叮嘱丫头来探病。说等她大好了再来找她。
  国公府因为张氏停灵在正院,闭门谢客。二房几位婶婶也许觉得晦气,没有来蹭饭添乱。一时间府里显得分外平静。
  岑三娘完全好了,离腊八节只有三天了。
  她带着丫头给老夫人请安,杜老夫人见她面色红润,喜的眉开眼笑:今年腊八,咱们总管一家人能平安坐一起喝粥了。
  为着老夫人这句话,岑三娘吩咐买了很多做腊八粥的材料,冬日的阳光洒在院子里时,小丫头们叽叽喳喳的坐在小凳上捡各种豆子。纵然都还穿着孝衣,脸冻得通红,手指也冻得像萝卜条似的,脸上已有了开朗的笑容。
  别急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