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和月-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啤V灰杂型纺缘娜耍疾换岱抛耪饷捶实牧饔偷牟钍虏蛔觯苋プ钗O盏那跋吒赡欠莸迸诨业氖虑椤�
对于他的拒绝,蒋介石倒是没表露出什么不悦的神色来,只点点头说,年轻人在下面多些历练也是好事。但宋美龄听说之后,脸上就不太好看起来,为此特意找来了韩婉婷发了一通脾气,大有恼怒狄尔森不识时务、不知好歹的意味。韩婉婷陪着笑,连说带劝的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勉强哄得宋美龄不再计较,黑着脸默许了他跟随孙立人南下。
韩婉婷虽然表面上也和姑妈一样,口口声声的对狄尔森“不识好歹”的做法表示了极大的愤懑与不理解,但只有她和狄尔森知道,这一切不过都是障眼法而已。她深深的赞同他的决定,尽管那代表着在今后长久的未来岁月中,她又要与他继续过着分隔两地的生活,一起尝尽相思之苦。
因为她太了解狄尔森的性格,也太了解姑父的脾性。只有让狄尔森远离政治中心,远离勾心斗角的是非之地,才能得到真正的平安。对他,乃至对孙将军,都是最好的保全之策。
战场之上的枪林弹雨固然可怕,但真正可怕的却是那些看不见的枪林弹雨,是从看不见的地方放出的黑枪与冷箭。如果让她在这两者之间选择,她宁愿他走上真正的战场去接受战火硝烟的洗礼,也不愿看到他被无情而残酷的权力斗争折磨的失去了灵魂。
1945年8月14日广州
孙立人快步从外面走进营房,他被外头太阳晒得满头满脸的汗水,但脖子上的风纪扣还是扣得严严实实的,军容一丝未变。他大步走到桌子前,脱了帽子,这才解开了风纪扣,一把抄起大茶缸子,咕咚咕咚的就往嘴里灌凉水,直到几大口凉水下肚,他才酣畅淋漓的长舒一口气出来,咂巴着嘴,摇头对身后跟着的副官道:
“广州的天气真是热死人,跟印度有一比了。”
发完牢骚,他顺手推窗,就见不远处狄尔森手里拿着一封信,正低着头,在毒日头底下边走边看。他见了,呵呵一笑,冲着狄尔森大叫一声,招手让他过来。狄尔森连忙收起信,放进了自己胸前的上衣口袋,快跑了几步来到孙立人营房的门口,立正敬礼,正色道:
“军座,您找我?”
见他一本正经的模样,孙立人摆摆手,呵呵笑着道:
“没事没事,就是正好见你经过,叫你过来随便聊聊。来,来,进来,坐下,陪我说会话。今天开了一上午的会,天气又热,饭也吃不下,弄得我头昏脑胀的,正想歇歇脑子,可巧就看到你了。”
狄尔森依言走进了孙立人的营房,寻了个座位坐下。看他脸颊的两边也有汗水不停的滴下,孙立人也给他倒了杯凉开水递到面前,爽朗道:
“说起来我还是在缅甸、印度呆过的人,可如今碰上广州的大热天,还是觉得受不了。你瞧我这一身的汗,从大清早开始可就没干过。”
狄尔森伸手接过 ,大口的喝了下去,浅浅的笑着却没多说什么。见他沉静如石的样子,孙立人很是有趣的瞧着他,颇为玩味的说道:
“逸之,我发现,你现在和以前相比,可真是变得太多了。是婉婷又来信了?”
说起韩婉婷,狄尔森的脸上迅即添上了一抹亮色,眉宇间尽是连自己都未察觉的温柔。他点头笑笑道:
“是,刚收到,还没来得及看完。”
孙立人呵呵一笑,打趣道:
“战前鸿雁传书,还真挺浪漫的嘛!你小子啊,能娶到婉婷,真是有福气!”
说完,他若有所思的顿了顿,神色一变,正色说道:
“前几日,日本被美国人连着扔了两颗原子弹,死伤无数,两个城市几乎全部化为废墟。虽然他们的首相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死不投降,但我瞧着,日本的气数已尽,现在的抵抗不过是强弩之末,中日之间的这场仗估计很快就能见分晓。等咱们把小鬼子都赶回老家去之后,你有什么打算吗?”
狄尔森低头想了想,沉吟了片刻后,抬起头来看着孙立人,认真道:
“就算是和平年代,也需要有人保家卫国。我活了这三十年,除了当地痞,只会当兵打仗,没想过还能做其他的营生。”
“你还愿意留在军队里?不打算卸甲归田,和婉婷一起回到上海过平静的生活吗?”
“即便回到上海,我也没有想过要离开军队。至于平静的生活,谁不想过呢?只是有时你求之却不得而已。其实,不管在哪里,只要有人,就到处都有战场。有些战场与前线相比,还要惨烈与黑暗。
与其要面对那些见不得光的战场,我宁愿和真正的敌人光明正大的较量。我见多了世态炎凉,人心叵测,最后还是觉得,军队里的世界固然也有许多的勾心斗角,但比起外面却更简单些,也更适合我。”
听他说出这样一番深刻的话语,孙立人先是一楞,心中大为赞同之际,忍不住感叹道:
“真没想到,你年纪轻轻的,这些问题倒是想的透彻。看起来,你比我年轻的时候强多了。有些事,我到这把年纪了,都还没能想明白!”
狄尔森闻言微微一笑,并不多说什么,只应了句:
“经的多了,自然也就看得透了。”
孙立人正要说话,忽听得外面有士兵在吵吵嚷嚷的叫着什么。他向来最讲求的就是军纪,士兵们对此奉若神旨,平时绝对不敢越雷池半步。今天怎么这样肆无忌惮的在军中吵嚷,这他有些不悦的皱眉,起身朝窗外望去。
就见一群士兵正手舞足蹈的在操场上又是蹦又是跳,好像有什么高兴的事情。他朝着操场吼了一声,士兵们一见军长发了话,立刻就像孙猴子见到如来佛一样,都乖得没了声音,赶紧立正,一个个在操场上站得笔直。
“黑皮,出列!”
狄尔森一眼就看到乌压压的人堆里皮肤最黑的黑皮,连忙高声将他叫了过来。黑皮颠颠的跑到窗边,向两位长官立正敬礼,胸膛挺得小山一样的高。虽然他的脸皮已经刻意的绷得紧紧的,努力的想要表现出正气凌然的模样,可他的嘴角边挂着怎么也抹不去的笑意,眼睛里闪着兴奋与激动的光芒。
狄尔森见状,知道他一定藏了什么好事,于是笑骂道:
“赤佬,到底憋了什么好事,还不快说出来?”
他的话音刚落,就见黑皮脸上的五官顿时飞扬了起来,眉毛眼睛都好像在跳舞。黑皮兴奋的直搓手,咧着大嘴,露出一口白森森的牙齿,大笑道:
“老大,不是,长官,小日本投降啦!小日本投降啦!老大,咱们能回上海去啦!”
黑皮的话如同惊天的一个炸雷,意外的让孙立人和狄尔森竟有些恍惚,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不由得一楞,面面相觑之余,更是满腹狐疑。刚才他们还在说日本拒不投降的事情,怎么一转眼,日本就投降了?怎么可能啊?不会是什么人别有用心散布的谣言吧!
“你从哪儿听来的小道消息?日本怎么可能投降?是谁在胡说八道?!”
孙立人皱着眉头低声喝问,黑皮见军长脸色不佳,连忙赌咒发誓一般的指天保证道:
“军座,这不是我胡说八道啊,是真的啊!收音机里都在说这个事情,整个师里都传开啦!兄弟们听说了这个消息,都高兴坏了!不信,您开开收音机听听,现在还在那儿说呢!”
孙立人身后的副官连忙转身去开收音机,收音机里刺啦刺啦的传出几个不规则的电波声后,很快,一个一口说着美国腔英语的男人声音就从电波里清晰无比的传了出来,他的语速极快,正在用极为欢乐激昂的声音播报着令全中国人民足以亢奋欢呼的特大喜讯:
“今天上午十时,日本的裕仁天皇正式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啊!!!!!”
年轻的副官还没有听完电台的播报,已经兴奋的压抑不住自己的心情,一下子高兴的跳了起来大叫,因为太过激动与兴奋,一张脸被血液冲得通红。尽管这个结果早已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但当这一刻真正到来时,连孙立人都忍不住激动的在营房里击掌欢呼:
“太好了!太好了!盼了这么多年的胜利,终于被咱们盼到了!!”
巨大的欣喜同样出现在狄尔森的心头,他紧紧的与黑皮拥抱在一起,抱着这个黑瘦的躯体,许多许多的往事就在这个时候,一股脑儿的涌了出来。十三年了,整整十三年了,他们一起在军营里当了十三年的兵,一起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也足足摸爬滚打了十三年。
这么多年里,他们一起出生入死,一起浴血奋战,一起经历过了那么多艰难险阻的事情,而今,终于是等到了活着看到胜利来临的这一天!想起当兵这么多年来,那些死去的兄弟们,那些至今还在野人山里游荡着的不能返回故国家园的魂魄,他们能活着盼到日本投降,盼到终于不用再打仗的日子来临,是多么的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他眼里隐隐的有着泪,望向黑皮,见黑皮也是泪眼朦胧的看着他,禁不住笑着捶了他一拳,笑骂道:
“赤佬,小鬼子投降是好事,你哭个屁啊!”
黑皮用手背抹了抹眼泪,毫不示弱的回嘴道:
“还说我呢,既然是好事,那你也哭个屁啊!”
两人相视,顿时哈哈大笑,只觉得心头明媚的没有一丝阴霾,心里敞亮的一尘不染。
大笑渐歇,黑皮一脸神往的看着窗外头被毒辣辣的阳光晒得反光的操场,低声叹道:
“终于好回上海去了,离开了那么多年,做梦都想回去。现在不用再打仗了,我想,也是时候回家去了!在外头漂泊了这些年,觉得,在哪儿,都不如自己的家乡好。”
说着,他转身望向狄尔森,很是认真的说道:
“老大,我们该回家了。”
狄尔森没有说话,只是与黑皮一起并肩站在窗边,看着外头那被晒得反光的操场,暗暗的想着:
回家,回上海。当初背负着人命官司被迫离开上海的时候,他何曾会想到,竟然有一天,他还能活着再回到那座繁华的不夜城。更没有想到过,那一天,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他的妻子。
“是啊,是该回家了。回上海”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百四十八章
日本的投降太突然,胜利的到来也太快,让所有人在惊喜交加之余都感到了大大的意外。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大部分人,都以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事最起码还要再打上个一两年才能见分晓。孰料美国人在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终于成为了压垮日本政府承受能力的最后一根稻草。裕仁天皇在广播里播出的投降公告,让整个亚洲地区从这一天起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和平。
中国有句俗话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今年终于转到了中国人的头上。被日本人欺压了多年的国人,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时刻,也恢复了挺直腰杆当主人的权利。此时,散布于全国各地的日本人,不论日本士兵还是侨民,也都收起了嚣张跋扈的气势,变得谦卑恭顺,甚至向他们从前最看不起的中国人低下了桀骜的头颅。
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日那天起,全国各地都陷入了巨大的欢乐的海洋中,到处张灯结彩,欢歌笑语。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