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风流才子[完本]作者:午后方晴-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灭狼撇了撇嘴说:“怕什么!我跟少爷后面多少次出生入死,也没有一个怕字。不过要是我们少爷在这里,我才真正放心。以他地智慧,打这仗还不是玩着的。”
听到他大炮直放,也没有人反驳,和石坚比智慧,这城头上还没有一个人敢想过。
一会儿。晚饭也送来了。没办法,延州城的几个大佬全在城头看朱历,朱历却在看党项人地大营。士兵只好将晚饭送上城头。
这时候朱历又下了一道命令,让所有士兵抓紧时间休息。范雍现在成了一个摆设,幸好老头子愚是愚,但不顽固,也不生气。他还以为让士兵休息好养足精神,明天防止党项人再次攻城。
很快进入了四更,朱历还在城头上抱着那个望远镜在看。这时候范老头子都哈欠连连。有时候他都忍不住要打盹了。只是崔灭狼和丁杪才进入军营,还十分地兴奋,好奇地一会儿看看朱历,一会儿在城头上走动。
这也是一天最寂静的时候,只有虫儿在墙角啾啾地鸣叫,崔灭狼和丁杪也看到城下不远处的党项人大营很安静,只是隐隐地看见几个士兵在来回地走动。终于连他们也感觉到有些乏了。他们转过头来看着朱历,可这时他们现了朱历那凶恶地相貌笑意越来越盛。他们知道朱历不会无地放矢的,他这样做肯定与少爷那封信有关。终于朱历下令了。着所有士兵立即起床。悄悄将武器拿好,准备听候命令。凡出巨声。斩!
一会儿士兵集合好,朱历说道:“好儿郎们,怕不怕?”
“不怕!”士兵答道。
至于是真地不怕还是假的不怕,只有天晓得。
朱历说道:“那么就跟老子来。”
说着他手拿着大刀命士兵打开城门,带头冲向党项人的大营。
可怜范老夫子都在后面吓傻了,两个小腿直哆嗦。这几千人本来就不及党项人勇敢,现在冲向十几万党项人地大营,还不是送死去了!最重要的是现在他还命令刘石二人将速度放慢,自己这延州城还要靠这几千人防守。
正文 第一百八十五章 孤城(下)
更新时间:2010…6…26 8:09:27 本章字数:7060
夜色清凉如水,月明星稀。该章节由秀书网提供在线阅读(xiushu)
随着朱历最先冲出去的却是五个少年。白天朱耻朱历在击杀党项人时输给了长相清秀的狄青,可是老大不愿意。这时候狄青虽然还是少年,就已经表现出来他作为一个杀将的潜质。对于战斗他可是不再乎,相反还很兴奋。
同样丁杪现在长大了,可是知道石坚在他身上下了许多功夫,虽然现在他还是打不过崔灭狼,但也十分勇武。现在只想报答石大人。崔灭狼没有上过战场,可是一个老油条,跟在石坚身后已经见过几次大场面,许多次是以寡胜众,根本不怕。
他还和丁杪开着玩笑说:“丁杪,你还记得少爷写的一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丁杪说道:“你杀敌人可以,但是可别吃人肉,喝人血。那是少爷的比喻,如果你真这样做了,就别怪我不理你了。”
“吓,你现在跟着你师父后面越来越无趣了,我不过是开过玩笑。你看小朱将军,就喝过人血,都将一个城头的叛党吓跑了。小朱将军,人血什么味道?”说着崔灭狼在朱耻肩膀上拍了一下。
“人血什么味儿也没有,只不过有点淡淡腥腥的,很难喝。”朱耻答道。
这回摊到崔灭狼睁大眼睛,他过了好半天才说:“那天在城头上你还真喝下那个叛党的血?”
“我那想喝,可它非往我嘴里灌,我也没有办法。”
崔灭狼脸色开始难看起来,过了半天他才喘过气,说:“你牛。”
然后远远地离开这超级猛人。狄青在一旁看着好笑,他都怀疑要不是在急行军中,这个小崔同志会不会趴在路边吐上几口。看来这个小崔嘴呱呱地,也是一个叶公好龙的人物。
朱历听着好笑。不过看到这两个少年现在还有心情开玩笑。心想石大人家中出来地人就是不一样。当然他也不知道。这几个少年以后都成了名振一方地猛将。而且他们都干过喝人血吃人肉地事。以至这几人凶名让敌人看到他们就吓得双腿抖。
西夏人这次可是大意了。在他们心目中。宋朝士兵本来就十分懦弱。这次他们数量更是延州城地数十倍。他们做梦也没有想起宋人居然有胆量前来偷营。这些看守营门地哨兵大多还在打瞌睡。这也是他们面对宋兵。如果面对更为凶狠地回鹘兵和吐蕃兵。他们可不敢这样做。这也是造成后来宋朝取得了第一次大捷地关健原因所在。只是这次大捷迅速被随后地大败掩盖住。
当第一个哨兵看到宋朝士兵地带临。他惊慌地吹响了号角时。朱历已带人到了很近地地方。随着朱历手一挥。无数只火箭射向了党项人地大营。然后朱历出了一声凄厉地号叫。捷步如飞。手起刀落。一个站在营门口前面地哨兵还没有来得及反抗。就被他砍下了人头。同时这个党项人地鲜血也喷到他地脸上。但朱历只是用手一抹。继续冲向第二个士兵。
与此同时。狄青也跟着他用刀劈死了一个党项士兵。朱耻看到了这次狄青又抢了他地前面。气得也和他老子一样。呜咽在叫了一声。成为第三个砍死党项人地宋朝将士。
有了这三个人带头。也将宋朝士兵地士气激了起来。其中崔灭狼更是跟在狄青后面。说道:“我说小白脸大哥。原来你真地很厉害呀。”
狄青气得一翻白眼。心想你喊大哥就大哥。为什么冒出一个小白脸。小白脸是我爹娘所赐。我想啊。
崔灭狼又说道:“小白脸大哥,你本事这么好,能不能教小弟两招。”
狄青听到小白脸又来了。他快在晕了,得,就冲你喊我这小白脸,什么招我也不会教给你。
崔灭狼用一个大铁棍将一个扑来的党项人士兵击毙后,又说:“我说小白脸大哥,你都吭一声,给我一个回话行么?”狄青被他一声声小白脸气得都快跳起来,他哇哇大叫,只有拿党项人泄。本来他身手就很好。这一神经病,更是披靡无敌。崔灭狼看到他这本事,更是象一只牛皮糖沾上来了。
总之,这一仗打完后,狄青差点让小崔同志弄成了大脑不正常。本来他是一个罪犯,没多少薪水,不过因为立下了大功,有了奖赐,他第一件事就是叫铁匠打了一个铜制面具戴在脸上。历史上他也戴着面具。也是因为他长相不恶。用这面具可以吓唬敌人,成为有名的冷面将军。但现在他提前若干年戴这面具却是被崔灭狼折磨得走投无路才戴的。
相比于这三个少年。朱恨和丁杪要逊色一点,特别是丁杪第一次上战场,还有点放不开。象狄青他们都击毙了四五个敌人,他才和一个党项人过了十几招,将他用手上的兵器莲花铲将敌人杀死。但随后心理才开始恢复正常,渐渐战意才生了起来。
这六个人象一支坚锐不可抵挡地箭头,几乎没有一个西夏人能抵档得住,这更使宋兵找回了信心。这时西夏兵本来因为三更天时调动部队,就没有睡好,此时全进入了梦乡,这次宋兵突然袭击,根本没有人预料得到。现在让宋兵先将大营烧着了,然后听到到处都有厮杀声。他们慌里慌张爬起来,有的连盔甲都没有穿好,宋兵就杀到了眼前。他们看到到处有火光,到处有宋兵。并且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即使他们再勇敢,也逃不了溃败地命运。
当第一个士兵感觉不对时开始逃跑,越来越多的西夏士兵开始向西边逃跑,有的连兵器都没有带。如果单论对党项人的仇恨,这些人当中没有一个人有朱历深。一是因为裴济的死,二也是作为一个假冒的吐蕃人,这些年也没少受党项人的欺侮。他又带着士兵一直追杀了三个多时辰,直追到四十里路开外,因为怕元昊大军返回,才停住脚步。
这一役。共奸灭西夏士兵近六千人,俘获三千多俘虏。缴获器械无数。只是因为所有战马都让元昊带走,只得到几匹留下来作为报信用的战马。
可怜范老夫子看到这样的战果,还如同在云里雾里,不住地揉着眼睛,一副不相信地样子。
朱历这才将石坚写的字递给他看。范雍看到上面只是简单地写道:敌破李后。必至延州城下,虚张声势攻打延州,后引我援兵至。则夜调大军前去三川伏击,此乃反袭之机。敌料算我军惧缩于城,不知我军敢出城袭击而,其一也。错过此机,三川口战起,敌算我方已知延州城下空营,必小心防守。此时进攻。反遭败绩,其二也。我军久无战事,军力不足。士气不如,此一战张其锐气,其三也。朱将军切记,无此战,三川口大败,我军士气越落,延州城岌岌可危乎。
范雍看完后,脸上又焦急起来。要知道一旦刘石二人大败,延州城将会成为一个孤城。就象当年灵州一样,而且因为这一仗,元昊更加生气,延州还是处在极其危险的处境中。
范雍现在也开始和那些民间老百姓一样,要对石坚产生膜拜了。要知道十几天前他还远在和州就如同看到今天这情形一样,算到昨晚西夏人定下来不会防备,偷袭就会成功。他立即派人通知刘石二人,大军行到三川口一定要小心。同时拉住崔灭狼的手,一脸地谄媚。说道:“你家大人有没有告诉你什么计谋,可以将延州城防守好?”
这种笑容要是出现在夏竦脸上,人们还不以为意,可出现在这个一本正经的老夫子脸上,连酷酷的狄青也起了一脸鸡皮疙瘩。
崔灭狼也受不了啊,可是现在自己手被这个老夫子拉住,还不能无礼地将他手拿走。他强忍住呕吐,努力使自己不看他地脸,说道:“我说范大人。你还真当我们家少爷是神啊。在和州手一挥。党项人就弹笑间,灰飞烟灭。”
众人一起大笑。石坚在宫中与雷允恭两次搞怪的事。也经过报纸宣染,被天下人传扬。当然,朝廷此举的用意,就是进一步要老百姓不要上那些装神弄鬼人地当。夏竦还特地写了一篇奏折,建议对天下所有师巫邪术,特是江南禁之。这篇奏折写得花团簇簇,连石坚看了也不得不抚手称赞。刘娥特地奖褒了夏竦,还将这篇奏折刊登在报纸上,并且对他是不是一个小人产生了怀疑。
现在经崔灭狼这么一说,范老夫子也觉得不好意思。这个被石坚收养的少年说得很正确,石坚也不是神仙,他能算到这里已经快成了非人了。还指望着他在和州就解了延州之围,这个要求也太过份了。
崔灭狼看到他立即变得失望的脸色说:“不过范大人,我家少爷已经写了奏折,呈往京城。想来不久就有援兵到来。不过在这之前我们一定要将延州守住。还有我常听我们家少爷说过,没有厚赏,士兵就不会卖命。就比如我们家少爷对小的们很好,我们少爷遇到危难时,我们也会拼命保护少爷。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范雍也听出了他的意思,因为元昊进行战争,手段比宋人还要粗暴,有时候他简直就是为了掳掠而战。这也是宋朝对吐蕃各部并不好,还有吐蕃各部向宋朝投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