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日月明 by离尘乱(bl 父子 灵魂转换) >

第25部分

日月明 by离尘乱(bl 父子 灵魂转换)-第25部分

小说: 日月明 by离尘乱(bl 父子 灵魂转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去看她的时候,她便解下了自己挂在腰间的木如意送给他,说可以保佑他在战场上无往不利,事事如意。
  而且也正如她所说,朱元璋那次一出战便打了个大胜仗,郭子兴一高兴便将女儿放了出来,并许诺让他们成亲。
  从此,这枚木如意就没有离开过他的身边。而马秀英也用自己的真情成功得到了朱元璋的心。她虽然外表柔弱,在战场上却是一个有勇有谋,有胆有识的巾帼豪杰。两人成亲后,更是跟着朱元璋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全力帮助他成就大业。
  朱元璋称帝之后,理所当然册封马秀英为皇后。做了皇后的马秀英知道天下新定,并没有如别的后妃一般开始过奢华享乐的生活。
  她始终不忘民间劳苦,不改勤俭本色,时常用自己的言行规劝、影响朱元璋。她惩奸佞亳不手软,扶良善鞠躬尽瘁,保忠臣机智灵活,革陋习坚决果敢。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嗜杀多疑,马皇后仁慈善良,经常谏劝,挽救了不少大臣的性命。满朝文武对她无不敬畏有佳,朱元璋也时常对大臣们说“家有贤妻,犹国之良相”。
  不过很可惜,马秀英在十年前因为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没能陪着朱元璋走完他的人生,自然此时也不能帮着朱元璋做一个两全其美的决定。
  以前她在的时候,朱元璋有什么事总会跟她商量,也颇看重她的意见。可至从她走后,朱元璋对于拿不定主意的事便习惯性的都说给那块木如意听了。
  可木如意不是人,自然不能给出他想要的意见来。
  而且因为马皇后的去世,朱元璋的脾气一天比一天暴躁,也没有大臣敢如马皇后那般谏劝。
  其实对于自己即将要做的这个决定,他已经思考了很久,也找过几个心腹大臣商议。
  太子骤然离世,他悲痛欲绝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传位大事。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是知道的,说不好哪天也就随着皇后和太子一并团聚去了。
  可俗话说得好,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所以无论如何,他都要在自己还能够做这个决定之时,把一国之君定好的。
  他有二十多个儿子,说起来也算是人丁兴旺,儿孙满堂。可这些儿子之中,真正能够让他满意的,却是一只手都数得出来。
  而这本来就为数不多的满意的儿子当中,又只有四子朱棣各方面都比其他兄弟强出一些。
  分封北平以来,当地吏治清明,民丰粮足;军队管理严明,个个骁勇善战;部下衷心耿耿,深受百姓拥戴。这些他都看在眼里,甚感欣慰。加上近年来巩固北方边防,消灭北元残部,生擒乃尔不花,朝野上下莫不称道。
  看着那些捷报,朱元璋是高兴的,他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策马扬剑,在敌军阵营中勇猛杀敌的模样。
  大明刚刚稳定,国家需要一个睿智沉稳的皇帝守他辛苦打下来的江山。
  原本让朱标做太子,便是因为他是嫡长子,虽然上阵杀敌的功夫不怎么样,但他贤明仁厚,在诸位兄弟心中也有一定威信,有他镇守京都,藩王分封各地,江山永固应该不是难事。
  可是老天偏偏在他定好所有计划的时候,跟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太子年纪轻轻竟然就随着皇后一块儿去了,给他这个做父亲的留下好大一个烂摊子,无法收拾。
  前些日子他跟几位大臣商议立储之事时,便跟他们说想立朱棣为皇太子。他以为凭现在朱棣的声望,大臣们定是不会反对的。
  可他却忘记了一点,朱棣是老四。
  这在古代帝王世袭的制度中,就是个死穴,永远解不开的死穴。
  几位大臣互相看了一眼,几乎是同时叹气。
  翰林学士刘三吾痛心道:“皇上说得极是,臣等也认为燕王殿下英武有为,是皇太子的最佳人选。可是长幼有序,皇上如果立四子为太子,置秦王,晋王于何地?”
  朱元璋闻言,差点儿当着群臣的面老泪纵横。
  可他知道刘三吾说得没错,秦王晋王都比朱棣年长,按照祖制,怎么轮也轮不到朱棣那儿去的。可是秦王朱樉无论是在性格还是能力方面都无法让他放心将他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交到他手里。
  所以,为了避免他们兄弟为了夺位手足相残,朱元璋只能顺应天命,决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至少,在“父死子继”的祖制里,这一点还是比较顺理成章的。
  可是,立朱允炆并不代表天下太平。因为朱允炆在他的叔叔们面前毕竟是小辈,而且他的叔叔们随便一个站出来都比他强上无数倍。
  这也是让朱元璋头疼的一件事,立柔弱的朱允炆当皇太孙,他能驾驭这些个个有着封地军队而且都对皇位虎视眈眈的叔叔们吗?朱元璋在还好说,朱元璋要是不在了,朱允炆该如何是好?
  与其说朱元璋疼孙子,还不如说朱元璋实在不想看到自己百年之后自己的儿孙将朱家的鲜血洒在自己打下来的江山上。所以他要帮朱允炆拔去拔掉那根棍子上的刺,给他一根光滑的棍子。
  但这实在是一个大工程,他不知道自己需要多少时间来拔掉这些刺,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拔掉这些刺,他只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朱允炆,保护自己的大明江山。
  于是他故意派刺客去武英殿行刺,故意将这件原本应该大事化小的事件搞得众人皆知,故意没有戳破到底是哪个儿子派的刺客,也故意将矛头指向老四就是要让他的儿子们互相猜忌,互相制衡,免得他们抱团谋逆。
  而老四朱棣,只因为他太过优秀,太过强大,太过得民心,他只有以这种方法让他自己知难而退。
  不能立他为太子,他心里定会万分委屈。以前在应天时,他跟允炆一向走得近,除了朱标,怕是没有一个叔叔会像他那般疼爱允炆。可谁知未立他为太子,他会不会一怒之下起兵对付允炆呢?
  朱元璋的如意算盘一来是利用他们叔侄要好的关系制衡朱棣,让他无法做出伤害允炆的事来,二来是让其他皇子针对他,就算事情到了最坏的地步,朱棣真的起兵造反,也很难得到其他藩王的支持,孤掌难鸣的情况下希望允炆能制得住。
  事实证明,朱元璋的算盘是没有打错的,朱棣在某个时候真的有动摇过。
  但朱元璋千算万算不会料到,朱允炆跟朱棣的关系在将来的某一天会走到兵戎相见的那一步。他更不会想到,导致他们走到这一步的,不是那张金灿灿的龙椅,而是因爱生恨的怨怼和无奈。
  所以说,人算不如天算,你的计划再好,也敌不过一个命字。
  此时的朱棣,在馥岫宫,看着躺在床上的朱允炆,想的也是这句话。人算不如天算。
  虽然朱元璋还没有正式宣布朱允炆为皇太孙,但聪明如朱棣,从今天朝堂上朱元璋的字里行间已经嗅出了端倪。
  虽然一开始并未对太子之位抱太大的希望,但当这个事实摆在眼前的时候,还是难免会有点伤感。
  对他来说,皇位代表的不是荣华富贵,也不是至高无上的权利,而是大明江山。
  这片江山,有他的父皇母后和开国老臣们洒下的汗水和鲜血。而这片江山,也需要一个强大的人来守护。朱标不行,朱允炆就更不行。
  如果有一个比自己更优秀更强大的人来继承,他绝对会毫不犹豫的离开,他愿意为那样一个强大的帝王驻守边疆。
  可是现在,似乎并没有这样一个人。
  朱家的大明江山,要四海扬名,要万国来贺。如果别人做不到,那么,这件事情就只能由他来做。
  可是,现在,他的父皇,丢给他一个大大的难题。
  这个难题,就是朱允炆。
  如果面对朱标,他还可以理直气壮的跟他一较长短。从他大哥手里夺走东西,那算是自己的本事。可是从一个小毛孩儿的手里夺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算什么?
  更何况,这个小毛孩儿对自己的感情
  哎,头疼。
  朱棣忍不住捏了捏眉心,叹了口气坐到床边去。
  也不知道是自己叹气的声音还是自己坐到床上的动作惊醒了睡梦中的朱允炆,只见那孩子扇了扇如同翎羽的睫毛,睁开尚在迷糊中的眼睛茫然的看着他。
  “四叔?”那孩子说着竟然撑在身子想要碰他,仿佛是要确定面前的人是不是真的存在,“允炆是在做梦么?”
  朱棣见到他伸出的手臂上缠裹的纱布,上面沁出些血丝,想必是昨晚那刺客留下的伤痕。不由得有些心疼,捉了他的手,温和道:“你小心点儿,别扯裂了伤口。”
  “是四叔的声音”
  朱允炆听到他的话,仿佛才确定下来一般,惊喜的抓住他的手,顾不得胳膊的疼痛,扑到他的怀里,贪婪嗅着他身上特有的让自己迷恋已久的味道,“四叔,你可算回来了”

  第二十六章、当年明月

  洪武十年隆冬的应天,北风呼啸,大雪纷扬。
  武英殿院内那株已经枯死多时的梅树竟然在今年冬天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开出火红鲜艳的花朵,香气四溢,生机盎然。
  那花儿团团簇簇,异常繁茂,傲立雪中。远远望去,那一片火红竟似点点鲜血般纯粹极致,又如熊熊烈火般妖娆奇绝,将整个大明皇宫映衬得诡异非常。
  对于这一奇景,大家都觉得怪异。按道理说,枯木逢春是吉兆,这在信奉封建迷信的古代应该是被传说为祥瑞一类广为宣扬才对。可是因为这梅花的颜色太过诡丽妖异而让满朝文武个个心生唏嘘。
  一时间众说纷纭,因为一棵梅树,引得皇宫人心惶惶。
  朱元璋年轻时候南征北战,杀人如麻,从来不信这些歪理邪说,对于这些惑乱人心的谣言甚是恼怒。
  当时有一位高僧,名叫宗泐,时任僧录司左善事,是一个知天文识地理的得道高僧。他见龙颜不悦,又要稳定人心,于是便说那是吉兆。枯木逢春,梅花齐放,定是有天降祥瑞于武英殿。
  朱元璋听后很高兴,亲自设宴武英殿,请百官品酒赏花。因为有了宗泐大师的“官方澄清”,大家也都一致认为这是祥瑞。
  当时这武英殿便是太子朱标的寝宫,百官来此赏花时,太子朱标和身怀六甲的太子妃也在其中。
  说来也巧,宗泐才刚说了有天降祥瑞于武英殿,太子妃的肚子竟然疼了起来,似要临盆。
  于是,太子朱标的第二个儿子便应着那个祥瑞出生了。他便是朱允炆。
  朱元璋喜得皇孙,又因宗泐说了那个祥瑞降临的事,认为朱允炆一定能为大明带来吉祥,高兴非常,下令大宴群臣,足足热闹了三天才散去。
  可不知道为什么刚出生的朱允炆一直哭闹不休,谁抱谁哄都不好使。朱棣刚从南方平了战乱回来,按礼到武英殿祝贺,顺便见见这尚未谋面的小侄子。可谁知道刚走到门口就听到了朱允炆洪亮的哭声。
  朱棣走进偏厅,朱标亲自将孩子抱了出来,让朱棣看看。却没想到那孩子一见到朱棣,就咕噜噜的转着乌黑的大眼睛不哭也不闹了。
  朱标见状笑道:“瞧这孩子,本殿下这个亲爹,倒不及你这个叔叔了。想来这孩子跟你有缘,你且来抱抱。”
  朱棣也觉得好玩儿,并未多说什么,笑笑将那孩子接到了自己怀里。
  小小的朱允炆在他怀里眨巴着圆滚滚的大眼,咧着小嘴手舞足蹈,还不停的从嘴里咿咿呀呀的冒出些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