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的北宋-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迒有除了李清照这个姐姐,就只有一个早就夭折的妹妹,所以对姐姐很亲,这会儿听说这个叫李想的人帮了姐姐这么大的忙,那认个兄弟也没什么了!不过是族弟而已嘛。
李迒这次进京是为了参加春闱,李清照事先便写了信告诉李想,让他帮忙照顾小弟。李迒今年才二十三,可不是要叫小弟的?李迒也很乖,他家在开封的房子早就租给了别人住,他一个人过来也没必要再去收回房子来住,太铺张了,所以乖乖按照阿姐的安排带着俩男仆直接投奔李想来了。
李迒跟李想一见面,俩人都是一愣。
李迒心里直打鼓:“阿爹去得早,好多事情我都不知道,这位该不会是他老人家背着阿娘在外面生的哥哥吧?”
李想也有些纠结:“怪不得阿姐总说跟我投缘,看着我就觉得像她弟弟一般我以为她说的是我长得亲切呢,搞了半天我是真的跟她亲弟弟有点像啊!”
周围的小娘子十分郁闷,擦,不是说来的是李娘子家的小弟么?据说比阿郎小五岁?可这一脸的胡子怎么看都比阿郎老啊?不对不对,不是他长得老,是阿郎生的太嫩了吧!
李迒虽然毕竟还年轻,这会子周围一下子一二十个美貌的小娘子齐刷刷的看着他,登时面红耳赤,李想看她这样子,也觉得自己这迎客的方式太不厚道了,便虎着脸冲着打头带人过来看热闹的欧温仪道:“很闲么?很闲的话就去城外看看工坊建的怎么样,再不然去逛街!整天闷在家里,天上能掉下来个女婿么?”
欧温仪悻悻的说:“招女婿也得货比三家,我这不是没事儿多看看年轻的郎君,对比对比么”
李迒正跟着李想往屋里走,一听这话差点撞门框上:都说山东的小娘子彪悍,我在山东呆了十几年也没觉得哪里彪悍了,感情,感情我是没碰上啊!瞧这位便宜哥哥从山东带出来的这群小娘子,真彪悍!
其实赵明诚跟李清照在开封的亲戚并不少,赵明诚的亲二哥赵思诚才升了正四品的中书舍人——这职位基本相当于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了,可是也正因为才升官,忙得不可开交。而且李清照觉得比起十年里只见过两次的二伯哥,显然把小弟弟托付给李想照顾更为靠谱。
所以李迒把亲戚们拜访了一圈儿,还是在李想这里住下了:他认为李想应该就是他那过世的老爹给他留下的哥哥了,不管来路怎么不体面,这位哥哥对大姐是很够意思的,自己跟他相处了几天也觉得他为人真的挺好的。既然如此,干嘛去麻烦那些七拐八绕的亲戚,在亲哥哥这里住着多自在啊!
李想当然不知道李迒的脑子里这些奇思妙想,对他而言,李清照的弟弟那就是他弟弟,好好照顾就是了。而且李迒的性格挺好的相处的,所谓的照顾也不过就是准备两间房子,每天让女使多做几个人的饭的问题,一点儿都不麻烦。
作者有话要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又出状况了。
出门前检查了发的章节内容是否正确,是不是发到了正确的位置上,然后设定了时间,又特地看了看日历,没错是6月19日上午10点,然后我就放心的关了页面,出门了
好吧,现在我明白了,我输入了时间之后,忘了按确认键 = =
————————————————————————
最近状况频出
是因为老蛇得了一种一出门,存稿箱就出状况的病。
但悲剧的是,以后我天天上午都要出门,因为上周起我报了个瑜伽班,回家时间在十一点半到十二点之间
所以怎么办啊?为了安全起见换个时间更新,省的我不在家的时候出状况么?换到下午两点怎么样?还是依然维持现在的时间?嘤嘤我真的很怕再状况啊,大家说说意见吧,要不要推迟更新时间呢?
————————————————————————
努力学着让笔下的女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个性,哼,总被人说我不会写女人,像某点男作者一样老蛇一定要甩了这个糙汉子心的大帽子啊口胡!(做梦吧)
62第六十四章
比起好伺候的李迒来,赵明诚的二哥赵思诚显然是个相当麻烦的亲戚。
李想苦着脸坐在赵思诚的书房里;听他不停的念叨:“昔日李翁是多么雅致的一个人;怎地你一点儿都不像他;你看看你的字!怪不得德甫说你字写的难看,写成这样也好拿的出手么?你家小弟马上就要参加春闱了;你起码不该考个秀才么?”
李想暗暗吐槽,我干嘛要像阿姐的爹啊!你到底想到哪里去了?可是人家没直说;他也不好欲盖弥彰的去解释自己不是李格非的私生子。李迒的那张脸跟他摆在一起,这话说起来太没说服力了!
赵思诚还在念叨:“你开纸坊为什么不跟我说一声?没少打点吧?我去给你递个条子就能省很多的事儿;怎么就这么木!”
“你这是什么打扮?整日这个样子带了你那一群小娘子出来进去的;十足纨绔!”
李想简直要泪奔了,我的个天啊,这位跟赵明诚果然是兄弟,好唠叨。不不不,他是赵明诚的哥哥,唠叨的功力比赵明诚之高不低!矮油,赵二哥就唠叨到这个地步了,赵大哥得唠叨成啥样儿啊?太可怕了。
李想年前进京,安顿好了就过来拜访了赵思诚,当时赵思诚还没有升到中书舍人,负责一些文献整理工作,年底正式各项工作做总结的时候,任务繁琐的很,整天早出晚归,跟李想打个照面就再没时间专门跟他联络感情了,李想也就没怎么去打扰他。
这会儿赵思诚换了新工作,工作轻松了许多。想起自己把弟弟的小舅子们放在一边儿好阵子没有搭理,挺不好意思的,正好李迒也进京了,便把两个人全都请到家里关心一下。
赵明诚是赵挺之的老来子,赵挺之四十四岁才生的赵挺之,前头的俩儿子都比赵明诚年纪大多了。赵思诚比赵明诚大了整整十岁,今年已经五十一岁了,他的大儿子跟李想同岁。这会儿教训李想可不就是跟教训小辈儿似的?李迒倒没有怎么被唠叨,二十三岁就有资格来考进士,这孩子已经够出息的了。
岁数大的人都喜欢唠叨,只不过这位唠叨的话题实在让李想纠结。赵思诚是个传统的读书人,在他眼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从这一点而言,李想实在是太不符合他对年轻人们的要求了。而李想对他的态度挺恭顺的,来到开封,给他家里送了好几次礼物,都是李想从山东带来的上好纸和送给女眷们的化妆品。赵思诚一方面觉得这青年挺招人喜欢的,一方面又觉得他开纸坊不算个正经事儿,忍不住就念叨了,念叨了一阵子也觉得自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李想都是快三十的人了,现在就是让他读书也读不出什么名堂了。
不过朝中有人,心中不慌,这话不是白讲的。李想在开封这个权贵扎堆的地方呆着,有个高官亲戚,办起事情来心里确实不那么容易慌的。神马?你们说才四品?亲,四品官很大了撒,杭州知府也就是四品啦,更不要说这是京官,中书舍人这种官儿整天在皇帝皇帝面前晃荡,干的又是起草各种公文的事儿,实际的地位比同级官员来的高啊。
李迒还要参加春闱,赵思诚也就没多见他,李想则不然,赵思诚最近有个什么宴会就带着李想去:“你脸上那是什么表情!你当这里是青州么?以后生意做大了,好歹在这些人面前露过脸,你的工坊才不会被人随便找了麻烦!”
李想一向不擅长社交,这些场合让他过去真是太难为了,可是他不能总躲在欧温仪的背后,把这些事儿全丢给一个小娘子啊!这可不是青州,有吴知州罩着,谁也不敢对欧温仪有什么不好的念头。这是纨绔遍地的开封啊!平日里生意往来让欧温仪去谈判就是了,这种官面应酬还是少带她的好,万一惹到什么烂桃花又是麻烦。
李想参加了几次社交活动,也认识了一些官场上的人,在一次宴会上还遇到了郑爽,郑爽见到李想,顿时十分兴奋,各种讨好好不谄媚。只把周围人的眼珠子都惊掉了!后来有人问起来,郑爽便大大方方地说:“我失散多年的未婚妻如今在李大官人的工坊里做管事,我自然要对李大官人恭敬些。”
宋朝职业女性还是不少的,而且技艺高超着收入颇为丰厚。比如有名的郑蓉娘,自带厨具上门给人做一场高档宴席,就要收三百贯的辛苦钱,这样的女人根本就是财神爷,谁敢瞧不起?能娶回家那是烧了高香,比带着上万贯的嫁妆都实惠啊!所以郑爽说自己的未婚妻在李想的纸坊里做管事并没有人觉得不妥,只是赞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郑郎这几年没有白等啊,总算是把人给找到了。”
二月中,韩桂花等人带着二十几辆马车来到了开封,李想的娘子军团全部到齐。三月初,纸坊安安静静的开工了。
李想的新工坊招工比过去严格了许多。纸坊的小娘子太多了,他不想弄出些不好的传闻,索性一个男工都不招,只招女工。当然工坊里不可能没男人,毕竟有些重体力活让女孩子做太不现实了。但李想招工的时候换了个说法,说是招护院——想想啊,一大院子的小娘子,不派人保护怎么行?
其实李想本来是没想到这些的,还是赵思诚的态度提醒了他。这位赵二哥的思想比他弟弟赵明诚守旧多了,听说他工坊招女工便骂他好色,身边那么多小娘子还要招女工,还不赶紧娶个新妇!李想委屈死了,招女工是因为他的工坊大部分活都是细活儿啊,男人粗手笨脚的干不了啊!这可不是一千年后,遍地伪娘,工坊附近的村里的男人全都是下地干活的,一首老茧,你让他们去捣腾口红模具?开神马玩笑啊,那双手能把模子给捏碎了好不好。好在赵二哥是个讲道理的人,听李想解释了,便也缓和了口气,只是提醒他严加管理,别弄得男女混杂在一起,传出不好听的话来。
事实证明,在丰厚的薪水面前,小老百姓哪里会考虑这么多?这边纸坊刚刚开出一月两贯的工钱的招工通知,招工的地方就差点被挤破门!开封的乡下也依然是乡下,土里刨食,一亩地一年的收益也不过两三贯,一个普通的成年男人撑死了能种十亩地,农忙还得全家齐上阵。村里的女孩子那就更糟了,农活儿说白了就是拼体力,再能干的女人,三亩地就得累个半死!所以农村人更加重男轻女更严重些是有着非常现实的经济考量的。而现在,居然有个冤大头愿意一个月出两贯钱雇个干不了重活的小娘子去他纸坊干活?这太好了呀!
李想的纸坊招的大多是手巧的小娘子,有几个已婚妇女也是平日不怎么干农活的女人——实在是干久了农活,便是女人的手也粗的可怕,精细活儿根本不能做,等到确定了人选,选上的跟落选的一对比,擦,这是选美么?被选上的全是村里相对细皮嫩肉的小娘子。而这么招工的连锁反应就是李想招护院的时候,周围几个村里未婚的小伙子一个个跟饿狼似的扑到他工坊门口报名————大龄男青年的心啊,无论青州还是开封,都没什么区别的。
李想开工坊的村子叫做郑村。这名字起得极为简单,村里的人口也简单,大部分都是姓郑的,彼此都沾亲带故。虽然挨着开封,可是郑村的老百姓大部分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