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苗山风云 >

第275部分

苗山风云-第275部分

小说: 苗山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轿鹘乃韭碥菜韭碚鸦褂兴韭硌姿韭碇允钦常罴业幕实劾钚劭嫉嚼钇诶钍俣际谴蔚龋荒艽砘嗜ǎ苤偎锞1簧笪实醚瓶谖扪裕热恢苤偎锒寄芄话牙罴业氖虑樗档媚敲辞宄趺醋约褐芗以诶罴抑笞魑啥贾魅说木退挡磺宄恕@罴页淖詈笊钤谥苤偎锎笠芨且淮崾卜值氖虑椋掖笫履芄凰档们宄鋈思依锏氖虑樗挡磺宄饣共皇侨衔约杭依镉凶锊呕嵴庋辉敢馑党隼础�
一个人认为自己家族过去有罪而又不肯说出来,他自己要是没有参与进去还说得过去,可是他自己已经参与进来,他是作为原益州刺史,军事都督而被俘的,既然自己要强调自己的身份,又不愿意说出来自己家族有罪,只能说明他交待的那么多关于西晋朝廷和成都地方上如何改朝换代的事情都是不可以完全相信的。浪费笔墨来给周仲孙交待不可全信的材料都不那么值得,皮纸很宝贵,周仲孙又没有学到他大爷爷周抚家里开设油纸伞作坊的手艺,还不如让周仲孙来给刘大毛那么多制作竹简,就用削竹简来作为周仲孙的劳动改造,让他给自己多削出来一些竹简来写交待材料。周仲孙会写字,写出来也是一手漂亮的字体,可是和刘大毛过去一样那样悲惨地制作竹简,周仲孙就不那么心甘情愿了,他总是消极怠工,过去他处罚那些不给他干活的奴隶就是经常使用各种卑鄙的手段来对于反抗者,现在轮到他自己,他这才明白反抗的滋味也不是很好的,怪不得看押者对于他买卖奴隶的事情非常痛恨,周仲孙有些心虚,他害怕自己成为奴隶,可是他只有给自己削竹子这样一条生活的路子,想逃跑的滋味他不敢再尝试了,每一次逃跑总是和饥饿的感觉挂钩了,很多次挂钩之后他就不再愿意逃跑,因为他不想总是饿着肚子,哪怕是最差的伙食他也愿意吃,总比饿着肚子要好过。
周仲孙不仅不愿意交待爷爷辈分爹妈辈分的事情,就是他自己睡过几个女人都不愿意交待,他认为这是家事,家事不许别人来干涉,非得要说自己家事,就说自己什么都不记得,除非对方有证据,拿出来一件他就交待一件,没有拿出来证据他就一件也不交待。他在凉山的女人,就像山林里的鬼魂一样忽然就不见了,仿佛在凉山和他一起睡觉的女人不过都是狐仙变的,李焉一伙人来到凉山来活捉他的时候,所有的狐仙都一下子变成白烟不见了踪影,周仲孙自己都觉得奇怪,要他怎么交待出来?李焉一伙儿又拿不出来陪她他睡的女人来指证他的罪过,没有能够说他犯下奢侈的罪证,没有他睡过的女人来对他提出控诉,他就得洋洋得意认为自己不用交待了。
可是他过去对宁州部族做过的事情,太多是无法抵赖的,于是他就把责任推到爷爷辈分爹妈辈分的头上,说是上辈子的人干下的事情,他不过是父业子承,父债子还罢了,要是让他还债,他已经都失去自由了,怎么还债?父亲和爷爷辈分的业绩,自己继承下来难道还有错误么,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可不是皇帝一家人才有的特权啊,要让我代替死去的爷爷和父辈来还债,那就得要也拿出周家上辈子做下的孽,拿得出来证据他就认错,不过他只要认错,那也就不用交待什么了,认错不认错就装作一个罪人就是了,反正又不会给自己自由,为什么不能装作罪人呢,等到周仲孙有机会逃跑还搬来救兵,还不是要找李焉一伙人算账,到底谁是罪人,现在还难说。
李焉一伙人,都是秦州益州梁州宁州四州流民组成的,大家对于益州官府任命上的周家犯下哪些具体的罪过,实在是清楚不过,比如哪一次剿匪,比如那一次屠杀,这些债务都是周家免不了要负担的,哪些事情里面有多少人命在里面需要偿命的,可周仲孙却只有一个,要杀一个人来给千万的人偿命,他的一颗人头太少,除非他有看不完的脑袋,可以让每一个心里有仇恨的反抗者都挥动大刀来镇压一次,镇压这使得大家都失去亲人的刽子手。处决刽子手,处决屠夫,可是刽子手和屠夫的脑袋不够砍,就算是砍完了,大家还得要操心未来的生活,继续带着仇恨生活就没有必要了,反而是要尽量消除罪恶感,因为新的生活也是有困难的,不能因为新的生活里面有矛盾,就把过去被敌人带来的罪恶感唤醒,罪恶感会制造矛盾,让以后的日子不好安排了。
司马家族,现在的确还在影响山林里。新的生活也是和司马家族的晋朝来打交道,这还不是需要周仲孙来交待了,他交待晋朝的过去也是需要的,只要大家觉得他的交待里面有大家不知道的,并且是他的交待是可信的,可以证明的,那就说明周仲孙的交待的确是有一些可取的地方。桓家都督就在荆州地面上呆着,他们的心事,从周仲孙的交待里面看看能不能摸索出一些线索来,从而可以和晋朝的桓家都督那边打好交道。而秦国人这边,周仲孙稍微有些不明白的地方,但是周仲孙也不是完全一无所知,只是他认为秦国人不可信,所以他知道的事情觉得对于李焉一伙人没有价值,说穿了就是他还是想把李焉一伙人拉拢到晋朝桓家都督这边来,不要因为自己交待了秦国人的事情,就使得李焉一伙儿投靠秦国那边去了。

 
   第二百八十六章继续交待(40) '本章字数:3394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29 13:34:54。0'
 
 周仲孙错了,他已经自己交待出来司马澄和司马敦的事情,以为李焉一伙儿会满意,这可是天大的秘密,两个化身儒家士族的王爷后代,实际上他们本来可能是东晋皇朝主人的王爷后代,司马睿虽然成了东晋开国皇帝,要是没有这两个王爷后代弄假成真,真的做了琅琊王家的后代,东晋到现在发生的事情,或许都要改写了。
司马澄和司马敦两个,一个是澄清,一个是敦促,澄清周仲孙交待的每一件事情,敦促他彻底交待自己的罪行。这年头要澄清的事情,多少决定于老百姓的现实需求,这年头要敦促解决的事情,也得要看老百姓的素质。就西南这一块地儿,老百姓能够有多少素质,周家当然在期间曾经有过“作为”,周家又不是在成都只有三年五年,当初少年的东海王司马越跟着他父亲陇西王司马泰来到成都,或许就只有三年五年,周家三代人都在成都,怎么可能只有三年五年。周家的弟子太多了,多到这里的百姓只知道有周家不知道有桓家。
毕竟是乱世,交待出来的事情,都是纷乱而没有头绪,大家谁都不知道对方是谁,过去是有着怎样的地图。这样,澄清和敦促必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地图是需要回头去澄清的信物,一件容易怀疑又不值得纪念的信物,公正对待已经成为地图的事情是需要敦促的。这西南的百姓,对于周仲孙喋喋不休地说着不痛不痒的司马家族的事情,觉得很无趣,他交待的事情多,但是老百姓无法澄清,只能敦促他明白老百姓以后需要什么,根据老百姓最急迫的需要来交待问题,澄清周仲孙自己而不要假装澄清了什么司马澄还是王澄。
老百姓是需要掌握时局,天下之事莫非王事的借口,借口王事需以百姓一一分担,百姓没有觉得要分担,则百姓分有知无知两种。有知的百姓可能因为有知而变坏,无知的百姓则根据自己的天性加上生活所迫来负担王事,王事与自己有关,就算认为百姓都是无知的,无知的百姓也会不自觉地在禁令下去涉猎必要的知识。有知的百姓见机行事,王事不可为,则以自己的有知与无知的百姓生活在一起,王事可为,则不与无知的百姓生活在一起而是与有知的王公贵族们去尽量接近,投靠巴结讨好阿谀奉承,在认为王事可为的百姓看来都是必要的。
可惜周仲孙认为,宁州的百姓和夜郎郡的都是无知的,他们又都认为王事不可为。尤其是夜郎郡的百姓,刁蛮任性不听号令,这些百姓无知而又危险,总是在不自觉地反对王事,所以要逼迫他们经常走动走动,一伙儿迁徙到四川,一伙儿迁徙到湖南,夜郎郡乃中央山地,四处可以迁徙,不能让他们都害怕做奴隶。这些本来就是奴隶的人总是不把自己当作奴隶,还指望朝廷把他们当作人来看待。除了夜郎郡,周仲孙在父辈那里继承过来了,四处购买奴隶,不仅夜郎郡,就连刚收复的秦州的百姓同样也是奴隶,他没有澄清这一点,总是认为秦州的百姓就是容易挑拨,当初李家皇朝的垮台,就是因为李家占领成都以后就再也无法向外发展,无法向外发展,势必就会产生内部矛盾,李家消化内部矛盾的力量越来越薄弱,这才给仇视成汉国的东晋朝廷找到机会来让成汉国生乱。
李焉等人并没有敦促周仲孙交待祖上如何利用成汉国内部矛盾的,周仲孙可是没有澄清自己为什么要交待成汉国的事情的经过,他总是认为,成汉国的灭亡乃是天意,周家跟随桓家入蜀,乃是顺承天意,天意作美,将一桩天大的功劳赐予了周家而已,行文的字里行间,周仲孙不免露出非常多的得意,周仲孙一方面总是以家事为理由,拒绝交待自己的罪行,一方面又处于骄傲狂妄的自大心理,处处不留神就交待出来很多细节。
当年齐万年被杀,成汉国开国的李特父子已经和氐族人不分彼此,大家都是战友,就像今天李焉队伍和刘大毛乌基朗达排日打还有宁州各个部族之间的关系。李焉队伍组成复杂,队伍里面同样也有氐族人,对于秦国苻坚家族并不陌生,可是同族又怎样,动乱往往就是在同族内部发生的,祸起萧墙,手足相残,好像这是出于本性一样,有些事情是无法澄清的,只有敦促下定决心实现让明天生活得更加美好的愿望,这才就是澄清,需要敦促的澄清。氐族人里面的杨家,和成汉国李家后代的关系,经历了由平等友好互惠到不平等互相敌对互不来往的过程,这就是周家认为的天意和机会,投机得要看准时机,花费最小的力量来达到最大的效果,周家人之所以认为这是天意和机会,无非是自身对军队特权的欲望,被可耻的贪婪左右着。同样,李焉一伙儿也认为,周家这样的人之所以手里掌握军权,也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要不然就不会这样对周仲孙客客气气的了,早就按照对待阶级敌人,革命反动派里面的顽固份子一样,咔嚓一下子就完事。周仲孙不是一般的士兵,他是反动派大头子之一,他的作用对于巩固已有的部族联盟会很大,而周仲孙拒不交代他如何调遣士兵犯罪的,这就是他的阶级局限性。
周家的人世代从军,可是又没有一点将军的气质,这是李焉一伙儿瞧不起他为人的。周仲孙年纪不小了,可他没有廉颇负荆请罪的胸怀,廉颇饭量很大但是并不怕忍饥挨饿,周仲孙饭量很小但是一点也吃不了饿着肚子的苦头。作为将军,号令三军,他的士兵从来都是一群没有纪律的土匪,打着王军的旗号作恶多端,历来这样的将军可多了,西楚霸王项羽的军队就是这样,莫说周仲孙没有霸王的模样,周仲孙奉承祖上为英名将军,可是他交待不出来祖上在用兵方面的谋略,哪一点上面可以超越韩信张良同一个时期的楚霸王的,一个英名将军,比一个失败的将军还不如。
周仲孙的大爷爷周楚,不过是一时间拿出匹夫之勇,在成汉国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