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苗山风云 >

第236部分

苗山风云-第236部分

小说: 苗山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侃的政策,或者叫剿抚方略是尽量不逼对方铤而走险走上绝路,陶侃认为做贼的并不是天生做贼的,所以他心存仁慈,但是我曾爷爷并不以为然。朝廷里当年的大员,叫他大都督也可以,叫他大元帅也可以,反正就是三军总司令,就是王敦了。王敦也对陶侃所谓的仁慈并不满意,经常拉拢陶侃的手下,作为对陶侃的牵制,我曾爷爷和我大爷爷还有我爷爷等等周家的人,就是那伙儿被王敦注意上了。
杜家的贼人,他们一个个猪头猪脑,后来打不过陶侃还有我曾爷爷等带的兵,只好依照陶侃的指示,投降、效命。陶侃给了杜家贼人一条出路,就是到广西去杀?的贼人。贼人也有不是一伙的,这年头就在汉朝垮台的时候已经习惯了,汉朝垮台,正式开始出现农民起义和朝廷的对抗,道理很简单,在起义中成功自己做皇帝,就是汉朝姓刘的皇帝自己一手创立的规则,汉朝从秦朝手里夺过江山,就是因为姓刘的依靠农民起义完成的,说是流民起义在或者贼人起义也可以。姓刘的刘邦从一个小小的无赖,最多也就是个亭长,最后依靠贼人坐上皇帝,所以杀贼和用贼来争夺就是汉朝的专利,这个与周家王朝无关,周家王朝是只要奴隶,而汉家王朝则只要农民,从奴隶到农民,已经是很大的变化了。
陶侃让杜家的去广西,自己却带兵坐镇湖南,监督并且继续逼迫姓杜的贼人。杜家的贼人,分成几股,杜家贼人老爸被陶侃消灭了,一部分姓杜的逃到湖北西部的山区,一部分逃入湖南,逃入湖南的这一部分,就给陶侃这样安排着出路。陶侃成为湖南的军事最高当局,所以陶侃可以任命谁来做零陵太守,零陵这年头叫什么来着并不重要,反正零陵就是湖南靠近广西的地方在,这里大山仍然挺多的。
姓杜的请求给朝廷效命,到广西剿灭?的土匪,这是朝廷里都知道的,不仅王敦知道,就连皇帝都亲自过问并允许的。效命,就是说的“被查看“的处分的意思,这一到广西,陶侃认为已经完成任务了,他们已经彻底归顺朝廷,被查看处分就要变成留用了。正式的招编扩编工作就是在零陵完成的。
尹奉之所以不是尹奉而又不是陶奉,而是周奉,这里面是有继续发展的。别人是留用查看,而杜家的这原来剩下的一股贼人,却是查看留用,过程已经完全颠倒了,这可是陶家的和我周家的一大发明,对于以乱治乱中的人事制度和对于世代剿匪计策的一大贡献。招安的这一伙叫杜弘,原来另一股逃入湖北西部巴山大巴山地区的,叫做杜曾,杜曾的事情以后再讲,曾爷爷周防经手比较多,杜曾一度逃到梁州去闹事,后来还是给曾爷爷给收复了,杜曾也给送到王敦那里做手下。
这湖南一路,倒是我曾爷爷周防和大爷爷周光不太参与,因为陶侃觉得我曾爷爷周防是他老乡有亲,年纪比他小,但是做事很顺滑,曾爷爷又找陶侃攀上了亲家的,所以是亲上加亲,陶侃很愿意看着周家发展。
这和曾国藩让左中棠后来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发展壮大一样。
我周家在湖北发展,的确是开始发家了。可是湖南的事情我们很清楚,因为陶侃喜欢通报我曾爷爷。陶侃收编杜弘以后,先是通报我曾爷爷,然后得到我曾爷爷的回信,才决定上报朝廷。为什么要先通报我曾爷爷呢,因为这个事情,都是与剿灭姓杜的贼人有关,这叫军情。而且陶家在湖南的过程也壮大了,因为要招编杜弘,这事情发生在我曾爷爷打败并招编杜曾以前。我曾爷爷也是从陶家得到支援,然后才打败杜曾的,来了个依葫芦画瓢,照样上奏朝廷给自己请功。
我曾爷爷那时候比陶侃多的心眼,已经在前面说过,关于怎么对待上司王敦的事情。陶侃和王敦原来就有矛盾。不仅是王敦,还有甚至是朝廷里司马家的,因为陶侃在司马家南渡之前就已经开始发家,他开始投靠的是另一个司马的,不过也是司马家族的一个大人物。
这个司马家族的大人物,原来名气和权势比南渡的小朝廷司马家族的一点都不小,只大不小。他叫司马越,就是“八王之乱”的八王之一的东海王。陶侃是依附他们发家的,而我周家曾爷爷是主张者。
后来司马越和南渡的小司马发生一些矛盾,陶侃和我曾爷爷都转向渐渐依靠小司马去了,因为他的小虽然小,但是当时对陶侃和我曾爷爷这样的原来吴国的后代却重视,不像东海王司马越。我家杀掉的姓华的,就是东海王的手下,那时候是个比王敦还要厉害的大人物,还是给陶家和周家一起依靠小司马干掉了。姓丁的也是,比姓华的名气小些,当时却比陶家的和我曾爷爷权势大的家伙,陶侃就是先投靠过姓丁的,这是小事了,暂时不提。
对于杜弘的查看到留用,陶侃带来了非常多并且有效的经验,所以称呼陶家的周家的为中兴名将一点也不过分。陶侃对杜弘部队的安排,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对首脑人物加以笼络,最好是送到朝廷里做军官并监视起来。所以杜弘就被陶侃安排到了王敦那里调度。这是表示信任也是邀功。
2, 对招编部队分开使用,分别给予任务,越重越好。当时朝廷要不断加强对四川的控制,挑动对南中地区的争夺,必然会影响四川那姓李的铸造汉兴钱的一伙人。所以陶侃根据我曾爷爷的意思,觉得有必要派出一部分队伍到宁州去,这一去就是不少人了。陶侃则觉得广州那里去发展还不错,他想到广州去开路,而没有想到曾爷爷已经想到成都去了。就算想到,他也不会反对。陶侃觉得自己只要在广州打开局面,就会让今后更加有利,对亲家也是。陶侃就带了收编的杜弘的小部分队伍,以及自己的心腹之人进入广州,但是陶侃到广州去的事情,在朝廷里闹出了事情来了,杜弘的队伍也不安心投降,时刻想再度谋反,而关于王敦想杀陶侃后来又怎样,这个前面交待过了,陶侃解兵交给周家而自己去广州上任就是一个结果。
3, 这些招编部队,都是贼人出身,对于他们要加强控制,派遣任务之前都做了计划安排,对于他们的洗脑也是非常重要的。曾爷爷受到陶侃的委托,派遣了我的爷爷周光来进行训练并开拔队伍到宁州的事情。实际上当时任命的宁州刺史是我爷爷周光,不过周光后来又根据我曾爷爷的意思回来了,并且派遣了别人,陶侃当时已经失去这支队伍的人事权,陶侃当时失去了很多的军权。而洗脑的作用很大,他们在宁州干的很好,顺利完成了打击宁州各个部族的工作,以贼杀贼,杀贼众多,威名显赫,但是结局悲惨。因为他们被各个部族以及姓李的队伍联合打击,损失惨重,最后只得投降姓李的。因为当时得不到我周家的支援。可是他们已经很效忠朝廷了,所以只是假装投降姓李的家伙,后来我大爷爷的队伍一开拔到成都之下的犍为郡,他们就立即反水了,继续表示对朝廷的拥戴。
尹奉他们不是周家的是谁家的!而且还是属于我爷爷这边的,是我爷爷手下的嫡系,而我大爷爷的嫡系队伍,则按照陶侃的方式收拾了杜曾,收编杜曾,然后寻找下一个对手来来对付。刺史令,太守尹,陶侃做到刺史,就有了任命太守的权力,我爷爷周光的零陵太守的职务,就是陶侃任命的。从陶侃开始到我爷爷那伙,都是有了太守的空缺,先自己挑人补上,然后再上报。中兴名将就是这么做出来的。
我爷爷做零陵太守不久,就发展了自己的下级出来,因为他带着杜弘的一部分队伍进入宁州,从湖南到了云南啊,这其中就是经过夜郎??之地,所以我爷爷周光是走的夜郎的野人地区,而我大爷爷周抚和大伯伯周楚则是走的神农架野人地区还是哪里,这是秘密。大爷爷和桓温一起进入蜀地的,要是不秘密,怎会在当时的李家的地盘得手了,蜀地地形易守难攻,不秘密进入蜀地就很难得逞。
我爷爷到宁州做刺史不久,他因为一件大事又急忙回到老家江西。这时候我周家陶家和朝廷里的王敦家已经闹上了,当年是纷纷扬扬,各怀鬼胎各有打算。我爷爷周光回到老家一个是探亲,二个是回家把守家门,别让王敦和陶侃打我周家的主意。

 
   第二百三十九章周家的自责(8) '本章字数:3530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04 18:00:25。0'
 
 我爷爷一直就是挂着寻阳太守府尹的名号,回到老家探亲,还是太守府尹。这时候王敦和朝廷里闹出大事来了。
王敦和朝廷打上起来。我爷爷当时受到陶侃的影响多,而我大爷爷周抚受到曾爷爷的影响多,曾爷爷和大爷爷私通王敦,而我爷爷当时比较“为难”,夹在中间不好做人。
幸好我我爷爷周光也是曾爷爷的儿子,曾爷爷的脾性我爷爷也有接班,处理这个事情来游刃有余,表面上对大爷爷一家不见融洽,实际上却是坚决支持大爷爷的,所以实际上我爷爷那伙儿也背叛了陶家人。
王敦要闹事,首先害怕我曾爷爷家,大爷爷周抚在襄阳,他们不仅剿匪,除了剿灭姓杜的,还一直和姓石的开战。姓石的比姓杜的还要厉害,他们可是自称皇帝了的,姓杜的就没有过。姓石的自称赵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后赵,杀人如麻的后赵。大爷爷那时候在襄阳和后赵国开战不利,退出了襄阳城。那伙儿曾爷爷已经不在了,王敦这个人后来也因为作乱没有了,大爷爷当然得要听朝廷调遣,桓家那时候还在崛起,我周家的一合计,特别是我大爷爷一家,直接就听从了桓家的。
和赵国开战,赵国打败了晋国,一度夺取了襄阳,逼到荆州城下。我周家的大爷爷周抚那里遇到很大的困难。渡过赵国那一关,后来才是周家得以到了成都。这年头,主要是中原打得厉害,波及到各个地方来,就像一颗石子激起千层浪。和后赵国姓石的交战之前,我大爷爷和曾爷爷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与姓石的接洽,既然买卖奴隶,谁都可以做买家卖家,只要有本钱,而当时姓石的家里本钱还很大,大得几乎让我曾爷爷就想到投靠姓石的做上家,也就是弃晋投赵。后来局势并不看好赵国,所以我周家又见风使舵,赶紧刹车回头联络晋国朝廷里的买主。大爷爷周抚大概和曾爷爷一起干过私通敌国的事情,所以他有经验,这事情是好事,我当然要值得纪念。
我曾爷爷和大爷爷心里犹豫的时候,王敦的手下向朝廷发兵发难,我大爷爷又觉得可以投机,所以带着部下跟从去了,结果连连打败仗,人心不向王家,王家的从此一蹶不振,而我爷爷周光也非常机警,见事不对,赶紧故意表示效忠与朝廷。杀了王家手下的大将钱凤,脑袋送到都城建康,并且积极地捉拿王家余党,还故意表示要大义灭亲,捉拿自己的亲哥哥来送到朝廷处置。我爷爷可是私下放了哥哥没有为难的,所以后来大爷爷周抚记得弟弟的好处,就没有忘记提携弟弟,让弟弟也来到了四川这里。王敦一家彻底完了,但是周家却没有受到影响。
那时候桓家还不是什么最厉害的,姓石的才厉害,我大爷爷周抚想投靠姓石的,幸好没有被发现,至于我爷爷周光有没有私通赵国,这事情不好说得太清楚,打虎还是亲兄弟,上阵不离父子兵。当年桓家的势力开始起来,我们一直和他们有买卖,两家关系不错,所以周家忘记陶家也是必然的,陶家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