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皇商-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息,正该是民间藏富,百姓优渥的时候。然而我大雍朝廷不晓何谓经商贸易,导致民间财富暗暗埋藏,多有富户豪强以储存银两铜钱作为乐事。殊不知,银钱银钱,只有花费出来的才是钱。存在自家地窖里的充其量也就是一堆废铜或者矿物,没有任何利益。”
“银钱不能流通,只深埋在地底腐朽,货物堆积如山,却不知该往何处去卖。长此以往,必定导致国家铜钱稀缺,甚至威胁到朝廷财政。而民间富户空有余财,却不知道如何花费才是正确,最终也是白白浪费了。”
“……引导民众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对于朝廷财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百姓们的钱都拿出来花,我大雍朝才能得到更多的赋税,才能用这些钱更好的造福百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一退一进的关系。其实只要做的好了,两者之间可以共利,可以双赢。”
一番话说得殿内众人沉吟了半日。最后还是徒臻率先缓过神来,冲着薛蟠笑道:“听你这半日的侃侃而谈,想来也是胸有成竹了。还有什么感想,不妨一次说出来。”
薛蟠眨了眨眼睛,继续说道:“举个例子来说,虽然这几年大雍朝天灾不断,甚至祸害的某些州府颗粒无收。许多百姓流离失所,不得已迁离了故乡,更有甚者易子而食,明知必死还要吃下观音土以求饱腹。然而还有一些富户,家中藏粮堆积如山,腐烂生霉,却舍不得拿出来以寻常价格或者稍稍高出市价的价格卖给百姓。为何?不过是没有正确的商业道德以及眼光而已。若是朝廷能够主导这些商户们的想法,让他们在灾难之初便将这些个堆积腐烂的粮食拿出来卖,何至于每年灾害都死那么多人?”
“虽然这几年来民间成立了精诚商会互通南北,又有朝廷从中调度,倒也没酿成百姓怒极而反的大祸。陛下的英名举措至关重要,可是细细想来,遍布大江南北的精诚商队积极响应朝廷的举措,听话办事能将圣上的旨意落到实处也很重要。现如今我大雍朝百姓日益富裕,商人往来越发频繁,能够及时互通南北。若是朝廷再有意的引导推行一番,不论何时都能将朝廷的需要和民间商户们的利益联合起来,又有民间的商户视市场需求做调度,朝廷岂不也轻松许多?”
徒臻想到这几年来精诚商会的手段,不由得点了点头,十分赞同的笑道:“却也如此。因此你便想着要将这全天下的商人整合起来,方便朝廷监察并利用?”
薛蟠符合的颔首笑道:“此其一也。由朝廷出面整顿商业市场,在充实自身财政的同时也能提高朝廷在民间的办事速度,让全天下的商户配合朝廷的施政举措,造福百姓。一来让百姓们对商户的观点渐渐改观,让百姓们懂得所谓商人,也是走南闯北互通有无,以身家性命为抵押赚取银钱,更多时候都是买卖公平,甚至有些时候也是雪中送炭。急君之所需,送君之所求。公平公正,交易公开。那些个所谓的奸商无良仅仅是少数。并不是所有人都无商不奸。二来朝廷也可以从中获得实利,既解决了突发灾难地区的紧急救助问题也可以得到税收,实乃双赢。”
“而且建立一个有效的商业税收体制,对于朝廷的吏治清明以及未来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说,如果朝廷明文规定了在大雍朝经营什么样的商品需要交纳什么档次的赋税,或者对于利润微薄但是对大雍朝的未来有好处的行当施行免税政策。那么一来,朝廷可以可以避免地方官府借着朝廷的名义对商户们进行打压或者敲诈勒索,中饱私囊。二来,大雍朝廷的机制发展到如今已经很冗杂了。我们需要吸纳的人才太多,但是朝廷现在的财政却不允许我们将架子铺的太大。所以对于某些于朝政有帮助但却短时间内利润微薄的行当施行免税,就可以保证民间的人才不会浪费。朝廷也不会在紧急需要的时候却猛然发现举国上下,无可用之人。”
说到这里,薛蟠口干舌燥的咽了咽口水,徒臻很自然的将自己面前的一杯茶盏递给薛蟠。薛蟠接过来后一饮而尽,然后随手将茶盏放在桌案上,继续说道:“比如我们之前提过的建立农学院等,却碍于今年朝廷举措太多而迟迟不能实施。那么我们便可以在商业赋税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于农业赋税彻底减免。一来可以鼓励农民种地,不会让大雍朝出现断粮危机,二来,也可以鼓励农民提高自家粮食的产量。而且陛下也可以下旨,对于那些想办法增加了粮食产量的功臣们,可以给予一定的奖赏。如此一来,朝廷的压力不也是减少了吗?”
徒臻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虽然薛蟠现如今的说法有些想当然,其中许多细节处还有待推敲,但这却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向。值得一试。
薛蟠继续说道:“而且只要这商业税收体制完善了,更可以促进商业的发展和交流。到时候天南海北做生意的人越发多了,自然经营的额度变大,所缴纳的赋税自然也就大了。税收大了,朝廷也就有钱了。有钱之后自然可以做许多之前想要做而未能做的事情。这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
徒臻两人点了点头,十分同意薛蟠的说法。
薛蟠立即打蛇随棍上的舔脸笑道:“既如此,圣上若是推行工商杂税的话,莫不如让忠廉两位王爷直接办了,也算是打仗亲兄弟了!”
徒臻一脸深意的看了徒煌和徒藉两人一眼,半日,才漫不经心的开口说道:“既然五弟、六弟为了此事费尽心血,自然是由你们二人负责此事最为妥当。一则,你二人和蟠儿的关系最为融洽,而工商杂税之事由蟠儿提起,你二人若是有不懂的地方,自然可以当面问问蟠儿。二则,工商杂税一事乃属创新,且大雍朝又有书生贵戚不谈商的说法。如此一来,恐怕找遍了满朝文武大臣,也没几个能像你们这般熟悉‘工商杂税’的了。”
说着,徒臻云淡风轻的摆了摆手,冲着两人笑道:“只是你二人要记得,此事事关重大,为了不造成不必要的慌乱,你二人一定要步步谨慎,徐徐图之。”
徒藉和徒煌对视一眼,躬身应道:“诺!”
一旁的薛蟠有些茫然的抓了抓脑袋,不知道这事儿怎么就复杂到要“步步谨慎,徐徐图之”的地步。
说话间,就见守在外头的戴权弓着身子进到大殿传报道:“启奏陛下,忠勇亲王、忠纯亲王觐见——”
徒臻闻言,立刻吩咐道:“传。”
戴权应了一声,转身通传道:“陛下有旨,宣忠勇亲王,忠纯亲王觐见——”
不过片刻的功夫,两位王爷携手前来。一个虎背熊腰气壮山河猛将军,一个丰姿俊朗英俊潇洒少年郎,俱都是气度风采一等一的人物。
两人走至大殿中央,躬身拜道:“微臣(臣弟)见过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徒臻连忙抬着手臂虚扶道:“快快起来。”
徒襄两个旋即起身,又和徒藉、徒煌以及薛蟠厮见过后,才并肩站到了另一面。
待两人站定之后,这才微笑着问道:“什么风儿居然把你们两个吹到一起去了?”
没容众人反应,徒襄立刻开口说道:“我听说皇兄要派人攻打东瀛了,臣弟特来请战。”
忠勇亲王虽然未曾说话,不过看他脸上跃跃欲试的模样,看来此行的目的也是这般。
果然,见到了徒臻垂问的脸色过后,忠勇亲王抱拳说道:“启奏陛下,微臣主动请战,出征东瀛。微臣可以立下军令状,不破东瀛誓不回还。”
薛蟠站在一旁,对于这位王爷的好战又有了深刻的印象。听宝玉说,这家伙在回京之前刚刚和云南打了一仗,现如今也不过月余的功夫,竟然又要请战了。不过你请战也就请战罢,竟然还主动要求去参与海战,须知一个骑马,一个坐船,你能驾驭得了吗?
徒臻估计和薛蟠的想法一个样,因此他微微沉吟片刻之后,开口说道:“出兵东瀛之事,谁做主帅朕也有些举棋不定。按理来说,最为合适的人选乃是东平郡王和南安郡王两人。只可惜……今年恰好轮到这两位王爷巡边要塞,此番倒也不容他们两个去了。”
毕竟这可是大雍朝建朝以来第一次出征他国,还是海上出兵。此番军备武装又都是倾国之力打造了最好的。徒臻想要经此一役在海上打出大雍朝的名头,自然考虑的周到,准备的也周到。如此一来,战局几乎必胜,自然也就不想让异姓王参与进去。
所以首选的便是徒家本家的王爷了,再者就是徒家死忠的几位将军。
因此在徒臻的心中,最为理想的人选就是他的二皇叔忠裕亲王和他的十二弟忠纯亲王。副帅的人选则是神武将军冯唐。不过考虑来考虑却,着实也未考虑到守卫西南的这位忠勇亲王。
因此徒臻心念一转,便开口笑道:“二哥多年来守卫西南,兢兢业业。现如今西南边境已经成了我大雍朝最为安逸的一处边关。二哥的功劳不消细说。朕倒是希望二哥能够继续敬忠职守,免却朕的后顾之忧。”
忠勇亲王闻言,有些不满的皱了皱眉,粗声粗气的说道:“要我回西南守边也不是不行。毕竟当年我夺嫡失败,又被老大算计了一把,早就在父皇跟前发誓此生固守边关,无奉诏绝不回还。因此我跑到西南那破地方一呆就是近十年。可是那地方真破啊!衣食住行的艰苦朴素也就罢了,他娘的连军备兵器也都是偷工减料,比旁的军队次了不少。现如今你手底下有了好军备,你要打东瀛我也不管你。可是你得把我的军队也充实好了。那些个轻便灵活随意挪动的红衣大炮给我来个二十辆,射程较远火力较大专门攻城的火炮也给我一些,我去打云南。我老早就看那帮子蛮货不顺眼了。”
徒臻:“……”
薛蟠:“……”
徒藉徒煌:“……”
徒襄:“……”
这个迂回婉转的,真真是生硬啊!
不过最终,徒臻还是答应了忠勇亲王要求添加装备的要求。一则从前几年徒臻有意无意的借着军备拉拢军方势力开始到如今,大半军队的装备也都换了。当时是顾忌上皇的反应没有给西南换军备,到了如今,若是徒臻再搪塞的话,恐怕别人会以为他忌惮忠勇亲王从而不肯给他换装。长此以往,反而坏了兄弟之间的“情分”。
毕竟徒臻对于忠勇亲王的本性还是有所了解的。这个人光明磊落,性格鲁直。当初和太子争锋,更多也都是上皇和他跟前儿的得意人故意挑唆的。如今大局已定,以忠勇亲王的性子,断然不会做出反叛谋逆的事情来。若是徒臻再防范于明处,反而落了下成。
再者,些许火炮枪药,忠勇亲王放在眼中,他徒臻却不觉得什么,给了也就给了。只是他也有一个要求。
“这些个新造成的火炮和往年那些个空摆设大有不同。需要有专门的人去教导你们如何使用。因此我额外拨一队共百人随着火炮过去,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