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女主播-第2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切糕是玛仁糖的俗称,是一种新疆南疆维吾尔族人采用传统特色工艺,选用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枣等原料熬制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因出售时一般用刀从大块玛仁糖切下小块,因此又被称作“切糕”。
原来刘小兰吃完饭,走到这,看到了色彩艳丽的切糕,又听摊主说这玩意可以带着贮存好久也不会坏,便动了心思要买一块放在路上吃,也算是粮食储备。没想到,这摊主一刀下去,这么一块切糕就要80多块。
“我又没叫你切那么多,我只要这么一小条,你自已切这么大份的。”刘小兰有队友在身边,多少有了底气,情绪好转起来。
“反正我们切糕切多少就是要卖多少,快把钱拿来,否则……哼哼……”(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九十八章 :一路前行
这个大胡子的新疆人说话,又把刀拿出来比划了几下。
“你……”刘小兰气坏了。
“算了,小兰,还是买下来吧。”说话的是纪芳,她知道这些人根本没道理可讲的,好勇斗狠,出门在外,还是以忍为上。
“好吧。”刘小兰听纪芳这么一说,也觉察出这时候身处异乡,不是争执的时候,于是便点了点头。
“呵呵,小妹妹,你刚才早答应就好了。咱们也不用吵这么一切了。”那个摊主把刘小兰递过的钱接了过来,倒还是找了零给她。
“你看,咱们这不是正常买卖嘛?”摊主笑哈哈地道,得意洋洋地数起手中的钱。
“走吧,小兰。”纪芳提起摊主的切糕,拉着小兰就往外走。
“你们大家呀,今后少和这种人发生争执。接下来进藏之后,还会有更多类似的事情,你们要注意少数民族的一些禁忌。”纪芳见大家都吃完饭集中了过来,便说了下刘小兰的经历,提醒大家要注意。
“哟,小兰,这切糕的味道还真不错啊,里面还有各种干果。”赵军用手掰了一块切糕,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是卖切糕的人损坏了切糕的名誉,说到切糕的来历,不得不提起丝绸之路这段历史,在古代,新疆是国内外商队往来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很重要的食物补给站。由于商人们都是做的长途旅行,所携带的食物必须要能长久保存且便于携带,而且要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比如维生素c,否则人长途跋涉下来,就会像达伽玛和麦哲伦远洋船队上的水手那样,是会得坏血病而死的。
当然古人在那个时候不会分析得这么科学,他们完全是本着长期积累的经验以及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来制造长途携带食物的。新疆切糕先蒸熟,趁热将它放进一个很结实的木槽之中。再用一块厚木板盖上,再压一些重物,也可以找几个胖子站在上面。这样切糕就会被压的很紧实,水份也随着木槽底部的细缝流出。两天之后。把重物移开,一块结实的切糕就诞生了。切糕由玉米和小麦面粉做成,里面加入了大量的干果和果脯。其实就是类似于现代军队常用的压缩饼干,不过里面有了干果和果脯,显得营养多了。
商人的驼旅们带上切糕远行,倒是成为了一种可以保命的食品。
现代社会,自然不用再那么艰苦了。这切糕由于是被迫购买的。刘小兰自然再没有心情吃,见赵军说好吃,便把袋子一提道:
“好吃送给你吃。我可不吃,吃这切糕添堵啊!” ;“嘿嘿,好,你不要便宜我了。”赵军看来对美食大有兴趣,不客气地真地整袋提走了。
“好了,大家还有什么东西要买吗?”纪芳见刘小兰气还没消。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毕竟,这种事情谁碰上肯定都会不舒服。不过也好。这件小事也能给团友们提个醒,大家在下面的路程里会更加小心。毕竟,这是个松散型的组织,纪芳不可能象在单位里领导管人一般那么要求到位。如果大家听不进她的建议话,就算她喊破嗓子也没有用。有了刘小兰这件小意外,大家这会还都老实了起来。
“没有吗?没有就出发了。”纪芳登上自已的一号车,但是换成苏勇开车。毕竟昨天一天到今天都是她在开,也有些累了。
“小彭,下午我先来开吧,你休息会?”元小聪见状也问彭佳。
“不知道要走夜路吗?”彭佳问。
“不走夜路。入夜就找个地方休息。”元小聪道,“这条路虽然路况不错,但咱们是第一次走,也存在一些变数,所以还是小心为宜。”
“好,不走夜路就让你开吧。本来我想如果走夜路的话。我怕眼睛夜里不好使。”随着进入西宁,干燥的空气让彭佳觉得眼睛有些不舒服,但还在她能忍受的范围内,一路上已经滴了几次眼药水了。
白天的西宁,气温在六七度左右,由于阳光明媚,并不觉得冷,只是空气有些干燥。
元小聪的驾车技术也不赖,她和纪芳的车拉开了有两三公里的距离,半个小时后,车队便进入了青藏公路线。
青藏公路全长1937公里,为国家二级公路干线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虽然线路的海拔高,但登上昆仑山后高原面系古老的湖盆地貌类型,起伏平缓,这条公路共修建了涵洞474座,桥梁60多座,总长1347千米,初期修建、改建公路和设备购置总投资4050万元,每公里平均造价2。52万元。
这条公路于1950年动工,1954年通车。一路上青藏公路翻越了橡皮山、旺尕秀山、脱土山、昆仑山、唐古拉山等高山,跨越大水河、香日德河、盖克光河、巴西河、清水河、洪水河等河流。青藏公路原建标准较低;并且穿行在青藏高原上;沿线气候条件恶劣,地质条件特殊不良。因而,这条公路通车后病害严重,曾不断进行整治和改建。
1974年开始全面改建,并将公路标准提高为二级公路,加铺沥青路面。西宁市至格尔木市段于1978年完成改建工程。格尔木市至拉萨市段截止1984年底;完成改建工程量70%以上。
青藏公路的改建工程极为艰巨,尤其是在海拔高的多年冻土地区铺筑沥青路面,各国均无先例。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土基冰层中含冰量情况,采取填筑足够高度路基以保护冻土的方法,使路面所吸收的热量不至于影响路基下面的冻土土基,并采取路基排水设施以防止地面水对路基的浸蚀,从而实现了稳定路基的目的。
青藏公路是世界上首例在高寒冻土区全部铺设黑色等级路面的公路,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苏伊士运河”,担负着80%的进藏物资的运输任务。
如今彭佳一行穿行的,就是改建后的青藏公路。对于自驾车的旅行者;尽量较快通过海拔高的地段比较理想。这是车上曾经进过藏的团友说的。
了解到青藏公路的这段历史,和修建的艰苦卓绝,彭佳和元小聪不禁感叹真是前人修路,后人乘凉啊,如果没有前辈的付出和努力,就没有今天她们顺畅的自驾游。
而纪芳一路上和进过藏的秦良坡、纪梵天都通过对讲机,向大家介绍这条青藏公路的历史。并且纪芳也向大家介绍了接下来的行程安排。
“咱们今天就先走西宁到格尔木的路段,这一段路况较好,全程差不多750公里,前一天且行且住的游青海湖;第二天穿越柴达木盆地。这一段的的路线就是西宁———青海湖———柴达木盆地———格尔木。今天就不急着赶路,咱们先夜宿清海湖,明天再一气呵成,走到格尔木。”
原来,进藏的公路共有五条,分为新藏线、中尼公路、青藏线、滇藏线和川藏线,一般自驾游爱好者都喜欢选择川藏线,因为这条公路起伏巨大,难度系数较高,沿途景色都美轮美奂。但是,青藏线是唯一一条真正穿越高原前往拉萨的,其他4条进藏线都是在青藏高原边缘。所以,最终他们行驶的路线被确定为青藏线。而西宁到格尔木原本最好是一气呵成一天走完,但他们车队走到这里不凑巧,时间破开了,所以纪芳决定还是夜宿青海湖,明天再一气走完全程。
一般来说,青藏线指的是从西宁到拉萨的1917公里路程。青藏线是进藏最容易的路线,但是如果因此而藐视青藏线,那只能说明其人不是一个对中国地理有清晰认识的自驾游爱好者。在一些自驾游看来,青藏线就是中国地理景观线。
在这条线上,汇聚着黄河、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的源头,串联着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这样大开大合的地貌,依次排列着农林牧经济;当然,在这一路,还有能随时演绎不同季节、不同经纬度的气象景观!
因此,纪芳选择这条路线进藏,可谓是出于一个老驴友的强烈直觉。
虽然海拔高,但高原面系古老的湖盆地貌类型,起伏平缓,适用于各种车辆,加上元小聪的驾驶技术也十分娴熟,因此坐在车上,彭佳并没有感受到想象中的颠簸。
“看,日月山。”这时,对讲机里传来刘小兰有点兴奋的声音。
“呃,这日月山除了遥想文成公主当年,更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这之后,我们将不再能看见高大的森林树木以及森林与草原过渡的画面了,代之青海湖周围植被茂盛,如果是在七月,繁花似锦,最是欣欣向荣。”元小聪来之前曾经恶补过这一带的地理知识,说起来倒是头头是道。让彭佳自愧弗如。
过了日月山,远远就能望见西边天际的一条深色线。渐渐的近了,这条线也越来越宽,慢慢呈现出青海湖的模样来。3月里傍晚的青海湖颜色算不上太蓝,更没有达到“出于蓝”的青。青海湖海拔3200多米,这将是车队第一次超过3000米的住宿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九十九章 :美丽的青海湖
“啊,这就是美丽的青海湖了。”
“大家快下车,拍照啦,这夕阳的余辉下的湖水,是不可多得的美景呀。”
“快停车,晚上咱们就露宿在这里,比那荒村有意思多了,哈哈。”这是赵军的叫声
……
一行人把车停好,摄友们拿起长枪短炮,纷纷跑向湖边。
彭佳和元小聪虽然不是摄友,但美景当前,自然不可能错过。
青海湖所在的位置正是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3600~5000米之间。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