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青云直上-第17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赵老认真的听取了冯思哲的思想汇报,不住的点了点头,然后也陷入到了深思之中。
做为曾经跟着伟人一起打江山,曾经历过了,看过了无数各种各样斗争的人来讲,他深深的明白冯思哲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相反确是非常的有道理,因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似乎候家占着极大的胜面,而左家确是必败无疑了。
“呵呵,外公,您也不要想太多了,我就是心中烦闷讲出来给您听一听,如今我说了出来,心情也好受多了,这样,时间也不早了,您早一点休息吧,我去看看莎莎和子龙去。”冯思哲说完这句话后就准备起身离开。
可是在冯思哲刚刚起身,准备离开堂屋的时候,突然赵老道了一声“且慢。”
“嗯。”听到外公的话,冯思哲愣怔了一下,他实在不知道,这个时候外公叫住自己要干什么。
“哲儿,你先座下,听我和你说。”赵老的面目严肃,似乎是要说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一般。
看到外公的表情是如此的肃穆,冯思哲也认真了起来,重新的回到椅子上座下。
“那还是在我刚刚参军的时候,那个时候日本还没有宣布投降,而我们正是以劣势的装备打赢了他们。足足坚持了八年呀,抗战最终胜利。接下来就是内战的开始,起初,所有人都不认为我们gcd人能赢,因为那个时候不论是比武器装备,比地盘,还是比军数的人数,我们都有着十足的劣势的。但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之下,在英明的伟大领袖领导之下,在无数人智慧的结晶之下,我们仅是用了三年多就完成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重大改变,由此成立了共和国,说起来这个结果,又是多少人当时没有想到的呢?”
在说着这些话的时候,赵老将军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峰火嚣烟的年代。
“还记得在我们胜利之后,很多年内,当我和战友们聚在一起时,聊起当年的话题,有很多人提出了疑问,那就是我们会胜利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对于这个问题,答案也是有着很多种。”
“有的人认为,胜利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找对了一条治国之路。只有走我们定下的道路,国家才能富强,才能改定。”
“还有的人说,是因为我们得到了百姓的支持,所以才能打胜仗。”
“更有的人还说,胜利是因为天命所归,是因为老jiang王朝太腐朽,是他们自己的原因。”
“可是在我看来,真正决定胜利的理由只用一个,那就是因为我们坚持下来了,我们始终认为自己不会败,坚持赢得百姓之心,使终抱有着必胜的信心,哪怕就是在形势最危急的时候也是一样,我们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正是因为这个理由,所以我们最终才胜利了。”
“打一个比方,敌人的军队如果也可以和我们一般的坚持,那就算是输了三大战役又如何呢?他们还是有反败为胜的机会的。因为就是那个时候他们的有生力量也不低于二百万。要知道在解放战争初期,我们的军队才一百三十多万呀。是远底于他们的,可就是因为他不懂得坚持,所以最终是会失败的。”
赵老的一席话,给了冯思哲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认识。
一直以来,冯思哲也以为gcd能胜利,靠的就是民心,靠的就是站在了正义的平台之上,赢得了民心。可是如今想一想,的确,如果不是因为坚持到底的话,那很可能早就被消灭了,若是那样的话,你的一切优势也是荡然无存了。
第二千四百一十三章 闽连发冒出头
“是的,外公,哲儿受教了。”冯思哲很是郑重的点了点头,这一会他无疑的学会了很多。
看着冯思哲似乎是理解了自己话中的含义,突然的赵老又是摇了摇头,“错了,哲儿,你并没有理解外公的意思,因为我还没有说完呢。”
“没有说完。”冯思哲又是一愣,然后就马上摆出了一幅洗耳恭听之态。
看着冯思哲马上又陷入了倾听者的形态之中,赵老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坚持顾然是十分重要的,可也要看怎么样去坚持,如果明明知道还是要失败,确仍在坚持,那这种坚持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说白了吧,坚持的原因就是要在这段时间里去想到新的办法改变这一切,不然的话,你的这种坚持就没有任何意义而言了。”
“这就像是左家与候家的事情当中一样,左家现在明显势弱,可他们只要一心的坚持下去,并且在这期间可以找到胜利的方法,那就算是他们翻盘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赵老继续的提点着冯思哲说着。
“坚持下去,寻找方法?”冯思哲这一会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可又像是什么也没有想到一样。
“对,就是寻找方法。比如说,候家势大,可是他们推荐出来的人呢?就是那个人他会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呢?如果他本身问题有很多的话,那事情的结果就会完全的改变了,左家就极有可能胜出了。”赵老看着外孙子似乎己经随着自己的话进入了一阵的思讨之中,这便又为了一个画龙点晴之笔。
“啊!”这一瞬间,冯思哲方才明白了外公话中真正的含义。
这几天,冯思哲的思想一直陷入到了死胡同之中,他总在想着要怎么和左家一起面对候家这个庞然大物,为此,他甚至动用了不少的小伎俩,比如说以要钱为借口,偷偷与左兵见面等等。
可是说起来,这些终还是见不得台面的东西。或也可以说对真正的大局并不会起到什么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切手段在真正的实力面前,那不过都是儿戏罢了。
可是直到刚才听外公这一番话,他才知道自己是错了,真的错了。原来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多么的复杂,即然拿候家没有办法,那就可以从他们推荐的人身上想办法。
看着外孙子这一会似乎是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赵老呵呵的笑了笑。“哲儿呀,世间万事皆有定数,人是不可强为的。比如说这一次,如果闽连发这个人的确有问题,那就等于老天在帮你们,帮你们完成心愿。反之,若是此人真的是公正廉洁,找不到一点问题,那也没有办法了。很多事情想法是美好的,可明知不能为而为之,那就是愚蠢了。”
赵老虽然是这样说着,但是冯思哲心中确是清楚的很,闽连发真的会没有问题吗?想来不可能吧。
这么高的干部,主政过的地方一定不少,难道他就没有犯过一点的错误吗?在吹毛求疵的情况之下,就算是冯思哲也一样可以找到不少的问题,至少其中个人情感这一块,冯大少就做的不是很好。
像冯思哲这样根本不愁经济和物质的人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更不要说像是闽连发这样一个依附于候氏家族之内的干部了,他若是没有问题,冯思哲是打死也不会相信的。
“谢谢外公,哲儿知道要怎么做了。”冯思哲感觉到眼前有了一条光明大道,他己经找到了解决事情的方法。想一下吧,如果查出了这个闽连发有问题,那在最终中央要决定都城省委副书记人选的时候,把这些东西一上交,可想而知,结局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了。在没有了竞争对手的情况之下,怕是候家那个时候也只能看着左兵上位吧。
“呵呵,好。嗯,如果需要什么帮助的话,可以找你李叔叔,我回头会和他说一声让他配合你的工作。”赵老笑着点了点头,能够帮助外孙子,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想法。
冯思哲连忙的点头答应,有了李志勇少将的帮助,冯思哲相信效率一定可以得到更好的提高的。
而在出得了堂屋之后,冯思哲就找来了李志勇和陈虎等人,开始着手去调查闽连发。
闽连发,男,汉族,一九五五年生人,做为一名刚刚五十四岁的干部来讲,能任广粤省这样全国经济开发强省的常委副省长可以说己经是相当的厉害了。如果一切发展顺利的话,未来他就是成为一方的封疆大吏似乎也是有着很大的可能。
事实上,闽连发的确是候震南一向看好的干部,也是候家看好的干部,做为未来可以辅助候卫东的人,他的路实际上候家也一直在安排着。如果说一切没有遇到冯思哲话,那也许用不了多少年,正部级干部之中就会有一个叫闽连发的人出现了。
可是随着赵老与冯思哲的这一番谈话,随着闽连发被候家推荐成为了都城省副书记的人选之后,这一切都将会随之改变了。
冯思哲命令,李志勇派人分别去闽连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做调查,一定要查到一个真实的他,包括当年做了什么决定与什么样的人走的近,都要得到详实的资料。
同时,在得知闽连发己经来到了京都的事情之后,冯大少又把陈虎放了出去,让他密切的关注着闽副省长的一切,做到二十四小时的跟踪,以确保可以得到更多详实的真实材料。
在做完了这些之后,冯思哲长出了一口气。他己经把能准备的都准备了,接下来就要看天意了,除非这个闽连发真的如外公所说一般公正廉洁,不然的话,只要他的问题,那这一次此人便是跑不了了。
冯思哲并没有把自己这边的动作通知左兵,因为如果告诉了对方,那边很可能就不会卖命的去演戏,去和候家斗了。这可不是冯思哲所希望的。他要的是继续斗争下去,至少从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异常,也只有这样,候家才会不设防,闽连发才会没有准备,这对于他接下来的行动可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日一早,冯思哲又继续的开始了自己要钱要政策之旅,毕竟这才是他来到京都的目的,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
因为冯思哲己经与傅恩同志谈过,所以候家对于此人倒是没有太多的注意。甚至他们连赵老的事情也进行了一定的准备。比如说昨天候震南就找到了卢国栋同志,两人经过商谈后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如果赵老在替冯思哲站出来说话,他们就会把这个问题向中央ZZ局进行反应,你一个军队退下去的老同志,总是那么关心经济上的事情算是怎么回事呢?
或也可以从一方面说,候家与卢家己经挖好了一个大坑,就等着赵老想替外孙子出头好跳进来呢。
事实注定他们的愿望一定会落空,因为冯思哲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让外公替自己站出来说话,就是昨天的行动也不过就是冯大少要借外公的车队一用,事实上车队之中根本就没有赵老将军本人的。
在候震南与左中青谈话崩裂之后,两家的关系更为紧张,争取都城省委副书记这个职务的争夺也是愈演愈烈了。
可不论左家要怎么样的努力,双方的底蕴差别就在那里放着,在高层候家的势力是无任何一个家族可比的,这似乎也注定着左家不可能是候家的对手。
大局似乎也早就己经定下来一般,谁胜谁败在明眼人之中早就有了答案,在很多看来左家现在的努力无非就是猴子捞月——注定是一场空的。
同样有着这个思想的人其中就有事情的主角闽连发。
没错,就是闽连发,因为候家的推荐,此人己经正式的成为候左一争之中的主角之一。
闽连发是在接到了候震南的电话之后来到了京都的,当然他的理由也是来中央要政策和资金的,这个借口似乎成为了很多干部来到京都的一个普遍借口,对这一点,官场中的人也是见怪不怪了。
南海大酒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