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飞的梦幻人生-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我是反感公司头头的做法。为了讨好上面就不管下面的死活了。”
管金生!荣飞忽然脑子里冒出这个名字,还有杨怀定!许多沉睡的记忆立即苏醒了,“这样吧,建光,你将单位不愿意要国库券的都收给我,我买就是。不过,我只以八五折收购。”
李建光想,八五折是可以买到的,大家对这种十年后才能变现的纸片很反感,“你买?你又多少钱干这个?买一堆不能及时变现的废纸干啥?”
“废纸?真的不能变现吗?”荣飞微笑道。
第119节大爆炸
国库券从1981年开始发行,其实按照国际惯例就是国债,因为缺少流通性,很不受欢迎。国务院为此专门组建了国库券推销委员会,由财政部牵头,人民银行,计委,中宣部,总工会,团中央等单位参与,即使这样,推销国库券也是件难事。甚至与计划生育相提并论。不少地方政府以党性为号召,要求所有党员干部必须认购国库券。有的政府和企业干脆在工资中强行摊派发放。这样一来,出现地下交易就是必然的了。一些人五六折地收购国库券,有的企业用国库券变相降价,用来推销积压的商品。由于各地的收购价不同,便形成了一个有利可图的黑市。国家制止无效,终在88年开放了国库券转让市场,允许国库券上市流通。上海、深圳、武汉等七城市率先试点开放。两个月后包括北阳在内的五十四个城市也获得了国库券的经销权。
现在是87年,距国家放开国库券市场还有整整一年。
荣飞回到北重的办公室,用计划处的外线电话打了几个电话,布置了国库券的收购事宜。资金暂由明华贸易垫支,今年隆月又与北钢做成了二笔大单,纯进账400万左右。
1987年5月1号对于北重是一场意外发生的大灾难,深刻地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命运一词更多的时候显得玄幻难以琢磨。但确实存在。一个人生于世上,求学,结婚,就业,所有重大的人生抉择都带有偶然性,就像大学报志愿,面对如此多的学院与专业,选择此不选择彼,无意间便完成了人生无数歧路中的一次重要抉择。
30号晚上荣飞是住在单身楼的,他和邢芳原定于“五一”举行的婚礼推到六月份了,原因一是房子没有最后收拾利索,二是厂里有事,那套火箭炮的设计论证会准备在五月三号在北重宾馆召开,计划处是组织会议的牵头单位,荣飞又是始作俑者,准备工作千头万绪,忙的要命。直到凌晨1点方才回来,黑乎乎的走廊里只有吴志毅的屋子仍亮着灯,传来哗哗的洗牌声,便推门进去。见四个人正在打麻将,除掉杨兆军,另外二人是去年进厂的学生,荣飞和他们不算熟。荣飞注意到没有此屋的另一个户主平波。
“很悠闲嘛。准备干个通宵?”
“呵,明天不上班嘛。我们不像你,有正事可忙。”杨兆军瞟一眼荣飞。
“到定价阶段就有你忙的了。”火箭炮还是按照历史的进程落户北重了,这将是北重历史上最丰厚利润的军品,足可以让北重过几年好日子。杨兆军现在干的正是成本,定价的工作恐怕会放在他的成本科。
“这回你是立大功了,再进步指日可待。”杨兆军站起来,“上来玩几把。今天我的手气太臭。”不由分说将荣飞摁在椅子上。“老兄,我可听说了许多对你有利的传说------”火箭炮项目落户北重,将荣飞再次炒成名人。
荣飞总觉得自当上副处长后杨兆军对自己似乎有了刻意的距离,不像之前亲密无间了,不过他不想在牌桌上谈工作,“我不擅长这玩意的。你不是不知道------”
“别当了官就转性情。玩玩麻将有什么?明天就是休息日了。”
“平波呢?”
“据说是在靶场。”吴志毅道。
靶场大修荣飞是知道的,年初计划处下过大修理计划,是工厂今年四项大修理任务之一,平波所在的基建处工作量很大。
就像一些大型军工企业一样,北重有自己的靶场,不在市区而在北郊的山区,占地相当大。荣飞来厂后曾陪着卢续(当时卢仍是处长)去过靶场,在那儿住了一晚。觉得山明水秀,简直就是世外桃源。最令荣飞喜欢的是靶场甚至还有个鱼池,喂养了各种淡水鱼。那次卢续兴之所至,垂钓杨柳之下,晚饭时喝着新鲜的鱼汤,感叹这才是想要的生活。
“靶场真不错,是个修心养性的好地方。”荣飞打出一张牌,给吴志毅点了炮,“嘿,多少钱?我可不会算账。”
“这就好办了,我们知道你是款儿。”杨兆军掏出烟散烟。荣飞也点了一支,“抽支烟,把心宽。愿赌服输不心烦。”
“就是就是,今天给弟兄们发点奖金。你小子当了处长也不请客。”吴志毅说。
另外两个小伙子和荣飞不熟,荣飞升任副处长后似乎有了官威,他们在荣飞面前有些拘谨。
“小马,荣飞是自家哥们,别看他当了处长,就是当了厂长也是哥们。咱大学生楼出去的都是哥们,是不?”吴志毅比较单纯。
“那是那是。”荣飞笑着将钱扔到桌上,推牌哗哗洗起来。
一直玩到天光大亮,荣飞输掉近100元,其余都是赢家,因为赢钱,一直嘻嘻哈哈的,荣飞却困倦不堪。隔壁值班室的电话一直在响,值班员不知干什么去了。
“这么早,催命吗?”被电话铃声搞得心烦的杨兆军骂道。
“别是有急事吧?”吴志毅道。
“有什么急事?今天是星期天!对了,是不是你对象找你?”吴志毅最近在谈朋友,女友是厂子弟,理化计量处计量室的女工。杨兆军总嘲笑吴志毅没出息。当然是指女友是个普通工人吧。
相比杨兆军,吴志毅显得笨。笨人一般比较实际。
“不会的。”吴志毅好像没听懂杨兆军的讥讽,起身对那个小马说,“你来打,我去看看怎么回事。”他跑到楼外,将窗子鼓捣开了,进去接了电话。
“找你的,荣飞。”吴志毅在值班室大喊。
荣飞一惊,急忙跑出去了。
一分钟后荣飞脸色苍白地回来,“兆军,出大事了。靶场炸了。卢总叫我赶紧出发。”
荣飞没有对几个牌友保密,因为这样的秘密是无法保守的。他来不及跟邢芳说明,跑步往办公楼赶。晨曦中卢续的伏尔加已经停在办公楼前,严森站在车旁,看见荣飞跑来,不满地训斥道,“睡死了吗?怎么也没人接个电话?”“值班员不知干什么去了,还是弄开窗户跳进去才接了电话。”荣飞心想官僚就是官僚,能守在电话机前打上十几分钟,就是不肯过去接一下我。瞟见卢续从家属区的方向走来,不再说话了。
“情况还不清楚,朱厂长让我和纽主席打前站,我们不等他了,先走。保卫处和医院的人马马上出发。”卢续很焦急,钻进轿车便命开车。
在这个节骨眼上,朱磊回了北京不在。
自八六年起,北重小车库陆续购置了一批小车,更换了原有的车队,大部分是桑塔纳,桑塔纳成为主力车型。取代了原来的伏尔加。厂级领导每人都固定了一辆车,卢续的坐车是厂里仅有的一辆伏尔加了,82年的车,除掉空间宽敞的优势,各方面都落后了,苏联的汽车工业实在是提不起来,无论从外观还是内在的性能,都已经严重落后了,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其油耗问题。等苏联解体,苏制轿车几乎在中国失去了踪影。
那面出了大事,荣飞在后座上仍能胡思乱想。他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起来,收摄心神,想着靶场的爆炸。
二个小时后,卢续一行到了靶场。先期感到的派出所警员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卢续等人出示了证件后才允许进入靶场大门。一股焦糊的味道让荣飞仿佛置身于战场,触目之处,一幢楼房已经坍塌了。荣飞的心顿时揪起来。之前只是想着爆炸了,现在的情景是很可能出现严重的伤亡。
很快,从幸存的靶场人员口中得知了事情的大致经过。
事件的起因是靶场拆分废旧弹药。靶场有个传统的挣钱渠道,就是将过期的弹药拆分出售。拆下来的零件(主要是铜质药筒)卖掉的钱便成为理化计量处的小金库收入。当然,靶场要占大头。
昨晚靶场销毁一批废旧弹药,地点在靶场的保温车间,当时工作的人有三人,其中有靶场主任。爆炸实在凌晨二时四十分发生的,原因不详,因为在场的三人都炸死了。大爆炸当即将保温车间摧毁,巨大的冲击波将距保温车间最近的一排平房夷为平地,可惜住在平房的十几名基建处职工埋在瓦砾下面,经抢救并确认,四名基建处职工在这次爆炸中殉职了,五名重伤。死者中便有单珍的未婚夫平波。
爆炸最可怕的是由于爆炸引发了大火,高温烘烤下将十几发已经组装完的试验弹射出去了。幸亏炮弹没装引信,二发弹丸落在距靶场十六华里的一个小村子,弹丸从房顶砸下,砸死了一名熟睡中的村民。
第120节朱磊离任
87年5月1日的大爆炸最终被定名为“5。1”事件。在此事件**造成8人死亡,11人负伤,其中5人重伤。死者中除却1名村民外全部是北重的在职职工。
事件震惊军工部及北阳市。5月3日,以军工部牵头,G省及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及善后处理组随即成立,进驻北重。初步认定是一起严重的责任事故。北重领导层必须要为事故负责了。
负责安全的副厂长姓洪,“五一”期间出差未归,回来后先去了靶场,和留在现场的卢续交换了情况,又和朱磊一道赶回厂里。卢续仍留在了现场。作为负责安全的副厂长,老洪在事件发生的第三天党政最高层召集的专题会议上即向党委递交了辞呈。朱磊在五月二号中午即赶回了北重,主持了这个气氛异常压抑的会议。
老洪是现职厂级中资格最老的,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文化不高,觉悟没得说,在班子会议上老泪纵横,声称自己犯了罪,早就知道理计处在搞小名堂,制止不力,结果出了这样的大事,百死难赎啊。党委书记张昌君制止了老洪的检讨,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首要的任务是善后,七名职工的后事要处理,那名村民的补偿标准也要赶紧定下来,医院里躺着的伤员有的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现在递什么辞呈呢?我们要先拿个章程出来。张昌君看着朱磊,有些幸灾乐祸的感觉,这两年他被朱磊这个外来户死死地压住,几乎处于休眠状态,没想到厂里竟然出现如此对他有利的局面,不抓住这个局面实在是太不甘心了。
很少有人对权力不动心的。回顾历史,张昌君颇多感慨,之前自己担任厂长时,体制叫做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有王志文那个论职务论资历都强于自己的老家伙压在自己头上,自己这个厂长实际就是个二把手。重大的财权人权都要党委会通过。84年机制变了,没过几天舒心日子,嘿,上面又派来个朱磊!朱磊是部里信得过的干部,争是争不过的,只能退避三舍。最令他难过的是一大批土生土长的北重干部竟然就甘心跟在朱磊后面跑,将他这个老厂长晾在一边。张昌君的目光缓缓扫过会议的众人,心中有一种报复的快意。
“张书记的意见我赞成,”突然之间仿佛老了十几岁,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