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图霸业-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忠贤心里这般想着,就将目光移向了已经下车改骑马的姬轻尘,他见这位年轻的殿下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正在跟沿途的百姓们打招呼。亲切的就像跟一家人一样。
这让他心里又感到一阵迷茫不解。
因为别人可能不清楚姬轻尘的为人,可他魏忠贤知道,眼前这位年轻的北辽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仅凭曹州城经历的数次大战,就足以看得出这位年轻的北辽王的果断和狠辣,绝对不是一个善茬。
可眼现在他看姬轻尘时,觉得眼前的姬轻尘的表现跟战场上或者在曹州时简直是判若两人。
这样的表现,这样的城府
恐怕就是一向善于伪装自己,以和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的二皇子姬平,他也不过如此吧!
想到这里,魏忠贤深深的叹息了一声。
他不知道这样的姬轻尘是好是坏,他不知道跟这样的姬轻尘交往是他的幸福还是不幸。便收回了目光陷入了自己的心事之中。
突然就在这时,人群中有人在高呼,“殿下,你什么时候能将北戎赶出辽州,再收复雁门关呢?”
这个人的声音不大,可他说的问题都是君临城百姓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所以这个人的这句话一出口,大家就停止了高呼,静静的注视着姬轻尘,想迫切的知道答案。
因为北戎骑兵纵横天下,只要北戎骑兵还在辽州,雁门关还在北戎人的手里,大燕的百姓心里就不踏实,睡觉都不会安稳。
虽谁现在的宁武关同样落在了离国手中。
可是现在百姓们心里的这种不踏实跟宁武关在离国手上又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离国虽说是以游牧民族起家而建立的一个强大的王朝,可是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国祯延续,现在的离国已经完全脱离了游牧民族劣根性的野蛮和残暴和杀戮,现在离国铁骑要是发兵南下,假如他们攻破了宁州城,只要城里的百姓能够安分守己,他们是绝对不会做出出格的举动,因为他们攻打大燕的目的是为了占领城池和人口。
而北戎人就不一样。
这是一支有待驯化的野兽,他们在大燕的土地上攻城略地的目的只是为了烧杀抢掠,同时为了发泄自己的**而无恶不作。
所以,当大燕的西北的门户宁武关落到离国手中时,除了大燕朝廷比较忧心外,百姓们倒是没多少恐惧。
可雁门关落在了北戎人的手中,他们随时都可以率领骑兵南下,兵锋直逼君临城。
这可是大问题。
所以这个人一提出这样挑剔的问题,场面一下子变得冷静,落针可闻。
不过问这个问题的人没安好心,因为在大家热烈欢迎姬轻尘的时候,他问出这个问题,要是回答的稍有不慎,就会让君临百姓们失望,就会让刚才姬轻尘刚才君临百姓们心中积累起来的威望降低一半。
听到有人这么问自己,本不想跟百姓们有交集的姬轻尘突然勒住了战马。他目视了周围的百姓们一眼,朗声说道,“这次曹州一战,我们损失了十万人,将近有七万将士永远的倒在了云州,不能再回家了。本王想问问你们大家,你们在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会怎么想呢?”
静!
百姓们一下子震住了,他们没有想到北辽王会问他们这样的问题,他们怎么知道啊!他们可不知道曹州一战死了这么多人,他们怎么能想到这个问题呢?
“对,你们答不上来是吧?就像刚才有人向本王提的,问本王什么时候才能收回失去的辽州和雁门关的这个人一样,你们跟他一样不知道这次的曹州一战我们打的有多么的辛苦,我们的将士战死了多少。”姬轻尘高呼道。
见百姓们都低下了头。
骑在马上的姬轻尘继续高声吼道,“你们知道吗?只要是打仗就会死人,就会有牺牲。可是你们真的愿意看到自己的父兄、丈夫、儿子死在战场上吗?”
百姓们沉默了!因为他们真的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父兄、丈夫、儿子死在战场上,不管现实中他们怎么样的迫切希望能够将北戎赶出关外,可要以自己父兄的生命为代价,他们还是不愿意。
“不能,你们也不愿意看到吧?同样,本王也不愿意你们失去自己的父兄、丈夫和儿子。本王不知道刚才是谁提出了这个一个让本王为难的问题,可本王想告诉你们,本王真的不敢回到这个问题,不敢跟你们说什么时候能够收复辽州,什么时候能够收复雁门关。因为本王不希望再有人战死,再有人倒在辽州就永远倒下去了。”姬轻尘高呼道,“可是——北戎蛮子残暴,他们在大燕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欺凌我们,视我们为他们杀戮取乐的对象和工具,这是作为大燕男儿的我姬轻尘不能容忍的,所以本王有责任解救生活在北戎铁骑之下的辽州百姓们。因此,本王不敢跟你们说什么时候能够收回辽州,什么时候能够收回雁门关。可本王想的告诉你们,凡有强敌犯我大燕者,虽远比诛之。迟早有一天,本王会率领大军踏破雁门关,杀出关外,攻入北戎王庭,斩了北戎大汗王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雪恨。”
刚才还静默的百姓们听到姬轻尘慷慨激昂的话,一下子又爆发出了一股复仇的气势,高呼“报仇——”
又高呼,“北辽王——”
而刚才向姬轻尘提问题的那位仁兄看到这一幕就知道自己今天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他早已偷偷溜之大吉了。
然而他真的能够溜走吗?
答案显而易见的!
因为在姬轻尘身边有两位特务头子张让和郭劝。
这两人已经注意上了这个人,这个人的命运已经注定了。
见自己的回答让君临百姓们很满意,高高骑在马上的姬轻尘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
同在车厢里的魏忠贤也为姬轻尘松了一口气。
而另一个车里的刘温则是满意的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了一抹欣喜的笑容。
这时姬轻尘继续骑马前行,他走在朱雀大街上时再也没有人敢向他询问这样的话里。
片刻,他就骑马驰到了朱雀门。
下马他让张让和郭劝先带刘温回府,他则是跟随魏忠贤进了皇宫直奔燕帝在甘露宫的御书房。
燕帝已经知道姬轻尘回君临了,就在御书房中等姬轻尘。
所以当姬轻尘走进御书房时,御书房只有燕帝一个人正在背对着他负手而立,静静的注视着墙上一张羊皮地图。
“儿臣见过父皇!”姬轻尘向燕帝施礼道。
“陛下,老奴回来了!”魏忠贤说道。
燕帝猛然转身,他先是向魏忠贤微微点头,魏忠贤起身离开。他才向姬轻尘说道,“这次你做的不错,让朕很欣慰,你不果然没有辜负朕对你的一片期望。”
“能够为父皇分忧解难,这是儿臣应该做的。”姬轻尘中规中矩的回答道。
“你起来吧!坐着说话。”燕帝说道。一旁的内侍立即递上了一张椅子。
“多谢父皇!”姬轻尘道,然后在坐到了椅子上。
这时姬轻尘仔细的打量燕帝,发现才两月不见,因为北戎大军压境的缘故父皇脸上的皱纹增添了不少,两鬓的白发多了不少,显得又苍老了很多。可能是由于打了胜仗的缘故,他的气色还是不错。
“有没有因为朕没有封赏你而心里觉得有点委屈呢?”燕帝见姬轻尘正在打量自己,就笑着问道。
“没有。”姬轻尘诚恳的回道,以他现在的地位和权势,以及皇子的身份,他确实已经不稀罕什么的封赏和赏赐了,当然太子之位例外,他这么努力不就是为了太子之位嘛。不过他回答完,又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只是将士们有点想不通。”
“是啊!”燕帝慷慨道,“你这次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可朕别说封赏你,就是在圣旨提都没有提一句,这会让他们胡乱猜想,是不是朕对你有所猜忌。而在这些人之中,跟你一同去曹州的白项城和王垠和骁骑营为甚,他们肯定对朕不给你封赏不满,甚至对朕将你召回君临心有怨言吧!”
“父皇,他们只是出于对大燕的一片忠心才会——”见燕帝一下子就提到了白项城和王垠,饶是姬轻尘极力的表现出了冷静的一面,还是有点动容,立即起身燕帝给白项城和王垠等人开脱和辩解。他可不想因为这样一次简单的对话,就让燕帝以为白项城和王垠等人居心叵测,断了他们的前程。
“哈哈哈——你觉得朕会是这么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吗?会跟他们几个后生晚辈计较?”燕帝狂笑道。
听燕帝这么说,姬轻尘心里松了一口气,忙回道,“不会。”
“不说他们,就以你这次回君临的表现,朕也猜得出你心里在想什么。你是不是在想,你刚打败了北戎二十万精骑,想就立即将你召到君临城,是因为猜忌你想拥兵自重,认为你已经威胁到了朕?甚至你是不是在想,朕因为这样的猜忌免去你北辽行营行辕大总管一职,让你今后不再统兵了?”
“父皇——”姬轻尘想要辩解,可他发现父皇说的这些似乎全都是他心中所想,似乎父皇对自己很了解,他就没有了反驳的勇气,只能低头沉默。
“朕就知道你会这么想,因为这帮书生在给你授课的时候讲的君王之道太多,让你心里生出了君心难测,伴君如伴虎的心思,才会这么想朕。可是,尘儿你要知道,你跟朕除了是君臣,我们还是父子。而朕这次召你回君临,只是想跟你商量一下跟梦公主的婚事。毕竟过了今年就已经十八了,是成年了,又受封了北辽王,不能一直这么拖着。”燕帝语重心长的说道。
“父皇——”姬轻尘低声说道,“儿臣知道。”
“当然,还有一件事情朕也要告诉你,就是朕准备改制羽林骑,将他们的人数增加到六万,戍卫君临城,而将龙骧军归到你北辽大都督府,这样你北辽大都督府有龙骧军和黑鹰骑两支骑兵,再加上龙骧军步卒,今后面对二十万北戎精骑就要轻松很多。”燕帝说道,不过话说到这里,他的话锋一转,语露霸气的说道,“当然,还有一句话朕要告诉你,不管你现在的权力有多大,不管你现在拥兵多少万,不管你现在能耐有多大,可你要清楚的就是只要朕还活一天,你们想做什么都办不到。”
燕帝说的这句话姬轻尘信,因为以燕帝戎马倥偬的一生所建立起的威望,就是给他三十万精骑,让他举兵南下,估计在燕帝面前大军也会一战溃败。这不是战力的问题,不是军心的问题,而是一种威信和威势。
见姬轻尘低头不敢出言说话。
燕帝的语气缓和了很多问道,“说说吧,想要将北戎赶出雁门关,你还需要多少兵马?”
“步骑二十。”姬轻尘回答道。这个答案是马上刘温跟他说的,同样是他自己判断出的结果。
“这么说,一共需要三十万大军了?”燕帝皱眉道。
“对。儿臣的想法是建立龙骧和黑影两支骑兵,各十万铁骑,再另外在龙骧军步卒的基础上建立一支步卒以备守城之中,人数大概在十万。这样不管这次将北戎驱逐出雁门关,还是今后出关歼灭北戎,这都是最合理的配置。”姬轻尘深思熟悉的说道。
这是他在马车中跟刘温讨论打败北戎需要多少完大军的基础上想到的建制。
“好!朕答应你,再给你二十万大军,十六万骑兵,四万步卒,明年临冬之前将北戎赶出雁门关,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