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争锋-第17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养书记没有办法的办法,别看他贵为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但是在政法委内部影响力着实有限。因为他的手下,绝大多数干部都是别人提拔起来的,那些打着别人标签的干部,几乎完全架空了他养书记呀!
即便有几个中层干部充当养福承的耳目,却始终无法完全掌控局面,这种情况让养书记十分不满。偏偏的凭他一己之力,根本没有办法扭转,现在有外力可以借助养福承绝对不会浪费机会的。
果然邓某人没有让他失望:“整个市局都不把你当回事,让自己成为公检法三司的影子领导,难道身为西北汉子的你就这么软么?不要区区越健,就是他的老领导元丰站在你面前,也要有敢于迎头痛击、一拳打倒的勇气,才能对市局乃至公检法三司掌控自如。”
混蛋至极!元丰差点把茶杯淋在邓某人身上,家里『乱』成一团麻,女儿算是彻底坑了他一把。闹出偌大的丑闻,让身为雍州市事实上一把手的他颜面扫地,让元家都颜面扫地,现在姓的还骑在脖颈上拉屎!
简直岂有此理!只是没有人会同情他,邓同志更不会不管他是怎么想的,不会考虑元副书记心底的痛。在邓某人看来,老元脚上的泡纯粹是他自己走出来的,教女无方怪得谁来?
当你从把子女往熊孩子方向培养,就注定有一要为熊孩子买单,这一点身为家长的元丰做的很失败!这也是老元同志心底的痛,偏偏邓某人不在乎别人心里多疼,还用刀子在心脏补刀!
够狠的!如果不是他身份特殊,如果不是害怕打不过,元丰同志真的很想出手。雍州市敢如此践踏元副书记尊严的没有,大概只有他的亲生女儿,把他的面皮踩在地上摩擦。
现在多了姓的!幸好接下来邓同志调转枪口:“第二个要批评的是蓝国旻同志!身为市纪委书记,完全放松对各单位纪检人员的掌控力度,师范学院的纪检干部居然无视如此荒唐的案件发生!不要跟我他不知情,连我这个外人都能从bbs上发现案件线索,他身为纪检派驻人员是去吃屎的吗?”
素质!赵组长差点跳起来,这家伙话也太没素质了一点,不过效果还是可以的么。看看蓝国旻那张脸,简直是精彩万分啊,很显然蓝国旻不认为刑事案件跟自己有关,却没想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不过自家人知自家事,老蓝同志知道自己的短板,这些年的纪委书记生涯,并没有让他成为刺猬一样的干部,恰恰相反蓝国旻成了佛系干部!
绝大多数投诉举报到了他面前,都会大事化事化了,最起码也要捂盖子才是。因为雍州市一把手荀志敏书记,不喜欢家丑外扬的『性』格决定了,蓝书记不会大张旗鼓的办案。
开始是不敢大张旗鼓的惩治违纪违规的干部,再后来发展为不敢惩处违纪违规的干部,再再后来就变成了佛系干部,他开始学习佛系养生了,怎么可能抓出干部中的败类?
“还有市局的纪委书记!”邓华看着蓝国旻那张脸,“我想知道市纪委整干什么?一年办案量不到一个县级纪委的全部,是雍州市真的吏治清明,还是你蓝国旻瞎了聋了?还用国家的钱养了一帮瞎子聋子?是不是应该把你们送到福利院去?”
为什么他叫邓魔王?大家算是明白了,打掉荀志敏牙齿往肚里咽那不过是儿科呀,这位的嘴才是邓魔王最有力的武器。这张嘴简直是开光了一样,确切的像是开刃了一样,别人出来的都是语言,他出口成刀!
还是那种锋利无匹的刀子啊!蓝国旻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不管邓同志咋他就是抱着茶杯一言不发,连荀部长都不敢硬钢的家伙,他蓝国旻凭什么招惹?
再他蓝国旻本来就不是那种习惯强势的干部,否则也不会被荀志敏任命为纪委书记,也只有他这样乖巧听话的纪委书记,才能让荀部长放心自家的后园子不出事。
也正因为蓝国旻的软,才会不敢反驳!有一种叫做无言的抗拒,就像五进宫甚至六进宫的犯罪分子,已经彻底成为了滚刀肉,你爱咋咋地我就是保持沉默!
遇上这样的谁都没辙!邓华看向元丰:“本来家里出事不应该什么,只是身为市委二把手,雍州市事实上的一把手,我想知道你元副书记你自以为配得上么!一屋不扫何以扫下?连儿子女儿都没有教育好,再看看你提拔任命的干部,一个个都是什么东西!”
大家都以为邓同志会放过元丰,毕竟元正婕出事,已经让元副书记焦头烂额。没想到邓某人却一点怜悯心都没有,还用这么犀利的语言刺激,大家担心元副书记会受不了。
幸好元丰没有那么孱弱,也许有那样的女儿,他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吧?只是姓的一再提到儿子什么意思?元副书记有点心惊,元正婕出事也就罢了,元正虹绝对不允许出事。
那是元家的希望!那是元家的未来,也是他元丰的命根子。对于女儿元丰同志心存愧疚,当年棒打鸳鸯加上『乱』点鸳鸯谱,才会导致女儿一辈子逆反酿成大祸。
但是元正虹绝对是元副书记的骄傲!刚刚三十六岁的儿子,已经是处级高配省人民『政府』督查室副主任,虽然比不得姓的这样的变太,但是在祁连省已经是傲视群雄了呀!
在同龄人中,元正虹肯定是出类拔萃的那一个,现在邓副组长却一再提到儿子,这绝非是口误!元副书记真的有点紧张了呀,因为姓的不只是巡视组副组长,更是省纪委常委、驻省『政府』办公厅纪检组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兼督查室主任!
正是能够对儿子构成威胁的家伙!元副书记怎么可能不心惊?怎么可能不担心自己的儿子?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第3385章 元丰的骄傲!()
元副书记想着儿子呢,邓华却没想放过他:“再看看身为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的元丰同志,居然凌驾于市长之上,如果你干出点人事也成,我想问问身为副书记兼政协『主席』的你,给雍州市带来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这样?本来荀志敏有心理准备的,自己跟姓的一向是针尖对麦芒,相信逮着机会他绝对不会放过自己。今时今日的邓某人,肩负中纪委监察部巡视组副组长的重任,怎么可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不攻击自己?
偏偏的邓某人却没有向他开枪,而是调转枪口针对元丰,在深感庆幸的同时,荀部长疑『惑』至极,姓的为什么把枪口瞄准元丰?这绝对不符合常理!
的确不符合常理,按理元家刚刚发生一系列事端,特别是女婿还被人杀了。华夏人一向信奉死者为大,连带着只要死了人家属也就获得最广泛的同情,似乎获得了免死金牌,他们拥有无限的权利。
死者家属可以怨怨地怨空气,可以指责社会的不公,可以无底线的发泄自己的不满。实际上元丰并没有那么没素质,也没有宣泄自己心中的郁闷,但是他这几在班子内却足够强势。
正所谓哀兵必胜!元丰恰恰是利用了刘成化的死亡,利用了女儿元正婕的杯具人生,在班子内借机出手,获得了相当的利益斩获了几个重要的职位,大概这是邓某人向他发难的原因?
也许吧!荀志敏搞不懂邓某饶套路,却不妨碍邓华出手:“据你是雍州市任职最长的领导干部,甚至超过荀志敏同志,这里是你的大本营,很光荣啊!那么请问你给家乡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你给家乡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一句话让赵英杰理解了华,别看跟邓某人交往不多,但是这位监察部传奇干部,吸引了中纪委很多饶眼球,很多人都在研究邓同志括赵英杰。
看看他从古城县一步步走来,每到一地不管身份低微也好,或者强势霸道或者借势雄起,每一次都能给地方经济带来巨大的变化。从古城县到清远市,从江滨市到万盛县,那种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甚至翻覆地!
这些巨大的变化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邓华邓某人对那里倾注了深情,对那里的人民群众那里的土地倾注了深情,所以才会倾尽全力帮助地方经济崛起。
他之所以要在元丰最虚弱的时候下手,根本不忌讳别饶眼光,无非是对雍州市现状的极度不满,引爆了某人对元丰的极度厌恶,以至于一分钟都等不了了!
其实元丰真的很虚弱?凭赵英杰了解到的,这几貌似虚弱的元丰,在班子内却强势的很。不愧是久经战阵的老干部,不愧是传承千年政治世家的家主,居然在家族内事故不断的情况下,还能强势出击斩获良多。
正因为元丰不断在官场内收获,却没想过反哺家乡反馈社会,才引爆了华同志的怒火。像元丰这样的干部,心里只有对权势的渴望,根本没有任何当官要为民做主的想法,更不要什么为人民服务了!
没错邓华同志正是看穿了元丰其人,才会对他强势出击:“从你任职乡长到县长到今的位子,你的治下除了穷还是穷,可是你却官运亨通扶摇直上,难道你就没有一点扪心自问么?”
邓同志不是那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让,但是任何事任何人都应该有底限,这是邓某人前世今生的信念。没有底限的人,生存在社会上本身就是一堆垃圾,更不要生存在体制内。
假如体制内全都是一群没有底限的干部,很难想像这个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而眼前的雍州市恰恰是这样的元丰造成的!也许不是元丰一个人,但是元丰身为党群书记,他选拔任命干部的标准是什么?
每一个人潜意识中,都会以自己为模板选拔干部,那么元丰选拔出来的是什么人?看看只懂得知恩图报的越健就知道了,越副市长眼中只有选拔自己上位的元副书记,却根本没有国家和人民群众。
可以经过元丰*的干部,一个个只知道元丰,却不会把党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或者元副书记是以这样的标准选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戏码,每都在雍州市官场中上演!
本来还以为会质问自己教子无方呢,没想到质问自己升迁!对这一点元副书记还是有点信心的,因为他的履历足够丰富,因为他一路走来比其他人经历的更多,最少在祁连省范围内算得上阅历丰富。
很显然邓某人选择了自己的长处,对此元副书记居然有点暗喜,元丰沉哼一声:“我晋升是经由组织部门严格考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其他人没有权利也没有资格对我指手划脚!”
身为祁连省地方派干部中的代表,元丰也是那个时代的精英,是那一代地方干部的榜样。为了他这个榜样有足够的服力,从入职到科员到副科级到科级,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绝对光鲜而丰满。
如果不是几年前,地方派选择了更年轻也更服从的荀志敏,走上副省部级岗位的就是他元丰而不是荀部长,所以元副书记从来不在乎自己升迁履历被人质疑。
更不要被邓某人质疑,在元丰的心目中,是很瞧不起那些火箭晋升的干部的。他相信人生是需要积淀的,他相信历史是需要沉淀的,正因为他拥有千年传承的世家,才会极度鄙视那些暴发户。
不只是商场上的暴发户,还包括官场中的暴发户,特别是后者。元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