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之王-第7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12月初上映的时候大获好评,无论是带着好奇的心思还是抱着挑刺的心态,都不容许他们错过。
“尽管没有太多的创新,这依然是部精彩的歌舞片,阿德里安充分把握住了应有的精髓,动人的歌曲和美妙的舞蹈,加上男女主角的出色演绎,以及充满起伏的剧情,还有丰富的华丽的色彩运用,让人不由回忆起上个世纪歌舞片最为流行的时代,也让人窥视到了一丝红磨坊在那个年代的奢侈和**气息,堪称电影与后现代主意完美结合的典范”称赞的人如此评论。
“这是出没有灵魂的闹剧,所有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其他作品里拿过来的,阿德里安想要表现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你都不知道该看什么,这不过是用华丽、颓废而做作的画面所堆砌出来的一部电影。”这是持批评意见的人的看法。
相对于《指环王》获得的称赞,批评《红磨坊》的声音就稍微大了点,这很正常,毕竟《指环王》挟托尔金的影响力而来,又拍得的确大气具有史诗感,影评人就算批评也不会批评得太过。自然而然,当奇迹导演的另一部电影上映后,就要多承受一些。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持批评意见的人并非都是针对阿德里安,正如大加称赞的人又并非都是为了吹捧阿德里安,重要的还是电影本身和观众的感受,压制批评的声音并不能遮掩什么,更何况《红磨坊》缺乏创新是连阿德里安都承认的事实。不过话又说回来,歌舞片也的确不好创新,尤其是古典味的歌舞片,超出曾经风靡的歌舞片的模式的话,无论观众还是影评人都不会待见。
有意思的是,法国那边的影评却是一边倒的称赞,参加了首映式的法国记者几乎将这部电影形容得仿佛是这几年最好的歌舞片一般。
不奇怪,阿德里安版的《红磨坊》虽然没有参加01年的戛纳电影节,而且主演都是英国人,再不然就是英联邦的人,但毕竟讲述的是巴黎最为著名的酒吧的故事,男主角也是从美国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到巴黎追寻自己的梦想,多少还是满足了他们的自尊心。
更何况这还是是奇迹导演首次制作和法国有关的电影,虽然法国人尽力掩饰这点,在评论里也更多的是在谈剧情而不是导演手法,但不过是欲盖弥彰罢了。正如他们口口声声说什么不喜欢好莱坞,哪里充满了铜臭而不知道艺术为何物,但心底还是极其渴望自己国家能被一个超级大国承认,自傲与自卑其实是一对孪生兄弟。
所以,当著名的国际大导演,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传媒集团的董事会主席,尊敬的阿德里安先生,制作了一部法国电影,尤其是在制作了充满意大利风情并入围奥斯卡最佳电影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之后制作的,法国人怎么可能不感到舒服。
不过不管法国人再怎么夸赞,决定《红磨坊》在北美的口碑和票房的还是美国本土的影评人,只是尽管称赞和批评都差不多,但别忘了阿德里安自身的影响力不容忽视,而且有《指环王》作为他的首部奇幻电影在前,普通人又怎么可能不想看看他的首部歌舞片是怎样的。
所以首映式那天还是来了不少影迷,即使规模不是很大。不过记者同样来了不少,要知道女主角可是妮可·基德曼,早在《穆赫兰道》的时候有人就觉得可以将她放如奇迹女郎的行列了,现在更是坐实了这个称号。而且圈内一直私下流传,阿德里安才是妮可和克鲁斯离婚的原因,记者们至今仍喜欢在提到妮可或者克鲁斯时,将这桩离婚案翻出说上几句,所以怎么可能错过首映式。
很可惜,他们并没有看到想要的妮可挽着阿德里安出场的画面,首映式当晚妮可来了好一会儿了阿德里安才抵达,即使站在一起让记者拍照的时候,也有伊万·麦克格雷格在旁边。不过也不是全无收获,阿德里安在和两位主演一起合照的时候,一只手揽着麦克格雷格的肩头,而另一只手则搂在妮可的腰肢上,而且位置很向下,如果再往下几英寸的话所以咔嚓咔嚓的声音响个不停。
至于具体剧情就不用过多描述了,《红磨坊》最主演的看点并不是男女主角那爱得死去活来的爱情故事,哪怕最后以女主角得肺炎死去而悲剧收场,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还是在那些好听的音乐,那些绚丽的、奢华的、挑逗的、渲染着脂粉气息的、色而不淫的艳舞场面。
而且,电影中所有的舞蹈和歌曲都是妮可亲自上阵跳和唱的,这一点在宣传的时候也花了大力气,还进行了一些小小的艺术加工。比如,在跳舞当中尤其是为了拍摄需要反复跳少不得受些伤,妮可有一次就伤到了膝盖,幸好是轻伤,休息了两天就好了。但是在宣传的时候提到这个却没有提到伤势的眼中程度,只是告诉人们妮可受伤了依然坚持坐在椅子上拍摄了几个只有胸部以上的镜头。
总之,这些因素加在了一起,虽然影评人争论不休,但首映三天,在500院线当中拿到了800万左右的票房。就艺术类的电影而言,这个成绩也算不错了,又是长线放映,而且摆明车马是冲着奥斯卡去的,一旦获得提名,再炒作一番,肯定又有提升,加上法国人也很喜欢,海外票房肯定不会差,或许不会有很高的盈利,但收回成本绝对没问题。
“我说过,他们会喜欢你在电影的表现。”当观众们都被大银幕上莎婷的艳丽身姿所吸引的时候,阿德里安正在走廊的门后面将五美元的纸币放进了妮可胸前那饱满的缝隙当中,眼中带着欣赏自己玩具的目光,“当然,我更喜欢你现在的表现。”
“谢谢,”整理着衣服和头发的妮可露出妖娆而满足的笑容,因为高潮过后而显得迷蒙的蓝眸子在若明若暗的光线中分外动人,她靠过来贴在他身上一边轻轻扭动着身体一边咯咯笑着在他耳边吹气如兰,“期待你的下一次光临,阿德里安·科威尔先生。”
真是个尤物。阿德里安不由深深的吸了口气,外面的大银幕上,“莎婷”再一次的偏偏起舞,冷艳而又热情,性感而又高贵,所以他随即再次抱住了她的身体,伸手捞起她刚刚整理好的裙摆:“那么就再来一次好了。”
妮可嬉笑着象征性的推攘了两下:“如果要再来一次的话,我就要收100倍的费用。”
“没问题。”阿德里安捏着她的下巴轻笑了声,下一秒钟他就将她顶了起来,在注定不会有人来打搅的地方再次和这个可人儿缠在了一起。
要说的话,这也是他收藏架上最好的作品之一。阿德里安承认,妮可这一手多少还是有些用处,放开自己用“嫖资”来提醒自己只是逢场作戏,同时还可以挑逗他,让他感到并没有征服她,从而失去引以为傲的冷静。也正因为如此,阿德里安才刚刚和她激情的一回,面对她的挑逗忍不住又一次提枪上阵。
只是,妮可并没有觉察到,她放得越开也就沉沦得越快,因为彼此差得实在太多,他能给她的永远比她能给他的要多。这就是绝对实力下的全方位压制,他没有她,还有格温妮丝·帕特洛,还有凯瑟琳·泽塔琼斯,想要和他上床,想要得到他青睐的女人,能从落日大道排到贝弗利山去,而她没有了他呢?
或者妮可是明白的,但她只是无力挣扎,更何况阿德里安哄女人的手段一流,无论什么事仿佛都能站在她的角度着想,再加上去年的最佳女配角,她的坚持变得越发可笑。所以“嫖资”也渐渐变了味,与其说妮可在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不如是说是两人的一种调情手段,又或者只属于两人的游戏,用来区别她和阿德里安别的女人。
要知道,她虽然变着法儿向他要嫖资,比如Cumshot要多少,Anal要多少,Blowjob要多少,但她还缺这几个钱?这就等于是在变相的满足他的各种要求,从这方面来说,在潜意识当中妮可已经把自己当成了阿德里安的专属应召女郎。
好了,不说这个了,总体来说《红磨坊》还算是比较成功的,尽管对阿德里安的执导褒贬差不多一半对一半,可无论是影评人还是普通观众,都对妮可的评价很高,称赞她演技很好又敬业在电视台上播出的花絮,尤其是她苦练舞蹈以及在拍摄时一遍又一遍的跳着,剪辑下来展示的画面很让人敬佩。
除了在电影里毁容或者饰演疯子、神经病之类的角色外,还有一种角色也很容易获得电影学院青睐,那就是在展现自己演技的同时还能表现出一般演员所无法拥有的技艺的角色,没错,就是歌舞片的主角。
第三卷 帝国 第一百一十八章 要敲打下
在好莱坞的历史上;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歌舞片的黄金时代;随即拍摄手法的不断改进;加上那时在豪华布景及制作上已登峰造极;从电影中展现出来的歌舞和在百老汇中展现出来的完全是两码事;这样的歌舞片更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在艺术上的成就也非常高;所以尽管还是黑白色;但依然风靡了全美。
到了五、六十年代;随着彩色电影的扩展;歌舞片开始变得很有史诗气派;在好莱坞达到了一个类型片所能拥有的顶峰;也涌现出了许多凭这种类型电影而出名甚至拿到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演员;比如朱丽·安德鲁斯。
“那真是个美好的时代;能在镜头尽情的唱和跳;那种自由的感觉是现在无法体会的;”安德鲁斯感慨的说道;跟着又补充了句;“当然;我不是说现在不美好;不过人老了难免会感怀以前的辉煌;尤其是我的嗓子做过手术;已经无法再演唱了。”
顿时;周围人都为她唏嘘了起来;这里是《公主日记》的首映式现场;这部讲述现代童话的电影紧随在《红磨坊》之后上映。时间上稍微有些紧;只是新年档期眼看着就要结束了;如果不抓紧时间;那么为了票房考虑;就只能延后到暑假了。
“别这么说;朱丽;尽管你已经无法再演唱;但我相信无论什么时候大家都会记得《欢乐满人间》的玛丽·波平斯;以及《音乐之声》里的玛丽亚·冯·崔普;你在歌舞片的历史上留下了一笔重重的痕迹。”阿德里安称赞的说道。
尽管在70年代之后;因为种种技术的兴起;比如《太空漫游2001》以及后来的《星球大战》等等;再加上各种运动的兴趣;好莱坞歌舞片开始了全面萎缩;安德鲁斯的事业也大受影响。饶是如此;她依然没有放弃心爱的歌舞片;电影不卖座了那就去百老汇演出;直到97年因为肿瘤需要在喉咙上动了手术;后来又引发了一系列医疗官司;才不得不告别了唱歌事业。
“我相信你也是;阿德里安;虽然歌舞片想要重新掀起热潮已经不再可能;但《红磨坊》的确是这几年最出色的歌舞片;妮可·基德曼女士也表现得相当出色;能在今天看到这样的歌舞片真是太好了。”安德鲁斯恭维的说道。
上面说了;70年代之后歌舞片全面萎缩之后;传统的表现手法不再受人欢迎;创新的路子偶尔有人尝试;但并未引起像以前那样的强烈反响;歌舞片逐渐变得小众。在95年的《人人都说我爱你》之后;就再没有比较有水准的作品;事实上就连《人人都说我爱你》也没少被批评;很多人都将其视为伍迪·艾伦走下坡路的开始。
这也正是《红磨坊》能引起偌大关注的原因;类型片或许有低潮;但绝对不会消失;时间长了总会爆发出一些耀眼的火huā来;哪怕持续时间很短。同样的;电影学院的老人们也会因此怀念那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