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之步步高升-第6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组织上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啊。”伊海涛这话一说完就感觉到无数要杀死人的眼光射向他,脸色最难看的郭鸿泽就在心里嘀咕:“奶奶的,得了便宜卖乖,这种责任你不愿担我来担好了。”
这场官场地震中,除了被震垮了的朱敏文,最失意的就要数郭鸿泽了。
原先在常委排名中比自己靠后的两个人一下子都爬到了自己的头上,这个滋味已经够不好受的了,现在竟然市委副书记也当不成,而且从林国栋的讲话来琢磨,好像朱敏文犯错误是他这个纪委书记没监督到位造成的,搞得不好连到政协享清闲的机会都失去了。
而原先属于朱敏文阵营的人分明感受到了树倒猢狲散的味道。
“同志们,省委既然把这副重担交给了我,那么我就得把这个担子挑好,不然对不起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我希望以后新班子能够同心协力,同舟共济,为青原市的振兴和发展努力工作,不辜负省委和青原人民的期望。逸夫同志,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伊海涛简单地说了几句之后便转向唐逸夫问道。
逸夫同志?唐逸夫一愣,回过神来才发现人家现在是市委书记,不再是被自己这个市长领导的常务副市长了,于是他黑着脸道:“对于省委的任命我们坚决用户,海涛同志的工作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市政府将团结在以伊海涛同志为首的新的领导集体周围,把青原市的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唐逸夫是市长,必须代表市政府表决心,这是规矩。
离四点还有十分钟。
唐逸夫用目光征求了一下林国栋的意见,宣布散会的同时通知大家,立刻到青原大礼堂参加全市干部大会。
青原大礼堂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建筑,能够容纳二千多人的会场呈扇形坡式的缓梯形座椅,正面是弧形突出的会场主席台,每年的**政协“**”和五年一届的党代会都在这里召开。
二十多年来,青原市历次换届和重大人事更迭,干部大会无一例外也都在这里召开。可以说这个呈弧形突出的主席台是青原市政坛风云变幻的窗口和聚焦点,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舞台。
会场上人潮涌动,座无虚席。
现行体制让干部队伍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会议通知上会议内容越讲得明明白白,越强调多么重要不准缺席不准迟到,人们反而觉得不一定很重要,也许找个借口就敢缺席和迟到。
如果不通知开会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像这样很笼统的副处以上都要参加的干部大会,就知道肯定是有重要的变动,特别是市里直接管辖的干部,最最关心的便是市领导的走马换将。
因为这将直接关系着他本人官场运程的沉浮和许多利益攸关,而对于中央或者省级领导的人事变动,他们倒未必很关注。
会议准时召开。
主席台上原市领导除了伊海涛和唐逸夫之外全是省里来的领导。
其余的市级以上领导都在会场听众席上前排就座,紧随其后的便是市直机关两个办公厅、部局委办的副处以上干部,其他县区的负责人分块就座。
几分钟前,伊海涛就任市委书记的消息已经传出来了,但未经官方宣布证实,许多人还是将信将疑,等到看见主席台上伊海涛坐在了林国栋的左手边,大家心里就已经明白:伊海涛成功上位了。
会场里一片肃然,气氛依旧是非常沉闷和紧张。青原政坛风云突变,只有认准了新的领导核心架构,才能以相应的工作姿态来适应新的套路。
会议按预定程序进行,仍然由唐逸夫主持。
首先,蓝光耀代表省纪委宣读完对朱敏文的处理决定后,紧接着由叶庆平代表省委组织部宣读了了对新任市委主要领导的任命决定。
伊海涛大家都熟悉,不用作太多的介绍,只做了一个简要的表态性讲话。
唐逸夫照本宣科地介绍了新任市委副书记郎茂才的简历,紧接着由郎茂才作了表态性发言。
在宣布省委对朱敏文处理决定的时候,坐在主席台正中央的林国栋看到了不少的与会干部神态漠然,这种表现引起他的高度重视。
这说明,很多干部对贪腐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反**没有信心,在他们看来,天下乌鸦一般黑,现在的官员**只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关系,查谁谁都有事,只是事大事小和真查假查的问题。
林国栋决定抛开许文俊准备好的稿子,因势利导地去感化教育并引导干部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为青原市新班子顺利开展工作做必要的铺垫。所以,在会议进行中他就拿着一支签字笔在准备好的打印稿上开始重起炉灶写下了讲话要点。
林国栋在奋笔疾书列出讲话要点时陷入了深思:青原市的反**斗争既然已经揭开了盖子,就一定要把广大干部对这场斗争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思维状态上来,绝不能认为反**就是整人,贪官落马只是运气不好,而是要从维护执政党健康机体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的重要性,增强信心和动力
林国栋刚刚把要点列好,会场上响起了掌声,主持大会的唐逸夫已经按照会议程序宣布:“下面请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林国栋同志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掌声过后,林国栋开始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干部会议,主要就是坚决贯彻执行刚才宣布的省委两个决定,我相信,青原市新的领导班子会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更希望大家紧密团结在新的市委、市政府领导集体周围,把青原市的各项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例行程序,此处必须有掌声。
待掌声停歇,林国栋继续说:“借此机会,我也想和大家说几句心里话。作为组织部长,今天来开这个会我感觉很痛心。朱敏文从基层一步步走上重要领导岗位,不可能一无是处,毫无建树,但是,他最终蜕变为一个**分子,成为了党和人民的罪人,就一定要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我们对干部要爱护,但决不袒护!我党一贯的原则是,功过分明,但功过不能相抵。请大家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是绝不会缺席!”
林国栋喝了一口水,继续讲下去:“我在这里想和大家一起算几笔账。一是政治账,从位高权重到身败名裂,孰轻孰重?二是经济账,从待遇优厚到倾家荡产,划不划算?三是亲情账,从合家团圆到众叛亲离,痛不痛惜?四是自由帐,从前呼后拥到身陷囹圄,值不值得?五是健康账,从精神百倍到身心交瘁,有无必要?当然,大家可以算的帐可能还不止这几笔,我只是希望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慎用权力,清正廉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新任市委书记伊海涛在主席台上带头为林国栋的精彩演讲热烈鼓掌。
全场掌声雷动,掌声形成的冲击波像拍岸的惊涛一样“哗哗”地一波又一波地撼动着主席台上的省市领导。
林国栋入情入理的贴心话把全体干部的情绪都调动到了一个同心协力反腐倡廉的沸点。如果不是发自真情的即兴发挥,任是照着讲稿去念一百遍也不会引出这澎湃激奋的会场效果。
掌声经久不息。
林国栋伸出手示意大家肃静,他提高了声音说:“同志们,感谢大家的热情鼓励和真情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我相信,青原的广大干部能够振奋精神,在新的市委领导集团的正确领导下,为青原市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又是一阵惊涛拍岸般的掌声。
坐在台下的楚天舒也跟着拍红了巴掌。
第763章 百废待兴
人逢喜事精神足!
干部大会之后,伊海涛立即像一只上满了发条的闹钟,夜以继日地奔波忙碌。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是在批阅文件、接待谈话、出席会议、视察走访、处理积压的事务中度过,晚上工作到深夜,第二天照常六点起床,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之中。
楚天舒跟在伊海涛的身后,同样保持着高速运转的状态。
尽管如此高强度地繁忙,楚天舒注意到,春风得意的伊海涛每天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嘴角都微微带着笑容。
彭慧颖不在,家的概念基本上名存实亡。
时间对于伊海涛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为了不把时间lang费在来回的路上,他决定吃住在青苑宾馆,还不用操心日常的生活琐事,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楚天舒住在了伊海涛套房的隔壁,也不回丹桂飘香了,反正向晚晴不在青原,回不回去意义不大。
宣布任命已经有几天了,伊海涛当天带着新任市委副书记郎茂才去市委大楼和党群口的部门同志见了面之后,却绝口不提搬到市委大楼书记办公室去的事,每天仍然还在原先常委副市长的办公室里办公。
这可把市委办公厅的主任姜昊岳急坏了。
姜昊岳长期跟着前任书记朱敏文,这才一路升迁做到了市委办公厅的主任,过去对喜怒无常的唐逸夫还有所忌惮,对伊海涛的态度一般般,面子上过得去而已。
官场上的很多人都是这样,领导喜欢的,我追崇;领导不喜欢的,我就更加讨厌!
在这一点上,姜昊岳做得比别人更明显。
他是牵着朱敏文的衣角上来的,朱敏文的态度他看得比旁的人更清楚。
在伊海涛落魄的这段日子里,很多伊海涛作为市委常委本该参加的会议,他为了讨好即将当选市长的唐逸夫,往往会习惯性地“忘记”通知到伊海涛本人。
大家都是明白人,姜昊岳心里非常清楚,如果朱敏文还在台上,自己是有机会再往前挤一挤,至少混个市委副秘书长是大有希望的;现在朱敏文倒台了,伊海涛突然当上了市委书记,对自己的态度冷淡一点很正常。
可是,他怎么也想不通,伊海涛为什么迟迟不肯搬到市委大楼来办公呢?
党群口各部门都有一大摊子事,想要汇报个工作得不断往市府大楼跑,不方便倒在其次,实在是感觉太别扭。以前都是政府部门的人往市委大楼跑,突然一倒过来,党群口的部门负责人心理上难以接受,几乎个个都在姜昊岳的面前发过牢骚。
姜昊岳给楚天舒打过电话,试图旁敲侧击地问问缘由,可是,楚天舒态度很客气地回答说,姜主任,这事我也说不清楚,您得亲自去问伊书记。
姜昊岳倒是想亲自去问,顺便表表忠心。可是,伊海涛忙得不可开交,全市想见新书记表忠心的人排队可以从市委大院排到青莲江大桥,楚天舒不肯帮着安排,他这个亲自去问的说法,只不过是一句敷衍罢了。
没办法,姜昊岳只得硬着头皮向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金坐佳求助。
伊海涛作为市委书记不到市委大楼来办公,终归是件麻烦事。
金坐佳想了想,便答应了下来。
这一天,伊海涛刚到办公室,副市长廖有朋很快就过来了。
此前,楚天舒和廖有朋认识,也打过很多次照面,由于廖有朋与伊海涛在学历和成长经历上差不太多,年龄还更年轻一些,心里对伊海涛不是很服气,反正楚天舒担任秘书一来,从来不见廖有朋主动来汇报过工作。
当然,平日里廖有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