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沉沦的校花 >

第1部分

沉沦的校花-第1部分

小说: 沉沦的校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沦的校花》
作者:赵孟



正文
前言


    ——读赵孟《关关雎鸠》又名《沉沦的校花》《关关雎鸠》是一部标准的爱情小说,语言标准,内容标准,套路标准。
    依我历来对爱情小说的不屑看法,大多都处理不好生理期和心理期上的关系。身在其中的年轻人来写,可能鲜活生动,但往往会小儿科,忸怩发嗲,给过来人看,很大的可能是“止增笑尔”;而时过境迁来回忆的,情感估计能收放自如了,但又不免束手束脚,情节干瘪,如油浮于水,终究隔着点什么。但这篇,显然是个意外。我把它理解成是作者对爱情小说的致敬之作,也就是说,他是把那些优秀小说进行大杂烩后的集大成者。这些被集成的作者起码应该包括王朔、村上春树、慕容雪村、痞子蔡、唐酽,等等等等。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蹦达,自然脱不开模仿借鉴一说,这篇也不例外。小说的内容无非就是大学校园常见的那些风花雪月,模式走的也是爱情小说惯用的先搞笑后悲情的调调,所有人物的个性特点显然也是事先预谋好的,剩下要做的就是对着人物标签作与之对应的情节构思。显然,这是个毛病,它造成情节发展完全是一根筋式的往下捋,连花开两朵,单表一枝的简单技巧都不讲。另外,个别地方巧合不巧,偶然非必然也是有的。但我必须得说,这些不足在作者真诚的文字面前,统统可以忽略不计。赵孟的感情造势实在太厚实了,撑得满,绷得紧,捂得实,发得猛,每一个着力点,都落在了我们极需慰藉极为受用的那个点上,痛快淋漓,无孔不入。想想,洋洋洒洒30万字啊,就在那么点情爱纠缠的破事里做文章,对作者和读者是一种怎样的考验?可他偏不信这个邪,将挑战转化成了机遇,字字溢满沸沸扬扬的爱,却并没让人感到腻歪。所以在小说里,虽然个别细枝末节让人不耐烦,但男主人公与两个女孩具体而鲜活的感情纠葛还是太揪人心了,爱之甜,爱之伤,爱之恨,爱之悔,真真切切,结结实实。起码,我是感同身受并心甘情愿一头栽进去的。青春依旧的歌,不断重演的故事,它勾起我的回忆了,而且这种遐想是连贯且递进的,想一下,又想一下,再想一下,还想一下直至陷入想想又不敢想的两难境地。哎呀,简直让人抓狂。
    小说集搞笑煽情于一体,辅助工具有三:古典诗词,金庸小说,政治术语。此三点被作者活学妙用,即便有生硬造作之处,但整体看来,搞笑效果还是无往而不利,煽情效果更是无坚而不摧。很明显的一点,小说情节从头至尾几乎都在老夫的掌控之中,但结尾的震撼还是排山倒海而来,甚至让人猝不及防,不忍卒读。奶奶的,那种感觉,几乎是脑中闷棍,眼前一黑。直至掩卷长叹,这心啦,还是拔凉拔凉的。
    《关关雎鸠》是对青春岁月的祭奠,它是作者为自己的青涩岁月虚构的一个理想家园,在那个乌托邦里,爱情几乎就是全部,生活的其它也只是点缀一种,但或许正是如此,小说也越发至情至性,让人不能释怀。“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唱歌,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这一走,或许就再也回不去,但青春作证,在那个杨柳依依的年代,我们挥泪如雨,心澄如雪,那些冲动,那些等待,那些甜蜜和忧伤,终是无怨无悔。
   
序——为了忘却《关关雎鸠》


    赵孟兄的已经出版。一直想说点什么,因为颇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之所以没有赶上时间,是因为我上天涯看小说的时候,总是先找那些已经结了尾,并且点击率颇高的帖子,或许是看得比较投入的缘故吧,心中实在无法忍受故事不断停顿的煎熬,尤其无法忍受那些“太监贴”。但这样也就失去了参与其中的乐趣。其实网络小说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互动性,作者影响着读者,读者也通过回帖影响着作者。我读小说的时候,总是先读一遍正文,然后再读一遍,多读读回帖,可以看到许多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如果我的出版商,我就会出一本“网批版”,把一些精华回帖也选进去。
    在众多的网上小说中,“校园文学”——这里用这个词或许不对,应该说是以大学说话为题材的小说——是一个主流,同时它们都拥有一个主题,那就是“爱情”。回顾本人的大学四年,并没有经历什么可歌可泣的爱情,但依然会为那些故事所感动,这又是为什么?——对前一句话,加一个注释,把“可歌可泣的”去掉,本句依然成立——我想,首先,“爱情”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其次“大学校园”是“爱情童话”最理想的场所。我们无法采访老夫子,问他是不是由于“爱情”是最重要的情感,所以才把“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但“关关雎鸠”千古吟唱,至今“与我心有戚戚焉”,这足以其的永恒魅力。而安徒生的童话告诉我们,从孩提时代起,我们就为爱的美好所吸引。但是无论是安徒生的灰姑娘、海的女儿,还是金庸的笑傲江湖,都是我们现实所无法企及的,于是大学校园就成为现实与理想的结合点。——试想一下,中小学行吗?那叫早恋或早早恋,并且我们处于家长的严密监控之下;而一旦离开校园,我们将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问题,许多描写现实说话的小说要深刻得多,但理想和浪漫减少了许多。大学里还有许多浪漫与理想的要素,青春、张扬、许多颗心强烈的碰撞,正象一本网络小说写的“我们对大学充满抱怨,但许多年以后,我们的记忆里只剩下了大学生活。”
    由于大家都喜欢回忆吧,于是就有许多人写或看“校园文学”,时间长了,“校园文学”成了一种套路,以追美女为主线,穿插一些煽情的单元,靠贬弟兄们打哄闹磕,也就让人有些疲了。在这些作品中唐酽的《等爱上钩》和赵孟的《关关雎鸠》仍然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前一部这里不做评论,只谈谈后一部。
    ——以王骚式的太极拳挥舞了一阵子,总算到主题了。
    从情节的角度讲,《关关雎鸠》仍然演绎了一个比较老套的爱情故事,有人说它是“校园版的‘笑傲江湖’”,不是完全贴切,也差不多。但是作者却将其表达的如泣如述,如醉如痴。作者在后记中说:“我的小说观念是很朴素的。首先,要好看。也就是说,情节要好,要能够吸引人。”这一点他做到了。
    场面分析该小说吸引人的地方首先是场面的描写,比如说孟蘩的出场:“”我是外语系91级的,我叫孟蘩。孟子的孟,蘩嘛,就是草字头底下一个繁华的繁。我最喜欢的是唱歌,现在已经加入了校合唱团。但是我对表演也很感兴趣,希望能够和大家做个朋友!说完了!“
    她说话频率极快,劈劈啪啪爆豆子一样,但是每个字都非常清晰,干脆利落地就说完了。而且她的声音甜美清脆,果然不愧是唱歌的。她是那种时尚女郎,穿得比较新潮,头发看似有点零乱地扎在脑后,额前随意地垂下几绺乱发,却显得更加性感而富有挑逗性。黑色的紧身衣上用金线绣着一朵大大的牡丹,牡丹下面就是她的熟透了的胸脯。很显然,这骄傲坚挺的胸脯也给了孟蘩极大的自信,她说完的时候把两手往后一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身体微微前倾,好像是表示谦虚的样子,但我认为她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示她胸前美妙的曲线。
    我听到了身旁陆小林吞唾沫的声音。
    “一共用了300余字,将这位青春美女的声、形、性、及杀伤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她仿佛从电脑屏幕上跃出,跳到我们面前。
    接下来一段也非常有意思,我就不用作者的铅字充实这篇文章了,大家可以看小说的“20”“21”章,描写非常细致,特别是“握手”、“没有握手”,加上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初识时欣喜和忐忑表露无疑。这段故事还不算完,作者在后来的文章中又以孟蘩的视角把整个故事叙述了一遍,其中“我”的狼狈在她的眼里却成了一种“高傲”和“自负”,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莞尔,——这对冤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孟蘩的视点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我”当时的目标是杨雪萍,这种眼中有“她”,心中无“她”的眼神与别人绝对是不同的。
    类似的可圈可点的地方还有许多,比如三个女生见面时,几句“土话”不仅把小女生见面时的那种唧唧喳喳渲染得非常鲜活,而且把“土话”的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扑面而来的气息,隐然有超越《天龙八部》中阿碧出场的气势。
    文中有多处描写“我”、孟蘩演出的场面,包括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演出、女生楼前面的演唱会、在兴州大学的演出、等等,具体的细节各异,但那种喧嚣与热闹体现得都非常好,送着作者作为演出者的描述,我们仿佛是进入圆形竞技场的角斗士,随着看台上人群的欢呼,我们也热血沸腾。
    而在文中“我”与孟蘩的一些爱情场面的描写则极尽唯美,作者用诗、用歌来烘托气氛,并且在两情相悦时,在情变时,再次吟颂这些诗歌,突出了情感的震撼力。难怪“梁惠王”看了一段时不仅评论说“真他妈浪漫,还念诗,迂腐啊。”
    文中最震撼的场面,也是作者极力要表现的场面是“我”与孟蘩表演莎翁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文中戏剧的内容与现实的内容交织在一起,莎翁脍炙人口的名句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最终舞台上的悲剧演化为现实中的悲剧,也为这一段爱情划上了悲怆的句号。这段处理,总得来讲是比较成功的,但场面的描写似乎没有达到情节所烘托出来的那个高度。包括作者也认为“缺憾是惨剧突发的气氛营造不够。”,我觉得可能是孟蘩在最后表演时的那种身体痛苦表现不够,从“我”的视角也可以定格许多东西。还有一点作者为了让孟蘩无可救药,又让孟蘩在校医院“白白消耗了二十分钟”,我觉得这个地方也有一些不妥,因为如果碰上这样的大病,谁会往校医院跑呢?——大错已经铸成,结局已经注定。
    情节分析首先我们要说,这个唯美的爱情小说里面有许多巧合,这也是作者特别指出的:“为了追求小说情节的曲折性,我设计了不少巧合、偶然的事件,”举个可能大家都忽视的例子:小说中“我”最铁的哥们是陆小林,是找柴认识的,这也罢了,还都喜欢表演,都成了戏剧社的台柱子,在“我”光芒四射的时候,他差不多也旗鼓相当。其余的不胜枚举,象三个美女是同学、“我”与秦梦香的两次打架、“我”两次搭救杨雪萍,以及后来的孟蘩之死等等。作者虽然引入这些偶然,但是在情节的处理,故事的衔接上却非常的平顺,没有突兀和斧琢的痕迹,这让人不能不佩服作者驾御整个故事的深厚功底。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爱情故事,小说主要描述“我”和孟蘩的爱情悲剧,其中多少夹杂了“我”、孟蘩和杨雪萍三角关系,但这样的三角关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小说提到陈奇伟与李萌、余翔与顾琳、“羊屎”与朱琼的爱情等基本都是一笔带过,并且他们也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比如说女生宿舍前的演出会是小说中非常精彩的一段,但“我”一个人是办不起来的。关系简单了,故事曲折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