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碰撞 >

第7部分

碰撞-第7部分

小说: 碰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好的txt下载网

碰撞 第一部分(6)
这种类型的购买行为由安全性和流动性考虑驱动,而不是出于利润最大化的兴趣。换一种方式说,美国财政部当时并非因其债券提供的收益率,却是因这样几个因素而获得了报答:其债券市场具有深度和流动性;其债务管理政策具有可预期性;美国拥有尊重财产权和法治的历史。新兴经济体的买入给美国国债价格施加了上行压力,从而使收益率进一步走低…即使美联储在大幅提高联邦基金利率。既然新兴经济体看上去不再追求最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市场提及这种行为时便将之视为“不经济”、“非商业”。
  主权财富基金并不是仅有的在其他投资者从狭窄的利润最大化视角看来行事不经济的投资者。有些养老基金为了“使其负债获得免疫力”,也购买美国国债。既然养老金持有者的索取权期限长,那么养老基金可以明智地从事“负债驱动型投资”(LDI),他们可以通过购买与其负债期限紧密匹配的“无风险”长期现金和衍生工具,支持将来一部分大笔付款。在此情形下,购买美国国债同样也不是由价值因素驱动,而是出于匹配负债的考虑。与此相似的现象也在英国出现。两个国家后来的结果都是,长期收益率曲线的长端被压下来,与本来会发生的相反情况形成对照。
  另外一种观点指出,市场当时可能较官方部门能更好地预测经济前景。所以,虽然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一再警告通货膨胀风险,但市场还是发出了信号,表明经济有显着放缓的可能…市场因预计货币当局将不得不大幅削减利率而推动较长期利率低于美联储保持的利率。有趣的是,对股票市场的看法不同于对债券市场的看法…这一问题我稍后再谈。
  最终,收益率曲线恢复正常了,但它需要来一场金融市场紊乱才能复归常态。人们广泛关切次级抵押市场崩溃形成的冲击,担忧与之相关的“信用紧缩”,包括众多金融机构面临的困难,这迫使全世界的中央银行注入大量流动性。此外,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于2007年9月削减利率50个基点,于10月和12月又各削减利率25个基点,此后于2008年1月数次削减利率共125个基点(包括在公开市场委员会两次例会之间减息75个基点)。
  与此同时,美联储采取激进措施,封闭较高的贴现率与联邦基金利率之间的缺口,并通过首次采用短期标售(TAF)直接注入大量流动性。短期标售让银行资产得以流动起来。伯南克在国会作证词时说:“短期标售的目标就是要减少银行囤积现金的积极性,提高银行向家庭和厂商提供信贷的意愿。”7
  最具流动性市场的疑团
  关于利率谜题,还有一点也非同寻常:收益率曲线倒挂现象出现的时间正是美国股票市场在经历股价强劲上升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与人们预测经济将继续强劲增长的一段时期一致。如图1…5所示,美国股票市场(以道琼斯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而非充满技术成分股的纳斯达克指数为衡量标准)大幅飙升,连创历史新高,而美国债券收益率曲线却出现了倒挂形态。
  图1…5   美国股票市场连创新高,而收益率曲线出现倒挂
  资料来源:Bloomberg。
  思考一下:美国债券市场和美国股票市场是世界上两个最具流动性的市场。正因如此,经济学家认为,从两个市场处理信息和给信息定价的方式看,它们也是最有效的市场。然而,这两个市场就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前景发出了相互抵触的信号。而且,相互抵触的信号是同时出
  现的。
  对此,又有不少解释提出来,但没有一种解释达成有意义的共识。有些人认为,股票市场的强劲表现作为信号表明公司资产负债表处于稳健状态。一般说来,公司持有如此之多的现金,总是存在支付较高股利和实施股票回购计划的可能性。另有些人指出,作为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健康状况良好,而且美国公司所簿记的来自国外销售的盈利正在增长。
  第三种观点强调“私募股权基金卖权操作”(PE put)。这种观点基于一个正确的观察结果:私募股权基金正吸引巨量现金投入其中,并且可获得极具通融性的债务融资(从融资利率和融资协议条款来看)。正因如此,私募股权基金一旦发现股价稍有下行的迹象,便可以在一次“公转私交易”中进场购入公众公司。随着这种行为逐渐为投资者所注意和理解,有些投资者急速冲进场内,以赶在私募股权基金之前竞购股票,另有些投资者则根据私募股权基金对某特定公众公司的兴趣,将与此公司相关的整个市场板块重新进行了定价。
  我们永远也不能肯定,究竟什么原因导致美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表现如此不同,而且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然而,对我来说,有一点很清楚,就是不要简单地将这些现象视为“市场噪音”而不予深入思考,这非常重要…尤其当这些异常现象伴随其他令人困惑的事件发生时,更是如此。幸运的是,所有这些以前难以想象的新情况现在终于被逐渐认识到它们实际上…表明一个巨变在显现之中。的确,对很多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开始为噪音的现象变成了一个信号,表明全球金融系统正在历经一次重大的重新定义。而且,有一点也很快变得清晰可见,即国际货币系统和市场基础设施的某些部分对于这种变化尤其准备不足,从而导致了代价高昂的后果,对此我将在下一章进行探讨。
   。 想看书来

碰撞 第二部分(1)
迈动一步便可立即采取行动的机构,由负责“监督”国际系统的专业人士为其职员的机构,处于特别有利的位置,可以正确辨识噪音何时不仅仅为噪音,或许还可以预测到噪音。再者,由于成员涵盖所有国家,并且协定条款给予自己的权力,这些机构应该发挥作用,为全球发生的增进福祉的变化提供便利。毕竟,它们得以创建的目的在于协调国内和国际需要考虑的因素。然而,事实上,这些机构常常不知不觉地发现自己更有能力应对昨日的挑战,而不是今日和明日的挑战。
  传统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直被认为是既在国家层面又在跨境层面运作的已有多边机构中最具影响力的机构。想想它具备的以下特质。
  它的成员国实际上几乎涵盖所有国家,截至2007年年底,它拥有185个成员国。
  它通过在世界各国选聘工作人员,聚集了世界上最大一批经济学博士于同一屋檐下,并让他们接触到真实世界的种种挑战。
  它拥有无与伦比的进入成员国的权利,因为根据其协定条款,成员国同意接受一些义务,包括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人员对它们的定期检查(通常为一年一次)。
  通过授权,它利用多边责任补足其对国家政策的“监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具备了这些特质,你可能会期待它近几年来在国家间演绎的情景剧…国家政策的大量不确定性表现、以新的异常形式出现的跨境资本流动、任何一个国家未能递交有序的全球结果…中发挥出色。但是与此相反,它已经黯然失色,变得越来越缺乏活力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面临的挑战
  在评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面临的挑战时,2005年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罗德里戈·德·拉托(Rodrigo de Rato)说:“现在存在一个问题,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否为解决前方巨大宏观经济挑战做好了充分准备。”1 他接着指出,该机构现在面临的“当务之急就是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保持相关性”。另外一些人说得更为直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经济学教授巴里·艾兴格林(Barry Eichengreen),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描述为“一只漂浮于流动性之海的无方向舵的船”。2 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前副部长蒂姆·亚当斯(Tim Adams)公开说,在他担任公职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方向盘边酣然入睡了”。3 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诳eil)问:“发展中世界的大国现在还有谁需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有谁真的在乎他们怎么想?”卡内基梅隆大学经济学教授亚当·勒里克(Adam Lerrick)补充说:“国家首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走近时再也不哆哆嗦嗦了,因为再也不需要它的钱了。”4 这一说法得到《金融时报》一篇社论的附和,该社论称,“既然世界外汇储备不久便20倍于基金的财力,基金可以对一些重要国家颐指气使的日子也就成为过去了。”5
  由于日益认识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存在的弱点,越来越多的人已加入对该机构漫射的行列。这些行列在工业国家包括两个政治极端:一方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西方帝国主义和后殖*义的一个利用工具;另一方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干扰市场的有效运转以及与之有关的惩律机制。此外不要忘记,有些人认为国家特权永远也不应让与一个多边机构。这些意见群体已有其他人加入…主要是亚洲人和拉丁美洲人,他们现在仍然憎恨他们所认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加的有条件性(conditionality)。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碰撞 第二部分(2)
关于这一点,有个生动的例子可以说明。在阿根廷总统大选之前的2007年10月,该国电视台播出了一些广告。6 在一个由支持率领先的候选人提供资金的广告中,一群孩子被问及关于IMF的事。那些孩子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方式,任何做父母的人都很熟悉,但他们的答案与该机构毫无关系:IMF是一匹马;不对,是一颗卫星;要不是一个国家?然后,画外音浮出,以安慰的口吻对电视观众说:“我们现在是想搞清楚,你们的孩子以及你们的孩子的孩子,对IMF为何物是否一无所知。”
  各个层面的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问题不仅仅在于,它无力对理论上与其特质直接相关的那些类型的挑战做出回应。就像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很多其他实体和活动一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业务模式也不能应付正在全球经济中显现的挑战。7 的确,在媒体上频频出现以及文件中记载的分析,包含了对全世界金融公司来说都很重要的见解。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得不应付一些涉及全球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擅长处理的传统问题与其缺乏足够专门技能处理的金融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日益增强。正因为如此,人们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是一个可靠的在行的“被信任顾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由此而失去影响力的处境,因一个事实而变得更加困难,这个事实就是该组织已不再有国家要求它给予贷款(见图2…1),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账户得到了显着改善,这在前面内容中已有提及。结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在政策上强加同等程度的“有条件性”。
  图2…1   现在没有几个国家利用基金组织的融资:基金组织信贷余额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第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部正面临预算难题。该机构依靠从事较高水平贷款活动的收入模式维持运转,8 结果,其收入随着一些国家偿还贷款已急剧下降。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