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采访-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妫夥寻婷嬉坏┯猛炅耍勖窃俜⒐愀婊蚋遄樱偷媒磺耍栽勖堑拿夥寻婷嬉欢ㄒ迷诘度猩希蚜Σ惶趾玫氖略勖遣蛔觥U舛问奔淠憷酃磺海砩衔仪肽愠苑梗潮愫屠狭跛蔷劬邸!薄!∽詈玫膖xt下载网
第二十六章:情变
第二十六章:情变
真正有良知的记者或曰新闻人,应记录真实的中国,并以其人文理想推动中国的文明与进步。
晚上,在一家不太有名,但很有特色的鸭脖王,郑长征、杨建明、刘继业、老候等几家央级媒体驻省城记者站的站长记者们欢聚一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纵论国内外大小媒体,横说天下记者们的轶闻趣事,不亦乐乎。
但刘继业有点高兴不起来,因为杨建明就坐在他身边。
这段时间,刘继业明显感到李丽对他有些冷淡,怎么分析也没分析出原因,刘继业阅女人多矣,知道女人是怎么回事,知道什么样的女人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对付。对李丽来说,刘继业以为只要尽量满足她在物质上的要求,她就不会离开自己,就会随叫随到,把自己在床上伺候得舒舒服服,刘继业相信自己的判断,以前李丽也证明了自己判断的正确性。但现在情况变了,李丽对他的钱物不再感兴趣,对他的热情呼唤更是能躲就躲,有时干脆避而不见,刘继业苦恼万分,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那天他偶然在李丽的手机里看见了杨建明发给李丽的短信:想听*声不?和你的有一拼。刘继业豁然开朗,原来李丽是有新的情人了!同时对杨建明更是恨得牙根痒痒,心想,这个小兔崽子,表面上对我恭恭敬敬,一口一个大哥叫着,背地里却对我下黑手,抢我的女人,等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教训他一下!
几个人喝着喝着,就有点高了,刘继业看着杨建明眉飞色舞的样子,再也忍不住胸中怨气,半开玩笑地低声对杨建明说:“老弟,你是越来越有出息了,大哥听说你前段日子上北京学习去了?”杨建明不明白刘继业是什么意思,只含混地答应一声。刘继业接着说:“老弟,在北京听女人*,和在省城不一样吧?”杨建明一愣,随即明白了刘继业是什么意思,不禁后悔那晚一时性起给李丽发了同苏嫣一样的短信。
杨建明急忙把在北京那晚的真实情况描述了一遍,然后说:“刘哥,你是不知道啊,那*声,真是没的说,我躺在床上实在睡不着,就给苏嫣、李丽她们发个短信逗逗乐子,但请你不要误会,我和李丽真的没什么。”刘继业不置可否地笑笑说:“我是开玩笑呢,没想到老弟还当真了!就是你真跟她有一腿,我也不会有什么想法,那个骚娘们,跟的男人多着呢!怎么能因为她影响咱们哥俩的感情呢?”
话是这样说,但杨建明知道,男人都一个德性,自己赖以炫耀的女人忽然被别人抢了去,他心里肯定会不舒服,这个男人是素不相识的人还好,如果是自己熟悉的人,那这口气就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了。杨建明知道,因为这件狗扯羊皮的事,自己彻底把刘继业得罪了,想想真是不值得,李丽这种女人,下边松,上边也松,还是离得远一点好。
这酒接下来杨建明喝得有些郁闷,结束后老候出血请大伙洗澡,杨建明推说有事,独自回家了。自从上次在北京和苏嫣开那个玩笑后,杨建明没有给苏嫣打过电话,苏嫣也没主动给他打,看来苏嫣是嫌他说话轻浮孟浪,动真气了。在车上,杨建明拨通了苏嫣的电话,正想着说什么才能让苏嫣高兴,苏嫣却先冷冷地说:“你烦不烦啊?打电话也不先看看几点了,刚睡着就被你吵醒了,怎么,还想让我听那种声音啊?!”杨建明连忙赔罪,把那晚在北京的情况又描述了一遍,说自己实在睡不着,就发个短信逗个乐子,并没有别的意思。苏嫣语气缓和下来,说:“你不要以为我苏嫣是个随便的女人,更不要像对别的女人一样,用那样下流的话侮辱我,实质就是看不起我。我这阶段在我父母家住,正商量离婚的事,为避免别人说三道四,我看咱们以后就当不认识,不要再来往了!”杨建明急忙表白,说:“小嫣,我当时就是太想你了,才没加考虑给你发短信打电话,真的没别的意思,你可能不知道,你虽然结婚了,但在我心中,你还是和在学校时一样美丽圣洁……”好不容易用甜言蜜语平息了苏嫣,回到家,郭丽还没回来。杨建明没有开灯,和衣躺在沙发上,李丽、苏嫣、郭丽这三个女人的面容像走马灯一样,不停地在他的脑海里变换。
李丽不用说了,直接出局,别说保持那种关系,最好从此以后不再联系,连个电话都不要打。郭丽呢?杨建明无法下结论。本来,杨建明认为郭丽是爱自己的,自己也爱着郭丽,并且准备和她结婚过一辈子,但自从发现了郭丽和程维的事后,杨建明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郭丽心中的位置,以及郭丽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杨建明悲哀地发现,作为一个从小在大城市中下层长大的女孩,郭丽的身上天生就有世故、轻浮等种种劣根性,尤其是拜金思想严重,为了钱,她可以一再降低做人的底线,和她在一起,杨建明并没有安全感。倒是苏嫣,给他一种很安全、很舒服的感觉。离开郭丽和苏嫣结婚?杨建明被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想法吓了一跳。
不知胡思乱想了多长时间,杨建明像突然醒来似的掏出手机一看,已经快零点了,郭丽还没回来,打电话已经关机。自从郭丽升职提薪后,晚上在家吃饭的次数就越来越少,回来也越来越晚,杨建明一问,不是和客户吃饭就是和朋友聚餐,理由总是很充分,后来杨建明也就懒得再问。再后来两人约定,如果谁下午五点半还不到家,那就是有事,晚上不在家吃了。看着手机上表示时间的数字越来越大,忽然一下子变成了三个零,像三只惊愕的眼睛看着杨建明,杨建明在家里再也呆不下去,一想明天是周六,就下楼打车,直奔口字县。
凌晨两点,杨建明乘坐的出租车驶进了口字县县城,杨建明打通苏嫣的手机,听她发几句牢骚后打断她说:“我刚从省城打车过来,现在已经到你们县城了,我就是想见你,当面向你赔罪,如果今晚见不到你,明天的太阳对我而言就没有意义了。”苏嫣一下子柔情似水,轻叹一声说:“你呀,真是有毛病,在天都宾馆门口等我吧,我马上就到。”
进了房间,没等换鞋挂包,杨建明就把苏嫣紧紧搂在怀里,站在那一动不动,也不说话。过了一会,苏嫣一边试图挣脱一边说:“你这么晚来,不是只想赔罪吧?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杨建明把头从苏嫣的肩上移开,直视着苏嫣的眼睛说:“我来,是想告诉你一句话。”苏嫣不解地说:“什么话这么重要?不能在电话里说啊!”杨建明表情严肃地说:“这句话我必需当面对你说,那就是,我要和你结婚!”“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苏嫣身子一颤,仿佛没听清似的对杨建明喊。杨建明扳过苏嫣的肩膀,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我……要……和……你……结……婚!”苏嫣呆愣了半晌,忽然伏在杨建明怀里哭了起来。
第二天上午十点多,两人才从宾馆出来,结帐时,杨建明发现昨晚给他开票的那个前台接待表情有些怪怪的,杨建明没有多想,给苏嫣叫了辆出租车,自己则直奔车站。
回去的路上,杨建明情绪有些低落。昨晚苏嫣听完自己的表白后,并没有他想像中的激动和兴奋,只是说他喝多了,说的是醉话,仔细想想,杨建明也觉得自己有些唐突。虽说苏嫣和白天明的婚姻名存实亡,但他们现在还没有离婚;同时自己和郭丽合买了房子,正走在通往婚姻的路上。这两件事尚未处理,还谈什么和苏嫣结婚啊?不过杨建明敏锐地感觉到,对于自己的表白,苏嫣从内心里是高兴的。这种高兴源于一种深深的渴望。自从和杨建明重逢后,苏嫣就有了这种想法,只不过一直深埋心底,像一粒种子,在等待合适的温度、水份和阳光,杨建明的表白,只是一阵微风,它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但时机未到,她不能给点阳光就蠢蠢欲动,她还要蛰伏。经过一次失败的婚姻,苏嫣在对幸福婚姻深深渴望的同时,又对婚姻产生了深深的畏惧,对于第二次婚姻,苏嫣告诫自己,一定要慎重又慎重。生活就是斗争。婚姻也是如此。即使两个人深深相爱,但也要讲究方法和策略,要精心策划和苦心经营。
到省城快中午十二点了,尹桂生忽然打来电话,邀杨建明吃饭,并说到一个很有档次的酒店,杨建明以为尹桂生有重要的客人需要他作陪,也就没多问,径直打车来到酒店。没想到,到包间一看,就他们两个人,杨建明以为还有别人,就和尹桂生闲聊起来,尹桂生要他点菜,杨建明说等客人来了再点,尹桂生笑着说:“杨哥,没别人,就咱俩。”杨建明半开玩笑半是责备地说:“桂生,你发大财啦!咱俩用来这样的地方吗?随便找个小吃部不就挺好吗?”尹桂生郑重地说:“杨哥,我就是要在这样好一点的地方请你,以表达我的心意。”说完从兜里掏出一张汇款单,递给杨建明,杨建明接过来仔细一看,是《知音》杂志社给尹桂生的7000元稿费。
杨建明问:“7000元,不少啊!写几篇稿子啊?”尹桂生笑着说:“就一篇。”“你说什么?一篇就这么多?!多少字啊?”杨建明惊讶地问。尹桂生说:“7000字,一个字一块钱。”又接着解释说:“《知音》是湖北省妇联主办的刊物,刊登纪实稿子,千字千元,每期及年终还评奖,评上奖的,除稿费外另有奖金,一篇稿子最多能挣到三四万。”“真有这么高啊?那写纪实稿子不但可以养家,还可以发财啊!”杨建明有些不相信。尹桂生接着说:“还有广东的《家庭》,每期都评选一篇最好的文章,稿费是税后2万元。再有就是四川《华西都市报》的特稿,也是一个字一块钱,每月也评奖。还有一些二三流的刊物,纪实稿子一篇也能卖到两三千元。”杨建明有些羡慕地说:“看来纪实稿子真是值钱啊!照你这么说,不用多了,一年在《知音》、《家庭》上发个十篇八篇的,稿费就比咱们工资多了。对了,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纪实稿子的,发多少了?”尹桂生红着脸说:“我上回和你说过郭翔,你还记得吧?我就是和他学的,这小子,现在老牛了,一个月平均能挣到七八千稿费,我不行,才学,这是我发的第一篇稿子。”“稿费这么高,稿子一定很难上吧?”杨建明接着问。尹桂生说:“那当然啦!那几家一流报刊用的稿子,都是新近全国发生的有影响的案例、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以及当红明星们的情事、家事和一些很新奇的故事,一般的稿子根本上不了。”
“你的意思是说,题材很重要了?”杨建明问。尹桂生说:“是的。只要题材好,谁都可以写,比如杨哥,你写起这样的文章来就是小菜一碟,就看你碰没碰到合适的线索。”说完递给杨建明一本《知音》杂志。杨建明粗略看了一下,说:“这些稿子,文笔就那么回事,主要是题材,真的都很特殊,平时很难遇到。”尹桂生说:“写纪实稿子的,多是一线记者,因为他们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