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做有出息的孩子 >

第6部分

做有出息的孩子-第6部分

小说: 做有出息的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石屹语录?
  1。 我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不管做什么行业,只要纯粹就好,人就怕不纯粹。
  2。 不赚钱的商人是不道德的,不赚钱你就只能确保自己的生活,不能给员工好的工资福利待遇,不能给国家上缴利税,不能给客户带来实惠。
  3。 如果什么事情你都在乎,你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4。 我们还是坚持原则,财务部不做一分钱的假账,不偷税漏税。咱们安心地做生意。现在中国市场环境这么好,只要稍微勤奋一点,挣的钱比你挖空心思偷税漏税高得多。
  5。 实际上谈到中国房地产业的风险,我觉得第一不偷税漏税,第二不行贿受贿,就没有太大的风险。
  6。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两种基本素质,第一是定力,不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干扰;第二是化解危机的能力,能够在危机和矛盾中抓住机遇反败为胜。
  7。 房地产实际上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行业,房地产发展商的工作就是把不同的社会资源和劳动力有机地聚合在一起最终生产出房子这种产品。我们公司的工作也一样,不同的可能就是我们用的是世界上最强的队伍。我们请日本人为我们做设计,请美国华尔街最优秀的投资银行帮我们做上市,请本国最强的劳动力帮我们做施工,我作为房地产发展商就是把握产品的灵魂东西。这个灵魂性的东西其实就是一种观念,是一些原则的精神活动的结果。 。。

潘石屹 对城市建设的深体会(7)
8。 我骑自行车,有人说路太远,你骑自行车走不到。但我走了一段换成了汽车,天黑以前我到了。我开汽车时他们又说,前面没路没桥有一座山,你过不去。我照样往前走,到了山前我换了一架飞机飞过来了。
  9。 孔子讲:“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说治理一个国家就跟做一条小鱼一样简单,北京的许多房地产发展商动不动就谈公司管理,但他们一个个都忙得焦头烂额,见人就抱怨他们一天工作多少个小时,我看他们实际上都是烹小鲜如治大国。
  10。 我们家的小孩喜欢看唐老鸭米老鼠,我就给他买光盘,然后又是唐老鸭的卡片、玩具、书包等。我就想,一个人虚构的卡通人物,光挣我们家的钱就挣了多少!看来,人物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于是我就想,我应该不比卡通人物差,干脆我就做唐老鸭吧。
  潘石屹告诉我们的成长指南
  ?独特的经验和闯荡的才气?
  作为一个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潘石屹的成功似乎没有太多的传奇。因为在中国这个财富急剧膨胀的时代,任何人似乎都可以在房地产开发这个只有赢利没有赔本的行业里赚得满钵金银。所以对潘石屹而言,他的成功带有很大的机遇性。就是说,潘石屹的成功源自时势的造就。换句话说,在中国,大大小小的潘石屹林林总总,只不过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市场经济博弈中潘石屹成为众多的房地产暴发户中的一个翘楚者而已。
  然而,在这个赢了才是硬道理的时代,潘石屹被请到清华的讲台上作演讲,多少蕴涵着清华人特别是那些以天之骄子自许的清华学子对成功的渴盼心理。这也不是一个什么不体面的事。在这个渴望成功的年代,这个荟萃了每年高考状元的中国一流高等学府,似乎成功离他们更近,他们似乎理应更受到成功之神的垂青。所以当潘石屹演讲到了最后,听众才将早已预谋或者是他们想从潘石屹那里得到的最有价值的主题抖搂出来,“要做一个全球性成功的投资商人,应该学习哪些专业,掌握哪方面的知识,培养什么样的能力,在学生阶段要做好哪些准备?”这个问题一出笼,似乎显得与前面的众多话题接不上气。因为在这句话出笼之前,我们所看到的几乎都是城市建设方面的准专业问题,我们似乎从中不太能够感受到潘石屹成功的根源在哪里。所以看到最后那位听众关于成功的提问,我实在有些忍俊不禁,清华的学子太需要成功了。然而这种提问方式实在有些扭捏了,仿佛写信求人办事,开头一大通套话,山南海北的,到最后再吐露真言,几分扭捏之态实在让人觉得清华人也有几分憨态,遇事也有几分不能免俗。
  说这些并非有意要调侃清华学子,毕竟他们在每年的高考中能够在数百万高考大军中脱颖而出,成为备受舆论和大众关注的追捧者,说他们是天之骄子或时代的宠儿怎么也不过分。他们享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一流环境和设备,特别是拥有无数一流的教授教导和雄厚的资金投入,他们也因此被寄予热切的厚望,仿佛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国家建设理应需他们的直接参与和设计。然而在我看了潘石屹的演讲后,我有些为他们担心起来,也许我的担心有几分杞人忧天或者是庸人自扰的成分。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还是决定一吐为快,所以也就顾不到许多了。

潘石屹 对城市建设的深体会(8)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房地产所产生的财富神话是建立在一个并不稳固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我的意思是说,中国房地产的暴利是带有很大的投机风险的。倒不是我事后诸葛亮,在当下全球经济危机的态势下来评价房地产,而是想说,作为一个中国一流高等学府的学子,不应该只是看到或者停留在房地产暴利的当前,而更应该理性地看到这种暴利所潜伏的种种危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潘石屹的成功就带有很大的侥幸或者说偶然的成分。因为他的财富并不是建立在一种比较纯粹的实业基础之上的,而是依靠高风险的市场博弈来获得成功的。因此他的成功就并不具有某种“普适”价值,或者说,他的成功并不具有某种推广与借鉴价值,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投机商凭借自己的几分侥幸而获胜的。而清华提问者居然向这位投机家套问成功的秘诀,并把这种投机行为视做一种成功的范本,来规划自己在学校应该如何对待知识,如何培养自己的能力,如何在学生阶段做好应对的准备,这实在让人多少感受到清华人的几分“呆气”。
  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投机家的冒险或是对投机商报有几分成见和敌意,而是说任何成功都是不可复制或克隆的。它需要每个创业者独特的经验和闯荡的才气。好在潘石屹的回答让我的郁闷和恶气有了一个出口。“我不是一个全球性的商人,我就是围绕着北京,在北京国贸桥一千米,所以我也不知道全球性的商人都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要学什么样的东西。不过我接触过一些全球性的商人,我的一个体会是,不能够太刻意,如果太刻意的话,你端着一个架子,你一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商人。”潘石屹的用意很明显,你们不要太刻意追求成功。这虽然是一句十分平常的话,但是它实在道出了一个真谛,不要依仗自己的先天优势,更不要以为成功非你莫属。一个只躺在过去成功光环里的人是没有多大出息的。这一点我有充分的理据,要知道每年所谓的高考状元,充其量不过是应试教育结出的一个妖艳的瓜果。因为只是靠猜题押宝大量做习题比拼出来的天之骄子,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书本知识的奴隶。请恕我直言,我并没有任何贬低清华学子的任何意图,我只想和潘石屹的认识保持一种“靠近”,我只想在潘的话语“在学校里上学,学习非常重要,最关键是学了之后还要学会忘掉”上做一点发挥,那就是别摆你过去的老谱,放下你“老大”的臭架子,只有从零开始,不断开创,才有成功的可能。
  ●成长胜经
  ◆虽然还只是懵懂的孩子,然而却要懂得勇敢从容地迎接人生的考验,它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剂,放得适量,回味无穷。
  ◆成长如云,时而享受风的自由,时而承受雷电的痛苦,但能做的只有勇敢地面对。
   。 想看书来

马云 创新的主意从哪里来(1)
我很激动能够再次到北大和很多同学和朋友进行交流。我自己今年被提名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很荣幸。我觉得机会是大家创造的,机会也是大家共享的,我们互联网能够再度荣获经济人物提名,说明一点:互联网再度影响中国经济。我1995年离开大学,教了六年半书,开始创建第一家互联网公司,那时候非常艰难,中国还没有真正连上互联网,当时注册名字比较难一点,我注册的名字想叫“杭州internet网络有限公司”,我们注册的时候“internet”在字典上都没有,后来就注册了“杭州电脑网络公司”(音),到后来我们创办的所谓的B2B阿里巴巴,所谓创新,很多人讲创新是技术人员的事情,很多人想到技术的创新,但是模式的创新,市场发展的创新,管理、资本运作这方面的创新是可以做得更好。
  像我这样不懂技术,所以我给自己编了很多理由,我们可以在各行各业进行创新。讲到这些,我想我们在做阿里巴巴的时候,我最早的想法,我创新的主意是哪里来。刚才有一张照片是在长城上,那天在长城上面做了两件事,在长城上面我们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做一家中国人创办全世界最好的公司,我们把钱、把名一切都搁在一边,只专注做这一件事。第二件事,我发现长城上面很多都写着“张三到此一游”、“李四到此留念”,我发现这是中国最早的BBS,所以从BBS入手,阿里巴巴最早就是从BBS入手的。BBS的原理又是必须创新的,我当时和我们的技术人员讲我要把BBS每一条贴上去都要检测,都要进行分类,他们觉得这是违背了互联网精神,我觉得每一句贴上去都要进行检查,进行分类。
  另外,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叫B2B,现在大家认为阿里巴巴在全世界B2B是做得最大的,因为我们有一千三百万会员,后来人家说你们是B2B,我们做的时候不知道,我们说就是帮助中小企业成功。这个思想从哪儿来呢?我记得应邀到新加坡参加亚洲电子商务大会,我发现90%的演讲者是美国的嘉宾,90%的听众是西方人,所有的案子、例子用的都是ebay、雅虎这些,我认为亚洲是亚洲、中国是中国、美国是美国,美国人打篮球打得很好,中国人就应该打乒乓球。回国的路上我觉得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商务模式,是不是ebay我不知道,是不是雅虎我也没有看清楚,但是如果围绕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成功我们是有机会的。
  1999年我们构思阿里巴巴的时候我们考虑的是中国的经济,第一,大局的判断中国加入WTO组织只是时间问题,WTO组织如果缺乏组织是不可思议的组织,中国企业可以到国外做生意,如果我们通过互联网帮助中国企业出口,帮助国外企业进入中国,这是我们第一个构思。第二,我们认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是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我们要帮的永远是那些需要帮助自己的企业,能够帮助自己的企业。中小型企业使用电子商务这是他们的趋势,而不是有些大型企业使用电子商务是为了炫耀。所以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企业,这是我们最早的构思。
  一直有人说阿里巴巴的这个模式这样不好那样不好,所以做创新要挡得住压力,挡得住诱惑,我们最早被人说是疯子到今天的狂人。(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坚信一定不在乎别人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