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茅山秘术 >

第114部分

茅山秘术-第114部分

小说: 茅山秘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灵宝三奇的身形忽然僵住了,。犹如傀儡骤然间失去控制,又如被突降的冰雪凝固住了一般,几个人还保留着原来的姿势,却再也无法移动半步。这是被人用真炁封住膏盲的表现,我心下恍然,也冲着无语禅师笑了一下,暗地里却是大叫糟糕,灵宝三奇行事莽撞冲动,又打伤了几个无辜僧人,这无语禅师涵养再好,只怕也容不得我们胡闹了。



无语禅师的声音果然充满了落寞失望,他招手让。我来到禅床前,说道:“经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无,天下众生,只要真心忏悔,虽造恶业也能往生彼国,你还不明白吗?”



他的最后一句话声音突然提高,茅庵中空气震动,。每个人都如当头棒喝,僧人们脸现悲天悯人之色,纷纷跪倒在地上,只有那灰衣僧人侍立在无语禅师身边,脸上神色不变。我耳边嗡嗡作响,心中更是气恼。



“老禅师佛法无边,只是如何偏听偏信?我未曾造。什么恶业,又何来忏悔之说?老禅师这当头棒喝果然如醍醐灌顶,只是喝错了对象,实在可惜啊可惜,若说恶行昭彰,还是你们佛门弟子来得真切。那如花和尚明明是被这胖大和尚所害,我亲眼所见,老禅师如何不信?”



“古人说,亲贤人,。远小人,枉你是得道高僧,却亲近如兰和尚这样的佛门败类,若论识人之术,只怕高僧还不如小子高明啊。那如兰和尚孤寒恶顽,相书上称为“横死之相”,你怎的收他做大弟子?”



如兰和尚上前一步,指着我骂道:“你这恶人欺辱于我也就罢了,但你竟敢诽谤我师,真是狂妄至极,佛门虽然慈悲,却也容你不得了。”



两个人怒目相视,说僵了正要动手,却听得外面一阵脚步声响,一个黄衣沙弥急匆匆地赶了进来。



那沙弥年龄甚小,他跪在无语禅师的面前脆声说道:“禀告师祖,外面有如花师叔求见。”



这鸟和尚终于来了,我心中一阵轻松,僧人们却是一阵惊呼,他们在我和如兰和尚的互相攻讦中早已认定如花和尚已经死亡,现在死者突然复生,自然是吃惊不小,就连那个灰衣僧人脸上也是微微变色,只有无语禅师神情不变,他垂首闭目,又恢复了最初入定时的模样。



如花和尚进得庵来,见到我怔了一下,脸上神色非常惊讶,他冲我点了点头,径直走到无语禅师的面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放声大哭,众僧人齐称“善哉,善哉”,我疑心如兰和尚见势不妙会偷偷溜走,一看之下,却见他正杂在人群里跟随众僧念佛,根本没有要逃离的意思,心中不禁大奇。



众僧诵佛毕,无语禅师睁开眼睛,缓声说道,“你今日重列佛门,不过是再证菩提,复有何喜,复有何悲?你几年苦行,又经历生死轮回,心中可有所醒悟吗?”



如花和尚叩头泣道:“弟子永感师父大德。以前弟子愚鲁,深陷魔障而不自知,无法成就佛果,弃僧从道后却悟出“诸法性空”的真谛,“以无所得故”,反证得般若智慧,究竟涅槃,原来弃僧从道,竟是师父苦心度化弟子。师门重恩,如花粉身难报。”



无语禅师呵呵笑了几声,又道:“为师给你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人遇鬼,奔入庙中求高僧解救。高僧授以神符,以符贴身则鬼不见人。那人依言行事,将神符贴遍全身,那只鬼在他身边走来走去,却始终看不见他。眼看就要成功,谁知那人看见鬼在自己附近走动,心中害怕之极,不觉汗水浸湿了神符,符纸不断脱落,那人终于被鬼发现,吃掉了。本故事的寓意你可知道?”



“心中无鬼,自然目中无鬼”



“还有呢?”



如花和尚沉吟了一下,忽然微笑道:“弟子明白师父的深意,责人不如责己。鬼不见人,不若人不见鬼,救人不成,实是符纸之过。”



我听得如堕五里雾中,这师徒二人喋喋不休地谈论这些佛修话题,未免耽误了正事,当下看见如花和尚在地面上磕头有声,忍不住说:“你们师徒今日重聚,可喜可贺呀,不过叙旧的日子长着呢,又何必急在一时?还是办眼前的正事要紧。如花和尚,你那大师兄暗算与你,此事是真是假?”



众僧听见后齐念“阿弥陀佛”,如兰和尚跃身上前,对如花和尚合什施礼道:“师兄以为你身遭不测,原来吉人天相,师弟早已逢凶化吉,我佛慈悲,果然是遇难呈祥。如花师弟,那害人魔王现在此处,不知你如何处置?”



我听得张开了嘴再也合拢不上。如花和尚被鬼眼天罗暗算,一时并未丧尽本元,是我用炁气暗地里护住了他的心脉,算是保住了他的一条性命。他被暗算时神智清楚,怎会认不出谁才是真凶?但这如兰和尚如此煞有介事,在真相昭然若揭前竟能处之若素,诡异离奇早已超出了我的意料。



谁知如花和尚的举动却更让我差点惊掉了下巴,他冲如兰和尚恭敬地打了个稽首,笑道:“佛门讲究因果,如花虽遭遇杀劫,那也是自己前世的孽报,怎敢怨愤他人?况且这一身皮囊并未损伤,又何必太过计较?”



我又急又怒,险些破口大骂,早知道这贼和尚和稀泥,当初就不该救他一命。他这样模棱两可的说话,在群僧心目中和默认我是凶手没什么差别,连灵宝三奇都向我投来将信将疑的目光。地丙道人笑道:“杀个和尚有什么大不了?道爷当年修炼法术的时候,闲来无事就爱抓几个和尚试新,和尚们喜欢早登西天极乐,此事正是求之不得。呵呵,茅山小师父术法不错,就是杀和尚的手法不好,比我们灵宝三奇差了太多。”



此言一出,众僧都露出惊怒之色,如兰和尚冲着我微笑道:“贼不打三年自招,此话果然不错,自己的同伙都招供了,你还有什么话说?”



地丙道人说话不经脑子,我正思索着怎样反击,却见那位灰衣僧人连连摇头,说:“如兰说话不可造次,这位施主脑子糊涂,说话未必当真,他们虽是同伙,但彼此并不在一起,怎能算得证据?”



如兰和尚笑了笑,他向灰衣僧人躬了躬身,转身对着众僧拍了拍手掌,一个人从人群中畏畏缩缩地走出来,“扑通”跪在灰衣僧的脚下。



“这人是个盗墓贼,他和小恶人一路同行,受尽胁迫苦楚,小恶人谋害我如花师弟的时候,正被这盗墓贼看在眼里。师叔如果不信,可以把当时情形一一问个清楚。”



肖万代胆怯地看了我一眼,突然冲着灰衣僧连连磕头,“如兰师父说得不错,就是他要谋害那位大和尚,我……我来这里也是受他胁迫,求大师大发慈悲,为小民作主啊!”



事到如今,我反而镇静下来,无论如兰和尚如何诬陷,真正的症结其实都在如花和尚身上,只要他说出真相,什么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看来要破除这个困局,只好先把他擒住再说。



正要出手,却见无语禅师在禅床上合什说道:“忍人所不能忍,舍人所不能舍,虽心明如镜而不表现于外,虽言行如痴呆而悲智存于内,一旦因缘成就,即可登高一呼,万山相应,修行者何必在意别人的知见不正?”



正文第六十二章空将业果问前身



无语禅师低声宣了几声佛号,灰衣僧人默默地躬了躬身,他转身做了个手势,带领群僧缓缓退出了茅庵。如兰和尚迟疑了一下,他看了无语禅师一眼,似乎有什么话要说,但终于忍住,转身尾随着一众黄衣僧人走了。



肖万代畏畏缩缩地走过我们身边,他看了我和灵宝三奇一眼,眼神中满是惊恐,无语禅师低声念道:“善哉,善哉”,肖万代忽然间转身跪在无语禅师的脚边,放声大哭起来。



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地丙道人看这肖万代最不顺眼,他正要发足踢肖万代屁股一脚,却被一旁的如花和尚一把拉住。如花和尚一脸郑重,大家随他的目光看去,才发现肖万代的头顶上正在冒出一缕纤细的气体。



这缕气体呈黄白两色,非常细微难辨,但人丁道人辩气术最是高明,他立刻就认出这正是如兰和尚练就的贪腐之气…………鬼眼天罗!



我印象中的鬼眼天罗只是青色,在这里如何会呈现出黄白两色?我有点疑惑,定睛再看时,那道黄白之气在半空中扭曲盘旋,已渐渐转成青色。



无语禅师睁开眼睛,“释众生”,。他合什念了几遍,慢慢抬起头来看了大家一眼,眼神中充满了悲悯之意。鬼眼天罗的青气散尽后,肖万代的身体犹如被抽去了脊梁骨一般,“咕咚”一声栽倒在地面上不动了。



无语禅师连称“善哉善哉”,地丙道。人忍不住开口说:“这人卖友求荣,死不足惜,老禅师不该怜悯他。嘿嘿,那个如兰和尚假仁假义,老禅师却偏听偏信,佛门虽善,也有除恶降魔之举,老禅师乱讲慈悲,只怕也算不上得道高僧吧?”



地丙道人信口开河,无语禅师。脸上却毫无愠色,他伸出食指指向地面的肖万代问我道:“此人可是你的朋友吗?”



我摇了摇头。无语禅师又问道,“然则他也不会把你。作为朋友吧?”



我只好又点了点头,心中一阵困惑,老禅师的问话。难道有什么更深的寓意?



“那么此人并不算卖友求荣了”,无语禅师微笑说:“。他身受鬼眼天罗胁迫,几同傀儡行尸,说话本来就言不由衷。俗语云:蝼蚁尚且偷生,我们又何必介意别人身不由己的恶行?”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凡诸众生,只要一心向善,以前的恶业自能一一消除,除恶降魔只是无奈之举,化恶为善才是佛门慈悲的真谛。”



我和灵宝三奇听了都不以为然,照此说来,世间还有什么好坏之分?期待恶人们良心发现,更无异于痴人说梦。天乙道人突然问道:“老禅师佛法高深,我辈万万不及,但由此说来,似乎老禅师早已知晓自己的弟子修炼鬼眼天罗的秘密,又为何不去及时点化,让他早日回头?”



天乙道人心机深沉,他在我和如兰和尚辩争时冷眼旁观,这时侯突然发问,正切中了无语禅师的疏漏之处。地丙和人丁道人也醒悟过来,禁不住齐齐向后退了几步,无语禅师口口声声慈悲为怀,但他明知道弟子在外胡作非为却不加管束,难道师徒们是在沆瀣一气?这老和尚术法高深,真要和我们为难,只怕哥几个再难逃出生天。



无语禅师默然不语,一旁的如花和尚向我们躬身道:“各位施主误会了,此中要义,还是弟子向各位解说为是。”他叹了一声,又道:“我师深意,他人怎能得知?弟子也是今日才知道师父用心良苦,所谋深远。”



按如花和尚讲来,这百棺地最初并非是一片墓地,而是一户权贵人家的府邸,这家富户姓谈,原是清初八旗的包衣,从龙入关后因为军功领取了一块旗地,这块旗地就是现在的百棺地。清朝定鼎北京以后,为了满足皇室、王公等贵族官僚的剥削需要,曾将关外的编庄制度引入关内,通过圈地、逼迫投充等暴力手段,把近京各州县“无主荒田”,分给迁来的王公勋臣和八旗官兵,后来不论有主无主土地,悉行圈占,分别称为皇庄(皇室私产)、王庄(八旗宗室王公)、官庄(官员庄田,又称旗地)。这谈家虽是汉人,在八旗兵中却做到了佐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