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芒果街上的小屋 >

第3部分

芒果街上的小屋-第3部分

小说: 芒果街上的小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54年,桑德拉生于芝加哥。此后,她便开始随父母不断奔波在芝加哥与墨西哥城之间。漂泊让她像埃斯佩朗莎一样,很小就意识到移民的边缘地位,变得内向害羞。而家里的男人们都希望她做一个家庭妇女,这更令她感到压抑,渴望早日拥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走出“对女人来说是相当可怕的”传统家庭。
  中学毕业后,桑德拉靠政府资助进入大学。1978年,她取得爱荷华大学的硕士学位,然后去一所为芝加哥拉丁裔青少年特设的高中任教。1980年起,她在芝加哥罗约拉大学担任了两年少数族裔学生辅导员。为帮助这些学生认清自我,找到出路,她打算为他们讲述自己及身边的女性拉丁裔移民的成长故事,以女性的视角对拉丁裔聚居区做全新的诠释。于是,她创作了《芒果街上的小屋》,1984年在美国出版。
  此外,桑德拉还写过两本小说、四本诗集等,《芒果街上的小屋》却是她最为成功的作品,出版的次年即获得前哥伦布基金会美国图书奖,并很快就拥有了“超级畅销”和“成长经典”这两个桂冠,不但被写入美国大中小学课程表,在老年人的家中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六
  “世界在飞速旋转,我紧紧跟随其后。”西班牙诗人贝克尔曾经这样说。《芒果街上的小屋》也同样,紧紧追随着不断飞旋的成长脚步。
  《爱的教育》、《汤姆?索亚历险记》、《麦田里的守望者》等“成长经典”,当然是代代相传的杰作,但今天的小读者却觉得它们的数量太少,汤姆?索亚等人物也太老了。是呀,就连霍尔顿现在也已是古稀老翁了。虽说经典永远都不会落伍,但这些作品离时代太远,主人公的很多做法如今都已行不通,让孩子们难以效仿,这总归是一件憾事。
  现在,《芒果街上的小屋》恰好可以弥补小读者的这种缺憾,因为它是一本当代“成长经典”,对他们来说,既是成长的好故事和新范例,又是对写作大有帮助的美文。
  所以,尽管有评论家认为《芒果街上的小屋》还有一些缺陷,如女权主义立场过于突出等,书中的成长故事、多重主题等等,却足以吸引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
  “芒果有时说再见”,这条你在任何地图上都查不到的芒果街,却时时都在与我们心中的童年街相呼应,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次为了回归的告别。
  

书评:漫步芒果街(1)
黄梅
  《芒果街上的小屋》(1984)是美国当代女诗人桑德拉?希斯内罗丝(Sandra Cisneros; 1954-)的成名作。
  希斯内罗丝是墨西哥移民的女儿,六十年代在芝加哥贫穷的移民社区里长大,受政府资助上了大学,后来又因写作天赋而被推荐进了国际知名的爱荷华大学研究生写作班,毕业后当过中学教师和大学辅导员,与少数族裔的贫困学生打了很多交道。看到他们的困境和迷惘,她联想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决定要写点什么。一部《芒果街》酝酿了五年,成书在她三十岁时,采用一种诗歌与小说的混合文体,讲述一个少女的成长,描绘移民群落的生存状况。
  在20世纪后期美国知识界高度重视族裔问题的文化氛围里,这本书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和争论。1984年出版,次年便获得了“前哥伦布基金会”颁发的美国图书奖,又陆续进入大中小学课堂,后来大出版社兰登书屋取得了版权并推出其平装本。与此同时,各种评论、导读纷纷出台,耶鲁大学的大牌文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也亲自出马编了一本导读。有些导读十分详细,书里的字句像莎士比亚的台词一样被条纷缕析,挖掘隐义。如此对待一本并不引经据典,没有文学野心的半“童书”,的确有些令人惊讶,可以说是当代美国文化的特异景观。
  少女呢喃
  喃喃自语是少女埃斯佩朗莎?科尔德罗的存在方式之一。
  《芒果街》全书由44节短小的片段独白构成。每节围绕一个不同的话题。那些“节”或“篇”讲述在小埃斯佩朗莎心中留下痕迹的一些经历,或围绕某事某人,或有关头发、云朵、树木和荒园,等等。
  进入芒果街世界,我们首先接触的就是那讲话的声音。人们们常用“清澈如水”之类词汇来形容它。尽管它其实并不像乍读时感觉的那么纯粹而明澈,尽管渐渐地我们会分辩出复合于其中的成年人的追怀之情,但是最主要也给人最深印象的,确实还那是个十多岁的敏感小女孩的话音。小埃斯佩朗莎在对自己、对自己想像中的至亲好友说话,心口相通,毫不设防,没有间隔和距离。
  “我们不是一直住在芒果街的。以前,我们住在鲁米斯的三楼,那以前,我们住在吉乐……”开篇那近乎透明的语句直接把我们带进科尔德罗们的生活。
  不时的,有句子会像阳光下闪着异样光彩的石子出其不意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不妨稍稍驻足,听听那些字句的音调,品品它们所提示的意象。比如:芒果街的新居“它很小,是红色的,门前一方窄台阶,窗户小得让你觉得它们像是在屏着呼吸。几处墙砖蚀成了粉。前门那么鼓,你要用力推才进得来。”屏住呼吸的窗户和鼓胀的门。多么栩栩如生。什么样的人会这么看这么想?那拟人的笔法所展示的难道不是个万物有生命有灵魂的童话世界?当然,新颖而生动的比喻所提示的感受却不一定简单也不一定轻松:小窗口很可能意味着压抑、与肿胀相关的首先是疼痛,如此等等。
  再比如“头发”一篇中,写到一家六口每个人的头发都不一样。但只有“妈妈的头发,妈妈的头发,好像一朵朵小小的玫瑰花结,一枚枚小小的糖果圈儿……把鼻子伸进去闻一闻吧……气味那么香甜,是待烤的面包暖暖的香味,是她给你让出一角被窝时散发出的和着体温的芬芳。”这里,中译相当妥帖而传神地转达了原作的风格。作者用的是简单稚拙的儿童语言,没有抽象观念,没有复合长句,一个又一个逗号断开了又串连起那些日常的小词(头发糖果被窝之类)和鲜活的意象,三五词一顿的明快节奏和着音步的抑扬,构成一曲母爱的颂歌。从头发的外观到气味再到对母亲的依偎,行文恰如女孩的思绪轻盈跳动。
  还有那些歌谣……
  在这些诗意的片刻,短暂的停留曾把我带回到凝神注视疏疏坠落的雨滴一点一点打湿北京四合庭院地面砖头的年月。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记忆的天空里依稀地布着夏日的树荫。不同读者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但不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如果读得慢一点,让埃斯佩朗莎的轻声呢喃在你的心镜中投映出某些图象,呼唤出某些联想,敲打出某些节奏和音律的回声,那将会是一种美的体验——即使其中有时会包含痛楚和酸涩。
  背后的“故事”
  《芒果街》虽然由一些相对独立的小“节”构成,但它们有内在的关联,总和起来讲述了一个关于美国大城市中贫苦墨西哥裔少女成长的“故事”。在“我的名字”一节里,埃斯佩朗莎说明:她那多音节的长名字来自西班牙语,在美国学校里被同学认为既别扭又滑稽。她很明白:自己属于“棕色的人”。
  在种族差异和矛盾非常突出、对肤色和族裔问题十分敏感的美国社会,身为拉丁美洲移民后代常常意味着家境贫穷、遭人歧视以及文化上的隔阂与失落。因此,埃斯佩朗莎的成长历程蕴含丰富的社会学内容。布鲁姆主编的导读也主要聚焦于与作者身份和作品内容相关的族裔、性别、贫富和文化差异等问题。
  

书评:漫步芒果街(2)
初到芒果街,小埃斯佩朗莎结交的头一个朋友是“猫皇后凯西”。凯西家里群猫聚集,连餐桌上都有猫自由散步,显然也是穷人家庭,决算不上讲究。小凯西对新来的邻家女孩很友善,主动给她介绍介绍当地街坊和店铺。然而她也会吹嘘自家的法国亲戚和那里的“家宅”,会童言无忌地直说科尔德罗之流(非白人)的到来导致社区档次下降,所以她家将要向北迁居,还会警告新来者不要和“像老鼠一样邋遢的”露西姐妹玩耍。小孩子似懂非懂的话充分地并且残忍地折射着成人社会的矛盾、弊端和偏见。
  透过小埃斯佩朗莎的眼我们认识了众多芒果街的拉美移民。有凯西走后搬进她家房子的“么么”一家。有住在他家地下室的波多黎各人——他们中的一名少年曾偷来一辆黄色卡迪拉克豪华车并载上所有邻家孩子在窄街上兜风过了把瘾然后被警察拘捕进了局子。有又想攒钱和波多黎各男友结婚又想在美国另找个阔丈夫的玛琳。有被男人遗弃的单身母亲法加斯:她带一大窝孩子艰难谋生,无人管教的小家伙们一味胡闹,终于有一天酿成惨祸。还有新到美国来的胖女人玛玛西塔,她不肯下楼也不愿说英语……
  一顿午餐也能告诉我们许多事情。小埃斯佩朗莎眼巴巴地看着那些能在学校餐厅吃午饭的“特殊的孩子”,千方百计说服了妈妈给她带饭,却在餐厅里遭到嬷嬷的拦阻,委屈地哭了起来,勉强留下来后,她在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食堂里流着泪吃带来的冷腻的米饭三明治(她家的午饭没有肉),感到那么失望,那么满心屈辱。我们恐怕得动用点想像力才能充分体会学校食堂对于这个孩子的巨大诱惑。把如此微不足道的就餐权利幻化成某种美好辉煌体验的,该是多么辛酸而卑微的处境。此外,从各位掌事嬷嬷的言行,我们还能感受到拉美裔穷孩子读书的天主教会学校的氛围。
  当然,穷孩子也有自己的快乐。埃斯佩朗莎不顾凯西的警告,和露西姐妹交了朋友。她们凑钱合伙买了一辆旧自行车,三人一起挤上去,风驰电掣地穿过整个街区。那是“我们的好日子”。老吉尔的旧家具店又小又黑又脏,里面只有些破破烂烂的东西,但对孩子们来说仍然魅力无穷——比如那个能发出奇妙声音的音乐盒。仰头看云彩是大自然提供的探讨“科学”和“审美”的机会。唱着歌谣跳绳则是街头平民孩子的快乐游戏。
  参加小表弟的洗礼晚会是忧喜参半的体验。妈妈为埃斯佩朗莎买一身鲜亮的新裙子,却没买新鞋。这让她沮丧万分,晚会上根本不敢去和男孩子跳舞。不过,墨西哥移民中存在着浓浓的家族和同乡亲情。长者会关照孩子们,而且大家沾边不沾边都算是“表亲”。后来埃斯佩朗莎在那乔叔叔的鼓励和邀请下进了舞场,跳得兴高采烈,无比风光。
  发生化蛹为蝶巨变的青春期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小姑娘们开始注意自己的屁股和腰身。她们跳着舞,跳着绳,同时半是天真无邪、半是初解风情地唱着歌谣。她们穿上别人送的五颜六色的旧高跟鞋招摇过市。她们开始对男孩子生出兴趣。埃斯配朗莎开始打第一份零工。她在照相馆分装照片,那儿的一个看来和气谦卑的东方人突然吻了她。我们几乎能听到她的心跳,感到她的尴尬和惊恐,也不免会对留在叙述之外的那东方人的境遇、心态和动机等等生出一些模糊的猜度。
  真正的初吻发生在这之后。在嘉年华会游乐场上,约定碰头的女友萨莉没露面,却有一群男孩来纠缠,其中一个还强行亲吻了埃斯佩朗莎。这破坏了少女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