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避劫 >

第1部分

避劫-第1部分

小说: 避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避劫
国宝护卫队(避劫)

  内容提要:

  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战争。担负北平地区防卫任务的中国国民党29军奋起还击,全体将士为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同仇敌忾勇猛冲杀。此后,日本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不惜一切代价掠夺中国财物。

  在紧要关头,国民党政府立即组织了国宝南迁计划。在兵慌马乱之际,一支护送国宝的后续部队陷入日军的围追堵截之中。这批国宝件件价值连城,如落入日军魔爪,后果不堪设想。国民党当局为避免国宝被日军肆意掠夺,命令处于危险处境的护卫队全力保证国宝安全,严词命令:“以身护宝”。

  为使代表中华民族文明精粹的国宝避免落入日军强盗之手,这支部队在南迁过程中,开始了在敌前敌后艰苦卓绝的战斗。在与强大残忍凶狠的日本军队作战中,全体将士不屈不饶勇敢顽强,浴血护卫国宝,为中国军民树立了坚强意志的精神支柱,为中国抗日军民营造了极大的信心;在与国民党内部尔虞我诈的夺宝斗争中立场鲜明;在与土匪抢夺国宝中斗智斗勇;在与新四军的合作中,他们精诚团结、默契配合、并肩战斗,一致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的数次进攻,彻底打破了日军欲抢占国家古物之梦想,以最顽强的斗志圆满地完成了保护国宝的重任。

  最后,国民党单方面撕毁一致抗战协议,在国共合作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他们决定弃暗投明。但由于他们掌握的是一批重要国宝,国民党政府不甘心落入共产党所领导的新四军之手,一路追杀,使之又再次陷入了自己人的战争当中。在被数倍于己的国民党正规军重兵包围下,几乎全军覆,在这紧要关头,最终被我新四军增援部队挽救了危机,国宝回到了人民手中。

引 神秘之人1
我心头有一幅旌旆,

  没有风时自然摇摆;

  我这幅抖颤的心旌,

  上面有五样的色彩。

  这心腹里海棠叶形,

  是中华版图底缩本;

  谁能偷去伊的版图?

  谁能偷得去我的心?

  人生活在大千世界里中,犹如繁星漂浮在浩瀚天际一般,有的光芒四射,有的转瞬即逝,有的惺惺相惜,有的距之兆里。星星如此,人亦如此。有的人无时无刻不在记忆之中,永远挥之不去;而有的人只是擦肩而过,形如路人;有的则素不相识,终其一生而难相聚;有的人可以创造丰功伟绩,流芳青史;有的人则宛如尘埃,悄无声息。

  可是,当一个已经几十年不被你注视过的故人,突然有一天想起,第一反映就会后悔已经失去了很多很多。至于失去的是什么,其实也是一片茫然,是情感?回忆?留恋?还是寄托?在查找答案的过程中,你就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指望人生就此停留,或者时间倒流,开始出现一些思想和行动上的奇特变化。这样的情愫在大部分人的经历中都有过,或许可以用一个词来简单地描述这种复杂的心理变化,那就是情感两字,它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支柱元素。我想,只要是中国人,相信在骨子的每个细胞里,先天就已经种植下了这种Hormone(荷尔蒙)激素。坦率地说我也有,特别是当我偶然在读闻一多先生的诗选时,突然看到这首《爱国的心》的时候,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他,想起那位久未谋面的故人,他让我兴奋、激动起来,或许就是这种情感,在我与他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可以说他对我写作此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初次看到这诗,是70年代初的事情,在同村庄的一个董姓老人处。说是老人,其实他并不老,那时他才50多岁,是因为我在那年代年龄太小,所谓的老,是相比年龄差距而言,所以在我的感觉里,他是老人。当然,如今他已经年过八旬,七十岁已经是古稀之年,那么八十高龄理所当然是老人了。偶尔有一次回老家特意去看望他,见他身体健康,还口中念念有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他对我发出感叹说,在旧社会能活到古稀之年的人非常稀少,仅以知名的诗人、名家为例,超过七十岁的真是寥寥无几。但是,到了近队代,社会不断进步,人的平均寿命已长了很多,古稀实在不是稀罕。到了现代,医学保健昌明,古稀者遍地皆是。由此可见,他十分赞美当今的社会制度,也正是这样的好社会,保障了他有这样的好身体。我到乞求他能长命百岁,可是,生命应该遵循科学,真如医学技术能治疗病痛,但是医学技术不能保证人返老还童或千秋不死,这也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伟大之处。

  那时的我,还是个懵懂小孩,对诗词书画不甚了解,更不懂得里面内含的价值几何。文章开头那诗被老人写在联幅上挂着,看上面的字写得刚劲挺拔、清秀整洁,诗虽然简短,就这八句,但其中的韵味很吸引我。使我不由自主地喜欢起来,总有想去触摸的冲动。老人对此联幅十分珍惜,每每见有人进屋,他就亲自守护在旁,不让人动它一根毫米。平时经常看到他不厌其烦地用鸡毛掸子小心翼翼地打扫上面的灰尘,可见这是他的珍爱之物。

  偶尔,我们小孩有趁他疏忽之际无意间碰到此物,他定不依不饶,还要抓住我们这些使坏(在他看来)的小孩到父母面前告状。有通情达理的家长则赔礼道歉,就此了事;有野蛮无理的妇人则不讲情面,指责对方为两张破纸向自己的小孩动粗,说一张老得发黄的破纸,又不是什么宝贝,有啥稀罕的?如若损坏一张,陪你一百张如何?气得老人面红耳赤,脸青筋暴,一时语塞。每当在这僵持不下之际,村长(那时称生产队长)就会出面调停。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引 神秘之人2
就此,村里有人议论董老是怪人,也有人怀疑他是奇人,更有人指责他是倔人。于是,大部分村民欲与其老死不相往来。村长则不这么认为,他坚信董老人必是才高八斗的文人,不然为何对那两张不值分文的泛黄的纸看得比命还重?定是爱惜上面的字和诗。在当时,村长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在我们村庄里,比他文化高的人没有,于是他就有鹤立鸡群的感觉,仿佛他自己俨然是个文人,于是逐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情。从此,村长从尊重知识的观点出发,教育我们这些小孩,不要和老人调皮,要尊重文人。有了这地方长官的授意,不光我们这些小孩不敢越雷池半步,就是先前那些对老人有看法的大人,自然也对他敬重几分。

  出于好奇,在有机会之时,我总在有意无意中观察其人其行,仿佛他是我课堂上最难解的一个应用题,任凭你费尽心计去思考猜测,到头来还是一头雾水。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在慢慢长大中渐渐懂事,才突然如梦初醒,发现他其实是个神秘之人。

  神秘之一:姓什名谁?

  自记事起,在几年甚至几十年里,我始终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问村里人,他们也全然不知。这让我感觉非常奇怪,于是心里疑问起来,难道他没有姓名不成?按照道理来说,这绝对不可能,但是就是没有人能够唤出他的全名。有热心的读者会问:在中国,户籍制度自西周井田制开始到秦汉就已经相当成熟,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难道在现代中国领土上还有不知道名字的人?存在黑户口不成?打死也不相信这是真的。

  其实,我也希望这不是真的,也希望这是个谎言,真心希望能明白清楚地叫出他的名字。但是事实就是存在这样的怪事,确实全村人都不知道他的全名,就连执政多年的村长也不知道。在很多人提出这个疑问后,村长仿佛清醒起来,猛然记起这件事,埋怨自己是灯下黑,竟然在眼皮底下站着个活生生的人,还不知这人是谁,实在可笑。于是想把这事查个水落石出,何况自己认为他是个文人,没有名字怎么成?于是,村长决定亲自去询问。

  有好事的村民一听这消息,无疑与揭开千年古墓还要好奇,都巴望着能发掘出什么奇珍异宝,于是聚集了十几个人,想亲耳听到老人的名字,紧跟着村长屁股,想掌握第一手新闻资料。结果到了老人家中,闲杂人等都被其趋赶出门,只留村长谈话。

  当村长出来之际,一脸苦色,大家估摸没有什么任何结果,准备四散。村长突然把大伙叫住,说今后尔等叫他“老董”就行,这就是他的名字,至于其他,就不要过多追究了。自此以后,大家就把他称呼为“老董”,这权且当他的名字。有人私下说,可能是他出于某种避讳的需要,不肯说出名字,这更加增加了我对他的神秘感。

  “老董”长年不参加生产劳动,但是他的口粮照样由生产队发放,在那大集体年代,自然有人感觉实在不公。于是,村长出面解释:他有一手精湛的理发技术,就凭这手艺,不参加生产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你能?你来给我理头行吗?更何况我是村长,在我的治下还不公平的事吗?说得那人以后屁不敢放一个。

  于是,大家把他叫“老董”,时间长了,没有人计较他的真名实姓,就把“老董”当他的名字。结果,问题又出来了,小孩们不清楚“老董”的字面含义,误认为“老董”真的是他的名字。既然他名字是“老董”,那么他姓什么呢?于是有一天早晨,在老董的理发店墙壁上赫然贴出了一张大字报,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几个大红字:“老董!你姓什么???”贴了三天依然没有结果。于是第四天,村长把那纸揭下撕掉,见没有什么效果,再没有人做这无聊之事。

  尽管大家都有想知道“老董”真实姓名的迫切性,或许也不存在什么坏意,但是一切的努力都是枉然,多少年以来依然如石沉大海,毫无结果。

引 神秘之人3
神秘之二:出生来历?

  他的出生来历,依然如他的姓名一样神秘,从来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出生地在何方。小时候我曾经天真地想他是不是如孙悟空那样从石头缝隙里蹦出来的?我们村里都姓钟,是钟家村,听说从来没有什么杂姓人混居于此。但是“老董”一来,就破了这先例,他是唯一的一个外姓人,据此就可以推断他不是本村土居人。

  他一年四季不出远门,长年深居简出,通常情况下,他基本在理发店和家两处行走,绝对的两点一线。我疑惑一年到头他总有购买家中日杂用品之时吧?难道他不想乘机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果不其然,每当家里缺少物件,他总会笼络我们这些小孩,宁可多出几陪的车费或价格,让我们替他跑腿,也不愿意自己出门,这很有悖于一般常理。既然有利可图,我们这些小孩当然乐此不疲,争相替他跑腿,有时候利润丰厚,跑一趟可以换回来2本连环画,此等好事,何乐不为?

  既然他不是本村人,那么应该有自己的老家,可他又从不惦记老家,从来没有见过他想自己的父母兄弟,从来没有见他回过老家。有人议论说,他不想亲人是个没有感情的人,但是有人又反驳,真是因为他太有感情了才舍不得离开我们的小村庄,公婆之争,各有道理。

  还有一点,ZJ土话素有“鸟语”之说,十村不同音,五乡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