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世繁华-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和之举前世未有,乃放至全世界,也是伟大之举,于航海史上,足可称之为伟人!郑和由三十五岁丰躯伟貌、器宇不凡的青壮年,到年过花甲的垂暮老人,把后半生交给了碧海巨浪。大明却仅仅因为一句‘片板不得下海,违者死罪’话而将他所有功绩都抹杀干净,其愚蠢在于大明根本不重视中国漫长的海岸线,认为于陆地上纵横驰骋,便可天下无敌!
“蒲大人,郑大人这些年来可有什么资料留在了朝内?”
“每次出航郑大人都会令人撰写《出使水程》。其上记载了各船只的航海记录、所部水师官兵的训练方法、如何谙熟航海的过程、历次下西洋前的上谕及归国后的奏章、后勤补给系统及实施方法、各类船只的武装配备、随船官兵的健康、疾病、医疗状况等。这些写成之后上呈给皇上过目,在交由兵部入库。”蒲日和想了想,道。
那刘大夏我突然想起,后世之中对于郑和的资料极其少,在诸多话本中提到的这《郑和出使水程》却是根本没有,而有史料上说是总督军务项忠与车驾郎中刘大夏通同作弊,监守自盗,将其销毁。照如今大明对待郑和的态度来看,这样的事情绝对有可能发生。
“二弟,我想要你入大内盗一份东西出来。”
第五卷 明清晚风 第六十七章 一衣带水
夏日正浓,日头照得地面发白,连带吹着的风也是温热入骨,不片刻间,那汗水涔涔而下,将褂子也润得透湿。
“这鬼天,就没见一日凉爽过。”一军士蹲在树荫下,光着膀子,手撂起褂子,不住的扇着,可就是这样,他额头上的汗也没见干清过。
“马官,你还闲待着啊?”不远处的军帐内探出一个人头,看到马官的狼狈样,揶揄的笑着,“等会儿大人来了你就继续歇着吧!”
马官嘟囔着骂了一句,四处看了看,皱着眉头,有气无力的道:“你听谁说的大人会过来?不是说大人去京城述职?”
“哈哈,”那人貌似惊讶的笑着,“你这哪年的消息了?大人记挂着那些矮鬼子,早早的就去了,这个时辰都回来喽!”
“你唬我?哪有这么快?老子干死他奶奶的矮鬼子!”马官骂着,慢腾腾的站起身,将褂子朝肩上一。
“溜四,你出来,跟哥哥说两句话,我一个人在这傻站着,象根木桩子似的!”甩了甩汗,马官不耐烦起来,抓着褂子就在身上一撸。
“我陪你?就这份罪?饶了我吧,我还是乖乖的在帐里头看本子的好!”溜四撇了撇嘴,“你要觉着无聊,把那树当鬼子,狠狠练上几招”话没说完,那溜四却一缩头,躲进了帐里。
马官正奇怪,却听得有马蹄声传来,他浑身一激灵,也顾不得其他,抓着褂子就朝身上套。正手忙脚乱,那马蹄声已近在耳边,一人声如重鼓,低沉有力,喝道:“谁人值守?”
马官扭身挺直身板,刚要回答,可随着这话,当头就看到一马鞭抽了下来,鞭影忽闪间,看到的那人嘴角下弯,面色冷竣,他咬着牙,死死站住了。
鞭子并没有抽到马官的脸上,破空的响声在他鼻子前划过。“哼哼,身为值守军士居然装束不整,形体不正!”
说着这话,那马蹄声便朝里而去,马官缓缓睁开眼睛,这时才发觉原本躁热的身子竟是冰凉,呆了好久他才擦擦额头上的汗,念叨着:“乖乖,真是大将军回来了!”
**
寂静的夜色沉如水,在这黑夜下,一队身着白衣的士兵如标枪般站得挺直,每个人身旁都有一柄大刀,刀尖插入土中,手握着刀柄,脸色沉静,一眨不眨的望着远方。
在他们身后不远,同样有一位身穿白衣的男子,四方大脸,脸色谨然,隐约中透着一股肃杀。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在离他们不远有一处小山谷,远远的传来嘶叫声。
缓缓的,一白衣男子从黑夜中闪现,穿过这队士兵朝男子走来,他步态沉稳,一双眼睛灼灼发光。
“将军,山谷内的倭贼基本上清除干净了。”来到男人身前,那人微微一顿,说道。
将军仍看着前方,仿佛来人的话他根本没有听见,而那人却也不急,说完之后便静静待在一边。偶尔吹来的一缕轻风只略微的扬起了将军的丝带,这时,那山谷中传来的嘶叫声已经难以听闻。
“戚——虎——!”这从山谷突如其来的叫声微微让将军挑了挑眉,只是相距甚远,等到了他耳朵里的时候,这原本应该是震天的声音已经无丝毫威力,惟有吼叫中那愤恨不甘依旧如故。
“这是捣毁的第二处倭巢吧。我们下去看看。”将军嘴角滑过一丝不屑的冷笑,缓缓扫了扫身前的这队士兵,慢声道。
战斗结束,山谷中已经亮起了火把,刚临近山谷便可看到散布分呈的尸体,或躺或卧,神态狰狞,死状凄惨,而在离谷口百来米的谷中,倒下的白衣人是谷口上的几倍,除了数个还在谷中搜索侦察的白衣人外,几乎所有参与战斗的白衣人都围在了这一处。
“倭贼劣顽,想不到布置了这么久的暗袭计划也让我戚家军伤亡惨重。”缓缓闭上眼,将军紧抿了抿嘴,沉声道。
“这些倭人的确悍不畏死!”先前那报告的白衣人附在一旁,道,“他们虽然身材矮小,但生性凶残,对待妇孺之辈也毫不留情,若是战事不利,乃至战败之时,他们会突然发威,形若疯狂据说是什么他们所谓的武士道。”
“武士道?”将军微一顿,皱眉看了白衣男子一眼。
白衣男子解释道:“据说这武士道乃是这些倭贼信奉的一种东西,便如我国信奉的侠义一般。”
将军哧牙冷笑,道:“与侠义一般?真是好笑?侠义之念乃是让人与小义中求大义,有所为,有所不为!可不是这武士道一样,让人上战场来送死的!”
白衣人微微一笑,道:“下官自然知道,可下官了解,这武士道并不是只有这样,讲究的是忠、忍之念对于自己犯下的错误,他们便会用武士道来约束自己,剖腹自杀!”
“愚忠而已,既然犯下了错误,剖腹自杀便能了结吗?只不过是逃避裁决而已!”将军再次冷笑,随即他眉头便皱起,指着地上那些身材矮小的黑衣人,“这些人可称之为无人性,再加上所谓的武士道,不过是增加他们的凶残而已,与我侠义并称,徒辱没了祖宗!”
白衣人仍是微笑着,道:“下官只是想说明他们这种武士道可比侠义的执着,其中含义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另外下官觉得这里并不是倭贼的巢穴”
将军沉思片刻,缓缓点了点头,道:“我也有这种感觉,上月捣毁横屿 (今宁德东)倭巢,倭贼虽多,但我部伤亡不大,此次却出乎我意料,并且听子化你的意思,这次我部对着的这些倭贼使用了武士道?”
子化一拱手,笑道:“大将军实在了得,下官正是这个意思。”
将军摆了摆手,叹道:“子化”他话没说完便听得山谷内里传来一声惨叫,一声厉吼。
几人惊然转头,在场的士兵俱都提起大刀朝发出声响处跑去,刚到拐角处,便又急停下脚步,缓缓朝后退着,而开始冲得比较前的几人也发出了高低不一的惨叫声,一众士兵脸上都现出愤怒。
随着他们脚步的后退,一身材矮小的黑衣人提着一白衣士兵缓缓走来,另一只手拿着柄奇怪样式的刀,双眼紧盯着自己面前的敌人,若有人退得慢了,那柄刀便在他提着之人身上划下一刀。
缓缓的,他站定,眼神在四周一扫,最后定在了将军脸上,一动不动,却将刀指向了过去。警戒的士兵低声吼着,对这残漏的倭贼更为愤怒,齐刷刷的将刀举起,遥成攻势。
“你,决斗!”突然,那倭贼开口说道,只是语调僵硬,颇为怪异。
“为什么?”对望良久,将军神色不动,抬手制止了手下发怒,沉声道。
“你,头领,我,头领,公平!”倭贼垂下刀,一双眼睛闪现着凶残。
将军嘿声笑了两句,道:“你乃败军之将,何来资格?何况,你手上提着人来威胁便叫公平?更且,我若不是头领该如何?”
倭贼冷冷一笑,将手上提着的人朝地上一扔,一脚踏了上去,那士兵发出一声痛叫,紧接着,让所有人震惊的,那倭贼丝毫不停的双手持刀,怪叫一声,狠狠刺进了士兵的胸膛鲜血溅了他一脸。
“现在公平了,你戚虎之王,我,真田本义,决斗!”
“哈哈,哈哈,好!”将军不怒反笑,“本将军戚虎之王戚继光。”说着,他缓缓朝前走去,紧盯着真田本义,眼中凛凛生辉。
“真田本义,织田家”真田本义脸带凝重,眼现兴奋,他先将刀放置一旁,随后恭恭敬敬的行礼。
“虚礼妄为,假信假义!”可就在这一刻,戚继光眼中掠过一丝狠厉,佩剑如若闪电直刺而出。
剑透胸而现,真田本义双手紧扣剑身,愕然抬头,喉咙里发出一道如野兽的叫声。
“你”他大张嘴呼吸着,双手擎起刀,怒视着戚继光。戚继光冷冷的看着他,看着那刀一点一点朝自己靠近:“对于你们这样的人,何来公平而言。”随着这句话,剑光再闪,削断了真田本义的喉咙。
“戚将军,大人们都在堂内等着你。”
福州巡抚衙门口,戚继光微微站定,对于向自己打招呼的士兵略微点了点头,朝内走去,还没到正堂大厅便听到里面传来爽朗的笑声。
“志辅,此次歼灭倭贼千余人,下一步可有打算?”一人声音略带老气,收笑道。
另一人清了清嗓子,道:“据探子报,东溟人在我中原的巢穴不止这两处,戚将军早定下计策,不出意外,当可扫平福建倭患。”
又一人道:“俞将军,这江浙福建一带,倭患历年不断,且凶残不化,扫平二字”
戚继光大步走了进去,见到在堂几人,微微一行礼,道:“福建总兵官戚继光见过几位大人。”
当中一人年纪也只四十上下,站了起来,笑道:“元敬来了,可见这牛田倭贼已经被将军肃清。”这一开口便发现他便是最先开口说话的那人。
坐在左侧的男子满脸虬髯,长相甚是粗豪,一开口说话便是被叫做志辅的人。他上下打量了戚继光一眼,站起身双手抱拳,道:“福建总兵官?嘿嘿,元敬,你倒是什么时候升了官?”
戚继光微微一笑,却不做答,朝坐在右侧的男子抱拳为礼:“刘将军什么时候到的福建,也不早说,让戚某做东接风也成啊?”
刘将军笑着回了礼,道:“戚将军前脚出京城,升了官,后脚便是着令刘显率兵成左路大军,协同戚将军剿灭江浙倭患”
那俞将军听得咬牙切齿的样子,伸手重重一捏戚继光的肩头,道:“你升官他们二人都知道了,我还不知道”
当中那人知道两人乃是生死之交,见此却也劝道:“你二人一戚虎一俞龙,便是升官也是寻常之事”
俞将军立刻回头驳道:“偏偏这一回可是元敬一人升官!”
那人惟有苦笑,戚继光也是苦笑着摇了摇头,道:“此次进京述职,事情可并非几位大人想的那么简单。”
他这么一说,几人都收了玩笑之心,沉静下来,俞将军道:“这其中可有什么原故?”
戚继光沉着脸,略微一思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