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以后有几国-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此刻的孙坚,虽然依旧在那小小的县丞位置上停止不动,但他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伴随着孙坚为官渐久,他逐渐掌握了“猪头该送进谁的庙门”,明白仕途一路走的主要不是政绩,而是关系。于是乎孙坚开始在上下运动,在朝廷内已形成自己的人脉,在社会上组织自己的小圈子。而这时参与讨贼的右中郎将硃俊,正是他重金结交的人脉之一。
趁黄巾乱起,硃俊表奏孙坚为佐军司马,参与军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过去的官员多少要点脸,光拿钱不办事始终过意不去;二是他深知孙坚勇猛非凡,与他一起*黄巾军就如同多了座为自己撑腰的大山。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者。
而对于这次机会,孙坚可真是下足了本钱。不单在下邳的孙氏子弟和社会上结交的哥们弟兄一个没落,就连附近的商旅护卫与淮、泗地方上现役军人也让他强拉来不少。短短数日间,已然组织上千人的私人军队。在跟随硃俊作战时,孙坚正是凭借这支私兵所向无前,无往不利。
残酷的战争开始了。就本质而言,人类与禽兽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不是你去吃了对方,就是让对方来吃了你,怕死的最后下场只有死,战场上尤其如此。
孙坚作战勇悍异常,常置生死于度外。一次他乘胜追敌,单骑深入,不想遭遇伏击作战失利,受伤堕马倒卧于草中。当时,军众分散,不知他在什么地方,甚至有些部下认为他已经遇难,几乎要为他发丧了。幸亏他所乘识途老马跑回军营,咆哮嘶鸣,将士们随马找去,才在草中发现了孙坚,救了他的性命。可孙坚回才营养了十几天,见伤势略好,便又奔赴疆场杀敌。
不怕死,豁出命,就是早期的孙坚发家及每战必克的关键窍门所在;直打得汝、颍黄巾军听见“江东猛虎”之名便落荒而逃,最后退守宛城。
谁料困兽犹斗,黄巾军凭借地势之利,坚守不战,据守宛城月余,硃俊不能攻破。其实以孙坚修为,破区区一个宛城又岂是难事?
原来他早就有心攻破宛城,但恐怕灭敌太快功劳反而为次,充分吸取了以前立功的“经验教训”,本着“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官僚主义精神,把过错误留给别人,把功劳留给自己,面对宛城这块“肥肉”,他楞是坚持住不出手,任凭硃俊与敌相攻月余。
直到硃俊再也熬不下去,许下重诺保孙坚荣华富贵,这才说动了孙坚。
于今孙坚看看时机已到,遂凭一己惊世武功一日内杀敌百余,突破宛城大门,大军乘势蚂蚁般涌入宛城。终于黄巾军大败,死伤之多已然无法统计。
借此大功,孙坚上下疏通,再有硃俊力保,孙坚获迁别部司马(大将军直接下属官员之一,有兵权,俸禄在千石以上)。从此孙坚威名越来越盛,诸如边章、韩遂凉州造反,区星、周朝、郭石长沙、零陵、桂阳等地率领的农民起义,也相继被孙坚平定,可谓顺风顺水,青云直上。累计功劳,官至长沙太守,被封乌程侯。
要说这汉朝的侯爵制度,其实与现代英国爵位制度或中国人大代表制度大同小异,实质只是一种荣耀,并没有多少实权;但发展发展着,不知怎么就成了权贵身份象征,导致很多当官的挖空心思一辈子,也就是追求个“封侯拜相”而已。
而谈到孙坚被封侯爵,固然有其功劳所在;但中国有功名将不被封侯的也为数不少,比如飞将军李广就是其中代表:李广将军抗击匈奴数十载,匈奴单于为之胆寒,前后七十余战,几经生死,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却终落得“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最后自杀身死的可悲下场。
可知在中国为官的关键问题,从来不在你为国为民干了什么好事;而在于需要你去办事时,你是否按照有权决定你官职者的意愿去办事。所以孙坚先是依附硃俊,而后更不惜自降身价,转为依附在朝廷中势力更强却人缘极差的袁氏家族嫡子袁术(袁绍为妾生),正由于其充分调用了“上级关系”,打开了“沟通渠道”,做出了要求的“政绩”,才最终能够被封为侯爵。
从此孙坚一门开始显贵,告别了世世代代的农民命运,迈入贵族行列,真是“人见黄巾肝胆丧,我见黄巾上青云”。
但也在此同时,孙坚开始变得目空一切,甚至于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第19节 史上最牛太守——孙文台
中国的面子问题,是一种很奇特的文化现象,可以说举凡中国人就没有不好面子的。越是爷们,越好面子,越是纯爷们,越不能失了脸面。
咱们这么说吧,不好面子的那部分人,你干脆可以将他排斥到男性同胞之外。
因而,当中国男人栽了面时,身边的女性往往会这样'激励'他们——“你他X的是不是爷们啊?”。
“饿死事小,面子事大”,饿不饿死只是个生存问题,活也好,死也罢,关系的无非是你自己,终归是件小事;但面子问题可不得了,上牵扯你祖宗父母十八代,下涉及你亲戚儿女耷拉孙,就是你不要面子了,这许多人能容得下你不要面子?
“周围的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你要是开一日本车呀;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大腕》中一个神经病的呓语,就是对面子问题的最好注释。
可以说中国男人能够不要爱情,不要钞票,甚至于不要命,但唯独不能不要面子。以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几乎相信男人就是为面子而活的——“中国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面子问题”,某位不知名的哲人曾这样总结过。
面子如此之重要,不给可不行,否则轻者处处树敌,重者更是要闹出人命的。
我的天啊!有没有你说的这么邪乎?不给面子不行?好,那就给呗。
有见地,够爽快!
但是——给不给男人面子,只是个态度问题。态度端正了,马上就面临另一项技术问题——面子是个啥?谁能告诉我,面子到底是个啥?
我曾试图给一名老外解释中国人所谓的丢脸,“No face,没有面子……”滔滔不绝到口干舌燥,他却始终如一地瞪着无辜的蓝眼睛发呆。不知道大家怎么解释,反正我放弃了,因为实在说不清。
什么是面子,尤其是中国男人的面子问题,基本就相当于茫茫黑夜漫游,却偏要让你沿着河边走路,很难保证那脚就滑了下去,触犯对方“面子”自己还浑然不知,却闹得你死无葬身之地。
比如孙坚,就可谓是三国年间好面子男人中的代表,小心眼者的翘楚,我们现在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对待那些不给他“面子”的“仇人”吧。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张让等宦官作乱诛杀大将军何进,董卓趁机率西凉兵进京勤王,借助兵力优势成功掌握了中央政权,开始了他的专政统治。
是时董卓废少帝,立献帝,随意任免乃至杀戮大臣,在京城横行跋扈,恣意妄为,严重威胁了其他门阀派系的政治利益。
各地驻军不甘受至于卓,公元190年7月,曹操矫诏*董卓,讨董联盟成立。渤海太守袁绍任盟主,合计十八路军阀在盟主袁绍的主持下起兵共讨董贼,史称“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而此时已贵为长沙太守、乌程侯的孙坚,本就因为利益冲突而与董卓不睦,加之受到其依附的袁术势力邀请,便欣然响应,出兵讨贼。
然而孙坚此次出兵,却不再如以往行军那样雷厉风行,而是绕了一个大圈子。他的第一站,并不是去鲁阳与老大袁术会合,而是首先赶往荆州首府襄阳——“报仇”去了。
至于此刻的荆州,还不是后来刘表刘景升的地盘,而是归时任荆州刺史的王叡所管辖。
王叡,字通耀,徐州琅琊郡临沂人,世代公卿,家门显赫。
早先孙坚初踏仕途,他就曾率领孙坚*过零陵、桂阳地区的农民起义,也曾对孙坚升迁县丞多有关照,后来孙坚出任长沙太守,他更成为孙坚的顶头上司。照常理说,孙坚即便与他没有“战友般牢不可破的友谊”,但上下级间交情多少也会有些,至少没撕破过脸皮,不应该到要打要杀的份上。
遗憾的是,友谊这东西,要双方都承认才算,而孙坚本人似乎并不打算认可这份交情。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
此时的刺史王睿,本已决定参加讨董卓联盟,并准备停当,可以立即出兵了。可惜武陵太守曹寅与他关系很差,而曹寅此人一贯行事低劣,多有“贪污和浪费”举措发生,难保王睿一走,他就来个“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甚至弃明投暗降了董卓;所以王睿曾对手下扬言要先杀曹寅,再出兵讨贼。
谁料天地间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曹寅到底收到了王睿要杀他的风声,他害怕了;可害怕归害怕,却并不代表一定要坐以待毙,相反曹寅却积极的很,来个先下手为强,派遣手下伪造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交给当时有重兵的“江东猛虎”孙坚,檄文历数王睿“罪大恶极”,命令孙坚干掉他。
按说无缘无故一纸檄文,你孙坚不先打听清楚再说?不,这孙坚也真是“大汉忠臣”,完全不顾念与王睿间的上下级感情,收到檄文后问都不多问半句,马上尽拔长沙兵马,十万火急的“奉旨”去收拾王睿。
而此时的王睿,却还傻呵呵的等着兴兵讨贼呢。听说孙坚人马到了,兴许还以为是增援自己的,便登上城楼询问对方来意。
孙坚自己也不露面,只让手下回答“我们正要出兵作战,但没有足够的粮饷供应,希望刺史大人能够资助我们”。
王睿为人一贯豪爽仗义,见到手下的队伍有难处,还求到自己这里,便说“我堂堂刺史怎么会吝啬钱粮呢?”。
于是亲自打开政府仓库,让孙坚手下进城自己挑选,还告诉他们爱拿什么就拿什么。由此可见王睿多少还是想着孙坚的,不然以他荆州刺史的权势、兵力,断然不会任由别人予取予求。
可等到士兵进城,王睿满心欢喜地迎上来慰问时,却突然发现刚才从没露面的孙坚,却不知何时蹦出来了。
感到奇怪的王睿,有些惊异的问孙坚道“刚才你手下的士兵来恳求物资援助,不见你人影。怎么现在孙大人你却突然来了?”。
孙坚摆出官威,绷起面孔,冷冰冰的回答“朝廷有人下令让我杀你”。
王睿赶忙惊问“我犯了什么罪?!”。
孙坚忽然阴阳怪气的冷笑起来,半晌方止,继而缓缓说道“你问我?我也不知道啊”。
于是拔古锭刀逼迫王睿自尽,王睿即使想要反抗,他一个文弱书生又如何逃脱孙坚之手?眼看没有活路,就吞金自杀了。
这段历史出自《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中附引吴录的记载,原文中孙坚告诉王睿的罪名是“坐无所知”,也就是“我不知道你有什么罪”,便将堂堂的省长级官员杀掉了。“坐无所知”啊,好一条罪,后世仿佛只有秦桧那“莫须有”,才配与这“坐无所知”相得益彰。
我们都知道,孙坚是出了名的性如烈火,“江东猛虎”可不是气吹的,谁招惹上他,那真跟惹上阎王没什么不同。
但这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