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王朝的背影(孙守名文化散文集) >

第5部分

王朝的背影(孙守名文化散文集)-第5部分

小说: 王朝的背影(孙守名文化散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这熟悉的笔迹,白居易万千感慨涌上心头,眼里噙满泪花。好友元稹于元和五年自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士曹参军,经历了五年屈辱生涯。元和十年春奉召还京,可就在八个月后,自己竟备受人间诟辱,灰灰如丧家之犬,带着满心伤痛被赶出京城。一股难言的酸痛袭上心头,他拿起笔,轻醮砚墨,带着对朋友的万般情思,写下了如许文字:“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白居易乘舟昼夜兼程,江南秋雨如烟,秀丽的山川美景让他心绪更加惆怅。长安渐行渐远,故园之思让心底升起莫名的忧愁。船近江州郡治浔阳,他透过迷濛的雨雾,看到岸边高高耸立着装饰宏丽的华表和浔阳高大的西廊门,想到将在这个陌生的城镇度过无望的岁月,不禁心潮澎湃,即兴赋诗《望江州》:“江回望见双华表,知是浔阳西郭门。犹去孤舟三四里,水烟沙雨欲黄昏。” 
   白居易终于到了偏远的江南小城江州,做梦也没想到的是竟受到了江州太守的热情礼遇。个中原因,说来让我们心生惊喜。那时的乐天已是一个名满中原的大诗人,他的诗歌通俗易懂,童叟皆宜,无论是朝廷庙堂,还是市井僻巷,争相传唱。这个江州太守,仰慕白居易的诗文,敬重他的人格,他要给这个风尘仆仆而来的远方诗人以最优厚的待遇。感谢这位我没来得及查阅其名的江州太守,他是一个懂得文化的中国官员,他知道,万物生生不息,人人只不过是时光的过客,但只有文化,才是人类的传承。 
  此时的白居易安顿下来,生活虽清贫尚可满足,但精神的痛苦却像大毒蛇在夜深人静之时把他缠绕得动弹不得。在万般痛苦之下,他忽然有了一种解脱,要重新规划人生,这是在他脑海里闪烁着最亮的光点。他把自己完全封闭,除了饮食,就静静地坐着。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世人的搅扰,他苦苦思索四十年来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路,重新审视官场给自己带来的是是非非。一周过去了,他打开了屋门,屋外阳光灿烂,小鸟啁啾,满眼风光,溪水淙淙。白居易完成了生命的突围!
第八篇 与琵琶同行的白居易(三)
    元和十年的一个傍晚,秋风萧瑟,皎洁的月色洒满江郊,枫叶、芦花随风拂扬,白居易与朋友乘马来到江畔。挚友远来相探,情也深深,意也眷眷,相处十余日,饮酒赋诗,日夜相伴,诉别离之情,倾相知之意。而今,诗友又要远行,着实令人感怀。举杯邀月,聊作饯别,两人执手相望,共话别后情深。茫茫江面,月色朗朗,水清气浮,一片凄清。 
  远处迷蒙的江面忽而传出琵琶声语,哀婉低沉,如泣如诉,如倾如慕。白居易侧耳凝听,诗友擎首眺望。这真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夜晚,接下来的事应是顺理成章。诚挚相邀开宴,半遮琵琶相见。琵琶一曲,说尽无限苦悲;曲调优雅,唯见江心秋月。感怀伤时,触发迁谪之意;情真意切,湿透司马青衫。   然而这个诗意的夜晚其实并不存在。那时的长安人烟阜盛,商贾云集,游人如织,士女如云,繁华胜地,青楼歌女,纨裤子弟,如烟似雾。然而白居易身为太子左赞大夫,曾身居密宫,他的人格修为必非同一般;谪居未久,虽与诗友送别,亦必不肯夜入妇人舟中,饮酒听琵琶,夜阑方去,贻人口实。其实,此时的白居易还没有完全从被贬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心中的苦悲无法排遣,以琶琶女起兴,聊以吐纳天涯沦落之憾罢了。然而,“琵琶女”与“司马青衫”却已成了命运相联的两种意象,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着耀眼的光辉。虚构的“琶琶女”让无数中国文人遥想,那清幽、美妙的琵琶曲时时也响在每个失落的文人的脑际。 
  “江州司马”是个闲散官职,“言无责,事无怀”,白居易也乐得个逍遥自在。既然不能“兼济天下”,那就“独善其身”。从此,江州的山山水水到处开始布满白乐天的足迹,他春游慧远寺,与寺僧谈天说地;秋登庾亮楼,与江州名士相娱相乐,或吟诗,或饮茶,身心无一系,浩浩如虚舟。在这里他结识许多诗友,时常相携登庐山,入丛林,探温泉,寻古洞。秀丽的江州风景使他暂时忘记了政治上的失意和苦闷,他的目光开始转向奇幻无穷的大自然。 
  白居易的住宅就在浔阳西门外,这里离湓浦口很近,北临大江,背靠湓水。在庭院北边,是一座长满翠竹的土冈,宅后枝柯参天、绿树成荫。虽然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白居易甘苦自知,耐心劝慰妻儿,阖家倒也和睦美满。他忽然想起那个纵情山水的谢灵运,庐山和九江也是他多次遭贬的驻留地;那个弃官彭泽,归隐庐山的陶渊明呢?那个晚年“折节”读书,仕途坎坷的江州刺史韦应物呢?白居易面对着青竹数竿,又开始了对命途的思索。   元和十一年的秋天,白居易第一次登上了离浔阳四十余里的庐山,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让他留恋忘返。他沉浸观览的喜悦之中,就在东林寺小住了几日。连续几天,在东林寺寺僧的陪同下,他登山听泉,饮酒赋诗,当看到香炉峰北、遗爱寺南的一片山林之时,真有点宠辱谐忘、把酒临风的感觉。他决心在此建造草堂,以娱己情。翌年,草堂如期建成,江州名士、东林寺和西林寺寺僧纷纷前来相贺,白居易与他们纵情欢舞,带着醉意,赋诗一首:“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洒砌飞泉才有点,指窗斜竹不成行。来春更葺东厢屋,纸阁芦帘著孟光。”草堂四周古木参天,百花盛开,白居易仰观天,俯听泉,“杖藤而行,隐几而坐,掩屏而卧”,自得其乐。人生如斯,生亦如何?死有何妨? 
  时光易逝,岁月如歌。元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一纸诏书,白居易升为忠州刺史。悲感交集的他终夜未眠,报国有门却又心系江州的山山水水,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将希望、绝望、喜悦、忧虑全都化为一杯素酒,趁着夜深人静,尽情吞咽。窗外,晨光曦微,迷蒙的夜色中仿佛透着些许微光和希望。 
  他开始打点行装,准备起程。四面八方的朋友听说这位大诗人将要离开江州,带着万分复杂的心情前来问侯,祝福与眷恋同在,喜悦与痛苦并存,杯杯水酒化为情深意切,洒泪相劝,殷殷相嘱。在那个草堂内,白居易迎来送往,日日与朋友赋诗相和。江州太守来了,名士俊杰来了,东林寺、西林寺的寺僧来了,松林青竹来了,闲云野鹤来了…… 
   元和十四年二月初,白居易举家启程,乘舟离开江州,站在船板,举目望着送行的友人,一行热泪顺着脸颊流下。他又想起了那个清风明月下的“精神草堂”,久久萦怀的诗句脱口而出:“三间茅屋向山开,一带山泉绕舍迴。山色泉声莫惆怅,三年官满却归来。”  
 江州啊,四年岁月,多少甘苦!回望,群峰耸峙,漫山青翠,蒙蒙细雨飘飘洒洒,江面茫茫苍苍……
第九篇 北方诗意的中国年
    进入腊月,北方的天气就变得严寒起来,民间有“寒冬腊月”的说法,并不为过。先是凛冽的北风彻天彻地地刮上一阵,伴之而来的往往是扬扬洒洒的鹅毛大雪。早晨起来推门一看,霍,简直是人间盛景!千树万树梨花般盛开,到处银装素裹,冰清玉洁。天空也还是灰蒙蒙的。这时,北方人都知道,令人期盼的中国年款款而来。 
  忙碌了一年的乡下人终于可以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筹划着怎么过这个传统的节日。孩子们是放假了,他们进门的时候都笑逐颜开,个个捧回一张大大的奖状或者红红的喜报,这是他们当然更是家长们最丰硕的收获。当然,可能还有孩子没回到家,大人便向邻家的去打听,知道他们又去了村里的水池坑里滑冰。腊月天寒,冰冻三尺,这也是小孩子们最为得意之时。一放学,大家成群结队,斜挎着沉甸甸的书包,抱着自家的小板凳,急匆匆往离学校半里多路的水坑里跑,那里的冰结得足以承载全校的学生。孩子到了以后,让板凳四脚朝天,坐在上面,用脚奋力一蹬,便箭也般的飞了出去,那些飞得远的必引来其他孩子们的艳羡。更有趣的,三个孩子在一起滑冰,前后各一,来来回回推中间那个孩子的板凳,这样在冰上就有了更多的风采。远处传来大人们呼喊孩子的声音,夹杂着刺骨的寒风,但这些对孩子们来说,都是耳旁风,他们的心全在这溜光溜光的冰上。 
  北方过年的第一件事是破冰捕鱼。熟悉北方乡村的朋友都知道,十里八乡的村里没有无大坑的,这些坑来历各异,但大都处在村子中央。夏季雨水勤,坑满濠平。到了养鱼时节,就有专人买些鱼苗放养在里面。一到冬天,鱼已吃得膘肥体壮。也就在腊月二十左右,人们开始用水泵彻去坑里的水。水抽得差不多时,活蹦乱跳的鱼便进入人们的视线。坑的四周,围得人山人海,大家伸长脖子,凝神定气地盯着一窜半米来高的大鲤鱼,“啧,啧,啧……”惊羡声不断传来。一条又一条鲜活的大鱼被抱上来,又引来不少大人小孩的围观,捉鱼者眼里放出奇异的光采,在一片赞扬声中又下坑去捉。一个多小时后,捕鱼者不再下水,胡意留下一些,然后大声喊着“放行了”,这就宣告水里的鱼主人家已经不要。这时,有些半大小伙子早已沉不住气,脱掉鞋子,跳进水里去捕捉剩下的鱼。很快就有人捉到,跳上岸,鞋子也顾不得穿,抱着就匆匆忙忙地跑回家,他要把这条好消息告诉准备过年的父母还有妻儿。 
  “三祭灶,四扫屋,五蒸馍馍,六杀猪”,这是北方年的习俗,当然这“三”或“四”指的是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是一种虔诚的仪式。灶神,是请来的,说是请其实就是买。眼看快到祭灶了,便有那些善于印制灶神的人挨家挨户送。人们恭恭敬敬地接过来,付钱,然后像得了宝贝似的捧着,贴到厨房靠近锅灶的地方。这时最好撮一捧草灰,插一炷香,点燃后,再磕上几个头。这是对灶神的敬爱,也是对来年平平安安,丰丰收收,喜喜悦悦的期盼。可要知道,小孩子在祭灶神的时候是不能靠近的,他们只能远远地望着穿得花花绿绿的灶神,好奇地想看得更清晰更仔细一点。到现在,我还不明白孩子到底为何不能参与这一喜庆之事。 
  扫屋,当然是除旧布新之意。二十四那天,早早起床,吃一顿美食之后,家人开始布置任务。大人好说,自当挑选重活或大活干,小孩子们的职责大概就一个,放鞭炮。前些年,乡下不富裕,但扫屋的鞭炮是要买的,或多或少,这是孩子们盼望的日子。鞭炮不在多少,有就行,特别是家里孩子多的,头天临睡之时每人分得三五个小鞭炮,那就会兴奋得彻夜难眠。当大人把绑好的扫把举起来开始扫屋的时候,毕毕剥剥的鞭炮声就响起来,与其他人家的相应,此起彼伏,整个村镇便祥和起来,沉醉在美美乐乐之中。 
  蒸馍馍是北方最富有年味的一个环节。真的过年了,馍馍就要蒸得量大且花样繁多,一般情况下,年后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