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游戏力-智慧亲子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

第1部分

游戏力-智慧亲子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第1部分

小说: 游戏力-智慧亲子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为什么游戏?
游戏是生命的本质。

  ——罗杰斯与萨依尔(Cosby Rogers and Janet Sawyer)

  还记得孩子在襁褓中,对你满含爱意的凝视吗?

  还记得蹒跚学步时,他摇晃着扑向你怀里的情景吗?

  还记得在床头跟他讲故事的温馨时光吗?

  还记得与他手拉着手,谁也不做声,一起漫步走过的那条路径吗?

  身为父母的我们,一想到这些温暖的场景与时刻,再苦再累,也会觉得值得。

  但幸福似乎总是那么短暂。我们更经常地发现,自己与孩子陷入了战争状态,不可自拔,所渴望的亲密交流变得遥不可及。我们都品味过其中的苦衷:婴儿期怎么哄都没法让他安静,稍大点后他就开始发脾气、耍性子,读小学三年级了睡觉前还在生气,十二岁时则开始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一个人闷闷不乐。

  孩子旺盛的生命力与天生的好奇心,很容易演变为所谓的“无理取闹,惹是生非”。或者他们抑郁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者沉溺于电脑游戏。一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那深厚的父母之爱就跑到九霄云外了,取而代之的是厌恶、烦躁、甚至愤怒的情绪。我们要么惩罚孩子,要么唠唠叨叨,要么就说:“好吧,你就自己待在房间吧。” 我们之所以吼叫,是因为无计可施,或者这已经变成一种习惯。我们感觉山穷水尽,难再获得孩子的信任,因此我们无比孤独。我们很想重新联结起亲子之情。其实孩子又何尝不抱有同样的愿望呢?但我们就是不知道怎么开始。我们仍然爱着孩子,但那曾经清澈纯真的凝视,却渐渐退出了我们的记忆。如果还记得什么,那只有甘苦参半的回忆,而那种亲密之情,似乎再也找不回来。

  几经探索之后,我们认为:与孩子玩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游戏式教养”是重建亲子情感联系的桥梁。游戏当中所激发的活力,所产生的亲密感,可以缓解父母的压力感。“游戏式教养”使我们得以进入孩子的世界,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而能使亲子关系变得亲密,父母能够建立自信,重新与孩子发生联系。当孩子觉得心理安全,他玩游戏会玩得开心尽兴,表现出合作精神与创造力。游戏也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当中,从生活创伤里恢复过来,对他们的新经验形成理解,使世界显出意义。但游戏对于成人而言却不是一件易事,我们早忘掉了游戏的能力。孩子和大人,即使同一屋檐下,彼此也还是陌生,他们就像来自两个不同的星球。我们都觉得对方所热衷的太无聊、太奇怪:她怎么可以为芭比娃娃穿一下午的衣服?他们怎么能整个晚上都坐在那聊天?

  教育和游戏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但只需借助一点点外力,两者就可以联系起来。一次我带九岁的女儿参加户外音乐会,碰上了一对母子。这位妈妈开始翩翩起舞的时候,儿子却把双手抱在胸前,怎么也不敢跳。男孩大概六七岁。妈妈被孩子气得在一旁数落:“你把我拉来这里,现在又打退堂鼓了?”男孩的双手抱得更紧,脚后跟甚至都并拢了。情况发展下去结果可想而知。我走上前去说:“哦,天哪,他发明了新舞步!”模仿着男孩的样子,我抱起双手,还冲他笑了一笑。他立即还我一个微笑,手放松了一点,换了个姿势。我也同样地改变了姿势。母亲马上明白了过来,如法炮制,学起了他的样子。我们都笑了起来。男孩开始随着音乐摆动起双肩,他妈妈喊道:“你正跳舞呢!”男孩果真开始跳舞了,跳得还十分开心。我们其它人也很高兴。(包括我女儿在内。当我介入调解这对母子时,她一直在一旁耐心地等候着。问题解决之后,她便要求我专心和她一起跳舞了。)一句玩笑话逆转了情势。

  这个小事例说明“游戏式教养”并不只限于游戏时间,恰恰相反,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游戏式教养”起于游戏,但其内涵要比游戏更为丰富:从枕头大战到同逛商场,从孩子哭泣时对其安慰到一起修理自行车,从讨论规则到准备上学,从运动受伤时照顾他的情绪到在床前聆听孩子讲述他的恐惧和美梦,都可以进行“游戏式教养”。令人沮丧的是,这些简单的互动却经常因为掺和了其它情况而变得复杂异常,恶劣的情绪更可能使其效果全无。

  大人们常常觉得生活不同于游戏,压力、责任与工作已经让我们很难发现生活的乐趣。当我们坐下来想和孩子一起游戏时,却也往往因为经过了一天的辛苦工作或者家务琐事而疲倦不堪,容易生气,最后只能作罢。我们有时也许也想满足一下孩子的心愿,就像那个去参加户外音乐会的妈妈一样,但是一旦孩子不能按照我们的意思去玩,我们就会大光其火。

  而我们有些父母生性好强,不能放下他们强烈的控制欲,也让自己无法享受到游戏的乐趣。他们想教孩子学会如何正确地抛球,而孩子却只想着“官兵和强盗”的游戏。他们发火了,泄气了,感觉彻底失败了。这些父母总是抱怨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可他们想过他们自己又能坐下来多长时间,和孩子玩玩弹球游戏,芭比娃娃或者其它游戏而不会发火生气?他们还不是认为把手头的工作做完,或者做好一顿饭更加重要而干脆走开。

  我的女儿还在托儿所时,发明了一个很棒的游戏,使我能以游戏的方式,而不是大喊大叫来提醒她上学不要迟到。一天早上,她下了楼来,在门后躲着,轻声地跟我说:“现在我们假装我还在楼上,我们就要迟到了,你真的很生气。”我言听计从,对着楼上吼道:“我们要迟到了!我现在很生气!”她这时躲在门后,掩嘴窃笑。我吓唬说:“你最好赶快下来,不然我就扔下你不管了,我自己去大橡树托儿所喽!”她大笑起来,我只当没听见,装腔作势地出门,她溜出去了我还假装没看见,让她走到了前头。她坐进汽车后,我又自言自语地表演说:“我太生气了!如果托儿所的老师问我:‘艾玛呢’?我就跟他们说:‘她还没准备好,所以我只能自己来了。’”她一边咯咯地笑个不停,一边又极力掩饰真在我旁边的事实。艾玛让我知道,上学前的准备也会很有趣。这个假装生气的游戏,让我无需大声吼叫,不用真生气,做个游戏,就可以让孩子的上学准备做得更快。

  孩子为什么游戏?

  有一些孩子是领袖,另一些则是随从;有一些喜欢过家家,另一些热衷于踢足球。但几乎所有的孩子天生都热爱游戏,在两三岁的时候这一点尤为明显。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游戏都可以发生,在这个幻想与想象横溢的世里,孩子可以毫不费力地随意出入。对成人来说,游戏意味着休闲,但对孩子而言,游戏却是工作。与他们的爸妈不同,孩子非常热爱他们的这份工作,很少想到要休一天假。游戏也是孩子交朋友、做实验和学东西的主要途径。

  一般来说,一个不愿意或没能力投入游戏活动的孩子都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就像一个成人没能力工作或是不愿意谈话的情况一样。受到过严重虐待或不被尊重的孩子需要先学会游戏,才能从游戏治疗中获益。这些孩子为什么对游戏会有格格不入之感?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无忧无虑,尽情玩耍的童年。更糟的是,有些孩子充作童工,为有钱人的玩乐提供服务。就像十九世纪诗人克莱贡(Sarah Norcliffe Cleghorn)在诗中描绘的那样:

  高尔夫球场离作坊很近

  几乎在每一个日子

  做工的孩子都能望见

  别人玩乐的样子

  许多专家都把游戏描述为一个充满魔力的想象场,孩子能在其中得到完全释放,成就自己。心理学家维吉尼亚&;#8226;阿克斯莱(Virginia Axline)在他一本有关学前孩子的一本书里说:“他们自己可以造一座大山,然后安全地爬到山顶,向世界大声地宣布说,“我自己可以造一座大山,我也可以再把它夷为平地。在这里,我最大!” 我女儿三岁生日聚会上发生的一件事清楚地说明了游戏的本质。我在我家街道对面的公园里安排了形式各样的游戏,又拿出我心理学家的专业水平把这些复杂的游戏一一给孩子们讲解,而他们却围着我傻傻地看着,好像我是天外来客一样。孩子们情绪已经调动了起来,叫他们再回到屋子里不太好,可他们对我的游戏实在不感冒。我吃不准了。我妻子给我解了围,她上来说:“好啦,现在所有人,冲到公园的那一头,然后再冲回来!”他们欢快地在公园里跑了起来,尖叫着,欢笑着,一路跑过去又跑回来,然后乱坐在地上,咯咯地笑个不停,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他们看着我,一个男孩问,“太好玩了,我们可以再来一次吗?”就在那一刹那,我恍然大悟。

  游戏有趣,但在这里我也不得不提一下游戏的另一面,它不缺乏复杂的形式,也有深刻的意义。动物的智慧越高,玩游戏的时间越长。与鼻涕虫和树木不同,人类对于世界和自身的了解,都是通过实践和发现来进行的。有些学习只要人活着就会进行,但许多学习则在游戏中发生。人类的童年期越来越长,人类的游戏时间也相应地越来越多。游戏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孩子在游戏上花许多时间,也是由于即使是最平常的游戏,其中也有层层的深意。

  举一个最简单的游戏作例子,亲子间相互抛掷垒球。就像用显微镜下观察池塘水,仔细观察一个孩子接球的动作能了解到他当时许多心理与情绪。孩子正在训练手眼以及身体的协调性;父亲与孩子玩得非常开心;经过苦练,孩子终于练成一个新技巧,还得意地露了两手;垒球飞来飞去,划出美妙的弧线,就像架起了一座亲子间的空中桥梁;父亲的夸赞像“漂亮”啊,“接得好”啊都会给孩子带来自信,对父亲产生信赖感。 

  简单的一个游戏也可能隐藏着强烈情绪的暗流。有一位向我咨询的父亲对我描述他儿子怎么有力地掷球给他。他从儿子掷球的力道看出孩子很生气很沮丧。我们一起分析后发现,他儿子实际是在问:“你能够接住我给你的球吗?我对你是不是太情绪化了?我这样发泄情绪合适吗?你不会以为我是发火吧?”另一位父亲提到,他的孩子很喜欢玩接球,但是一旦他漏接了,泪水便会忍不住落下来,而且还发起无名业火:“我叫你丢低一点,但你从来不听。”这个例子中的孩子所发泄的情绪跟棒球游戏毫无关系,他不过是将别处积累的情绪借机发泄了出来。

  并非所有的掷球游戏,或者其它与孩子玩耍的游戏都包括以上所说的含义,但所有游戏都比我们通常认为的更有意义。游戏是孩子向成人学习角色和技巧的途径,就像幼狮们从厮打当中获得的学习一样。不同的是,人类世界的儿童们不仅学习相互争吵,也学习和谐相处,过家家就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当孩子对世界和自己开始形成认识,他就会变得自信和成熟。

  游戏也是一个孩子学习如何建立亲密关系,甚至是与别人重归和好的方式。黑猩猩喜欢在同伴的手掌上搔痒,特别是它们刚吵完架的时候。所以,游戏的第二个意义可以归结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