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黑社会-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怎么办呢?闭上眼睛,昧着良心,叫吧,把客人招呼高兴了,才可能拿到一点客人的一点嫖资啊。
至于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谁敢问呢?
我投稿的那些报纸,说句实话,我自己也不怎么看,我写的那些评论跟网上写的也不大一样,投之前总要改头换面乔装打扮一翻,没办法,谁叫人家是神圣庄严不可胡说八道的党报呢?
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人家编辑的饭碗着想一下啊,为了发篇不脑残的稿子,你就让人家冒着砸饭碗一家老小喝西北风的危险,你忍心吗你?
说实话,现在在网站上发评论,很爽,也不用装。可是网站写得再多,一分钱稿费也没有。对于一个靠卖文为生的人,不“脑残”行吗?
网站这样的男人虽然很优秀很英俊,常常让我能进入自由王国的境界,很容易就达到高潮了。只是一次两次被你白搞一下,很爽,但是不能老这样下去啊,要知道,奴家也要吃饭啊。
所以,事实是这样的,上网的时候,我是良家妇女,给报纸投稿的时候,我得装成脑残或者脑残的*。
在中国,大家都活得不容易,叶先生我明白你的良苦用心恨铁不成钢的愤怒,可是没办法,想吃口饭,大多数时候就得揣着明白装糊涂。这个,我想叶先生作为在咱们这神奇的国家生活几十年的人,应该是清楚的。
叶先生虽然骂我们骂得很爽,可我也知道叶先生的痛心之处,如果连媒体这种社会公器的一员——搞评论的新闻工作者都这么干,这个社会还有救吗?
好在还有网络,只可惜,网站也有网站的难处,具体什么难处,大家都知道也可能都不知道,就不说了。
所以今天被叶先生骂了,明天我们还得写,不写又能怎么样?抓石头打天不成?就像那些酒店的、*的、街边的、城中村的小姐们,她们难道不知道小姐是个现世被人唾弃下世不得好报的职业吗?
您以为她们每天都腆着脸装出一副兴奋样,做得很有尊严感吗?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网络可以让真正的中华文明重生
一直以来,帝王将相和官家们最拿手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找些像我这样手无缚妓之力的文人躲在大屋子里篡改或者抛弃真正好的中华文化遗产。
媒体是人类文化传播的载体、工具,传播所有的人类文化(文明),包括人文文化和商业文化。媒体文化研究可以说是这两种文化在大众传播方式上的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人类文明传播上的一些“密码”。
而我相信,多少年后,因为环保和保护地球绿色生态系统以及人的生活方式的自然选择,世界上将没有书,报纸,电视,只有网络。
网络(媒体)文学(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研究,可以说是媒体文化研究的一个具体小块,通过对“网络文学”的研究,相信可以发现人类文明传播的一种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传播方式的“生长密码”。
网络这种新媒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甄别、发现、抢救和保存,在当下中国媒体生态格局下,具有独特的作用。比如:很多民间的口口相传的东西通过网民的个人行为,在网络上得以呈现、传播、保存。
中国的文学教育是一种反文学教育
因为中国的中文系往往不是培养文艺创作能力,而是杀死创作能力,中文系“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文学创作能力僵化呆板做作,这是中国的语文教育体制下的恶果,当然中文系也并非是培养作家的地方。
越是接受这种文学教育的人,越是热爱文学的人,久了 ,反而不会写作了。这就是一个编程员雷宇给我的启示。他从来就没有接受所谓的中国正统的文学教育,但是他写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文学,真正属于读者属于民众的文学。
而像我这样热爱文学的人,反而深受所谓的“纯文学”实际是伪文学的害,以前走上了不条不归路,不会讲故事。好在醒得早。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文学。
这种反文学教育直接影响中国的电视电影作品,不好看,看不懂,内容差劲,不尊重民众和大多数的读者。
作者和民众之间隔着一座越长越高的大山,作者指责读者,读者不喜欢这样的作者。作者和他写的东西越走越远,最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写出来的东西和民众没有任何关系,就如《英雄》《夜宴》《十面埋伏》之类。当然老百姓有理由不看,不喜欢,没有共鸣。因为你根本就不是真正为他们写作。
恶搞为什么被喜欢
因为是人性的真实流露
恶搞只是相对于被恶搞的对象而言的,其实它只是一种人性的真实反映。
胡戈对于《无极》的恶搞——《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周星驰对《西游记》的恶搞——《大话西游》,其实后者才是真正的经典。
他们只是把一个故事真真实实地讲出来,当然运用了一些戏剧化的情节等一些电演技术,但是本身实质上来说,他只是用一种普通人的平常心去还原性地把被陈凯歌无限拔高弄得伪饰的人性讲述出来,这样,当然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再加上和观众心中原来那个高大全的版本一比较,那种戏剧化的,近似于一个小孩揭开了皇帝身上本来就没有的新装一样,臃肿的丑态当然百出,强烈的近似于反讽搞笑的对比效果让人不想笑也难了。
中国式恶搞是上帝之手,它的作用是让一蠢妇的外衣接近于无限透明,虽然没法审美,但起码可以审一下丑,因为不再上当,很开心,不是吗?。 最好的txt下载网
真正的经典首先是畅销书
真正的经典都是公众和读者喜欢的书。
优秀的学者都是善于沟通和表达的。这样的话,他探索得到的观点和想法就更加能够服务于大众,读者和学生。
经典一定是活在最大多数人的心中的书,是属于大众的,绝不是只为少数人服务的。
好的学术经典一定是畅销的学术经典,就像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吴思的《潜规则》、《血酬定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而畅销的学术经典最基本的标准:一是一定有真正有价值的原创性的思想,二是真正互动性强的表现形式(表现的形式、稿子的结构,也就是用来表达自己探索得到的观点或思想的那个壳,比如通过评说*这个“壳”,借对中国明朝城市男女关系文化的考古,来表达自己对中国人人性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观点,进而达到服务大众影响社会文化进程的目的,从而完成了一个学者的价值的实现。)。说通俗点就是好看的好东西,这样的书稿,才可能成为经典,有价值的思想是经典的基础,而只有“互动性强”,你才能达到影响社会服务大众的目的,如果谁都不喜欢看,你如何服务大众,又如何影响社会,又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当然也没法获得“名和利”了。
教授发言不如方鸿渐讲梅毒
民工有幸,常常能听到看到一些人文教授的演讲及鸿文。
有些教授的大贴看后让人一声叹息。
亲爱的教授,你就不能好好说句人话啊,看了半天,七窍生烟。天语吗?神仙乎?鸟类哉?天外来客——不食人间烟火?终于明白,这样的学者,人民能有什么理由不一个月一年几万几万稀里糊涂莫名其妙地给你呢?
看这种表达简直就像吃一碗夹生饭,可满眼都是中国字,是在搞人文还是在写编程?比HTML语言还难懂,不知对着学生讲这些的时候,他们是什么感受?如何互动?怎么交流?最后也只好不懂装懂跟着你大话虚词术语一箩筐。
也许俺们不懂就是最好的效果。
中国这类巫婆神汉式的教授太多了。不说文字的鲜活,不说语言的魅力,作为处处自称教授的“人文学者”,能把自己的母语搞得这样的味同嚼腊让人绕墙三匝而不知其味不知所云不明所以,实在是一大创举,壮观兮!
亲爱的教授,请用最简单的中国话讲出自己的观点(极可能是真理),好吗?如果实在没有多少语言表达能力和风格,就用最平实朴素的语言表达吧,也许还多少有点清新的风格。如果让学生听众在听你的表达和看你的论文之时还要进行一翻“语言分析学”,那不仅可悲,其实也是你最大的失败。
据说有的教授还是特聘或者海外飞仙,说句老实话,亲爱的教授,《围城》方鸿渐那段关于梅毒的考证,至少还能让俺们精神一抖赶走几只让人无计可施的瞌睡虫呢。
我觉得汉语言之于中华人文学者或文化学者,就像衣服之于女孩,手术刀之于医生,真的是太——重要了。
每个人文学者的语言魅力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应该有魅力。如果连人文学者的语言都没有魅力,你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搞经济的,搞建筑的,搞政治的,搞历史的,搞医学的,搞计算力的,搞天文学的学者语言有魅力呢?
可惜我见过太多的人文学者的语言能力不如他们这些行业的学者。
一篇人文学者或文化学者的论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如果是有生命力的,也就是有原创性的洞察力的,那么表达这个思的语言更应该是有生命力的。是自由的,活着的,而不是死的,苍白的,可憎的,虚假的,假正经的。不然就是糟踏浪费了自己花费精力和心血探索得到的这个思想。
如果一个人文学者的语言还不如一个法律学者,比如*;不如一个行政学者;比如任剑涛;不如一个计算机学者,比如张亚勤;一个宪政学者,比如王怡——那么这样的“人文学者”是足以让人轻视的。最好不要自称自己是人文学者或者文化学者,因为这样会让人轻视“人文学者”或者“文化学者”这个职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所有的人文学者都要感谢余秋雨和易中天,先不说他的思想,最起码他俩在中华文化最基本的表达工具和文明的密码——汉语言上维护了“人文”这个汉语词和“人文学者”这个职业在国人心目中早已土崩的尊严。就像易中天说的,他只不过是用“人话”来讲他的思想。他们俩个面对自己的母语,起码不应该感到惭愧或者不好意思。
谁见过死人会说话?可是有些所谓的“人文学者”的语言,简直让人觉得连死人说的话都比他们强。既然是活人说话,就要鲜活,有生命力,生活化,有力,总之要是活的,让自己和“读”或“听”你思想的人感觉是一种享受,而不是难受,甚至痛苦不堪七窍生烟,最后怀疑自己或者表达者的智力。
如果他的语言枯燥无味,中规中矩,苍白无力,平淡无味,无病呻吟,华而不实,晦涩艰深难懂,一开口就是大词、官话、社话、套话,没有一点自己的性格,那么这样的“人文学者”实际上还算不上一个合格的“人文学生”,简直就是面目可憎,因为他用来表达他探索得到的某个思想成果的语言——书面的是论文,口头的是演说(或者讲学,其实就是演讲和讲座也要事先写成论文讲稿)——实际上是在*他的母语,这样的人文学生应该感到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到羞耻,也很可悲,他不应该自称他是使用汉语的“人文类学生”。
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