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庄子杂篇二十三 庚桑楚 译文 >

第3部分

庄子杂篇二十三 庚桑楚 译文-第3部分

小说: 庄子杂篇二十三 庚桑楚 译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明瞭的。譬如说,年终时大祭备有牛牲的内脏和四肢,可以分别陈列却又不可以离散整
体牛牲;又譬如说,游观王室的人周旋于整个宗庙,但同时又必须上厕所。像这些例子全都
说明彼与此、是与非在不停地转移。请让我再进一步谈谈是非的转移和不定。这全是因为把
生存看作根本,把才智看作老师。于是以这样的观点来驾驭是与非,便果真分辨出次要、主
要的区别;于是把自我看作是主体,并且让人把这一点当作神圣的节操,于是又用死来殉偿
这一节操。像这样的人,以举用为才智,以晦迹为愚昧,以通达为荣耀,以困厄为羞耻。是
非、彼此的不定,是现今人们的认识,这就跟蜩与学鸠共同讥笑大鹏那样,乃是同样的无
知。
    
    【原文】
    
    蹍市人之足(1),则辞以放骜(2),兄则以妪(3),大亲则已矣(4)。故曰,至礼
有不人(5),至义不物(6),至知不谋(7),至仁无亲(8),至信辟金(9)。
    
    彻志之勃(10),解心之谬(11),去德之累,达道之塞。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
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
也。此四六者(12),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道
者,德之钦也(13);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
失。知者,接也(14);知者,谟也(15);知者之所不知,犹睨也(16)。动以不得已之
谓德(17),动无非我之谓治(18),名相反而实相顺也(19)。
    
    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无己誉(20)。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夫工乎天而俍乎人者
(21),唯全人能之(22)。唯虫能虫(23),唯虫能天(24)。全人恶天,恶人之天,而
况吾天乎人乎!
    
    一雀适羿,羿必得之,威也;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是故汤以胞人笼伊尹
(25),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26)。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介者拸画(27),外非誉也(28);胥靡登高而不惧(29),遗死生也。夫复謵不馈而
忘人(30);忘人,因以为天人矣(31)。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
然(32)。出怒不怒(33),则怒出于不怒矣;出为无为(34),则为出于无为矣。欲静则
平气,欲神则顺心(35)。有为也欲当(36),则缘于不得已(37)。不得已之类,圣人之
道。
    
    【译文】
    
    踩了路上行人的脚,就要道歉说不小心,兄长踩了弟弟的脚就要怜惜抚慰,父母踩了子
女的脚也就算了。因此说,最好的礼仪就是不分彼此视人如己,最好的道义就是不分物我各
得其宜,最高的智慧就是无须谋虑,最大的仁爱就是对任何人也不表示亲近,最大的诚信就
是无须用贵重的东西作为凭证。
    
    毁除意志的干扰,解脱心灵的束缚,遗弃道德的牵累,打通大道的阻碍。高贵、富有、
尊显、威严、声名、利禄六种情况,全是扰乱意志的因素。容貌、举止、美色、辞理、气
调、情意六种情况,全是束缚心灵的因素。憎恶、欲念、欣喜、愤怒、悲哀、欢乐六种情
况,全部牵累道德的因素。离去、靠拢、贪取、施与、智虑、技能六种情况,全是堵塞大道
的因素。这四个方面各六种情况不至于震荡胸中,内心就会平正,内心平正就会宁静,宁静
就会明澈,明澈就会虚空,虚空就能恬适顺应无所作为而又无所不为。大道,是自然的敬
仰;生命,是盛德的光华;禀性,是生命的本根。合乎本性的行动,称之为率真的作为;受
伪情驱使而行动,称之为失却本性。知识,出自与外物的应接;智慧,出自内心的谋划;具
有智慧的人也会有不了解的知识,就像斜着眼睛看,所见必定有限。有所举动却出于不得已
叫做德,有所举动却不是为了自我叫做治,追求名声必定适得其反,而讲求实际就会事事顺
应。
    
    羿精于射中微细之物而拙于人们不称誉自己。圣人精于顺应自然而拙于人为。精于顺应
自然而又善于周旋人世,只有“全人”能够这样。唯独只有虫豸能够像虫豸一样地生活,唯
独只有虫豸能够禀赋于自然。“全人”厌恶自然,是厌恶人为的自然,更何况用自我的尺度
来看待自然和人为呢!
    
    一只小雀迎着羿飞来,羿一定会射中它,这是羿的威力;把整个天下当作雀笼,那么鸟
雀没有一只能够逃脱。因此商汤用庖厨来笼络伊尹,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来笼络百里奚。所以
说,不用其所好来笼络人心而可以成功的,从不曾有过。
    
    砍断了脚的人不图修饰,因为已把毁誉置之度外;服役的囚徒登上高处不存恐惧,因为
已经忘掉了死生。对于谦卑的言语不愿作出回报而忘掉了他人,能够忘掉他人的人,就可称
作合于自然之理又忘却人道之情的“天人”。所以,敬重他却不感到欣喜,侮辱他却不会愤
怒的人,只有混同于自然顺和之气的人才能够这样。发出了怒气但不是有心发怒,那么怒气
也就出于不怒;有所作为但不是有心作为,那么作为也就出于无心作为。想要宁静就得平和
气息,想要寂神就得顺应心志,即使有所作为也须处置适宜,事事顺应于不得已。事事不得
已的作法,也就是圣人之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