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6招让你幸福赚钱:巴菲特基金投资6招 >

第4部分

6招让你幸福赚钱:巴菲特基金投资6招-第4部分

小说: 6招让你幸福赚钱:巴菲特基金投资6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ETF在过去10年中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美国指数基金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规模上从微不足道发展成可与传统指数基金相媲美的基金。关于ETF我会在后面讲述。
  增强型指数基金在过去20年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指数基金中一直保持较小的份额。
  我们选指数基金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相信主动型股票基金长期能够战胜市场。增强型指数基金其实是矛盾的综合体,一方面想要被动投资跟踪市场,另一方面又要主动投资想战胜市场,好像一个战争时期的两面派,想要两面沾光,但最后下场都不太好。两反派很少,增强型指数基金的市场份额也很少。
  与其买这样的增强型指数基金,不如干脆用一部分钱买一只纯粹的完全复制型指数基金,再用另一部分钱买一只纯粹的主动型股票基金,这样挑选余地大,混合比例也可以自由设定,要比买一只混合型的指数基金好得多。
  凡是规则,皆有例外
  说句实话,在熊市,增强型指数基金可以适当减少股票仓位,相对于一直保持95%高股票仓位的完全被动型指数基金来说,下跌幅度肯定要小一些。
  如果你特别坚信你买入基金的时候是熊市,而你又特别想买入基金,这时买入增强型指数基金,可能会比买完全复制型指数基金要好一些。
  但是既然坚信是熊市,为什么不干脆买指数基金,等牛市来了,再全仓买入高仓位的完全复制型指数基金呢?
   。。

选传统型指数基金,不选创新型指数基金(1)
现在,大多数股票指数基金集中投资于跟踪以股票市值为权重的传统指数的传统型指数基金,例如跟踪美国股市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威尔希尔5000指数和跟踪国际股市的MSCI EAFE指数。
  这些传统型股票指数基金的资产规模在过去的40年中有了迅速增长——
  1976年只有亿美元;1986年增长到亿美元;1996年增长到960亿美元;2006年增长到3 690亿美元,相当于所有股票型基金资产规模的7%。
  指数基金的规模越大,这个市场的吸引力越大,指数基金之间的竞争也就越激烈。
  指数基金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价格大战,纷纷降低费率来吸引投资者。投资者也越来越明白,指数基金其实都一样,跟踪同样的指数,创造同样的收益,唯一不同的是成本。谁的成本更低,谁的净收益率就更高。于是大家纷纷买入成本最低的指数基金。这也迫使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率不断降低。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指数基金,最初的时候,它的管理费率和主动型股票基金一样高,但随着指数基金的数量大量增加,指数基金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率开始直线下降。这也导致指数基金给基金公司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微薄。那些老的指数基金有规模、有固定的客户,日子还好过。新成立的指数基金就难多了。那些想进军指数基金的基金公司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于是,一些基金公司放弃成本竞争,开始在指数基金上进行创新。
  传统的股票指数是按照市值加权,市值规模越大,在指数里面占的比重越大。
  新型指数,其实是主动型股票策略的伪装,不是按照市值加权,而是根据一些公司的销售收入、现金流、赢利、股利等基本面因素进行加权。
  比如红利指数,就是以上市公司发放的红利多少进行加权的。上证红利指数挑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现金股息率高、分红比较稳定、具有一定规模及流动性的50只股票作为样本,以反映上海证券市场高红利股票的整体状况和走势。上证红利指数于2005年1月4日发布,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推出上证180、上证50等指数后的又一次指数创新。友邦华泰基金发行的上证红利ETF就是跟踪上证红利指数的创新型指数基金。
  再比如申万巴黎沪深300 价值指数基金,它跟踪的是沪深300价值指数,由沪深300 指数样本股中精选出最具价值特征的100 只股票构建。选样基于衡量价值特征的四个价值因子:股息收益率、每股净资产与价格比率、每股净现金流与价格比率、每股收益与价格比率。沪深300价值指数的突出特点是成长稳定、波动相对较小、具有较强的估值优势。统计表明,该指数自公布以来(2005年1月4日~2010年1月27日)累计上涨,比同期上证指数高97%,而此期间该指数周收益率标准差为,和上证指数()基本持平。此外,该指数2010年1月27日的市盈率为倍,低于同期沪深300指数倍的市盈率优势,具有一定估值优势。
  其实创新指数就是从整个市场中选出一些符合基本面标准的股票,创建这类指数基金的根据是,根据统计分析,参照这些基本面因素选出来的部分股票过去能够战胜市场,也就是战胜根据市值加权计算的传统指数,相应的推论是这种创新指数未来也同样能够战胜市场,因此相应的创新指数基金未来也能战胜传统指数基金。

选传统型指数基金,不选创新型指数基金(2)
但是这些创新指数有两大风险:
  一是数据挖掘的风险。根据某一指标选股能够战胜市场,不过是在过去的数据中进行挖掘,只要你有数据、有软件,任何实际上没有任何关联的数据之间也会找到统计相关性。比如,女性裙子的长短、太阳黑子,据说与标准普尔500指数因果关联度最高的指标竟然是孟加拉的黄油产量。
  二是均值回归的风险。过去能够长期战胜市场并不是好事,可能意味着这是一段时间内的反常,未来反而会长期落后市场。未来不会重复过去,极有可能与过去大相径庭。
  某一板块的指数表现越优秀,追捧这一板块指数基金的投资者越多。但是越是在板块指数基金表现优异的时候投资,越容易发生亏损。
  一般而言,市场经常把股票划分成两大板块:成长股和价值股。
  美国先锋集团1992年11月2日推出了业内第一只成长股指数基金和价值股指数基金,投资者在不同时期对两只基金的不同态度得到的不同回报,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
  1993~1997年,美国股市表现平平,先锋成长股指数基金和价值股指数基金表现基本持平,流入两种指数基金的资金也大体相当。
  此后,美国股市进入新经济泡沫时代,成长股指数一路狂涨,把价值股指数远远抛在后面。1992~2000年,成长股指数基金累计总收益率高达364%,而价值股指数基金累计总收益率只有229%。相较之下,投资者当然更青睐成长股指数基金。1998~2000年网络股泡沫期间,成长股指数基金净申购资金流入高达110亿美元,而同期价值股指数基金净申购资金流入仅仅为30亿美元。
  但随后网络股泡沫破裂,成长股一跌狂跌,投资者也大幅赎回成长股指数基金。2001~2006年,成长股指数基金的净赎回资金流出高达亿美元,而同期价值股指数基金的净申购资金流入量接近20亿美元。
  如果算算总账,大涨的成长股指数基金反而落后于平衡上涨的价值股指数基金。
  成长股指数基金的目标是那些想让财富更快增值而且愿意且能够承受更大投资风险的年轻人。
  价值股指数基金的目标是那些想让更加注重财富保值、更加关注财富稳定增值,并希望能降低投资风险的老年投资者。
  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
  一是成长股指数基金从长期看来没有价值股指数基金涨得多,而且两只基金都没有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涨得多。看来两个板块并未战胜市场。
  二是一些年轻人购买成长股指数基金,追涨杀跌,大进大出,收益反而远远不如稳定长期持有价值股指数基金的老年人。
  事实表明,创新的代价往往是昂贵的。
  创新型指数基金即使有一些超越市场的优势,但并不会太大,只是略胜一筹而已。那些根据投资理论创建并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新型指数基金,长期超额收益率并不高,每年只有1%~2%左右。
  但购买这样的创新型指数基金,同样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一是管理费率高得多。创新型指数基金管理费率最低的只有,平均水平在,最高达,是传统型指数基金管理费率的数倍。这就已经吃掉了其超额收益的一大块。
  二是交易成本大得多。传统型指数基金一般每半年根据指数的调整相应调整少量指标股,交易次数极少,交易成本极低。而创新型指数基金调整的范围和幅度要大得多,因为其据以创建指数的基本面指标变化要比市值大得多,相应地,创新型指数基金调整组合的交易成本也要大得多,因此又吃掉了超额收益的一大块。 。。

选传统型指数基金,不选创新型指数基金(3)
三是模仿成本大得多。如果确实存在超额收益,市场上其他投资者就会模仿,买入同样的股票,从而推高股价,使本来较高的超额收益大幅度减少,甚至变成负收益。而这些创新型指数基金并不能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也不能更改构建指数的基本面指标,还得继续买入,给那些比他们更早,以更低价买入的人抬轿子。
  在股市待得越久,越发现风水轮流转这句话简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越回顾股市的历史,越发现投资者的收益率回归均值的力量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再以我们熟悉的成长股和价值股两大板块为例,两大高手对决,几十年来此消彼长,最终基本上打个平手。
  1937~1967年,成长股指数基金一直战胜价值股指数基金。但是1968~2006年,价值股指数基金一直战胜成长股指数基金。
  一个板块,可能10年甚至30多年一直领先,但领先的时间越久,趋势逆转的可能性越大。市场的变化谁也说不准,唯一确定的是市场的主题永远在变化,绝不会一直不变。
  唯一有把握的是,通过投资于传统型指数基金,长期而言,你能战胜绝大部分主动型股票基金,包括那些所谓的创新型指数基金。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散户和机构而言,胸怀战胜市场的野心只会适得其反,反而会让我们更落后于市场。与其费尽心机、费尽力气,不如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安安静静地与市场同行,投资传统指数基金,以最笨的方法坐拥最好的长期业绩。
  凡是规则,皆有例外
  物极必反。
  巴菲特说: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如果你发现某一板块的创新指数,比如说成长股指数已经低迷几年甚至十几年,而你自己分析认为成长股板块的春天快要来临。如果你对自己的分析特别有把握,但对具体买入哪一只股票没有把握,不妨用一小部分资金购买这个板块的指数基金,如果你的分析是正确的,你最后的收益率会比市场整体指数收益率高出相当大的一截。
  不过,我相信,你之所以选择指数基金,就是对自己战胜市场不抱幻想,而是老老实实跟市场走。
  这种选择个别板块的指数基金,其实还是想战胜市场。
  大赌,赢了,会大幅领先市场。
  大赌,输了,会大幅落后市场,输得越多,你越承受不起。
  如果你特别想试试自己的判断力,我建议你小赌一把,小赌意味着,你投入的资金最多只占你所有基金投资的10%以下。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