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美的散文-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年之中,没有任何一个月的自然风光比得过八月的风采。春天美不胜收,而五月也是—个清新、花开的月份,由于有冬季的对比,所以每年的此刻更显得魅力四射。八月就没有这样的优势。它来的时候,我们只记得明朗的天空,绿绿的田野,还有芳香四溢的花朵——记忆中的冰雪、寒风都已完全消失,仿佛它们在地球上了无踪迹——然而八月是多么愉快的季节啊!果园和麦田到处都充溢着工作的声响;串串硕果压得果树都弯下了腰,枝条低垂到地面;还有玉米,有的一捆捆优雅地堆在一起,有的则迎着微风招展,仿佛等待收割,把景致染上淡淡的金黄色。整个大地似乎笼罩着醇美的柔和;季节的影响,似乎伸展至那辆马车,它缓慢地越过收割好的田地,这一切只有用肉眼才觉察得到,耳朵听不到刺耳的声音。
马车摇晃着,轻快地经过路边的田野与果园,一群群的妇女和孩子们,有的正将水果往筛子上堆,有的则在捡散落的玉米穗子,他们稍停了会儿手中的活,用深褐色的手遮在晒黑的脸上,以好奇的眼神望着乘客;一些结实的小顽童,太小还不能上学,但又不能把他们留在家中胡闹,原先被安置在篮子里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这时也爬过了篮边,高兴得又踢又叫。收割的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双臂交叉地站着看马车通过;而毛茸茸的拖货车的马也睡眼惺忪地向那灵巧的马车队看了一眼,它的眼神很明白地表露出:“看看倒是不错,但在崎岖的田地上慢慢走,总比那么辛苦地工作要好,尤其是在尘土飞扬的路上。”当你拐过路角时,回头瞧瞧你的身后吧。妇女和孩子们又开始干活了:收割的人又弯下了腰,拖货车的马已继续前进。所有的一切又恢复了工作。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买 书
'英国'奥古斯丁·比勒尔
奥古斯丁·比勒尔(1850—1933),英国政治家、散文家。曾任教育大臣、爱尔兰事务大臣。因出版两部题为《余论》的散文集而享誉英国文坛。《买书》一文以平和的口吻谈及书、藏书,心怀喜悦而又无可奈何地回忆起过去书的物美价廉,其爱书藏书的痴情发人深思。
在英国有一位久负盛名的伟人,他在很多方面成就非凡,尤其以天才作家著称。有人无意中听见他悲哀地说,六十年前,他的孩提时代,家乡的书店比现在多得多。但这个地方现在一本书都没有,还“无耻”地自吹是一座城市!
当然,格拉德斯通先生在这里指的是二手书店。他是不会为新书劳神的,智者都是如此。一位怪僻而又颇有见地的批评家说过,当一本新书被印制出来时,读一本旧的。作家可以夸耀的事很多,其一就是给二手货增辉,而不是像其他行业那样使它变得俗不可耐。原因显而易见。最好的书肯定都是旧书,今天的作家不必不高兴,忍耐一下。如果他们的书真有价值,总有一天也会变成旧书;就算没有一点价值,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职业在我们中间活跃——做糕点的,做箱子的,这些都是需要用纸的。
但是现在抱怨没人买书,这里是指旧书,对吗?仙逝的马克·帕蒂森生前有一万六千册的藏书,所以他说的每句话都很值得掂量。他曾说,有人告诉他,在他的母校牛津大学,有些人年收入中可自由支配的不下五百英镑,但觉得一年花五十英镑用于藏书就很不错了——对于这个说法他确实相信。信不信由你。因为脾气不大好,这位已故的林肯学院院长对人,尤其是牛津人很悲观。
毫无疑问,很容易就能够找出一些论据来支持买书的风气每况日下的观点。我就认识那么一两个人,不是牛津而是剑桥的(剑桥热衷于文学已经成为调笑的话题),以公事为托辞,或借以参加葬礼,在一座陌生的城市哪怕路过一家书店时,也不肯进去“仅仅是看看那家伙有没有点东西”。虽然这种事情令人痛心,但与书价单比较一下,这些不好的结论,又算不了什么。把1862年的书目与今年的相比,你不仅是悲观,而可能是痛哭流涕,因为你发现你错失良机!新旧书目比较之后,喜好购书的年轻人,可能会登上报春花山,婉惜他没赶上好时机。
资历颇深的人将之归咎于美国人的竞争。
是吗!干吗不竞争呢?这场新的书业之战是自由之战,不只是私人事务,所以哥伦比亚公司“参战”了。廉价书没有了。如果1900年的购书者能够以今天的价格去购买图书,一定非常开心!但我心中窃喜这是不可能的。真的,便宜书越来越少了。不过几周前我“捡到”(多妙的字眼啊,最适合形容不期而遇)《恩底弥翁》的初版(济慈的诗——喔!是米迪图书馆读者的——不是比肯斯菲尔德勋爵的小说),只花了大约半克朗——那一天真走运。业内书目剧增,流通广泛,致使书价趋同,令人憎恶。以前踏遍全国,总能淘到一些东西,现在走到哪里,都是六便士左右一本书。伊丽莎白时代的戏曲作品在有些地区保护不严。如果偷袭“美丽的北国”,你将满载而归,购回大量廉价书和一摞内容离奇的旧书。而在英格兰西部,搜罗一大批小说十分容易。记得我几乎没花钱就在托基弄到了勃朗特作品全集的初版。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事了。事实上,乡下的书商由于听说了伦敦书目拍卖的事,并且邮差也送来很多书目,这些都使他们原本应该很乐意将书卖掉,“您知道,我只是想清理书架,腾出点地方,”现在却夸大了手头物品的价值,不愿卖了。这样一来,只好以目录本身为藉了。它们至少不用花钱。不可否认,目录值得一读。
书价高本身就说明了某些事情,也令我们深信,个人图书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蓬勃发展。
图书馆可以进行自身维持。攒上头两千册不是什么问题,花钱很少。只要有四百英镑和五年时间,不紧不慢,不需要抑制自己的兴趣,按照常规的做法,就可以积攒出一堆书。都是母语书,从此拥有至少一个可以获得快乐的地方。不过要想自豪还不行。有两千本书就骄傲是很让人好笑的。那你拥有两件外套也就值得自豪了。问题开始在藏书超过两千册之后,藏书没有到一万还是少拿出来说好些,除非你有了一万本藏书才有资格发言。
毫无疑问有人遗赠藏书是一件高兴的事。本作者不放弃这种遗产,并特此保证不管尘封多久都乐意接受。不过尽管继承藏书好,但自己收集更好。自己收集的每一本书,都有它的个性,它的来历——虽然陌生人目光会漫不经心地浏览一架架藏书。每本书你都记得是在哪里买的,花了多少钱;你说的这些事实中的第一点——购书地点别人也许会相信,但价钱就不一定了。
拥有自己藏书的人能够客观地检视自我,能够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没有人能够收集到跟他十分相似的图书。如果他跟现在的自己略有不同,就不可能存在现有的藏书。因此,日落薄暮时分,当他凝望一排排心爱图书的书脊时,一定会感慨地说:“它们属于我,我也属于它们。”
即使是通过门上的锁眼,一丝永恒的忧愁也会袭来。翻动熟悉的某一页,可能是莎士比亚的著作,他“无穷变幻”、“博大胸襟”,给人带来崭新的思索:你思绪飞转,想起你的朋友利西达斯,满怀喜悦地等待着能够再次听到他对你的发现的看法;你们俩会坐在火炉旁“相互探讨:混过毫无生气的一天”。或者,可能是某种更奇特更温柔的幻想占据你孤寂的注意力,比如菲利普·锡德尼爵士或亨利·沃恩的某种东西,然后你又去寻找菲利斯,只有她最能阐释天上人间的爱情。突然想到利西达斯死了——“英年早逝”——菲利斯那苍白的脸颊再也不能为她那纯洁热情的白光所照亮了!啊!这时眼睛模糊了,书上的字也看不清了。然后你开始想到必然来临,或许就你目前心情而言也还能接受的那一刻,老朋友“远古的宁静”将被打破,粗暴的双手将把它们从习惯的角落拿走,拆散它们友好的伴侣。
“死亡像炮弹一样在它们中间爆炸,
它们被炸得满城皆是。”
它们将形成新组合,减轻他人的劳作,抚平他人的忧伤。我是如此地傻,竟然将任何东西说成是我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写作的乐趣(1)
'英国'温斯顿·李安纳德·史宾塞·丘吉尔
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年),英国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生于牛津附近的布莱尼姆宫。1893年考入桑德斯特陆军军官学校,1895年,以少尉军衔编入皇家第四骑兵团。1945年,在反法西斯胜利前夕,因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丘吉尔失去首相职位。其后,他用6年时间完成了六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51年,保守党在选举中获胜,丘吉尔77岁高龄再次出任首相。1955年因年事高辞职退休,专心撰写四卷本《英语民族史》。1965年1月因脑溢血辞世。
丘吉尔的一生虽主要从事政治活动,但他的历史著述和传记文学写作也成就卓著。1946年开始,他便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并终于在195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把他比作“具有西塞罗文才的凯撒大帝〃。
在我看来,世上幸运的人——惟一真正幸运的人是那些以工作为乐的人。这类人并不多,起码不如人们常说的那么多;并且,作家也许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从幸运这个角度来说,他们至少享受着生活中真正的和谐之乐。我觉得以工作为乐,是人们值得为之奋斗阶层的一种崇高荣誉;别人会羡慕这些幸福的人,这也不足为奇,因为他们在快乐的激情里找到了生活的方式,对他们而言,工作一小时,也就是享受一小时,休息——甭管多么有必要——都是让人厌烦的插曲,甚至连休假也差不多是一种损失。一个人写得好坏与否,写得或多或少,如果他喜爱写作的话,就会享受其中谋篇布局的乐趣。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伏案写作,不受任何人打扰地坐上四个时辰,加上有足够的上好白纸,还有一支“挤压式”妙笔——这才是真正的幸福。能有一份愉快的职业让人全身心地投入——此愿足矣!管它外面发生什么事!下院尽管做想干的一切,上院也可随便。异教徒或许在世界各个角落怒火汹汹。美国市场大可一泻千里,证券下跌;女权运动兴起——所有这些都别管,无论怎样,我们有四个小时可以逃脱这无趣病态专制混乱的尘世,用想象的钥匙开启藏有大千世界所有宝物的橱柜。
如果说作家没有自由,那么又有几个人是自由的?倘若他没有安全感,又有几人是安全的?作家的工具再普通不过了,极为廉价,几乎没有什么商业价值。他不需要庞大的原材料,不需要精密仪器,不需要别人鞍前马后地服务。他的职业只靠自己,不靠任何人;只操心自己,任何事都无所谓。他就是一国之君,自给自立。没有人能没收他的资产;没有人能剥夺他从业的资本;没有人能强迫他把自己的才华施展在他不情愿的地方;没有人能阻止他按自己的选择发挥天赋。他的笔就是人类和各个民族的救世主。任何束缚都无法禁锢,任何贫困都阻挡不了,任何关税也无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