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嫡妃-第4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妃见状,眼睛一转,随即又幽幽道:“臣妾这只小狗平日极为乖巧讨喜;就算是无意闯入白世子的院子,它也不会捣乱的;可世子妃……臣妾也不知道她对臣妾有什么不满,竟然让人将它弄成这副凄惨模样;臣妾原本想着是小汪不对,回去护理一下,待它的毛发重新长出来也就罢了,可是……”
太子妃说到这;很有技巧地抽噎起来,并就此停住;让皇后心痒的想知道后面的事情。
皇后料想太子妃还不至于为了一只狗就到宫里打扰她;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就算太子妃拿来告状,她也不会对东方语怎么样;就算会,她也不能拿东方语怎么样。
所以,她很清楚太子妃的目的绝不单纯。
太子妃就此停住;是希望引起皇后的关注与询问;以掌握主动权;不过,皇后显然比她更深谙筹谋之道;她冷眼看着太子妃,竟也优哉游哉的保持缄默,在悠悠然喝她的茶。
太子妃见皇后不追着询问;她无限懊恼地在心里低咒一声;只得渐渐止住了抽噎,又幽幽叹息道:“可是臣妾在寻找小狗的时候,无意撞见了世子妃她……竟然与一个年轻男子在、在幽会……”
皇后一听这话,差点失态地从凤椅上跳了起来。
当然,多年练就的深沉,让她很快将眼神的震惊压了下去。
她冷眼看着太子妃,眼神犀利中却夹着狐疑,“你说的可是真的?她敢在安王府里公然与别的男人幽会?”
太子妃连忙将头点如捣蒜,似乎生怕自己应得迟了,皇后会失去兴趣一样,“是的,母后;臣妾绝对不敢拿这种事情来欺骗你;那时候,因为臣妾急着要找到小狗;就……就在胡侧妃她们的带领下,没有等下人通报就跑了进去,才会无意撞见他们在一起。”
“母后若是怀疑,大可以传其他人来问一问;当时与臣妾一道的,除了太子府的人;还有安王府的两位侧妃,对了;那两位郡王妃也在当场;还有很多下人都亲眼所见;世子妃与一个年轻男子坐在一起,虽然举止不算过度亲昵;然而,那个男子,就连王府里的侧妃都不认识;她们也不知道那个男子的存在;后来问一下才得知,那个男子自从白世子大婚之后,就一直住在流光阁里。”
“据世子妃说,那是她的师兄,因为受了点小伤,才一直避养在流光阁里,母后你听听这说辞,若那人真是她的什么师兄;她自然可以大大方方让客人住在王府里,而不是独自住在流光阁里;这明摆着与那人有不寻常的关系;臣妾看那人住的厢房与世子住的地方相距甚远;说不定连世子都不知道那人的存在呢。”
皇后听罢,挑起眉头冷冷一笑,“就这样?你们不过看见他们坐在一起;听到东方语亲口承认那男子一直住在流光阁里,便认为两人有私情你手里有什么实质证据吗?”
“你可要知道,就算你身为太子妃,若没有证据,那也是诬告;随便诬告皇族;罪名可不轻。”皇后眼神泛冷,眉头越发拧得深;因为此刻,她脸颊那隐隐的痒痛感开始越来越厉害,让她恨不得能使劲抓破皮肉才舒服。
“母后,臣妾的婢女趁着找小狗的时候,悄悄溜到那男子住的地方看了看;顺便拿了一些证据出来。”太子妃温婉一笑,神态谦和而恭敬,“臣妾再莽撞,也知道诬告皇族是死罪。”
“你有证据?”皇后闻言,眼皮冷不丁地跳了跳。
看太子妃的眼神却仍然透着三分狐疑七分审视的味道。
“母后,其实就算证据不是铁证;可臣妾等人亲眼所见也是真的;你真的可以放心。”太子妃温婉一笑,眼神却飞过浅浅讽刺,她认为皇后太过小心谨慎的,那个女人,那个曾经肖想过要夺她妃位抢她男人的狐狸精;她既然好不容易等到这个机会,她一定要将那个女人打下十八层地狱。
皇后冷眼看着太子妃,眼神不动,眼角下的泪痣也不动,不过,她目光却显然流露出疑惑之色来。
太子妃温婉一笑,她的笑容特别有股动人的婉转韵味,为她并不特别出色的容貌加分不少。
“臣妾觉得,无论如何,世子妃私留男人在自己的院子里是事实;而且,她留着那个男人所住的时日显然也不短;这总该有碍皇家严谨的名声。”
皇后心中一动,时间不短,也就是说安王府一定有不少下人知道内情;至少有不少人见过那个男人了。
“为了维护皇家的清誉,为了杜绝这种事情再发生;臣妾觉得,就算母后你不出面处理;也该将这事禀报太后知道,身为皇家媳妇,应比百姓人家更谨守妇道才是。”
太子妃淡然落下这一句,神态温婉里,那秀丽脸庞上,竟微微透着三分得意。
谁知皇后听闻这话,表情居然僵了僵。
连她犀利的眼神都似乎有些心虚,因为这突然闪过的心虚,她竟然垂下头,没有再直视太子妃。
太子妃见皇后一时缄默,不由得奇怪地望了她一眼,又接着道:“母后,大家都知道太后一直偏疼白世子;臣妾觉得这件事情,也许该让太后她知道,由她出面处理会更好。”
皇后想了一下,在心里衡量着这件事情的利弊,最后也赞同道:“你说得不错;这事既然是众人亲眼所见;她也亲口承认,再加上证据……本宫就走一趟落霞宫,将这事禀报太后好了,至于她要怎么处置败坏皇室声誉的世子妃,那是她的事情。”
“母后英明。”太子妃躬身一笑,声音温婉动听,其中韵味尤其流长动人。“要烦恼,那也是太后的事,跟母后你可没有任何关系。”
皇后想了一下,眼神古怪地瞥了太子妃一眼,淡淡道:“为了详尽地对太后说明原由,你最好随本宫到落霞宫走一趟。”
闻言,太子妃轻轻拍了拍怀里开始烦燥不安的小狗,垂目,任由长睫掩去眼底狠戾冷光,嘴角一扬,又是温婉动人的笑纹浮现,恭谨道:“是,臣妾遵命。”
------题外话------
哈哈,如果太子妃知道皇后这位姑姑竟然跟她老爹搞在一起,她脸色会不会黑得难看。
谨守妇德哟……
天下表率……
特别谢谢寒星妹子积极投票,虎摸一个哈。
第221章 只此一家
更新时间:2014…1…14 17:10:11 本章字数:12426
从凤栖宫到落霞宫,距离不近;皇后与太子妃一路坐着软轿而去,也足足走了两刻钟才到。爱睍莼璩
太后看见这对既是姑侄又是婆媳的女人,眉眼挑挑,不动声色地打量了她们一眼,凌厉目光淡然扫过,便待二人点明来意。
皇后毕竟比太子妃老到;她以眼神制止了欲开口的太子妃,而不紧不慢地用四两拨千斤的办法,将事情委婉却铿锵地说明了。
末了,才让太子妃作一下补充。
太后听闻这姑侄二人说得有理有据,一时心头还在存疑;然心底的怒火却已经按捺不住的蹭蹭直往头顶上冒。
她之前就对东方语与几个孙子之间纠缠不清有意见;当时还极力反对东方语与墨白的婚事;眼下瞧着这成亲还不到一月,就闹出这等什么私藏陌生男子在院里的劣迹。
这让她实在难忍怒气。
“沈姑姑,你立刻到安王府将世子妃宣进宫来,让哀家亲自问问她。”太后眼皮一掀,眼神不减凌厉掠过太子妃温婉面皮微现得意的嘴脸,淡淡道:“哦,为了尽快弄清事情真相;皇后与太子妃就暂且留在落霞宫内;必要时候,哀家会让世子妃与两位当面对质的;尤其是太子妃你。”
皇后端着优雅而雍容的微笑对太后福了福身,“是,臣妾谨遵太后懿旨。”
太子妃闻言,自然也只是温婉一笑,对着太后福了福身,随着皇后一同留在了落霞宫内。
她才不怕对质;她还担心太后不肯让她与东方语对质呢。
只要一对质,事情孰真孰假,立马就能见分晓;她乐意之至。
一旦到那个时候,就是太后有心想偏袒,也无法偏袒下去。
太子妃温婉微笑,笑意浅淡里透着胸有成竹的意味。
皇后漠然看她一眼,也没有说话;她觉得让太子妃正面与东方语交锋一次;这个骄傲又心胸狭窄的侄女,以后一定会懂得收敛一些骄横的脾气。
她要让太子妃知道,光是表面温婉大度是没有用的;想要斗垮对手,一定要握住对手最要害的地方,再在对手松懈的时候,狠狠给予致命一击。
沈姑姑很快传了东方语进宫。
东方语到落霞宫的时候,太后自然不会让皇后与太子妃立即就露面。
“臣媳参见太后。”东方语微笑,神态坦然而目光清亮,她初见太后,心里思考了一秒钟,才想起墨白以往见太后,总以臣自称;所以她只得夫唱妇随跟着自称臣媳了。
太后听闻她这个古怪的自称,眉毛往上挑了挑,目光复杂地看向她,不动声色道:“世子妃,今天哀家宣你进宫,只想向你证实一件事情。”
东方语微微一笑,笑容明媚流光,霎时令气氛沉郁的大殿也因她明媚笑容而亮了亮。
“请问太后有何事需要证实?”
她明面上装着糊涂,心里却已在暗自感叹;宁楚所指的麻烦果然来了;尤如虹的速度真够快的。
“太子妃今日到安王府赏花,却无意撞见了你与一个陌生的年轻男子坐在一起;据了解,你曾亲口承认,那陌生男子是你师兄,你暗中收留他在院子内养伤已有一段日子,哀家现在问你,是不是确实有这回事?”
太后声音不高,语气也绝对没有任何压迫感;但她眼神强势而凌厉,冷光不时淡然扫来,便足以让心虚的人露出原形。
不过,东方语可一点也不会觉得心虚。
她收留宁楚养伤是事实,这根本无须心虚。
她定定迎上太后审视冰凉的凌厉目光,微微一笑,笑容一瞬如百花绽放,无声便已惊艳人眼,“回太后,确实有这回事;不过关于那个男子的身份,倒是跟臣媳当时所说有点出入;臣媳记得我当时说的是:他是师兄;并没有指明就是臣媳的师兄。”
隐身于幔帘后的太子妃闻言,勾唇冷冷一笑,她听不出这两者对于这件事情有任何实质性的逆转。
不管是谁的师兄,只要东方语承认私藏陌生男子在自己院子里;管她与那个男人有没有什么暧昧关系;太后也一定会勃然大怒。
只要太后动怒,必定会将东方语拿下好生教训;最有可能的当然是私关在落霞宫里。
到时,她只要暗中动些手脚,让东方语那个贱人做出因羞愧而自行了断的假像就行。
只要那个贱人一死;风墨白与冷氏一族必然不会再同一条心;只要他们之间出现裂缝,就有被分化攻坚的可能。
若能就此拨除安王府一脉的助力,冷氏一族的势力就如同断了一臂;这个老太婆想要暗劝皇帝废谪易储的事情也就不可能成事。
只要太子在皇帝有生之年都稳稳当当的坐在储君的位子上;她皇后的宝座也同样跑不了。
太子妃在帘后无声淡笑,笑容温婉下,更多的是各种如意盘算;透过幔帘,她似乎可以看见东方语未来悲惨的下场。
皇后在旁冷眼瞧着沉浸在自己欢乐幻想里的太子妃,轻轻摇了摇头,嘴角微微飘出一声淡若无声的冷哼。
果然,听得太后愠怒的声音冷冷传来,“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