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之伯爵夫人 正文完结-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上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伯爵笑着说,看到莫雷尔一家生活幸福,他终于放下心来。
“我们实在是非常幸福的,阁下,”尤莉答道,“但我们也遭遇过不幸,世界上很少有人比我们受过更大的痛苦。”
伯爵的脸上现出了一种好奇的表情。
尤莉走到一个玻璃罩旁边,从里面拿出了一个小盒子,就像拿出一件博物馆珍贵的展览品一样。
尤莉带着敬畏的心情,捧着礼品盒走到伊林和伯爵面前,打开它。
里面是一张小纸片,还有一颗大钻石。”
“这颗钻石倒非常漂亮。”伯爵说道。
“噢,这是一位天使送给我们的。曾有人估价它值十万法郎,但我们从未想过要卖掉它,即使是在我们全家遭受困难的时候。”尤莉看了一眼伯爵夫人,像是要从她脸上得到答案一样,“夫人,您现在能告诉我们那位天使的名字了吗?”
伊林装作惊讶地问:“您说的天使和我有什么关系吗?”
“难道您也不知道那位‘大人’的名字吗?您记得这个盒子吗?这是我婚礼那天,您的随从送给我的啊,他说这是一位大人给我们的贺礼。”尤莉突然有点泄气,如果伊林也不知道,她就无法得知真相了。
“哦,我想起来一些。那名随从不是我的,是我一个朋友的。”
“那么您的朋友是?”尤莉眼里又闪出光芒。
“他叫威玛勋爵,那时我们一起在马赛停留。可惜,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他没有对我说过送你礼物的事情。”伊林说。
“您还能联系到他吗?我很想知道他为什么要送这样一份大礼给我们,我们全家都觉得他似乎就是送给我们新法老号的恩人。”尤莉急忙说。
伊林看了伯爵一眼,对她摇摇头,“威玛勋爵是一位英国人,曾经和我是朋友。但他和伯爵互相仇视,自从我和伯爵结婚之后,他就不肯再和我联系了。对不起,尤莉,我帮不到你。但是我知道他是一个有恩必报的人,他帮助你,大概是曾经受过你们家的恩惠。”
“也许是我父亲认识的人吧。他经常帮助别人,可惜他已经不在世,没法求证了。”尤莉脸上滚落下泪珠,“夫人,如果您以后得到了那位威玛勋爵的消息,请一定要告诉我们!”
伊林安抚着尤莉,答应她一有消息就会告诉她的。而伯爵的内心正为莫雷尔先生的去世默哀。
“妹妹,”马西米兰说,“你忘了我们的父亲弥留之际对我们说的那句话吗?”
伯爵的身子微微动了一下。
“令尊说了什么,莫雷尔先生?”伊林疑惑地问道。
“我父亲认为这些事是一位恩人是从坟墓里爬起来救我们的。他常常翻来复去地沉思默想这件事,在他临走时,他说:马西米兰,那个人是爱德蒙·唐太斯!所以,我觉得这和您说的那位威玛勋爵不太像,不过,也许只是父亲糊涂了的缘故。”
听到这句话,伯爵的脸,本来就已愈来愈苍白,这时就苍白得更惊人了。
伊林心道不好,她看了一下钟,挽起伯爵的胳膊,“伯爵,我们差点忘了维尔福先生的邀请。”
“哦,是的,亲爱的,幸好你提醒我。”伯爵转头对马西米兰说,“我相信您会允许我们经常来拜访你们的,这次很感激你们的接待,让我们感受到如此幸福的家庭。”
“哦,欢迎你们常来!”马西米兰送伯爵和夫人出门,尤莉和艾曼纽跟在后面。
伯爵的马车离开后。
“伯爵与夫人看起来非常温和,和你说的不太像,马西米兰。”艾曼纽说道。
“是的,”马西米兰答道,“看起来他们很喜欢我们家人,伯爵今天看起来比在阿尔贝子爵家里时平易近人得多。”
“他的声音直钻进我的心坎里,”尤莉望着马车说,“有两三次,我好象觉得以前曾听到过似的。”
**
“海黛,你觉得莫雷尔先生一家如何?”伯爵在马车里问。
“幸福的一家人,而且都是可敬的人。”海黛说,“那颗钻石我总觉得是夫人送的呢?”
“可不是我送的哦。”伊林笑着看了一眼伯爵。
海黛略有所思地眨眨眼睛。
伯爵又向海黛讲述起了马西米兰当兵时救夏多·勒诺的英勇事迹,一边观察她的反应。可海黛只是认真地听着,没有露出任何更感兴趣的表情,伊林在旁边偷笑。
伯爵与伊林相处这么多年,自然猜到了她心里在想什么。伯爵叹了口气,看来女人都是一样,心思难以捉摸,他替海黛操心又是多此一举了。
去维尔福家只是借口,伊林还不想急巴巴地去他家受折磨,马车直接回了家。
贝尔图乔已经在等着伊林了,他低声与伊林交谈几句之后就又退下了。
贝尔图乔带来的消息让伊林的心情指数又上升一大截。晚上,她打扮光鲜之后,就随伯爵去了戏院。难得他们一家在巴黎出了名,不去风光一番怎么可以?她要让那些曾经当她是疯子的巴黎人闪瞎眼睛!
这天晚上皇家戏院比平时更具吸引力。生了一场大病之后的名演员李凡塞重登舞台,吸引来了大批观众,包括巴黎上流社会的“精华”在内。
象大多数有钱有地位的青年人一样,阿尔贝在正厅前座有一个座位。那天晚上部长的包厢碰巧交给吕西安·德布雷去自由地支配,德布雷就把它送给了马尔塞夫伯爵,而马尔塞夫伯爵因为美塞苔丝不肯去,就转赠给了腾格拉尔,腾格拉尔夫人和小姐接到这项赠送简直太高兴了,当然不会谢绝的。
但腾格拉尔宣称,他的政治主张不允许他使用部长的包厢,所以吕西安·德布雷便在男爵夫人的邀请下陪着她与欧热妮上戏院去了。假如这两个女人不带一个护送者到戏院里去,社会上就会对此加以恶意的曲解。但如果腾格拉尔小姐跟着她的母亲和她母亲的情人上戏院去,社会人士就无懈可击了。当时的巴黎上流社会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在铃声宣布第二幕就要开始时,几乎是一瞬间,正厅里的全部观众都站了起来,目光一致地望着以前俄国大使包用的那个包厢。那儿刚进来了一个年约三十五至四十岁,身穿深黑衣服的男子,和他在一起的,是一位穿着银色闪闪发光礼服的女人。她很端庄,而且非常美,她那身华丽的打扮把所有的目光都吸引到了她的身上。
“是基督山和他的夫人!”所有认识伯爵的人,都忙着把这个消息分享给身边的人。
这个轰动的消息不久就传遍了戏院的每一个角落,太太小姐们再次从她们的包厢里探出身来,带着艳羡的目光观看伊林身上那闪闪发光的繁星般的钻石。在第二幕演出期间,戏院里一直充满着嗡嗡的声音,伯爵与伊林的各种传闻再次被议论。
伊林看到欧热妮·腾格拉尔小姐就坐在腾格拉尔夫人旁边。腾格拉尔夫人依旧貌美,几乎没变老。而欧热妮完全出落成了一位漂亮的姑娘,她的头发象炭一般黑,她的眼睛和她的头发同色,睫毛很浓密,上面有两条弯弯的眉毛,但她的眉毛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几乎老是习惯蹙皱着,她的整个脸上总带着一种刚毅坚决的表情。一颗黑痣正巧长在她的嘴角上,这更加强了她脸上那种坚定不移和倔强独立的表情。
欧热妮的美更富于阳刚之气,更近于男性的美,正是阿尔贝无法欣赏她的原因。她的学识,也象是属于男性的。她能讲两三种语言,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能写诗,会作曲。她公开宣称要终生献身于音乐这门艺术,她的同学罗茜·亚密莱小姐与她志趣相投,所以腾格拉尔小姐把她收留在家里,却不便和她一同在公共场所露面。虽然罗茜在那位银行家的家里享受不到一个朋友的独立地位,但她的地位却比一个普通的女家庭教师要优越得多。
欧热妮不会像其他小姐那样对伯爵夫人大惊小怪,但当她的母亲谈论基督山伯爵夫人的时候,她也在听着。腾格拉尔夫人的语速渐渐慢了下来,她举着望远镜,皱着眉,“天啊,我觉得我认识她!”
“认识谁?”欧热妮狐疑地问。
“伯爵夫人!”
“基督山夫人?”
“是的!”
“您不是没见过她吗?妈妈,您说您只见过伯爵的。”
“不,我不敢相信。她,她是……艾尔莎……”腾格拉尔夫人的声音越来越虚弱。
“您说她是谁?夫人?”一直坐在后面的德布雷问。
伊林好像感应到了爱米娜的关注一样,转头看向她的包厢,脸上露出浅笑,舞台的光映在她蓝色的眼睛里,发出迷人的淡淡的色彩。
“艾尔莎·斯图尔特。”腾格拉尔夫人放下望远镜,呆呆地说。
作者有话要说:哦哈哈,最近小歌要自己做晚饭,晚上时间很紧的说,所以、也许明天会停更一天吧【望天……
57。母女
57。母女“艾尔莎·斯图尔特,”德布雷重复道,“难道是斯图尔特子爵的亲戚吗?”
“是他的女儿。”腾格拉尔夫人说,她的目光闪烁,像是极其激动。
“哦,是斯图尔特家的大小姐!”欧热妮用手指轻轻抵上嘴。她也是小时候在舞会上见过她一次,之后只听她的父母谈论过。因为腾格拉尔男爵对于卖纺织机的那件事耿耿于怀,因此当斯图尔特家出事之后,他曾在家里对此高谈阔论,言语中不乏幸灾乐祸之词。欧热妮对此很反感,在她的印象里,艾尔莎小姐既和蔼又讨人喜欢,她完全不相信她会是父亲口中说的疯子。
腾格拉尔夫人那边已经把有关艾尔莎的事情都讲给了德布雷,当然大部分都是人们恶意的曲解谣传。
“夫人,我实在不能相信这些谣言。这不是说我不相信您,只是十年前,人们是很容易被流言左右的,但现在想想以前的那些丑闻,大多不都是漏洞百出吗?”德布雷说,“尤其是像基督山夫人这样条件优越的女性,难免会遭人嫉妒。”
“但您别忘了,说起来我们两家还算是亲戚,所以我们对于斯图尔特家还是了解一些的。”腾格拉尔夫人说,“艾尔莎的确失踪了两年,他们说她去乡下疗养。你知道,只要是一个人因为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从人群中消失,人们总是假托他(她)是去‘疗养’了。”
德布雷的单片眼镜划过一道光,他严肃地看着腾格拉尔夫人,决意不管她说什么,他是不会相信那些谣传的,毕竟自己可是部长大人的智囊,如果像这些妇女一样胡思乱想可就太糟了。
“您是受了爸爸的影响,可他的判断经常是错的。那些关于伯爵夫人的传闻是非常可笑的,现在事实已经摆在眼前。”欧热妮反驳道,她由始至终都不认同她母亲的话。
伊林兴致勃勃地观赏歌剧,伯爵一直坐在她的身边,两人偶尔交谈几句,伯爵每次转头看她时,眼里都是温柔的爱意,与他平时庄重威严的神情不同。如果不是亲眼看到,那些认识伯爵的人绝不会想到他还有如此深情的一面。
在一幕结束时,伊林取下手上一枚精致的钻石戒指,将它用绸带捆绑在花束上,让阿里抛到台上那位表演得非常出色的女演员手里。女演员显然没想到她会收到如此贵重的礼物,惊喜之余,向伊林深深地致意。
这一举动又引起了在场观众的轰动,连楼下的人都纷纷站起来,企图一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