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折戟移灵:盗墓者的经历 >

第48部分

折戟移灵:盗墓者的经历-第48部分

小说: 折戟移灵:盗墓者的经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地的风俗习惯当然各有千秋,陈陈在询问了几个不同省份的作者朋友,总结出了各地的风俗习惯,如果说以偏概全了,请各位指出来。



  先说说我们这里的习俗吧,我们这里在鬼节这一天,要请家堂,就是把死去的老一本“请”到家里来坐坐,早上请来,晚上送走,鬼节在我们这里可以说是仅次于春节的节日了,从早上起,村子里就开始放鞭炮,然后每家每户在院子里摆上案台供养。



  国内其他地方:



  河南省: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南省: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啵仄咴率迦赵诿徘盎换胰Γ谌δ诜偕罩焦约腊葑嫦取�



  山东省: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江苏省: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省: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莆仙有“家祭”、“公妈热”、“送纸”、“金粿”等习俗。



  广东省: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广西省:桂林地区的人多以月十四为鬼节,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过程;有的地方从七月七开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饭”(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别祖先,晚饭前祭祀后到晚上十点左右进行送祖先仪式,同时将写有祖先名讳(关于写多少代祖先各个家庭不一)的“钱包”及担夫、引路大王的“钱包”纸钱等物于路口烧去洒米水饭等仪式送别祖先;其过程繁杂严肃是当地仪式最为复杂的节日,是当地人相当重视的节日,其重视程度是除春节(当地观念中元宵节也属于春节,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样重要的节日。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在广西省,中元节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



  云南省: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



  湖南省: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



  湖北省:麻城人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团聚过节,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平摊于饭菜之间,灯火齐明,还要诉接祭之言。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纸毕,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间的任一天进行。



  鬼节特辑就到这里了,长知识了有木有~
第八十一章 63650
  就这样我们三人在通道里爬啊爬终于爬到了洞口。通道的洞口,被一块石头封住了,我和猛子用尽力气才将石头推开。



  令我们不可思议的是,这里居然是我们之前击败那巨型石虫的地方!那具被我们破坏了的石虫就平躺在我们的面前!



  “这真是太好了!”婉儿道,“这样一来再不出半个小时我们就能到达地面上了。”



  我点了点头。



  “等等,田儿,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猛子说道。



  “什么问题?”我心头一惊。



  “我们刚才爬过的甬道是什么形状的?”猛子道。



  “方形啊,怎么了猛子。”我道。



  “你难道忘了吗?”猛子道,“古圆近方啊!”



  经猛子这么一说,我也发现了这洞口的蹊跷,古圆近方,是现在盗墓者总结出来的经验。一群逃生的工匠怎么可能会挖出这样方形的通道?圆形的岂不是更容易吗?



  难道说这是个盗洞?为什么说是古圆近方那?古代的盗墓贼都是小规模的,不会带太多装备,挖盗洞时挖个圆形的就好了,到了近代,也就是晚清以后,盗墓贼的装备日渐多了起来,比如枪支之类的,这样如果再打之前的圆形盗洞的话,由于身上背着装备,在盗洞里遇到了突发情况根本就无法转身,所以说晚清以后的盗洞多是方形的。



  难道说——



  我突然想起当时我们在石虫腹中遇到的那几具尸体,难道说这盗洞是他们打的?



  当年以张家张玉默为首的一群人可能是为了和我们相同的目的进入了这楼兰王陵,也就是到了我们刚才所在的活动的石壁那里与我们碰见了相同的情况,于是他们在石壁上打了盗洞,没想到正巧将盗洞的出口打到了这里来。



  巨型钱串子生吞了一行人,由于张玉默没有神器,最终绝望的死在了这巨型石虫体内。



  事到如今,这已经是最合适的解释了。



  我突然开始对之前在石虫中碰到的那几具尸体肃然起敬起来——若不是他们打下的盗洞,我们绝对就死在里面了。



  我将自己的推测与感慨告诉了猛子和婉儿。



  “没想到当时他们拼命打下盗洞没能救了自己,百年之后却阴差阳错的救了我们。”婉儿道。



  “造化弄人啊!”我感慨道,“猛子你要做什么?”



  只见猛子从背包中取出了那只金兽放到面前的地上,然后跪倒在了地上,“怎么说也是人家打下的盗洞救了咱的性命。”



  “几位前辈啊,晚辈在这里谢谢了,这只金兽也就送给你们了。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还望笑纳。”说罢,猛子对着那石虫深深的一叩首,随后站起身来。



  “猛子,你就拿了这么一件东西,真的要放在这里吗?”我问道。



  猛子点了点头。



  “那你不是白来了吗?”我不解的问道。



  “怎么能说是白来?”猛子笑着说道,“能解开六大世家的秘密,能是白来吗?”



  听猛子这么一说,我笑了起来,“猛子啊,我还以为你来这里就是想盗取些东西发个财那!”



  “刚开始确实是这个目的,不过现在不是了,认识了你们后,我发现人活着,绝对不能光为了钱,你说是吧。”猛子道。



  我点了点头,猛子也着实为我上了一课,人这一生活着绝对不能只为了钱,更应该为一个情字,万钟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走吧。”我道。



  我们三个沿着甬道到达了我们来时经过的甬道,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较来时已经完全不同了,在这王陵中已经十几天了,现在终于能出去了,我长长舒了一口气。



  我们找到了刚才我们打下的洞口,洞口下部已经积满了黄沙。我们将堆积的黄沙除去,露出了我们之前攀爬的绳子。



  “好在外面是晚上。”猛子道,“否则我们在黑暗处带这么久,出去了太阳光一照。非致盲了不可。”



  我心中也是这么想的,我们出来的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