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沉思课 >

第7部分

沉思课-第7部分

小说: 沉思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扫而空;无论装满几次,都会立即清空。某人说上一句话,然后“啵”的一声吃进一枚薄荷糖;还有人痛论国事,拳头里握着花生挥舞几下,随即投入口中;另一人站起来穿过房间,半路上稍稍绕了点远路,拿了几块软质奶酪。我们对自己的这种饮食方式并无自觉。因为我们的注意力被分散了,我们吃喝是出于强迫,而非源于饥饿。
  这种自动化饮食同样会在电视机前、电影院里、夜总会中、运动场上发生。眼前动感十足,双手也跟着上蹿下动,在嘴里进进出出,仿佛拉斯维加斯某家赌场门口的自动招牌上,那个永无止境地挥手打招呼的牛仔。我们可以学着对观看的东西更加自觉,并学会一次只做一件事。那样会让你的享受感大大提升。
  如今的饮食已经变得相当机械化,人们常常边吃边谈。我并不反对在饭桌上交谈几句,那绝对是一同进餐的乐趣之一。但在嘴里塞满食物的情况下谈论重要或复杂的事件,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在咬了一大口玉米饼后试图解释关于沉思的问题,我觉得这是很没礼貌的举止。但媒体有时会给我这样的印象:要是手里没有咖啡、香烟或附近熟食店送来的三明治,新闻记者和私家侦探就完全没法开口说话。
  要想训练味觉,我们就需要留意我们所吃的东西,不能再机械地吃喝。只在用餐时用餐,这样会有所帮助,因为这样我们就能坐在桌边,对食物更加专注了。真要放弃零食?多么可怕的前景!我们许多人会在刚感觉到一丝饥饿(或自己快要觉得饿)时就奔向冰箱或饼干罐头——“没有零食就得挨饿;就得从午饭一直等到晚饭。”但等等又怎么样呢?稍微挨点饿是有益处的。它能让我们在用餐时甘之如饴;能让操劳过度的胃和消化系统在我们层层加码之前完成各自的工作;还有助于减少总体的食物摄入。
  

技艺
如果觉得某一餐吃得太多(多数人偶尔都会这样),那么我有个简单的建议能让你找回平衡:跳过下一餐。与其自问“我为什么吃那么多”,并在一番纠结后重返冰箱,那还不如略过前面的一餐。心灵喜欢纠缠于各种懊悔,尤其是它疑心你对改变行为并不热衷的时候。它会对自己说:“既然喜欢多吃,我就先多吃点,然后再换上悲哀的黑衣晃悠一阵。我也挺喜欢那样呢!”
  在婚礼或别的特殊场合,我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尽情分享欢乐。我不想做老古板状,用葬礼似的嗓音宣布:“我不吃烤饼,我正在进行严酷的感官训练。”一旦知道待会儿要美餐一顿,我就会在前一餐中少吃一点,或者干脆不吃。这样就能在宴会上事事参与,而又不至于做得过火了。
  这个需要一定的技艺才能办到。我有一位年轻朋友不久前由童年进入了少年,我当时参加了庆典活动。活动上的每件东西都经过了仔细安排,以符合青少年的口味——“卡路里多多益善”。我在桌边坐下,桌上摆着个银色的大碗,里头的草莓味冰淇淋蛋筒朝我抬头仰视。我没有退缩——我预先做了准备,早餐只吃了一点,因此把整碗冰淇淋都吃了下去——结果相当快活。
  可我的味蕾还在咂巴着:“再给我们来点儿吧!”但这时就应该坚持原则了。“行了,老弟们。”我说。接着,我就把注意力放到了坐在周围的朋友们身上。向各位保证,这可要比再吃一份舒服多了,而且无须在回家后使用药房的“肠速通”。
  美食家们号称,要真正享用美食,就必须在想再吃一口前及时刹车。只有这样,鉴赏家才能保持住他的兴趣。不论什么领域,懂得在餍足前止步都能帮你享受人生;更重要的是,能帮你走向自由。参加聚会时,与其待到深夜,筋疲力尽,乃至主人不知道如何让你走人,还不如在还剩半条命之际趁早离开。这个原则即便对写信也是有效的。你可曾收到过一封冗长的书信,边看边嘀咕对方干吗不在两段内结束?如果能让对方在读信后感叹“她要是再多写一行就好了”,那效果不是好很多么?
  

警惕
训练感官时要保持警惕。我们长久以来过度敏感,随时都会露出破绽。感官舒舒服服地坐着,他们的几位老友(感觉物体)在门前喊道:“感官可以出来玩吗?”这时我们当然可以说不。可如果我们正在楼上打盹儿,感官们就会一跃而起,四下环顾,咧开嘴相视一笑,然后径直跑出门去。
  试想我们正走在去珠宝店的路上,半路经过一家比萨店,我们一心想着去店里买块手表。午饭已经吃过了,食物是离我们最遥远的想法。可是,比萨店前有面大橱窗,店员正在里面抛着旋转的面团。于是我们停下脚步,张望起来。他打开砖砌的烤炉,从里面取出一块热乎乎的烤饼,上面的奶酪冒着泡,还洒了蘑菇……正中下怀!等我们回过神来,另一个蘑菇比萨(我们的)已经在炉子里冒泡了,我们拿不准上面该放大蒜还是蓝纹乳酪。可张望到一半,我们才内疚地想起自己正在训练感官。
  这类诱惑也许无处不在。你还可以在比萨店之外加上糖果柜台、烤饼店、路边快餐店,等等。但无论诱惑的种类有多少,只要每天下工夫,就一定能掌握抵御的诀窍。中间可能会有几次失足、几次涉险,但满足的胜利也会有一些。接着尝试就行了!
  由于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对感官的要求不宜过快过高。毕竟我们的目标是让感官成为忠实的仆人,而不是惨兮兮的奴隶。我们需要理解它们,需要表现得坚决而不失温柔:提出的要求要稍微高过它们平时的水准,但不能严格到不合情理的地步。我们需要知道何时严加责令,何时规劝谈判,何时又能任其稍加嬉戏。
  在训练的开始阶段最好弄几张能降伏感官的王牌。说实在的,他们都是些简单的家伙,只要方法对头,安抚不是难事。比如,当你渴望糖果时,可以给味蕾来点富于营养的代用品,比如葡萄干和鲜果。他们多半是会接受的。也可以在感官的渴望升起时对它说:“好吧,如果一小时后你还那么想的话,我就把东西给你。”而到时候,欲念很可能已经平息下去,因为欲望的本质就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真言同样可以成为感官训练中的机智盟友,尤其当负面情绪占据上风,而我们忍不住向冰箱发泄的时候。工作不顺,我们就强迫性地消灭掉几个甜甜圈、半个菠萝芝士蛋糕。这样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加剧我们精神上的焦躁。为什么就不能让负面情绪的威力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呢?如果能走出门外,一边疾走一边复诵真言,我们就不仅让身体来了次健康的锻炼,还把负面情绪转化成了其对立面——愤怒化为宽恕,嫉妒化为同情,抑郁化为开怀。
  当然了,要导引心灵、更新反射,最有力的工具还是沉思。有诚意、有规律的训练能让意识的内容彻底转化。但就算在清晨和黄昏静坐沉思,我们的饮食习惯也不会自动改变,我们还必须在白天做出明智的选择。沉思给我们选择的自由,但我们还是得自己做出选择。如果在沉思半小时后起身前往烤饼店,那么沉思的益处就会一扫而空。但如果能运用沉思中释放出的力量选择一餐健康的早饭,我们就可以开始改变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我常常说到沉思和它相关的修炼:沉思有助于训练感官,而感官的训练又是对沉思的应用和深化。
  

我们可以选择
这一切都要求个人担起责任。举个例子,许多体重增加的人都坚称自己无能为力。这样的话通常没什么说服力,在看过他们叠得高高的盘子之后尤其如此。要坦白承认体重问题的根源是吃得太多,而吃得太多的原因是还没能训练自己少吃一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进展。
  我想在两个英国作家之间做个对比,两位都是我在印度当英语文学教授时的最爱:他们是萧伯纳和切斯特顿。两人的大名都经常在新闻中出现,即便是在印度,我们也对他们的私人生活多有了解。这两个人的差别可真大!萧伯纳是个高挑清瘦的男人,身上没有一磅赘肉。他是个素食主义者,当时的英国对此还不甚了解,文学界因此害怕会永远失去这位前程远大的作者。伦敦的名医也提醒他,说这种新的饮食习惯会缩短他的寿命。当然,萧伯纳活了下来,八十多岁还写了杰出的剧本。朋友们建议他去那些医生那儿展示自己的健康,他回答说:“我很乐意,但事不凑巧,他们都已经不在了。”
  而切斯特顿体重则高达三百磅,还对饭桌上的乐趣钟爱有加。诸位可以想象两人相遇时的情景。两位都十分幽默,而且喜欢刻薄对方。据说有一次,切斯特顿打量萧伯纳一番后说:“老萧,见到你,别人还以为英国在闹饥荒呢。”萧伯纳反驳道:“老切,见到你,别人会以为饥荒就是你造成的。”于是问题就来了:你是愿意看起来更像切斯特顿呢,还是更像萧伯纳?这完全由你自己决定。你可以通过乱吃、暴吃让自己体型膨胀;也可以通过适度进餐、健康饮食,让自己显得苗条而精神。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反射的力量
抵御感官欲望的难处来自和我们作对的反射。打个比方,一条大河滚滚涌动,要使它停滞或者扭转流向是何等的困难!我们的多数欲望也是那样,行为的不断重复在心灵中冲出深深的河道,欲望就在里面汩汩流动。然而,就像河流可以改道或者筑坝,稳定的行为模式也能加以改变。河道存在的时间越长,改变所需的工作量也就越大。但只要运用沉思中释放的力量,改变永远是可能的。
  感官的多数顽固的好恶都是在生命的早期习得的。一位母亲给尚在学步的孩子一小盘原味酸奶,这时一位已经形成反射的邻居皱起鼻子,厌恶地呻吟道:“原味的酸奶?”只要这样重复几次,孩子的神经系统就会对刺激形成自动化的反应;这就形成了反射。每当这样的反射形成,我们都会失去一点自由和一点选择的能力。这孩子总有一天会对任何健康但带酸味的食物皱起眉头,大叫一声:“不要!”然后把盘子推开,他离这一天已经越来越近了。
  我们多数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然,通常,我们并不记得自己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何种方式获得了反射。让我们产生反射的人当时大概也不知道自己正在教授我们如何做出反应,并在我们的意识上套上了限制。我们觉得,令人不快的是食物本身,我们不喜欢端到面前的酸奶是因为它味道不佳——尽管邻座的女士正快乐地享用一大碗同样的东西,没加佐料也没加糖。酸奶是一样的酸奶,两个人的反射却不相同。
  不久之前,我在一位想成为足球运动员的年轻朋友身上目睹了这种反射的巨大力量。他讨厌美洲南瓜,我倒觉得这种蔬菜没什么不好。一天我对他说:“如果主跑来对你说,‘每天都吃美洲南瓜,就让你成为美国最伟大的足球运动员。’你会怎么回答?”
  他沉默了,我可以看见在他意识中上演的战斗。最后他说:“我会对他说,‘主啊,我不干。’”
  喜好的力量也可以同样强大。我的家乡喀拉拉邦盛产腰果,乡亲们大多对它钟爱有加,我也很喜欢这种果子。但在我离开喀拉拉去印度中部的一所大学任教时,腰果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