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门闺秀-第3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英听得大喜,忙又向上官明昊行了一礼道:“那便麻烦公子了。”
太后的千秋节的前一天,素颜和叶成绍就被皇后召进了宫里,因为明天的千秋节上,皇上要当着众大臣的面,宣布封叶成绍为皇太子,所以,皇后既紧张,又开心,早早就让人给素颜和叶成绍讲解宫庭礼仪,还有册封大典的程序。
素颜累得够呛的,一整天都在练习宫廷仪式,到了晚上,皇后将他二人留在宫里,不许他们回去,因为第二天的庆典开始得很早,回宁伯侯府住,一来一回的,费时间,再者就是,叶成绍成了皇太子后,宁伯侯府已经不适合他再住了,要住时空了多年的东宫之中去,那里也要派人清理打点。
晚上用膳时,太后得知素颜还在宫里,特意召了素颜和叶成绍一起去用膳。
素颜听了与叶成绍对视一眼,自从见过那位端敏公主之后,她便不太喜欢去太后宫里了,那位公主实在是太任性了一些,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一样……
但太后既然宣召,不去又不行,只好碍着头皮往外走,叶成绍含笑牵了她的手,两人步行,在宫人的带领下,往慈宁宫走,也不管一路上的宫人怎么看他们夫妻,他只管牵紧了素颜的手往前走。
走到慈宁宫门口时,正好遇到东临后和端雅公主也来了,素颜正想要施礼,结果,叶成绍牵着她的手,昂首走进坤宁宫,完全无礼了那一对母女,东临后当时便气得喝道:“成绍,本宫怎么着也是你的姑母,你为何见我不行礼?”
叶成绍听了嘻嘻一笑,转了身道:“侄儿方才以为见到的是东临皇后,东临不过是弹丸小国,侄儿乃堂堂大周皇子,自是不用给东临后行礼的,哎呀,不知道竟然是姑母在此,眼神不好,眼神不好啊,侄儿给姑母请安了。”
东临后听了气得脸色刹白,瞪着叶成绍半天说不出话来,这番话分明就是在打她的脸,那天她对皇后无礼了,今天叶成绍立即就现时报来了,果然这个侄儿一点也不好相与啊。
素颜也给东临后行了一礼,东临后正有气没处发,冷冷地对素颜道:“成绍眼神儿不好也就罢了,你呢,难道也是眼神不好吗?本宫可是听说,你不过是个五品小官之女,怎么也如此的不知礼数,眼高于顶,便不当本宫是东临皇后,本宫也是本朝的公主,倒底是缺乏皇室教养的。”
叶成绍听得火大,正要发火,素颜将他一扯,扬了眉对东临后道:“姑母说得好生无理,自来女子以夫为天,夫君尊国礼,为大周国格而不给他国国母行礼,侄儿媳自然要以夫君的意愿为重,岂能与夫君对着干?姑母受了如此多的皇家教养,如何连女戒中最基本的礼义现矩也不懂呢?难道说,姑母的礼教都没学到自己的肚子里去?”
言下之意便是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东临后气得手都在发抖,叶成绍听了却是哈哈大笑,牵了素颜的手道:“娘子果然贤淑,姑娘是在东蛮小国呆久了,忘了大周的礼仪现矩了,怪她不得,怪她不得啊。”说着,不再与东临后纠缠,牵了素颜的手,率先而去。
东临后气得手脚发凉,一旁难得并没有作声的端雅公子小声在她耳边道:“母后何必与那女人呈一时的口舌之快,如今皇帝舅舅可是正宠着表哥呢,您便是要出气,也不要当着表哥的面啊,咱们这回来大周,可得要住好一阵子,有的是时间不是?”
东临后听了这才忍了气,拉着端雅,高傲地往里走去。
不远处,皇后见了这一幕,笑得直不起腰来,对着花嬷嬷道:“你说,本宫这对儿子媳妇的口才可真是越发的长近了啊。”一直起身,又道:“哼,想趁绍儿不在的时候欺负素颜,以为素颜就是好欺负的么?真当本宫这皇后是泥捏的呢。”
那一顿饭,因为有东临后和端雅公主在,吃得并不开心,早早地就回了宫,太后也看出来东临后与皇后,素颜之间的不对劲来,多次示意东临后,不要她乱来,东临后这才收敛了一些。
第二天,正式的大典开始,素颜和叶成绍都是盛装上殿,大殿上,群臣早早地就到了,多国使者也都到齐,群臣分文武两排坐下,而外国使者,则坐在另避的一处,太和殿里,张灯结彩,金璧辉煌,太后也是盛装坐在皇帝身边,皇后姿态雍容华贵,艳光照人,也坐在了皇帝另一则,接受群臣的朝拜与祝福,上午,最令人震惊,又在情理之中,和大家预料之中的事情,便是向太后致贺,举国同庆,祝太后千秋千岁,群臣齐贺,而外国使者,包括东临使者在内,也送上了早早就准备好了的礼物,一上午,素颜像个木偶一样,任宫中的礼仪宫摆布着,跟着命妇们一同行动着。
太后喜笑颜开,眉宇间再也不似往日般带着愁戾之色,真的就像一个慈眉善目,风韵犹存的妇人,自从东临后回来后,太后享受了不少天伦之乐,多年来,她一次挂念的小公主回来了,有生之年,能再与小公主一同相伴些时日,也算是了了多年的心愿,儿孙儿自有儿孙福,太后再也不愿意操那些心了,有些事,也不是她能改变得了的,何必得力不讨好,惹得人生怨呢?享受着朝臣的祝贺,听着外使们的吉祥参拜,太后真的很开心,也很满足了。
午膳后,大家酒足饭饱,太后自道乏了,回了慈宁宫歇息,皇上却没有退席的意思,大臣们更乐得与帝后同乐,与外使扯闲谈,问些外国的奇闻趣事,大殿里,一派热闹宣嚣,气氛很热烈,但就在此时,皇上突然朗声道:“各位卿家,朕有大事要宣告。”
大殿上骤然安静了下来,朝臣们有的手中还端着酒杯,有的,与同僚的一句话还没说得完,全都怔怔地看着皇上,目光中有期待,也有担忧,北戎国的使者拓拔宏率着几位北戎国官员与东临来使坐在一起,听了皇上的话,眼里也带了几分深意出来。
皇上的双眼精光内蕴,凌利的眸光巡视了一遍下方众臣的神色,威严而果断地说道:“联即位二十余年,励精图治,弹精竭力,为大周创下盛世荣花,如今百姓安乐,国泰民安,然,朕之江山若要万代稳圄,便必须有后继之人,朕考察思虑多年,不惜忍住父子分离之痛,竭力锻炼朕之嫡皇长子,令其成长为一个才华横溢,又坚忍心不拔的皇储,如今天佑我大周,嫡皇子果然不负朕之期望,成长为一代优秀的帝王之材,朕甚欣慰,今天,朕便要当成群臣的面,当着友国使者宣布,立嫡皇长子,冷成绍为大周太子。”
冷成绍当然就是叶成绍,宁伯侯死后,叶成绍的名字回了宗室玉碟,姓当然就改为了国姓,只是叶成绍的名字大家叫惯了,一时倒忘了这事。
群臣包括外国使者都被皇上的突然的宣告震住,半响也没有回过神来,任谁也没有想到,皇上会在太后千秋之时宣布立储,尤其是北威军中来的,为太后祝寿的好几名高级将领,更是愕然地看着皇上,靖国侯回京后,屡次败在了皇长子夫妻手上的消息,他们也听说了,这一次回京,便存着要为靖国侯报复出气的意思,只要叶成绍一日还未成为太子,他们便还有希望,扶佐大皇子为皇太子,但是,皇上根本就没有给他们时间,太后千秋庆典未完,便给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竟然当朝宣布立储的圣旨……还好,正式诏书还未下,他们可以当作是皇上在朝议立储便是。
靖国侯的伤势养得差不多了,上一次策划流言中伤叶成绍和皇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他那原也算是对皇上的试探,看皇上倒底有几分真心想要立叶成绍为太子,如果皇上铁了心的话,那流言事件过后,陈家的羽翼定然会受影响,那些依附于陈家的官员,也定然会遭受打击,但是很奇怪,皇上并未采取任何动作,甚至北威军的统帅一职,也还是他靖国侯,靖国侯不由骄傲了起来,也是,几十年威震北疆,他可不是徒有虚名的,数十年的经营,固若金汤,皇上想要惩处他,还得掂理掂量手中的筹码,一但北威军哗变,皇上也会吃不消的。
而且,靖国侯还知道,皇上重礼孝,太后最疼爱的是大皇子,大皇子遭人暗处后,太后是最气愤的,不过,好在大皇子还有后,嫡庶子加起来都有好几名,所以,靖国侯私心里也认为,皇上应该对大皇子还没有死心,大皇子在皇上心中还占有一定的地位……
可如今,那一切都成为了泡影,皇上的话,将他所有的希望都打碎了,陈家与皇后一族积怨太深了,已经没有了回旋的余地,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一旦叶成绍即位,陈家灭亡便是顷刻之间的事情,所以……靖国侯是不拼也得拼了。
他向自己的一个最亲密的部下使了一个眼色,那部下是他一手提拔的,与陈家也是系在同一条战船之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接到他的暗示,果断的走了出来,大声道:“恭喜皇上终于下定决定,要议定太子人选了,臣认为,皇长子不太适合太子人选,皇长子这二十年来,一直是以宁伯侯世子之身份存于世间,群臣及百姓的心中,仍当他是一个普通的世家公子,突然让他成为了皇太子,莫说浅薄的百姓,便是臣等也是接受不了,感觉大周的皇室像是被叶家人篡夺了一样,心里很不舒服。”
这位武将还真会偷换概念,皇上明明就是用很肯定的语气确定了叶成绍就是太子,他偏说成是朝议太子人选,而且,他说的这一些,也并非没有道理,百姓一时难以接受一个原是侯府世子之人,突然成了皇太子,但他也忽略了皇权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叶成绍的皇子身份公开也有一段时间了,尤其是陈家在衙上闹了一回流言事件后,更是在百姓心里烙下了印,原本不知道叶成绍是皇子的人,也都知道了,这一点,怕也是脱离了陈家的初衷,始料未及的吧。
所以,他的话一出,户部尚书顾大人首先就不高兴了,出列道:“李将军这是在公然违抗皇命么?皇上已经宣布了立皇长子为太子,而且,如今全京城的百姓,谁人不知道过去的叶大人就是当今的皇长子?皇长子优秀而纯正的大周皇室血脉是不容人置疑的。”
另一名北威将军立即跳了出来,大声道:“我们北威军人就不知道,谁知道他是哪里冒出来的,是不是冒认皇亲呢,皇上,您不要被奸人所蒙蔽了,宁伯侯那奸贼杀了二皇子,怕为的就是让他亲生的儿子上位吧,二十年前的公案,谁知道是不是有人在其间做了手脚?”
皇上听得大怒,喝道:“公孙将军,你是在置疑朕的智商吗?你认为联会胡涂至此,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认错了吗?众为臣工可以看看,看看朕与皇儿的相貌便知晓了,公孙将军你这是在强词夺理。”
群臣细细端祥皇上与叶成绍的长相,以前没有细想过便不知道,如今被皇上一点,再看之下,果然叶成绍与皇上有六七分相似,尤其这会子叶成绍一改往日吊儿朗当的样子,如松般稳坐于皇上下首,神情肃穆端严,与皇上便更像了,一些也跟着怀疑之人不由也认同了皇上的话,皇家血脉,哪里可以那般容易就混淆的。
公孙将军被皇上斥得垂了头,连声道:“微臣不敢。”便退到了一边去。
那位李将军又道:“皇上,就算嫡皇子确实乃是皇室血脉,但他毕竟在民间多间,虽然被正了名,但于百姓间,于军中威望不足,根基太浅,立他为皇太子,只怕会镇不住朝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