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木兰花(新版花木兰)中 >

第19部分

木兰花(新版花木兰)中-第19部分

小说: 木兰花(新版花木兰)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一时间忘记了该如何呼吸。
  那是个极美的女子,神清韵洁,气度高华,恰如传说中的“天女木兰”般,美的令人不可方物。一袭如烟似雾的白色衣裙,更衬得她翩若仙人。难得的是面对着他们的集体“注目礼”,仍泰然自若的大方颜色,不显丝毫怯意。反倒是疑惑居多,寒星般的眸子缓缓扫视了一遭儿后,转而对李亮,“有什么不对吗?”
  她声音本不大,因场中过于安静,却让众人听了个清楚。有脑筋转得快的,听了这熟悉的语声便反过味儿来,嘴角儿噙上丝笑意。
  待他二人行至主席落座,再怎样后知后觉的粗莽汉子也明白过来,这倾倒众生而犹不自知的美丽女子,不是他们那“不爱女装爱戎装”的“平头儿”还能是谁?
  虽早明了木兰的女儿身,但她平日里不是驰马出漠北,便是校场亲练兵,常常是一身简便的骑装短打,颜色更与军服没什么差别。闲来更常一去数月至草原上游历,女扮男装是家常便饭。如此“正常”作女子装扮,倒叫他们一时间认不出来了呢。
  当下便有人咧开嘴哈哈笑道,“嘿,咱李将军……好福气!”
  话音未落便被另一人打中脑袋瓜儿,抬眼只见对方怒目相视,“嗳,怎么说我们将军呢?像个妻凭夫荣的女人一般……”感觉到自己口误,又续道,“她可不是一般的女人!你说话小心点!”这是个自中军便跟随木兰的老兵,对她信服之深有若神明,由不得旁人有哪怕片言只语的亵渎。
  先前那人也是李家军中的资深老兵,无端被抢白之下便要揭案而起,不料被一只铁掌压在肩头,“兄弟,没看见李将军举杯呢?”
  一张玩世不恭的俊脸贴过来,近到可看见其眼中写着,“要闹事?还得看我李翔答不答应。”
  那二人见是军中出了名的“小霸王”李翔,不由得咽口吐沫,陪着笑坐回去。
  要说“小霸王”的整人伎俩,远比被打上百八十军棍更让人难以忍受。他们好兵不与“赖兵”斗,还是识时务些吧。
  那厢李亮也不多言,举酒向大家遥祝,示意庆功酒宴正式开始。随着李亮一声令下,众人举酒连干三碗,纷纷将陶碗掷在脚下,叮叮咣咣的清脆声响汇成一片,登时点燃了将士们一触即发的热情。
  当下便换过杯盏,不停歇地饮将起来。更有仆从亲兵不住穿梭于各席间,添酒加肉。那酒是以坛记,烤肉则是整只牛羊,原就是要大家吃饱喝足管够。
  席间诸将更是不住向主帅敬酒,李亮则一如既往地来者不拒。木兰边替他分担,边忍不住凑首过去戏谑道,“将军,是否要印证‘杯莫停’的极限?”
  他醉眼朦胧中,却听的真切,哈哈一笑道,“如此甚好!你且在一旁,看为夫杀他们个落花而逃!”
  他平日谦谨,少有如此张狂姿态,难免叫人有些不适应。她大笑着,忍不住暗中搡他一把,又马上去拎住其袍服,免得“大将军”众目睽睽下被夫人推个踉跄。
  做完这一切后,抬首却发现自己这番小动作被前来敬酒的李翔看了个满眼,“呃……大嫂!”他笑得不还好意,满是调侃。
  木兰回了个皮笑肉不笑,举杯道,“我一你三!”不待他答应便一饮而尽,用手背抹抹口唇,笑看目瞪口呆的李翔,“兄弟,该你了!
  李翔摇头叹气,悔之晚矣,只得连饮三杯。因喝得急了,酒意上涌,再也无力去灌自己的兄长,脚下打着太极回到座位。
  木兰唇角微翘,略侧过头,却正对上李亮含笑的眼。“呀,原你在装醉!”她以目光控诉。
  “不装醉怎看得到你‘大义灭亲’?”他只是好笑,也只有她制得住那行事从不按常理出牌的小子。
  这一番目光交流,看在旁人眼里自是两人鹣鲽情深,蜜意胶浓。
  主席一隅有个青衣小厮找了个借口出来,悄悄将近日见闻写在绢纸上,再“不经意”地在穿过庭院时掉在地上,交给扫地的那个癞头公。
  他复又回到宴席中,前后不过一盏茶的时刻,自无人在意。
  小厮暗松口气,也不知是否因为愧疚,愈发积极地忙将起来。

  (四十二)

  帝都,魏宫。乾象殿。
  寒露过后,鸿雁来而玄鸟归,菊始有黄华。
  秋风乍起,将宫墙下成簇成片的枫叶熏染成火般的赤红,掩映在黛黑的宫宇廊檐间,说不出的娇艳欲滴。
  “陛下?”内侍总管宗爰小心翼翼地瞧着皇帝面色,迟迟不敢上奏辅臣大人们正等着他召见。
  他置若罔闻,负手背立于案前,怔怔望着窗外。目光仿若千回百转,以一种决不可能的角度,自亭台楼阁的间隙中望见那一瀑绚烂的花海……犹记得她一袭青衣,立在菊圃前的样子。菊花本就极美,御苑中更多是工匠们四处搜罗来的佳品。远望去真似琼玉雕就,雅隽端研,香远益清,个中妙处不可尽言。他将脚步放得极轻,仍惊动了耳力卓绝的她,回首浅浅一笑,竟叫他撼动到呆若木鸡,不能再前进半步……那时她犹掌中军,平日里不离左右,却仍不能令他满足。只分别了两年后的今天,才突然发觉昔日的雾里看花,总比这样苦苦的遥想思念要强太多。
  苦……是,他过得太苦,而她却恰恰相反,在塞外边地如鱼得水,似雁翱空,无比自由自在。何况,有那样一位“丈夫”陪着。而他,今次真正是“天高皇帝远”,纵不甘,却也奈之莫何。
  思及此他不由攥紧了手,因太过用力,连腕上的青筋也暴了出来。看得宗爰心惊胆颤,直忖道每次密报抵京日便成了他宗爰的“受难日”。这样下去,他纵再有一百条小命,也禁不住这样成日惊吓的。
  皇帝年岁渐长,君威日重,连一向嚣张跋扈的太尉长孙嵩也收敛了大半气焰,凡事有商有量。他虽打小就在皇帝身边服侍,素得恩宠,却也越来越摸不清这位年轻帝王的心思。但有一样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以皇帝现在的心情,纵辅臣们怎样心急火燎,为着他宗爰的小命着想,还是别犯险进言的好。
  就这样直过了大半晌,皇帝才转身踱至宗爰面前,灰眸闪过一丝倦意,只淡淡道,“叫他们都进来吧。”
  宗爰松了口气,对皇帝猜中是谁在殿外候着早不感惊讶,忙接了旨去外宣见。
  四辅臣觐见,所奏仍离不开近日在朝堂上沸沸扬扬的“贿弊”及“立嗣”两件事。
  原来北燕新主冯弘弑兄即位后,对外向魏宋同时邀宠,想藉两强之争的夹缝生存,对内凶残暴虐,竟将皇族中的男性诛杀殆尽,导致众叛亲离,其长子冯崇等数个儿子都惧祸,奔亡北魏。时皇帝刚刚诛杀了前夏主赫连昌,冯崇等见被延揽为驸马的赫连昌下场尚且如此,兔死狐悲,为求自保向皇帝揭发冯弘收买贿赂北魏官员之事,牵扯出高官无数。
  皇帝乍闻贿弊案后震怒,令刑部彻查此事。并着兵部调遣兵马,蓄势待发。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不停地发兵,想一举击灭北燕这个贴在卧榻边觊觎的“小人”。北燕一无明主二无良将,连战连败之余,十多个大郡均为北魏所攻陷吞并。最后更被四万魏军兵抵都城之下,以冯弘向北魏称臣朝贡而告终。
  至此皇帝统一北方的大业已完成了一半,昔日的“五胡十六国”,仅余苟延残喘的北燕和声势渐微的北凉。
  时小皇子拓跋晃刚满两周岁,年轻的皇帝又做了件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那就是立拓跋晃为嫡子,并赐死其母。柔然妃郁久闾氏可以说是笑着去受死的,以她一命换来有着柔然血统的皇嗣,却也值了。这不正是她王兄和族人们送她进宫的目的?甚至比他们所期望的要好太多。她浑身打着轻颤向帝后辞行,仍满口由衷的感恩颂德;在生命即将被剥夺的时刻,仍被一种扭曲的“大义”主宰了身心,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
  可郁久闾氏想不到的是,她死都死了,如今姚妃诞下皇子,直接威胁到拓跋晃的嫡子之位。
  加上拖延了一年的“贿弊”案至今没有定论,辅臣们商议下,此二事不了,朝堂不宁,内不安而外不平,势必影响到帝国扩展疆域的全盘大计。特由长孙嵩挑头,奏请皇帝对这两件事做个了结。
  “到此为止?”清朗声线一贯的淡然,却难掩不怒自威的帝王气。
  长孙嵩面色不变,膝盖窝儿却暗里一软,“是。”
  他看向大司徒傅垣,后者却刚巧不巧地藉着低头咳嗽躲开他视线,明显想要置身事外。长孙嵩不由恨恨地瞧了崔浩一眼,要不是这老匹夫从中作梗,收了傅承恩作为门生来拉拢其父,那九尾狐般狡猾的傅垣哪有这么坚定就站在了崔浩一边?至少也会当一阵子左右摇摆的墙头草。
  他再将目光投向了北新公安同,后者鉴于彼此数十年的交情,终于扛不住其无声的求援,清清嗓子,“陛下,这‘贿案’虽关乎国本,亟待彻察……却也不急在这一时。前几日兵部又拟了攻燕方略,依我看现在以北扩为要,这‘贿案’嘛……再拖下去,即便水落石出,亦于朝廷无益。大可在明里放一放,暗中继续追查线索,方能打破僵局。”
  安同此番话虽是替长孙嵩解围,遣词用句却是精心斟酌过的。谁不知如今长孙一脉式微,早不复当年内把朝政、外干军务的龙头地位。这固然与长孙嵩的张扬跋扈有关,从客观上皇帝想要加强君权,便势必不能叫任一宗族坐大。他亲政后大刀阔斧地改革吏制,重整朝纲,数年间与长孙氏斗罢了多少回合,终于将这条巨蟒的七寸钳住,使之不能再兴风作浪。
  可有句古话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安同不能急功近利地与长孙家撇清了干系,却也有他的考虑。所以他从大处剖析,话里话外紧扣“国本”的高姿态,无非是在充当说客的同时将自己巧妙地摘了出去,叫皇帝不能将他划做长孙的“同党”。
  皇帝又如何不明?他面色只是淡淡,转向右侧,“崔卿又有何高见?”
  自进殿后一直未曾表态的崔浩忙上前一步,“启奏陛下,臣以为……”他目光一一掠过脸色阴沉的长孙嵩、轻松看戏的傅垣以及忐忑不安的安同,微微一笑,“北新公所言不无道理。”
  那三人闻言一惊,继而浮上一片迷惘神色。只有皇帝处之泰然,甚至在灰眸深处闪过一丝笑意,“哦?既是如此——”他故作停顿,然后不意外地在长孙嵩面上捕捉到那抹惊惶,“便依安卿所奏。”
  这一个转折,再度令辅臣们惊不能言,而至少有三位不是做出来的。
  长孙嵩更在惊喜与惴疑交相冲击下失了冷静。而后者在面圣,特别在面对拓跋焘这样一位君主时是不可或缺的。他很快便带头告退。
  御苑中的菊花开得正盛,香满庭园。
  长孙嵩不由得深吸一口气,长久以来没有过的轻松。身旁的傅垣见势不对,上来打着哈哈,又拉安同进来打圆场。
  三人兀自纠缠不清,却不知藉故往司书局去的崔浩,这时已悄悄返回了乾象殿中。
  “皇上可下定了决心?”
  “说不得。但等了这么些年,有多疼也要一刀割了这毒瘤。”
  “动一发而牵全身,您这虽是‘哑刀’,亦要快、准、狠。”
  “放心,这一次……再由不得他不放手!”
  朝中近日是一派祥和,颇似暴风雨前的宁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