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农家弃妇的古代奋斗日子 >

第67部分

农家弃妇的古代奋斗日子-第67部分

小说: 农家弃妇的古代奋斗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苏雨离开厨房时,曾林却对她玩出来的易储存的食物和粗粮食物,泛起了深思。

 第72章 云涌(一)

    夕阳西斜;天色一点点泛起火烧霞;瞧着天色;在家奔波的人便知黄昏将至,心里暗暗地开始估摸起时间来;京城正逢会试和武举的盛事,来城中讨生活的贩夫走卒;一时不知多了有多少,晨入暮归,不敢耽搁一点时间。

    瞧着这天色;这些奔走在街头巷角的小商小贩,不由都朝着西边望了几眼;似是在翘首以盼地等待着什么。

    “嗡……”到第一声钟声传入耳中时;小商小贩们都知道此时是什么时辰了,酉初(17点)了,家在城外远些地方的人,就该马上收拾收拾赶回家去了。

    这钟声却不是只响几声便停了,而是“嗡~嗡~嗡~嗡”这般好一阵悠扬而绵长的钟声绵延持续了有一刻钟长,一如既往,没有半点变化。

    此刻,京中上至皇亲贵胄,下至贩夫走卒,闻得这钟声,便立刻知晓已是黄昏时刻,在外奔波的,都该收拾收拾,放下未完的事,准备归家了,故而,京中平民百姓们,便将这钟声唤作“归家钟”。

    这不过是百姓们自取的名儿,实际上,这钟声,不过是城外大慈寺召唤寺中众尼做晚课的信号,大慈寺虽是方外之地,但因颇受皇家尊崇,因而也是规矩森严,凡出家有名碟者,除寺内职司需勤勉克己之外,早晚课的修行也是一日皆不得误,大慈寺立寺百年有余,这条规矩从没一天破过。

    晚课的钟声一响,众尼纷纷赶至大殿,敲响木鱼,默默诵念起经文,木鱼的敲击声十分整齐,随着人流的汇集,木鱼的响声也越发大,慢慢从大殿想四处传开,一时寺中越发寂寂,寺中的杂役们听得钟声和木鱼声,再无一人发出杂声。

    与大殿中大家一起做晚课引起的这般庄严肃穆不同,寺中西北角,靠近后山的一个偏僻小侧院中,此地木鱼的敲击声与大殿中相比,却显得气势薄弱了太多,但那缓慢而有节奏的敲击声,却也让人不由肃然起敬,连夕归的鸟雀们也凛然不敢出声。

    小侧院并不大,倒也勉强算得上周全,正对院门的一间正殿,正殿左右两侧统共四间厢房,院中左右各有两处小塔,木鱼声正是从小院正殿中传出的。

    小院正殿前后六十步开外,左右四十步开外,内里陈设极其简单,殿中高高供奉着一尊半人高白玉佛像,佛像前是一尊及膝的香炉鼎,佛像左右两侧各供奉着佛前四位尊者,此外殿中再无旁物;殿中三名女尼正前后相对屈膝跪坐在蒲团上,紧闭双目,全神贯注地做着晚课,面朝大殿门口的女尼满面皱纹,已瞧不出姿容,只能瞧出早已是垂暮之年,而她面前的两名女尼,却都是姿容不俗,虽眼角额际皱纹已不可掩,但仍可瞧出不过年过中年,仍是年华犹存。

    “嗡—嗡—嗡”三声短促的钟声敲响,三名女尼不约而同停下了敲击木鱼的动作,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号,垂暮女尼便对中年女尼道,“慧慈,晚课已毕,你可自去修行了!”

    垂暮女尼右侧的中年女尼应了一声,便起身回了厢房。

    一出正殿,两位中年女尼便一前一后回了右侧的第一间厢房,一踏入厢房中,走在前面,气度更胜一筹的中年女尼慧慈便问道,“慧平,方才修行时,你的心不静,这是为何?”

    紧跟着走进屋的中年女尼慧平满脸愧色地回答,“主子,奴婢有负您的嘱托,连点小事都没办妥。”

    “是勉之的事?”

    “主子,奴婢没有约束好底下的人,打草惊蛇了;不知是什么缘故,之前府城里闹了一场,连小公子都急急忙忙地赶了回去,可那人腹内的胎儿却是有惊无险,但小公子把家里上上下下又清扫了一遍,把那人护得更是严严实实,密不透风,咱们这下,倒是真的一时半刻不好再动那人了。”

    慧平越说头越发低了下去,这么一件小事,她竟然都办砸了,心里很是自责,可心中最担心的,却还是因着这份不顺心,又勾起了主子的伤心事。

    慧慈闻言,脸色有些晦暗不明,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倒是慧平,见她一言不发,心中倒是越发愧疚了。

    主子本是高高在上的贵人,谁知一夕之间,遭逢巨变,娘家倾覆,幼子被远逐,那重重深宫中竟再无主子的容身之处,逼得主子只能出家为尼,被困在这一方小小的佛堂之中。

    主子已经有太多的不如意了,如今就连这点小事,都还要让主子不如意吗?慧平心中一阵激愤,上前急急地道,“主子,我亲自去把那人处理了吧?”

    慧慈此刻脸色也平静下来了,语气很是平静地问道,“这么说,勉之很是看重他的妻室?是苏氏吧?苏氏人生得可美?都会些什么?可是个懂事贤惠的?”

    慧平听主子问起,虽不明就里,仍一一回了,“据底下人传来的消息,小公子倒是颇爱重苏氏;苏氏的容貌只说得上清秀,出身农家,说是女红和厨艺不错,也识得几个字,也还算得上能干,府城老家那边的事,说是她接手后也没见出什么大的差错,倒是有几分手段,小公子进京时,也给小公子添了房妾侍随行伺候。”

    慧慈闻言,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慧平,是我想差了,所幸还未酿成大错;苏氏已经嫁给了勉之,又入了曾家的族谱,她已是曾家的人,如今又怀了勉之的孩子,曾家的子嗣历来艰难,我怎么一时就迷了心智了呢!往后苏氏的事,咱们不要再插手了,由了勉之吧!若勉之能护住她,那便是她的福分,若她是个命薄的,福分重了,老天爷自会收回些。勉之长大了,曾家的事,早已不须我再插手了。”

    绣娘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缝制出了漂亮的衣裳,苏雨忙换上了让曾林瞧瞧,可曾林却只会说每一件都好看,倒让苏雨心中未免不十分满意;不由感慨道,要商讨衣裳的事宜,还是得找闺蜜才相宜啊!

    便遣了红英去请知府家少奶奶——木氏过府一叙。

    木氏本是早便要来探望苏雨,一方面是和苏雨谈得来,另一方面也是想和苏雨说说之前提起过的自家小姑子的婚事,可她正要过府时,便听说苏雨的相公——曾家少爷回府了,一时便打消了过府来的念头;这会儿得了苏雨的相请,便禀了婆母一声,当即便和红英一道来了曾府。

    见木氏一请便到,苏雨心中别提有多开心了,不顾顾妈妈等人的劝阻,执意到正院门口相迎,一见了木氏,便迎了上去,“木姐姐,你可是说了要时常来陪我说说话的,可这都小半月都没上门了吧?姐姐你可是食言了哦?这也怪我,早就该派人上门去请姐姐才是。”

    “呸!你这张嘴,还真不饶人啊!”木氏嗔怪了苏雨两句,又打趣苏雨道,“我是早想来的,可不是见你有人陪了吗?你们夫妻小别重聚,我这个外人,哪里好来打扰你呀!”

    苏雨自知不妙,便陪了个不是,又开门见山地说起了自己请木氏过府的目的,“好姐姐,好姐姐,是小妹的不是,若想和姐姐说话,很应该让人过府相请才是;木姐姐,前几日我闲着无趣,想了几个衣裳的式样,今日特地请你来掌掌眼,瞧瞧可能穿得出去?”

    “成,这差事姐姐爱干!”木氏一口答允了,“原来妹妹还有这等巧思,以后姐姐少不得也得沾沾妹妹的光了。”

    “得你瞧得上眼才成啊!”

    果然,几身衣裳都得了木氏的夸赞,但木氏并不与曾林般满口称赞,反而一眼便瞧破了苏雨的小心思,“这裙子做得如此宽,妹妹可真是未雨绸缪,定是为了肚子挺起来时先做的准备吧?这倒真是个好主意,穿着既舒服又漂亮,妹妹你可真是有心人啊!”

    苏雨本也没想着瞒,索性大大方方地承认了,“姐姐果然眼尖,小妹的想法,你一眼就看破了,这几身衣裳,确实是想着五六个月时穿的,姐姐也帮我瞧瞧,可有什么不是之处?”

    “我的好妹妹哎,女为悦己者容,你穿着好不好看,应该去问你夫君,怎么竟问起我来了?我瞧着件件都漂亮,害我都动心了,想也照着做一身呢!”木氏将苏雨大大夸赞了一番,复而又很是遗憾地道,“可姐姐不比妹妹年轻了,这样的衣裳,好些都不敢再上身了,不然别人都该笑话我了。”

    见木氏也这般说,苏雨的心这才定了,其实把这几件衣裳做出来后,她担心的便不是漂不漂亮,而是合不合规矩,不知道穿着这样的衣裳,别人会不会觉得她不庄重,太轻浮,这样的错误,苏雨可不想犯。

    见木氏很是喜爱那身仿唐氏高腰广袖束胸裙,苏雨心中便有了想法,“姐姐,你不过就比我稍微年长几岁罢了,怎么就不能穿这样的衣裳了?姐姐生得比我美,穿起来一定比我漂亮,这身衣裳,小妹还偏要给姐姐做上一身了。”

    说完,便朝外唤道,“红英,红燕,你们快进来。”

    见二婢进屋,才又吩咐道,“红英,红燕,快来帮木姐姐量量身,我要帮木姐姐也裁一身衣裳。”

    苏雨说干就干,还不光让二婢动手,自己也在一旁比划着帮忙,木氏怕伤着她,只能由着两个丫头给量了身。

    量好后,苏雨又缠着木氏道,“木姐姐,这身衣裳你可得穿出去让人好好瞧瞧,姐姐穿着好看,别人瞧了一定动心,小妹说不定能趁机给你外甥赚些奶水钱;好姐姐,你可一定要帮小妹这个忙啊!”

    被苏雨这么一求,木氏到底是答应了不将这衣裳束之高阁,而是会穿着出门去走到走动。

 第73章 云涌(二)

    京中的各处宅院中;除王公贵胄的府邸之外,数的上是好宅邸的,首屈一指的;便是如今的林尚书府和施侍郎府了;两家在前朝时便算是鼎盛之家,之后新朝代旧朝之后,两家仍旧科举立足,因族内子弟争气;每一代都有数名科举有成的,三代累积;早已成了本朝屈指可数的书香门第中的名门望族。

    施家大宅座落在王公贵胄云集的东内城;本是前朝一位极其得宠的公主下降的公主府;五进的大宅院,内里有七八处大大小小的园子,将内院隔开成中院,东院,北院,南院;各院内多的则有七八处小院落,少的也有四五处小院落。

    施老夫人和已故的施老太爷膝下只两个嫡子,施家嫡支这一脉便只他们兄弟二人,人丁有些单薄,便是府中的院落,施老夫人仍居于中院中,施家大老爷施侍郎一房居于东院,二老爷施学政一房便居于南院,最小的北院便一直闲置着,惯常被用于招待常住的亲近亲属们。

    故而,施老夫人一得了曾林即将进京的信儿,便早早命人将北院里里外外收拾了一番,作为曾林进京后的居所;但不想曾林不过应卯似的来露了个面,当日说是去拜访凉王,这一去便再没了人影,丢下随行来的林姨娘和玉莲,自个儿在凉王府落了脚。

    北院虽然说是施府内四院中最小的一个,但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里边有四处小院落,林姨娘和玉蓉两人,一个是妾侍一个是通房,两人都不是正经的主子,自然不够格住那大的院落,二人便被一起安置在了最小的一个院落中,院落虽小,也有正经的四五间厢房和一个倒座房,最大的一间厢房要给曾林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