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闺杀[完本]-第4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娘想;这位姚小姐不简单。因为人对自己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是有好奇心的;连她第一次进宫的时候;虽然表面上没有表现出来;实际上却还是会暗暗地比较这座宫殿与她前一世见到的那一座紫禁城有什么不同之处。
可是这种好奇;姚悦容竟是一丁点儿也没有。
这说明;这位姚小姐不是与常人不同;就是她能忍能装。
见到太后的时候;姚悦容也是半分的礼节都不差地见了礼。
太后见了姚悦容沉稳端庄;十分的满意;还笑着朝她招了招手;让她坐到自己的身边;亲切地问了她好些话。姚悦容都是面带笑容地恭敬地回答了;没有半点失礼之处。
太后与老王妃两人暗中使眼色;一副很满意的样子。
“咦;这是……”太后一眼扫到了老老实实站在老王妃身后的惠兰县主;愣了一愣;一时之间没有认出来。
老王妃连忙将惠兰拉到太后面前;笑眯眯道:“娘娘不认得惠兰了?”
太后只是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到了自己跟前了自然是认出来了。惠兰县主乖巧地朝太后行礼问安;姿势一丝不苟;与她以前地样子大相径庭。
太后见了不由得啧啧称奇:“竟然变化这么大;哀家差点就没有认出来了。”
惠兰县主恭顺地站在那里;垂头不言;一副老实木讷的样子。虽然看上去比以前要呆;但是却让太后十分满意。惠兰县主以前的模样;老人家大都是不怎么喜欢的。连面相都有些尖酸刻薄了。
现在她胖乎乎的;又低眉顺眼;一看就是敦厚的模样。
老王妃见太后也很满意惠兰县主的变化;心中更加满意了。
大家又说了几句话;外头的宫女便上来禀报说礼亲王妃和湖广布政使夫人来了。
太后笑呵呵地看了姚悦容一眼;姚悦容微微将头低了;脸上有些红。很正常地反应。
不一会儿;礼亲王妃便与一位身穿二品外命妇服的夫人一起进来了。
礼亲王妃才一抬头就朝着太后身边的座位上看你了一眼;待看到姚悦容的时候;她便仔细又看了两眼。
太后怕姚悦容尴尬;忙让礼亲王妃坐下说话。
礼亲王妃也觉得自己有些心急了;不好意思的朝老王妃笑了笑;坐在了离着姚悦容不远的位置。
太后与湖广布政司夫人说了几句话;礼亲王妃便试探着与姚悦容搭话。老王妃也与三娘和惠兰县主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只是三娘注意着;老王妃和太后两人的注意力还是在礼亲王妃和姚悦容那边的……感谢风中的叶子在飞舞;菊幽两位亲的粉红票~rq
第五百三十七章 技术活
第五百三十七章那位布政司夫人也是个聪明人;见状便也只是与太后搭几句无关紧要的话。○读书/楼…/¤
礼亲王妃与姚悦容说了一会儿;忍不住暗自点头;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大。看得出来她对这位准儿媳妇也是十分满意的。
太后与王妃自然也是心里高兴的;姚悦容是她们娘家的人;能得到众人的喜欢;再一次证明了姚家的家教是很成功的。
三娘也一直在一旁暗中看着;姚悦容无论是神态还是说话;甚至是她的语调都是完美的;无可挑剔的。在长辈们的心中;这自然是一个合格的未来王府女主人的人选。
而那位布政司夫人却是频频将目光投向老王妃身后的惠兰县主;她看得多了;老王妃自然也是注意到了;三娘看了看那位夫人又看了看惠兰县主;心想;难道这位夫人也被这种气氛所影响;也想要挑个媳妇回去?
老王妃也是一个随和的;见状便与那位布政司夫人搭起了话。
三娘从她们有一句没一句刻意透露出来的消息中得知;这位布政司夫人夫家姓叶;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已经成了亲;唯独小儿子;今年已经虚岁一十八了;还未成亲。小儿子原本也是有过一桩婚约的;不过女方在三年前病逝了;这位叶三公子也是个重情义的;坚持要等三年才谈婚论嫁。
结婚这种事情;从古至今都是皇帝不急先急太监的。叶三公子不急;叶夫人却是急了;只是她也不好违背了儿子的心意。所以这三年一到;她便操心起儿子的婚事来。
太后见老王妃与叶夫人聊的投机;便让几个小的去一旁的偏殿里说话。
三娘知道;这是太后想要给两方一些深谈的机会;又不方便当着小辈们的面。
惠兰县主这才抬头看了老王妃一眼;抿了抿唇。又将头低下了。
三娘;惠兰和姚悦容都起身告退。礼亲王妃虽然还有些依依不舍;但是想着以后有的是机会说话;便也没有说什么。
三人由宫女领着去了不远的偏殿。这个地方三娘上次与二娘来过。虽然原本可以空了出来用来放置厚毡子的地方已经又重新布置上了座椅。三娘还是觉得一进来就有些不自在。
响起上次可能在这里发生的事情;她就有些恶心范围。
见三娘皱眉;姚悦容立即就察觉到了:“大表嫂;您没事吧?”
三娘笑着摇了摇头:“这偏殿里有檀香味;平日里又不怎么通风;我刚一进来有些不适应。现在已经好些了。”
偏殿了平日里确实是点着檀香的;姚悦容点了点头:“表嫂何不坐在靠窗一些的位置。让人将窗户略略打开了一些来;好透透气?”
三娘觉得也有些道理;便移了坐。
才坐下没有多久;外头就有笑声传了进来;接着已经晋封为嫔的李培英扶着宫女的手走了进来。
“刚去太后那里请安;听嬷嬷说夫人你进宫了。加上太后这会儿不方便接见;我便过来找你了。我若是不来;你也不想着去我那里坐坐?”
三娘笑着行了礼。姚悦容忙跟着起身行礼。
三娘指了姚悦容和惠兰县主道:“我可不是自己一个人;作为长嫂;自然要陪着两位妹妹。不然王妃可要怪我只顾着自己去玩了。”
李嫔也是看到了屋子里还有两人的。见她有些疑惑;三娘便主动为她介绍了一下。惠兰县主她以前是听过的;也远远见过两次;可是与她面前的这个人并无半分相似之处。李嫔心中有些奇怪;不过她毕竟是个心思玲珑的;所以叶没有在面上表现出来。
而姚悦容;最近她却是经常听说这个名字;知道就是未来的礼亲王世子妃;还是出身太后与老王妃的娘家。她自然是想要结交一番的。
三娘看着她们谈话融洽;便也只在一边坐着听着。惠兰县主也不说话。
突然;李嫔脸色白了白;捂着嘴“呕”了一声。
三娘吓了一跳;忙叫门口伺候着的宫女嬷嬷们进来。原本跟着李嫔来的就有专门伺候她孕吐的。急忙围了过去。
李嫔吐了好久才止住了;脸色已经是很不好看了。
“娘娘;您平日并不曾吐的这么厉害。今日怎么会?”李嫔身边的贴身宫女担心道。
李嫔漱了。;勉强开口道:“不知道怎么的;这屋子里的气味让我觉得有些憋闷;刚刚实在是忍不住了。吓着你们了。”后面那一句却是对姚悦容和三娘几人说的。
那位丫鬟却急了:“娘娘;不舒服您怎么不早说呢?刚刚奴婢已经打发人去请太医了。若是您在这里待着难受;我们便回去吧。”
李嫔在与姚悦容说话的时候就觉得有些胸闷;只是她见姚悦容很好相处;想要借着这个机会与她多拉近一些关系;所以才不自觉的忍了下来。现在想想;确实还是自己疏忽大意了;毕竟还是肚子里的孩子最为要紧。
李嫔歉意地起身到:“那我就先回去了;姚小姐下次与三娘一起去我宫中玩;啊;还有县主。”
姚悦容起身相容;笑容满面的应了;惠兰县主虽然低着头;却还是点了点。
李嫔的贴身宫女赶紧扶着她出去了。
又过了一会儿;太后那边就来人叫她们回去。
三娘几人进去的时候;那位布政司夫人已经不在了;三娘看了老王妃一眼;见她笑容满面的样子;想必刚刚谈的还不错。
在回去的时候;三娘依旧是与老王妃一起坐的。
还不待三娘开口相问;老王妃就主动说起了刚刚与那位叶夫人谈的事情。
其实她们这种身份;自然不会面对面的说的太明白;只是互相不经意地透露出双方的一些底细;试探试探罢了。若是合适了;自然会派媒人上门再来进一步相商;若是哪里不合适的话;也就当即打住;当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事后双方也都不尴尬。
“……那位叶家三公子听着也是一位重情义的。且他原本也有过一次婚约;这样就不会谁见了谁低人一等。叶家的门第也不错;又是排行第三的;不是长子。这位叶夫人我瞧着性情也还是不错的。”老王妃细细说着听到的情况;到像是十分满意的样子。
三娘笑道:“祖母说好;那就定是好的。”
老王妃失笑;嗔怪道:“你这是溜须拍马?”
三娘一本正经:“怎么会?不是有一句话说;长辈们吃的盐比我们吃的米多;走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多么?三娘就是这个意思。”
老王妃哈哈大笑;随后又道:“只是现在也不过是听双方一面之辞;真正如何还是要派人多打听打听的。”
说起来老王妃虽然不怎么喜欢惠兰县主;但是一个祖母应该尽的职责她还是尽了的。比起她的祖母孙氏来说;是要好太多了。
接着老王妃又与三娘说了要安排谁去那里打听;重点要打听男方家的什么情况。当三娘听闻老王妃说;连那位叶家三少爷每日吃多少饭都是需要打听一下的时候;终于明白了;在古代婚姻果然是一件大事;且这婚姻文化博大精深到让她这种菜鸟哑然。
老王妃的动作很快;回去之后就将自己身边的老嬷嬷都叫了过去;吩咐了一番。
两日之后;三娘再去给老王妃请安的时候;老王妃就与三娘说起了她打听到来的情况。那位叶夫人所说的情况基本属实。
叶三公子本人也还算相貌端正;没有隐疾;且身体还好。因为已经十八岁了;叶夫人给他安排了两个通房丫鬟。
这在三娘看来是最重要的一点;到了老王妃那里却完全不是问题。老王妃十分轻描淡写地道:“哪个世家公子不是如此?到了成亲之后;若是那两个丫鬟乖巧就留下;不喜欢就打发了。反正以叶家的家门是不可能让一个通房丫鬟先于正妻生孩子的。”
对于这些世家里的规矩;老王妃自然是门儿清。
三娘自然不会脑残地跳出来说这个不合适的;王妃说什么她都认真听着;说很好。
“这几日你管好内院的人;让她们规矩一些;那些出门的管事嬷嬷们也都叮嘱好了;不要出什么岔子;变得丢人。”老王妃交代道。
三娘想了想;便明白了;老王妃是担心叶家也如同她们这样派人过来打探消息。若是内院风气不好的话;也会让叶家的人心中嘀咕的;从而怀疑姑娘本生的人品的。
娘家的家风也是一种判断标准。
第五百三十八章 冤假错案
三娘一从老王妃房里出来就嘱咐好了各房管事们看好自己手下的人;若是这会儿有什么人敢聚众赌博;碎嘴饶舌的;必严惩不贷;管事们也都打着包票应了下来。
而叶家与庄王府虽然还没有将这桩婚事摆上台面;两家之间的来往却也私底下不着痕迹地开展开来。
叶夫人一直随着叶老爷在任上;大儿子因身体不是很好便一直跟在身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