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启蒙时代 >

第5部分

启蒙时代-第5部分

小说: 启蒙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小兔子的格调了。外婆有时候从小兔子身后探过脸,对着他的脸颊,像是看他,又像是嗅他。小兔子微微红了脸,连那一边的耳朵也红着。大家就笑。外婆说:年轻人,不是花,是花的蕊。好像不是对男孩子,而是对一个女孩子说。在外婆这样年纪的人看来,这些孩子还没有分性别呢!而外婆那时代的审美观,凡好看的男孩,都有几分女性化。小兔子的小道新闻,在海鸥的外婆就不是“新闻”,而是“旧闻”,她还会纠正误差,派生新的情节,比如,某位政府要人,曾经从上海滩大流氓、“大世界”老板家的后门走出,摆脱“七十六号”汪伪特务的盯梢;而另一位政府高层,曾与某女星争夺角色不成,只得屈就次座……于是,宫廷秘辛在这客厅里走一遭,出去时又成了黑幕和言情,古老城邦还原为近代都会。外婆还喜欢讲狄更斯的小说,渲染得最厉害的,就是那老新娘,一身褴褛的婚纱,面前是布满蜘蛛网的喜筵,等待永不回头的负心郎。此情节被外婆描摹得既恐怖又凄厉,洋溢着仇恨的激情。小兔子们看见的是什么?是人性的光明和黑暗。
  小兔子经常往小老大客厅里带新人,其中有一个是外交官的女儿,从小在东欧一个国家长大,文化大革命开始时,父母调回北京,她和弟弟就被送到上海的外婆家生活。除去中文说不太流利这一点,她并不像是从外国来的,倒像是从乡下来的。看上去,她真是有点土,脸颊胖鼓鼓的,发了一些青春痘。因为语言的障碍,她的听和说就跟不上,不免就变得迟钝了。她对现时发生的事情懵懵懂懂的,不止是这,就连一般性的生活常识,她也挺缺乏。比如学生间的流行语,街头的时髦,某些事物的称谓,她总是问“这是什么”,或者“为什么”。这时候,她的神态就像一个极幼小的孩子,很天真,但也多少是乏味的。人们总要向她打听外国的事情,她竟也是同样茫然无知。事实上,外交官的生活是一种极其隔绝的生活,置身在政策和纪律之中。然而,她却有一种质朴的性格,就是这质朴的性格,使她虽然少见识,却并不畏缩。招人笑话的时候,她也不生气,而是笑,嘴角咧开,露出村姑样洁白阔大的门牙。有一回,她穿了一条藏青色的背带裙,来到小老大家里。这裙子显然来自外国,这倒在其次,要紧的是,在这时候,这城市扫除“四旧”的街头革命方才平息,市面上一片肃杀,她却穿着它,招摇过市,让人替她捏一把汗。也是因为她的质朴,于是,并不显得摩登,而是很自然。
  小老大的客厅日益充满快乐的空气,这是与时日很不相宜的。有几次,外婆提醒他们减少聚会,聚会的动静也稍息,因为邻居们已经在议论他家的客人了。可是,小兔子这些人会把谁放在眼里?他们称那些百姓人家都为“小市民”的。他们非但不收敛,相反还有意张扬出声气。一伙人呼啸着走下楼梯,脚步声在穹顶激起汹涌的回声,每一套公寓都紧闭着门,门后都有着耳朵,还有看得穿墙壁的眼睛。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0 又一次走向户外
这个冬季里,上一年的小学毕业生,延宕一年之后,终于进校了,“复课”的通知也召来了学生们。校园里就比较热闹,甚至于有一种复苏的气象。男女孩子也是闲荡得厌了,多有些想念学校生活,也是牵挂前途,不知何去何从。来了才知道,说是复课,实际无甚课程可复,也无甚纪律可言,至于何去何从,依然音信茫茫。要说,校园真可说满目疮痍,可是有了这些年轻的男女孩子,情形就不同了,甚至,有了几分鲜艳。
  在校园里略待些时间,就会发现,这遍地散着的人群里,其实是有几个特别突出的组合的,他们,或是她们,以各样的特质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假如将此时的校园称做社交场,那么他们就是社交场上的明星。南昌他们实在是足不出户太久,他们的感官此时就好像一下子裸露出来,无遮无掩,对户外的亮度、热度、明暗度,都需要重新认识似的,惊惶之后,紧接着是高度的兴奋。他们贪婪地打量四周,多亏了他们的荣誉心,才不至于失态,而使他们矜持着。他们在这操场中央站立一时,视觉方才适应,对周遭事物有了辨别力,于是,注意到了她们。
  她们总共有三四个人,立在操场边的甬道上,甬道的另一边是学校的铁丝围篱。铅色的铁丝编织成菱形网格,外面就是人行道,栽种着树干粗大的悬铃木,此时,叶子已落尽,背景就变得疏阔了。上午十时许的光,略从上方斜射过来,穿过悬铃木的枝权,再穿过铁丝围篱,经过无数微小块面的折返,来到她们身上,几乎是璀璨的了。这种天性的人大凡没什么头脑的。年轻人,尤其是女生,要什么头脑呢?有头脑会使她们失去自然。头脑里滋生出的那个叫做“思想”的东西,是个累赘,让人脸色萎黄,青春早逝。就让她们无思无邪,做爱娇的小动物吧。况且,要知道,这样的时刻是极短暂的,就像花吐蕊,鸡雏出壳,几乎只一霎之间。
  操场中央的南昌这一伙,目光停留在了她们身上。说真的,他们并不懂得欣赏她们,因为他们也是同样的年轻,同样的无知无觉,同样也是好看的。在这样的人生阶段,同龄人都是好看的,睁眼就是美景,所以稀罕的不是这个。那么是什么呢?他们还不能够自知。其实就是这两种好看之间的吸引,有一种同道的心情。他们彼此看来看去,其实早已看成了熟人,可还是没有认识。双方都在等待着一个契机,也是条件尚未成熟吧。似乎是,双方都挺喜欢,甚至是沉溺于眼下的胶着状态,这里面有着遐想的快乐。人生还没开头,他们的胃口都没撑开,只需要少少的一点点,就足够他们享用的了。倘若不是这场革命,他们就还在学业里,还过着读书虫的生涯,不晓得什么时候才开蒙呢!渐渐的,他们虽然没有说话,可是相互间开始有呼应了。比如,他们这边有人出洋相,从自行车上的高难动作失手,摔了个嘴啃泥,她们那边就会大笑。
  七月是一所中等专科技术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年龄要比他们长几岁,还能与他们打得火热,就可看出他是个少心没肺的人。七月的父亲是粟裕手下的人,参加过黄桥战役、鲁南自卫反击战、淮海大战,很有战功,进城以后在工业局任领导。他母亲也是个粗放的人,养孩子就像养小牲口,早上放出去,晚上圈回来,其余就全凭个人才智,自生自灭。七月资质平平,又乏人管束,小学、初中都留了级,勉强初中毕业,就读中专。他们学校,多是中下层市民家的孩子,到了文化大革命,他们学校不像别的学校闹得凶,中技生都是一心读完书,就业独立,有的还要养家,对革命没有大热情,七月这时方感到失落。他骑着车到各学校看大字报,听大辩论,以他开放外向的性格,很容易就交上了新朋友,参加进一个战斗队。他没什么观点,就是喜欢革命的那股闹哄哄的劲。他与人打交道,总是交一伙,爱一伙,只要人家接纳他,他绝对不离不弃。
  有一日,他想也没想地,将自己的自行车朝她们跟前一推,而她们呢,一阵手忙脚乱,到底没让它完全倒到地上,扶住了。她们中的一个上了车,车却一径地歪向一边。他分开众人,一个人托住车后架,不由分说往前推去。只听一声尖叫,车子已经骑起来了。接着,她们轮番上车,由七月推着骑去。很快,七月就满头大汗,跑得风快,就像一匹大马,快乐的大马。当跑过他们一伙身边,他们就夸张地叫着:加油!加油!是讥诮七月,却掩不住一股子艳羡。这一幕可真是招摇,操场里的人都让开来,站在周边甬道上看,看一个英俊的青年和自行车赛跑。
  很快,操场就变成了自行车训练场。他们的自行车,一架架地到了她们的身下,她们都已经出师了,围着操场飞快地骑,轻盈得像一只只燕子。她们原先的矜持不过是拿腔拿调,这会儿就怕要上天了。他们企图夺回他们的车,撒开腿在操场上围追堵截,终于抓住后车架,自行车奋力挣一下,挣到凹陷的沙坑,人双双倒在沙坑里。远处看起来,相当不堪。最后,他们夺回了自行车,她们呢,纷纷上了他们的车后架,呼啦啦地出了校园。
  

11 姐妹
舒娅的家庭论起来应该属于小兔子他们的阶层,她的父母是第三野战军的文化兵,她就是出生在军区大院,后来母亲转业,分配的房子是在弄堂里。舒娅先全托在机关幼儿园过了两年,那生活还有些接近大院里的,相对独立,和地方上的民情民俗隔离着。上了小学,小学校就在弄口沿街的民居里,舒娅便完全融进了弄堂的生活。她不是个上心的孩子,还有点缺脑子,可凭她活跃的性格却在学校挺受注意,少年宫欢迎外宾让她去参加,合唱队也有她的份,少先队里担任了小队长的职务。小学毕业考中学的时候,志愿就填高了,结果落到眼下这所区级中学。中学离家有十五分钟路途,单是这点就让她喜欢上了,穿过大半个街区去和来,上学变得很郑重,有些走进社会的意思。中学的同学,来自更宽的范围,几乎遍及一个区,她的社交面也更广阔了。她适应力很强,她很快越过隔阂,交到了新朋友。接下来的还是那一套,龃龉、生隙、重新组合、再和解。因年龄增长,事态会比小学里严重一些,虽然还是鸡毛蒜皮的原委,心思却是少女的心思了。她就变得更俗了一些。当小兔子他们认识舒娅的时候,照他们的说法,舒娅也是个“小市民”了。舒娅呢,很微妙地,自从与他们一伙人结识后,有意无意地想回到她的家庭背景里去。她开始说普通话;在家里寻找旧军服,竟也找到一件两个口袋的列兵服,腰身肥大无比……可是,显然无济于事。小兔子他们第一次上门,看见的一幅图画,就是舒娅家的扬州阿姨和妹妹舒拉坐在门口剥豆。见舒娅带一拨人回来,舒拉很不给面子地叫舒娅一起剥豆。舒娅不理会,舒拉就在身后很凶地吵。这一拨人,好笑地看着舒拉。小兔子没说什么,七月呢,朝舒拉一瞪眼,要将她吓回去的意思,可那只是一霎,接下去是更凶猛的吵。此时,南昌一牵嘴角,说道:真是小市民!这句话让舒娅和舒拉都满脸通红,舒娅转身将房门带上。可是不一会儿,舒拉推门进来,拖把椅子坐在一边。她竖起着耳朵,听他们说话,可是有谁会注意她呢?在那个年龄里,四岁的差距简直是一道沟壑,隔开了两个时代。
  舒拉坐在人圈外头,看他们围着方桌侃侃而谈,谈时事,谈政治,谈“文革”轶事。谈到机密处,四周看看,对舒娅说:让你妹妹走开。舒娅晓得对妹妹不能来硬的,哄她说:你出去,我给你两角钱。舒拉立刻瞪大眼睛,警觉地问:妈妈给你钱了?人们便哄笑,南昌从鼻子里哼一声:小市民!舒娅就红了脸。舒拉恼怒地瞪着南昌,她恨这个人,恨他的傲慢。称她们“小市民”,是对她们,尤其是对她的严重侮辱。从小父母将她当男孩,鼓励她性格中的某些属男孩的气质:朴素,勇敢,慷慨……其实有些勉为其难,但是也让舒拉避免了小女儿趣味。舒娅或多或少有一些脂粉气,在舒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